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314.第313章 没准备给他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3章没准备给他机会

    秋风吹过,落叶飘零。行人在两侧缩着脖子缓缓而行。大道中间偶有车马,和行人泾渭分明。

    几个权贵被簇拥着往王宫去,有人低声说话,有人怔怔发呆,但有个共同点,都少了往日的得意洋洋。

    深秋的兴州城有些萧瑟,这和李德明的身体有关。

    在丢失东边疆域后,李德明的身体就有些不大好,据说曾呕过血。但他依旧没丢下朝政,只是让李元昊参与进来。

    “镇远城最近偃旗息鼓了。”

    “说是李献不在。”

    “若是趁机出击……”

    一个权贵说道,引来几道讥诮的目光。

    “镇远城有雷霆,守城天下第一,李献不在,他们只需谨守便可。”

    “这几年大夏元气大伤,都是托李献所赐。趁着他偃旗息鼓,休养生息的机会,大夏该扩张才是。”

    “去哪扩张?”有人冷笑道:“原先大王想往西域扩张,可如今大夏实力折损泰半,扩张?吐蕃正虎视眈眈,西域那些势力也在盯着大夏。”

    “局势竟然如此了吗?”

    “说起来,都是……”

    “噤声!”

    “怕什么?”

    “如今兴州密谍不少,少给自己招祸。”

    一行人到了王宫大门外,竟然还要搜身。

    几个权贵目光交错,都带着讥讽之意。

    李德明越发胆小了,竟然连臣子都不放心。

    晚些,众人进了大殿内。

    李德明高坐其上,下面是李元昊。

    臣子们站好,有人偷瞥了李德明一眼,发现这位大王的眼泡有些大,脸也有些浮肿。

    “吐蕃那边正磨刀霍霍,边境一带警讯不断。另外,西域那边也不安分,有反攻的迹象。”

    李德明干咳几下,看了群臣一眼,眸色阴郁。他感受到了一种叫做凄凉的气氛。

    “不过镇远城那边却偃旗息鼓,可见这几年的征战让他们也不堪重负。李献远赴汴京,多半是求援。诸位……”

    李德明清清嗓子,“如今吐蕃便是头等大患,本王准备……元昊。”

    李元昊站出来,“大王。”

    “后续如何,你盯着些。务必要让吐蕃人胆寒!”

    “是。”

    李德明微笑道:“大夏经历过更为艰难的局面,但每次我们都能化险为夷。这是祖宗在天之灵护佑。诸位,李献与大宋的矛盾不可调和,一旦大宋出手,镇远城必然会被牵制。这是我们的好机会……”

    李元昊补充道:“刘太后病倒,如今是赵祯接掌了权力。赵祯柔弱无能,必然会被臣子们压制。那些臣子……”

    李德明冷冷的道:“都是些乱臣贼子。”

    臣子们低着头,不知他在说大宋的重臣们,还是说自己等人。

    “那些臣子皆把李献视为敌人,如此,大宋与镇远城的关系会越发疏离,乃至于要喊打喊杀。”

    李元昊眸光锐利,“这是上天赐予大夏的机会,击溃吐蕃的野心,向西域进攻。只等大宋与镇远城之间彻底闹翻,兵戈相见时,便是大夏翻身的机会。”

    李德明点头,很满意儿子的这番话,“中原有句话叫做凤凰涅槃。当下的大夏便是凤凰。大夏经历这些苦难,皆是上天的恩赐。渡过去,大夏将会涅槃重生,震惊当世!”

    晚些,父子二人单独议事。

    李德明此时不再掩饰自己的虚弱,靠在靠背上,喘息了几下。

    李元昊递给他一杯药茶,李德明浅浅的喝了一口,抬眸看着儿子,“那些臣子都不安分,若是当下的局面不能改变,他们会生出别的心思。元昊,吐蕃其实不是大患。”

    当年李氏还弱小时便能和吐蕃抗衡,现在虽然丢掉半壁江山,但也不是这个破落户能觊觎的。

    “是。”李元昊为他掩了一下薄被,“大夏的大患在于镇远城,在于李献。李献一日在西北,大夏只能被隔离在大宋与北辽之外,永不可能称霸天下。”

    “看来你是明白了。”李德明欣慰的道:“天下大势便是如此,你躲躲藏藏的以为能养成一个庞然大物。错了。本王让伱多读史,便是让你看看大势。先秦在百战中一统中原。前汉厮杀多年,这才终结乱世。前唐亦是如此。元昊。”

    李德明拍拍儿子的手背,轻声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当为座右铭。”

    “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而镇远城人人争先,生怕李氏倾巢出动……”

    马车里传来了韩薇的声音,很是清脆。

    深秋,草原上看着万物凋零,但却多了些肃然之气。

    数百骑围着几辆马车缓缓而行。

    天空中传来鸟鸣,李献抬头,看着排成人字形的候鸟在往南飞。

    “有大雁。”

    一个随行的侍女指着一只落单的大雁叫嚷。

    车帘掀开,韩薇往外看看,回身道:“太后,外面好热闹。”

    太后往外看了一眼。

    前方,十余骑正在追赶一群黄羊。

    一个骑兵射中了一头黄羊,俯身把黄羊拿起来,举起高呼。

    “万胜!”

