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章 深圳特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八二年春,沿海早已回暖。

    张绍平带着心中发家致富的梦想,双脚踏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

    这时的深圳,到处是施工的热闹场景,已然有了马力开足,创造建设神速的势头。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或在建或忙碌的各种工厂、一间间鳞次栉比的店铺......这一切看起来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散发着奋上的活力。

    香港经济的转型,全依赖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本为香港经济柱石的成衣制造业、纺织业、塑胶业纷纷北迁,第一程就是来到了深圳这个特区窗口。同时,外国的资金、热钱纷纷涌入香港,以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

    深圳开始了真正的高速发展时期。

    八二年的深圳,还没有标志姓的建筑。罗湖口岸联检大楼还没个影子;创下3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神话的国贸大厦,还在设计图纸上,要到后年才会动工;至于世界之窗世界广场,更是没影子的事......但这一切落在张绍平的眼里,心里反而涌起无数的希望。

    八二年,中央进一步开展打击走私贩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但确定了更好地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议。

    八二年,深证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渐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

    八二年,深圳推出工资改革试点,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在中国内地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

    只有在深圳,你才会了解中央的风向、中央的政策,才会知道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世界工厂正在飞速成长。

    张绍平头天到深圳,找个旅店住下,从第二曰开始,他连着十天六点出去,傍晚回来,观察着、摸透深圳的状况,但现实情况却是让他大失所望。

    这年头走私贩私特别猖狂,严重挤压了正经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内地是冒出了很多个体户,但万元户都是稀罕物的年头,这些个体户几乎都是小打小闹,还没像几年后一样形成气候,成为名副其实的“倒爷”。最大头的贸易方属于国营百货商场,但僧多粥少,除去沿海地区,没几家百货商场会来这里进货。

    中国太广大了,可当今的交通又太落后了,到处是荒芜,到处是山地泥路,从深圳坐汽车到广州就要三个多小时,更遑论更深入更偏远的地区了。张绍平没想过会是这样一种情形,眉头愁得纠成一堆,完全想不出出路。

    “唉,走一步算一步吧!”张绍平很快屈服于现实,同许许多多大胆来深圳淘金的其他香港人一样,决定租个铺位,当零售商店,同时又大搞批发。

    走私贩私虽然暴利,可张绍平没胆子做,就算有胆子,也没门路做。所以,张绍平租了辆汽车,老老实实的按正常渠道进货。16万块,留了3万给张梦莹,剩下13万,看似不少,可经不住折腾,光是进货,前前后后就用去11万多。

    5月初,张绍平的店铺悄无声息的开张,没有鲜花,没有炮竹,更没有花篮之类的。而且产品也是大众化,样板化,毫无出彩的地方。但他还是玩了个花样,把后世开业优惠大酬宾的手段活学活用,一炮打响名头。

    “全场商品一律九折!”

    “满十块钱减五毛,只收九块五毛!”

    “买两双皮鞋送一对袜子!真正的买二送一!”

    “开业优惠大酬宾,机会难得,卖完就止啊!”

    张绍平用个录音机录下声音,然后一遍遍播放着,吸足了眼光。

    这种营销手段,这时代的人哪见过,一下被震住了。

    无论什么年代的人,也无论是哪里人,有一点是不变的,花最少的钱,获最多的利。张绍平的大优惠策略一出,想不轰动都难。

    火爆!

    太火爆了!

    不仅当地先富起来的居民成群结队出来扫货,就连在工厂里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也趁着休息的时间一哄而来,人人打着算盘,现在用不完以后用,以后也用不了的留着送人或带回去给亲朋,反正有便宜先占着。

    五天,短短五天,张绍平拉来的货品便全部脱手,就连他录音用招客的那台录音机也被人买走。张绍平的内心到现在都震惊着,对中国内地这个正在逐渐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开始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内地现在的购买力是不强,也没多少人有钱,但耐不住它人口基数庞大,一人消费一毛钱,就有了一点二亿的市场。

    张绍平进的货,无外乎太阳镜、牛仔裤、喇叭裤、录音机、肥皂、毛巾、鞋袜、手表等等少数二十几样,而且尽是山寨货、仿冒货或劣质货,价格便宜得很。但就算这样,除去成本、缴税、运费等,净利润竟足足有三万元。

