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3.第312章 回西北
第312章回西北
太后的病情恢复的越发快了,没几日她便能下床,在自己寝宫周围散步。
帝后依旧每日来探问,太后依旧如故,态度温和,但谈不上亲切。
在揭开身世之前,二人之间那种自然的母子气氛没了。
剩下的是尴尬。
李顺荣在宫中的地位也颇为尴尬,太后在,赵祯也不好立即册封她为太后,否则两个太后并立,其中一个是原先的侍女……
刚开始李顺荣还来太后这里问候,二人之间气氛不大自在,太后干脆就说没事儿别来了。
如此,大家各自相安。
张泽现在春风得意,在宫中算是头号人物。而相应的罗崇勋却成了过气的老家伙,无人问津。
二人在宫中相遇,张泽率先行礼,罗崇勋颔首,眼看就要错身而过,张泽突然问道:“听闻你想去西北?”
“太后去哪,咱便在哪。”罗崇勋知晓此事瞒不过张泽,倒也坦然。
“不留下?”张泽说道:“咱愿为你养老。”
罗崇勋摇头,“不必了。”
“西北苦寒。”张泽说道。
罗崇勋指着胸口,“李巨子说了,那里没有宫中那么多规矩,咱想没事就陪着太后去散散步,去河边转转,去看看百姓是如何活着,去看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富贵呢?”张泽笑道,“我辈少了那个东西,此生唯一的念想便是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转眼空。”罗崇勋摇头,“李巨子若是当初不把墨家弄出来,你说他会如何?”
“富贵已极。”
“可他却弃之不顾。”罗崇勋朗声道:“咱虽然是个阉人,可却也羡慕那些豪杰。不能做豪杰,便追随豪杰去看看这个天下,不亦快哉!”
时隔数年,李献再度出手作词,一曲边塞词令汴京士林震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只听这两句,便恍若身处沙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令人神往啊!”
几个读书人在课间时间讨论着这首词。
一个看着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起身,“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好一个李巨子!”
几声干咳,进来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子,正是先生。他板着脸,“那等人的词再好,也是邪门歪道,此后不得议论。”
年轻人说道:“先生,这才是真正的塞外诗词。”
“那又如何?”先生冷冷的道:“一群贼配军,值当什么?”
年轻人不满的道:“李巨子说,武人保家卫国却被打压,这不公。”
“武人跋扈,一旦得势便会危及社稷。”先生淡淡的道。
“可文臣跋扈也会凌驾于帝王之上,史书中比比皆是,先生,李巨子说,世间万物皆有两面,一面好,一面坏。伱不会使唤这东西,自然只看到了坏的一面……”
“放肆!”先生怒目圆瞪,“你可是想去镇远城?”
这是威胁。
几个同窗低头,有些佩服年轻人的勇气,但却知晓,他被先生记住了,以后有麻烦。
年轻人涨红着脸,“去便去!”
先生:“……”
年轻人收拾了自己的东西,背着布袋子,对几个同窗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我誓言去镇远城,假以时日你等听闻我的名字,定然是在为大宋冲杀中立功,或是死去。诸位,我这便去了!”
先生怒道:“叫你爹娘来。”
“多谢先生几年教诲,告辞!”年轻人行礼,“我爹娘最是通情达理。且我家中有兄弟三人,不差我一个孝顺他们。”
先生看着他出去,拍着案几,气得面色涨红,“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
宫中。
太后隐退的消息渐渐散播出去,效忠官家的奏疏雪片般的飞进宫中。
赵祯正在看这些奏疏。
他并非自恋,只想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臣子。
新政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积累人手,等时机到后再发动。
“官家,定远侯今日在金明池参加诗会,做了一首词。”
张泽接到了皇城司的消息,赶来禀告。
“嗯!”赵祯点头,他对诗词并非没兴趣,不过执掌大权后,却分身乏术。
“官家,臣以为您当听听。”张泽严肃的道。
赵祯抬头,不满的看了他一眼,“说。”
“醉里挑灯看剑……”
又是一首绝世好词!
赵祯心中叹息。
可惜了。
若是李献能留下来,君臣联手,他觉得新政成功的可能性会大许多。
但李献的态度太强硬,他的观点是:若是要发动新政,就得做好镇压士大夫的准备。
赵祯何尝不想?