    骑兵们欢呼。

    “晚上吃烤羊肉,不过您只能吃炖的。”李献策马过来。

    “炖的寡淡。”太后不满。

    “您的身子还得调养一阵子,明年开春估摸着就能放开吃喝了。”李献觉得自己就是在哄小孩子。

    太后嘟囔几句,被秋风一吹,便吩咐罗崇勋,“把老身带的大氅给国安。”

    “我不冷。”李献正是强壮的时候,冬天穿着单衣都不觉得冷。

    “年轻时不知晓保养,老来便要吃苦头。”老太太唠叨着。

    李献披上大氅,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还有多远?”太后问道。

    “不到一百里。”李献担心她身体不适,“可是不妥?”

    “无碍。”

    前方来了一队斥候,双方交谈一番,为首的被带了过来。

    “巨子!”

    太后在看着,见斥候看向李献的目光中带着不加掩饰的崇敬,不禁叹息。

    当年太祖皇帝靠着拳脚棍棒打遍军中无敌手,这才树立了威信。儿孙们却无能,以至于被臣子辖制。

    斥候禀告了些最近的情况。

    镇远城按照李献走之前的交代在飞速发展着。

    各种兵器的开发是重中之重。

    但经济发展也没落下。

    李献给了工坊不少创意,打造出来的东西被商人们抢购一空,带回各处售卖。据闻连吐蕃贵族都对镇远城出品的货物趋之若鹜。

    北辽那边,权贵们以拥有镇远城的奢侈品为荣。没事儿喝点小酒儿,把各自拥有的奢侈品装作是不经意的拿出来显摆。

    后世有鄙视链。一张自拍照中,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恍若不经意放在边上的豪车钥匙,名牌包包,以及各种奢侈品。各种群里,朋友圈里充斥着这等攀比的自拍照。我的贵,你的便宜,我鄙视你便天经地义。

    李献深谙这一套,所以在商品等级上做足了功夫,令那些权贵欲罢不能。

    人空虚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通过炫耀来寻找存在感和优越感。

    就如同此刻镇远城的骑兵们。

    这些憨憨看到随行有太后的侍卫,便在前方显摆自己的马术,一会儿藏身马腹之下,一会儿轻松俯身抓起猎物……

    “生机勃勃啊!”太后看着这一幕,莞尔笑道,只觉得精神一振。

    当看到镇远城时,山脚下已经聚拢了数千人。

    听闻太后将来镇远城养老,军民们兴奋不已。

    文彦博顺势宣传了一番,把镇远城变成了正朔。

    太后都来了,谁敢说我镇远城是叛逆。

    “巨子重情重义,本是发自内心的举动,却无心促进了大势。”文彦博笑道。

    “是啊!巨子当初授课时曾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便是典范。”韩琦成熟了许多,本来此次他可以跟着去汴京,但镇远城事儿太多,最终他选择留下。

    “见过太后!”

    当太后被扶着下了马车时,数千人的欢呼令她不禁郁气尽消。

    那些军民的脸上带着真挚的欢喜,太后不由的笑了。

    “阿娘!”

    苏唯带着孩子过来行礼。

    李献写信告知了她自己的决定,他和太后都不屑于弄什么认母仪式,情义到了就好。

    “孩子给老身看看。”

    太后见到孩子眼睛就离不开了。

    孩子胖了些,但被太后抱着时却不挣扎,反而好奇的看着她。

    “叫祖母!”苏唯教他。

    “祖祖……”孩子已经能开口了。

    “哎!”太后笑的眼角都是皱纹。

    回到家中,苏唯给太后说了安排。

    “隔壁是单独的宅子,都弄好了,您若是不喜便说。镇远城别的不多,人多。”

    “不用麻烦。”太后摇头,“若说尊贵,在宫中老身过了数十年所谓尊贵的日子,形同嚼蜡。老身如今就想和百姓般的,一家子热热闹闹的才好。”

    老太太是看破了许多东西,也舍弃了许多东西。

    于是隔壁打通,太后便住进去,两边往来就是踏一步的事儿。

    是夜,太后躺在床上,嘴角含笑。

    “挺好。”

    此时,李献召集麾下议事。

    “李氏那边最近很是规矩,面对咱们的斥候也不跋扈。不过密谍多了些。”狄青说道。

    “李德明想示弱。”文彦博笑道:“他想修生养息,静待时局变化。”

    “我没准备给他这个机会!”李献冷冷的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