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2章 一艘破船
在刘琦怒视着孙乾之时,一旁的蒯良接话道。
“何为亲者痛,仇者快?”
孙乾昂首道。
“且不说刘荆州为江东孙伯符所杀之事乃是益州放出来的消息,是真是假尚且不知,焉知是否为益州离间荆扬两家的奸计?”
此言一出,几乎是瞬间就让在场原本对孙乾表露出义愤填膺的众人冷静了下来。
眼下,襄阳所知的消息,除了进入巴郡的荆州大军遇伏全灭是确切可信的外。
事关刘表为孙策所杀的情报,还当真是从一些别的渠道传出来。
尽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蒯良开口道。
“少主,此言确有几分道理,主公到底是为何人所杀,万万不能偏信一家之言,尤其是益州所说就妄下定论,继而与扬州的刘皇叔交恶。”
刘琦此刻也是渐渐地冷静了下来,连忙放下手中佩剑向孙乾致歉,又亲自邀请孙乾上座。
至此,原本紧绷着的氛围方才平复了许多,不乏适才那剑拔弩张的状况。
孙乾入坐后,更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方才让狂跳的心脏平缓了些许。
而待众人相继重新落座后,刘琦强忍着悲痛,向孙乾开口问道。
“公祐先生,这么说刘皇叔未曾下令谋害我父?期间都是刘焉那贼子的奸计?”
身为大儒弟子,孙乾或许样貌不算出众,但却自有一番让人心折的名士风仪,拱手答道。
“我主乃仁德之君,历来与荆州交好,与刘荆州更是同宗兄弟,此前为平缓益荆两家矛盾,更是费尽心思,又怎么可能会行那谋害刘荆州之事?”
刘琦听罢,也是不自觉地微微颔首。
毕竟,别的不说,益荆之间战事持续至今已有数月,袁术都已经派兵打到了襄阳城下,刘备却始终没有丝毫动兵进入荆州境内的动向。
且刘琦也清楚刘皇叔除了不断让孙乾不遗余力地尝试说和益荆两家停战外,甚至还一直在寿春方向与豫州交战,试图为襄阳减轻压力,逼迫袁术退兵。
君子论迹不论心。
人心难以捉摸,刘琦也捉摸不了旁人之心,但依刘备所行观之,却是无愧仁德宗亲二字。
不仅仅是刘琦,在场的其余荆州文武,不自觉地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的也不在少数。
“这么说来,确是益州奸计无疑,为的便是诱使荆扬两家交恶,让如今风雨飘摇的荆州再痛失一臂助。”
蒯良也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意见,这让孙乾忍不住悄然看了蒯良一眼。
蒯越蒯良二人,孙乾有所接触,知其二人智计不凡。
‘只是,为何蒯良会屡屡开口助我?’
孙乾心中有些不解。
传回襄阳的情报,孙乾也是一清二楚。
荆州军全军覆灭不假,但襄阳也知晓了巴郡栈道似乎遭到了严重损毁一事,只是襄阳还不知巴郡栈道损毁的原因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蒯良之智,理应知道益州无力图谋荆州的情况下,传出这些假消息的意义不大才对。
旋即,孙乾转念之间,也就隐隐猜到一二了。
荆州主力尽没,袁术兵临城下,仅凭襄阳能够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抵挡豫州大军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荆州唯一的依仗便显而易见。
无论刘备对荆州是否有所图谋,刘备才是如今襄阳依仗击退袁术的唯一选择。
甚至,以着蒯良之智,很可能已然明白荆州这艘破船快要沉了,将来入主荆州者或是刘备,所以才会如此主动地示好。
一想到这里,孙乾心中微定,有如今位列荆州文臣之首的蒯良帮腔,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无疑就有把握得多了。
不过相对比在场众人,孙乾很是清楚刘表是怎么死的。
所以,孙乾也不会完全撇清关系,免得必中的回旋镖砸在自己身上坏了名声,道。
“我愿以性命担保,刘荆州之死绝对不是我主所下命令!”
“只是我与孙伯符并不算熟悉,且孙伯符与刘荆州有杀父之仇,确有几分可疑,诸位有所生疑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便不幸当真是孙伯符一意孤行所为,我主也必然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代的。”
“只是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还请诸位莫要污蔑我主,否则孙乾便是一介文士,腰间之剑亦不惜见血。”
这掷地有声的一番话,既是给足了荆州的面子,更是没有失却强势,听得教人心折。
刘琦叹息了一声,主动举杯向孙乾致歉道。
“适才乃是我失了冷静,还请勿怪。”
有了这么一番暂且盖棺定论之言,众人一时也不好继续追究刘表到底死于何人之事,转而商讨起该如何抵挡袁术的攻势。
有趣的是,谈及这等大事之时,作为外臣的孙乾并没有被请出去,但孙乾也仅仅只是旁听,没有任何开口的趋势。
而一众文武来回讨论了半晌,最终所得的结果均是襄阳或能守住一时,但守不长久。
归根到底,却是作为袁氏嫡子的袁术所坐拥的底蕴太深厚了。
且如今南阳郡沦陷大半,豫州也被袁术掌握了大半,这就让袁术治下的人口远超荆、扬两州。
钱粮、人口、物资,袁术均不缺,也就代表着袁术还能源源不断地招募青壮征兵。
与坐困孤城且主力尽丧的刘琦相比,双方已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襄阳城防再如何固若金汤,也会被袁术如此硬生生地磨蹭下,早晚被攻破城门,直捣黄龙。
而越是讨论,仅是中人之姿的刘琦便越是绝望,眼神悲痛地看着众人问道。
“这么说,襄阳早晚必被破?先父所留的基业守不住?”
回应刘琦的,乃是一阵沉默。
便是在与豫州军交战多日下来,积攒了不少信心的黄忠,也是沉默不语。
或许黄忠的实力斩杀普通士卒宛如杀鸡无疑,但人有力穷时,黄忠再勇也不可能弥补得了双方兵力上有如沟壑般的巨大差距。
更何况襄阳城墙有四面,黄忠最多也只能凭借武勇如中流砥柱般稳住一面城墙不告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