可他不能,也不敢。
李献说大宋是士大夫们的,不是他的。赵祯明着嗤之以鼻,心中未尝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动手镇压士大夫们,江山必然风雨飘摇。北辽在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赵祯身体一震,“这是他的词?”
“是,臣再三问过了。”张泽眼中多了喜色,“恭喜官家。”
在李献决定要带着太后去西北后,赵祯暗中颇为恼火,也很是伤感,觉着自己被背叛了。
他甚至私下说李献是想自立为王。
所以他对李献的态度才会如此冷漠。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赵祯霍然起身,“出宫!”
……
“不少年轻人都想去镇远城,家中长辈多阻拦,能成行的不多。”
赵思聪也跟着回到了汴京,在家里打个照面后,便客串了一把密谍。
“不着急。”李献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的是文彦博的书信,“那些父母长辈此刻依旧觉着我镇远城不是个好地方。李氏还在,危机重重。等李氏覆灭,咱们再看!”
汴京的日子不错,但那些有志于天下的人自然会看到其中的暮气沉沉。以前他们寻不到出路,此刻却多了个选择。
“我们会成为那片昏暗中的一盏明灯!”李献自信的道。
镇远城将会源源不断的吸引大宋的人才,当镇远城越来越强大时,更是会形成类似于虹吸的效果。
到了那个时候……
李献突然觉得有些头痛。
罢了。
王余进来,“巨子,官家来了。”
“国安兄!”
久违的称呼让李献缓缓起身。
赵祯一身便衣进来。
赵思聪赶紧退出去。
门外几个侍卫,但和李献的护卫比起来好像差了些什么。
“留下吧!”赵祯热切的道。
“你知晓这不可能。”李献摇头,“你我之间的认知分歧太大,以至于矛盾重重,我若是留下,用不了多久咱们便会分道扬镳。与其如此,不如我带着老太太去西北,用另一种方式来帮助大宋。”
赵祯叹息,“我们兄弟联手……”
他用了兄弟这个词。
李献想到了当年自己教导他的时候,心中温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在西北,若是想回来看看便回来,谁还敢阻拦不成?至于你……”
李献起身走过来,伸手在赵祯的头顶上丈量了一下,然后平移过来。
“刚好到我的眼睛这里,比上次高了一截。”李献说道:“记住我的话,你要割别人的肉,就得小心别人弄死你!”
“我已经找了些忠心耿耿的臣子。”赵祯神采飞扬。
“许多时候,忠心只是一种交换。”李献隐晦的说道。
“大娘娘说过。”赵祯点头,“人有抱负,帝王给他施展的机会,他便会用忠心来交换。或是为了利益,或是为了什么。”
“吃顿饭?”李献岔开话题。
“除非你下厨!”赵祯说道。
“也罢!”
“我要吃醋里脊,铁板牛肉……”
“你要求真多。”
……
“太后,官家去了定远侯家中,如今二人在饮酒。”
这个消息是皇后那边特地令人送来的。
太后遵照医嘱在殿外散步,闻言说道:“此一去,他们不知何时方能再度聚首。可惜了。”
在她看来,若赵祯与李献能消弭彼此的分歧,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但有个问题,令太后一直没干涉此事。
“功高盖主,不是人臣之福!”
……
第二日,李献进宫探视太后。
“老身觉着差不多了。”
李献扶着她在缓缓散步,“这一路有马车,您若是累了便歇歇。哪怕是出了庆州环州,也不会冷着您!”
“老身不是娇滴滴的小娘子。”太后莞尔,“对了,何时走?”
“您定。”李献随时都可以走。
“那么,三日后吧!”
太后把决定告知了帝后。
接着,她在宫中祭奠了先帝。
“我去西北,这一去怕是就回不来了。等我死后……说实话,我也不知那时是否愿意与你合葬,所以,先和你告个别。
此生嫁给你……我并未后悔。”
神主在烟火气中缥缈着。
三日后,李献带着骑兵,簇拥着几辆马车出了汴京城。
帝后便服相送。
“回吧!”太后掀开帘子,最后看了养子一眼,“你要好好的。”
“嗯!”赵祯鼻子一酸,低下头。
“走吧!”
李献对帝后拱手,“走了。”
看着他们远去,皇后突然说道:“定远侯有情有义,杀伐果断,当真是天下第一等好男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