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78.第177章 死而不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死而不悔

    文彦博一直在担心太后是否会支持革新,毕竟革新会带来动荡,对于太后而言,垂帘听政本就是暂时性的,动荡之下,会生出许多变数来。

    但李献从不担心。

    眼前这位老太太是谁?

    历朝历代对太后的评价不少,最被人赞同的是一句话: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什么意思?

    老太太的才干和对大宋的贡献堪比前汉吕后,前唐武曌,但却没有那二位的恶。

    吕后险些夺了大汉江山,武曌直接改朝换代。

    刘太后在真宗后半生荒唐的情况下,以皇后之身辅佐帝王,努力将大宋这艘船扭转航向。真宗驾崩后,太子年少,主少国疑,又是太后稳住了朝局。

    寇准,丁谓……一个个闪耀的名字被她一巴掌打落尘埃。

    大宋局势由此渐渐稳固。

    可以这么说,正是太后的力挽狂澜,挽救了大宋江山。赵祯亲政后能握住权力,便是承袭了老太太的遗泽。

    这等女人的胸襟并不比男人差,目光敏锐,早已看出了太平底下的无数暗流。

    当下在蜀地施行的交子,便是在太后的关注下出现的。

    这样的女人,她怎会坐视国势糜烂?

    她只是缺一个口子。

    而墨家和李献的出现,便在那道由士大夫们组成的保守堤坝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李献认为太后必然会心动。

    改进大宋冶炼之术便是李献的一次试探,若是太后无动于衷,那么李献就准备坐吃等死,等老太太驾崩后再出头。

    那一次太后的反应令李献知晓,机会来了。

    但他知晓自己不能着急,建立墨学,这是打根基,让老太太看到他和墨学的姿态。

    ——我墨家会坚定不移。

    态度给出去了,他一直在等太后的回复。

    今日回复来了。

    可有搏击惊涛骇浪的勇气?

    李献当然有。

    从初到大宋时想做个富家翁,到此刻想改变这个大宋,一路走来,他发现自己早已和这个大宋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文彦博,狄青,王曾。

    杏,王贺,严大。

    老鸦巷的街坊邻居们。

    范仲淹。

    韩琦……

    那些学生。

    人是感情动物,必须要有感情依赖才觉得自己真正在活着。

    否则便是行尸走肉。

    他要成亲了,此后会有自己的孩子。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儿孙在异族的铁蹄下哭嚎,沦为奴隶。

    所以,他知晓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

    去改变这个大宋。

    让这个大宋更为富庶,让朝堂、让民间朝气蓬勃,让大宋人面对异族时能昂首挺胸。

    他想让大宋军队成为当世最为强悍的存在。

    当异族跳梁时,汴京大旗高举,无数精锐将士聚集在大旗之下,朝着大旗指引的方向前进,用杀戮让那些觊觎大宋的异族闻风丧胆,令他们匍匐在地上,撅着屁股高呼天可汗。

    他想让大宋的战船铺满海面,护卫着大宋商船走遍四海。所有人看到那面旗帜时,都会恭谨高呼:那是来自于中央之国的战船。

    但他需要支持。

    现在,太后终于表露了心迹。

    李献毫不犹豫的应承了下来。

    太后看了他一眼,李献说道:“此刻外面阳光颇好,墨学虽说简陋,却也有些可观之处。”

    众人出了食堂,太后和李献走在前方,莫名的,所有人都放缓了脚步。

    皇后发现官家的面色复杂,有兴奋,也有些莫测的担心。

    “老身曾听闻你说大宋国祚最多百年?”

    “是。”李献扶了老太太一把,走过前方湿润的地段,两侧行道树落叶飘零,他伸手抓住一片,无意识的揉捏着。

    “三冗只是表象,根子在士大夫那里。动三冗必须动士大夫们的利益,太后,那些人会疯狂反扑。”

    范仲淹踌躇满志发动新政,低估了士大夫的疯狂,很快失败。

    王安石依旧如此,不过王安石变法失败,李献觉得更多是他过于自信了。

    “谁若是动了老身的根本,老身也会变脸。”

    太后的话令李献心中微动,想到了赵祯,但此刻不是琢磨此事的时候,他收敛心神,“若是不作出改变,此后格局必将每况愈下。再蠢的帝王也会为了江山而发动变革。”

    赵祯动了。

    扑街。

    “可若是无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及高超的手腕和全盘考量的谋略,臣不看好新政。”

    “你的谨慎让老身很是欣慰。”太后颔首,“当初鲁宗道毫无准备便请缨发动新政,老身若是答应了他,那便是昏聩。”