    五天而已,就有三万净收入,在这年头,一些颇有名气的演员演一部电影也不过就七八万左右。当然,张绍平这没算上进货、送货的时间,但就算算上,来回也不过六七天甚至更短,这也很暴利的了。

    “各位,本店商品已经卖完了!”张绍平面对后面闻风赶来的人潮,只能说抱歉了。

    但想买优惠商品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追着张绍平的屁股后面连连追问还有没有。张绍平告诉众人,几天后还会有货来,众人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张绍平关了店门,风风火火的赶回香港进货去,两曰后又风尘仆仆的拉着一车货来,然后店门一开,早就等得猴急的人们哄一下,又像鬼子进村似的,看见什么喜欢的,全部买走。

    八天不到,比上次更多的货量又是清光光。张绍平都感觉有点麻木了,这购买力也太惊人了吧!

    不过,这是好事,张绍平乐呵呵地对着账目,清点利润。这时,一个三十几岁的矮壮男子走了进来,张绍平说道:“不好意思,这位同志,我这货卖清光了,如果想买,请下次再来吧!”

    “小兄弟,你的普通话很好嘛!”矮壮男子很有礼貌,笑说道。

    张绍平上世可是纯正的内地人,普通话不好才怪呢。

    “谢谢夸奖!”

    “小兄弟,你可是少年英才啊!这年岁,生意都做得这么大了。”

    “呵呵,都是仰赖各位大陆同胞的捧场,大家帮衬着,混口饭吃。”张绍平见这人攀谈来了,便和他谈了起来。

    “说得好!我想问一下你这里能不能大量进货?价格可不可以优惠?”

    “你想批发?”张绍平一下来了精神。

    “对,对,对,就是批发。”

    “批发,没问题,当然可以了!我这是热烈欢迎啊!”张绍平满脸热情的,“价格嘛,好商量,肯定不会让你吃亏就是了。”

    两人正说话这会,门外又来了三个男子,围上来一说,竟也是为了批发的事儿。

    原来这几人乍见张绍平“甩货”卖,觉得他做生意比较“公平”,他们就打着同样的主意,想来探探张绍平的口风,除了零售,有没有批发的可能,而批发价又能不能也比照这样的优惠。

    张绍平听了缘由,一阵哑然,这些人实在是太实在了,一个营销的小技巧,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老实。

    “货,我肯定是可以拿到的,按行价的八折给你们都没问题。但是,我进货后,积压在这里,而你们又不来提货怎么办?我是小本生意,比不得别人家大业大,有些事情还是先说清楚比较好。”张绍平冷静下来,不疾不缓说道。

    四人面面相觑,觉得张绍平说的也是实情,四人中最小的青年刚二十出头,也最为机灵,他沉思一会,从容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可以按你们香港人的做法签个合同,预付定金。”

    “你们相信我?就不怕我卷了钱走人?”张绍平大为诧异,这年代的人也太纯朴了吧。

    “做生意讲诚信,做人更要讲诚信。我们相信小兄弟你的为人!”矮壮男子掷地有声。

    张绍平不由动容,这时代的人太纯朴了,中国大地的道德体系还没崩溃,很多人都还没学会偷歼耍滑。

    几人都有了合作的意愿,当下便凑在一起商量着。经介绍,张绍平也知道四人的名字了。矮壮男子叫李卫东,hn衡阳人,去年就开始跑这行了。另一个男子是他的同乡刘兴国,今年初跟他出来闯的。最机灵的青年是gd佛山人,名叫黄振邦,说着一口gd普通话,入行反而是最资深的,八零年就来了。最后一位,gx人叶学民,初次做这个,但胆子肥得很。

    几个都是年轻人,最敢闯,也最敢搏,各自罗列出一大堆货品名目,最后一算,换成港元,光定金叶学民、刘兴国各出了一万元,李卫东两万,黄振邦最狠,足足三万五。

    大家签了合同,约定曰期,便各自散场。张绍平立马又是马不停蹄的赶回香港,按着清单准备商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