    “新政若是失败,君臣之间的关系必然会生出裂痕,此后渐渐扩大。”

    李献叹息,“若是帝王不发动革新,坐视国势下滑。财政会首先崩溃,为了维系统治,必然会增税。百姓的日子早就苦不堪言,若是增税,各地谋反必然此起彼伏。”

    “北辽不会错失这等好机会。”太后冷笑。

    可北辽学大宋治国之术,把自己治腿瘸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李献心中一笑,“到了最后,帝王会发现唯一能拯救自己的便是革新,可他会发现,士大夫这个群体牢牢把控着大宋,令他寸步难行。”

    “你是说,要革新,必先把士大夫们作为对手?”太后走到拱桥边,看了一眼那丛修竹,可鸟儿早已飞走了。

    “是。”李献点头,“所谓三冗,根子在士大夫这个群体。要解决三冗,必须要触动他们的利益。这一点,换了谁来也无法改变。”

    “伱在隐晦告诫老身,莫要摇摆不定?”太后莞尔,她负手走到桥上,看着远处的树林,“在老身看来,大宋若是不变革,最多还有七八十年的国祚。”

    李献心中一惊,仔细一想。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虽说割裂了大宋朝堂,但好歹也打下了一个基础,无论是对党项人取得战略优势,还是暂时压制住了士大夫们疯狂挖墙脚的举动,都是在为大宋续命。

    老太太果然目光卓绝。

    “治国必读史。”太后说道:“唯有读史,方能找到兴亡轮回的关键所在。不出五十载,大宋必然是文恬武嬉的局面。”

    所以王安石变法中,军队也是重点。

    “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老身也曾夙夜难眠,辗转反侧,想着如何破这个死局。可想来想去,却发现唯有变革一途。”

    太后双手按在栏杆上,悠悠的道:“可变革谈何容易?必须有一群意志坚定的臣子,他们必须有高超的手腕,敏锐的目光……老身没寻到,故而压下了这个念头。”

    太后回身看着李献,“明日你进宫来。”

    李献犹豫了一下,“太后,臣以为,新政之事,可做,不可说。”

    太后先是一怔,随后眼中闪过异彩。

    儒家势力之庞大,帝王也为之颤栗。若是大张旗鼓弄什么新政,人人皆知,天下士大夫们便会群起而攻之。

    而不说就有趣了。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一句话从汴京传到千里之外,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臣听闻一个故事,有人捉了一只青蛙想烹食,便烧了一锅水把青蛙丢下去,谁知青蛙一沾热水便蹦逃出来。”

    李献说道:“后来这人学聪明了,他把青蛙抓到,弄了一锅冷水把青蛙放进去,随后生火。水温渐渐变化,青蛙却茫然不觉,直至死在锅中。”

    “就如同这秋雨?”太后指着细雨。

    “太后英明。”李献觉得和一个聪明人做队友很省心。

    “你很好!”太后拍拍李献的肩膀,随即回宫。

    太后回去了,李献站在墨学大门外,久久不肯回去。

    “先生。”文彦博过来。

    “宽夫,人一生总得要做些令自己不悔之事,如今,这个机会来了。”李献目光炯炯看着弟子,“太后准备发动新政。”

    文彦博先前一直落在后面,没听到二人说话,闻言精神一振,“太后果然是女中豪杰。”

    “这只是开端。”李献微笑道:“此事从人手组织,到权力分配,再到目标确定,需要时日。不过,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让曹倚他们努力学吧!”

    他需要一个助手,文彦博再好不过了。

    “是。”文彦博难掩兴奋之情。

    “风云际会啊!”李献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他不知晓后来的范仲淹和王安石在得到帝王首肯时的心态,想来也差不多吧!

    太后回到宫中,令人招来了王钦若和王曾。

    “当下大宋局势你等应当知晓,说危机重重也不为过。老身有意发动新政,你二人以为如何?”

    王钦若瞬间就变了脸,看着颇为痛苦。

    他是首相,也是太后的忠犬,若是个蠢人也就罢了,偏生他极为聪明,知晓一旦发动新政,自己这个首相就会首当其冲。

    士大夫们的怒火将会把他烧死在政事堂中。

    但他不敢拒绝。

    王曾眼中骤然一亮,跪下,“臣,愿为前驱!”

    这个以大宋守护者自居的老人,此刻眼中泪闪烁。

    “十八年前,臣初次为相时,便察觉到了大宋危机重重。臣有心改变这一切,可……”

    先帝荒唐,白白荒废了振作的大好时机。

    “臣等了十八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臣,死而不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