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祭天大典
过了元宵,汇聚在京中的举子就越来越多,大家都是奔着春闱而来。当然又是一波又一波的文会掀起了**,唐师偃都收了许多帖子,每日出门,喝得大醉而归。
但叶行远却放弃了装逼的机会,这次打定了主意低调到底,任何规格的文会都不打算参与。
叶行远现在手头正事太多,务虚的活动只能暂时先停一停。而且上了一个层次之后,就会觉得再与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读书人置气,显得有些不够档次。
在省城的时候叶行远就是与抚台、藩台、臬台这样的人物来往。如今进了京城,他与皇帝都已经见了好几次面,说了好些子话。既曾同院共嫖,也曾共经患难,要是不怕僭越,几乎可以称一声老朋友。
这叫叶行远哪里还有兴趣去小儿科的去打那些书生的脸?
随着时间的发酵,叶行远的诗名渐渐也传播出来,又因为他以举人身份得以封爵。一众举子其实对他都甚为好奇,他越是低调,越发显得神秘,反而他更加名声大噪。
几乎每一场文会之中,都有人要提及叶行远,“今日定湖省的叶公子可曾来了?又不曾来?可惜,这少年才子,缘悭一面啊!”
也有人不服气,嘲笑道:“叶行远不过幸进之辈,他有自知之明,是以不敢与我们正统士人来往,是怕被我们嘲笑吧?”
这种言论立刻就被人反驳,“幸进之辈能够写得出‘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你可有与之相当的作品,倒是拿出来瞧瞧?”
每次拿出来打脸的句子不一,凭着各人不同的喜好,而会选用不同的句子。不过“春风不度玉门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破楼兰终不还”、“古来征战几人回”、“犹是深闺梦里人”等句上镜率都很高。
这种诗才上的碾压往往让人无言以对,要点面子的人就绝不敢再挑衅。但也有人强撑道:“吾辈读书人,讲的是圣贤学问,这诗词小道纵然叶行远有些浮才。又有何用?他的文章呢?”
当今天子重文章,妙文出世,必然哄传天下,比之诗词的口口传播要快得多。叶行远县试、府试和省试连魁。得了个小三元,偏偏没有文章、策论传出来,这一直是让人诟病之处。
但也有知情人驳斥,“叶行远小三元的文章,尽皆封印进京。这一场考试或许是考官老眼昏花看不清。但连着三场考试都得此待遇。只能说是奇才,难道你敢说定湖省官场上上下下,都被他一人蒙蔽不成?”
在省试之中封印进京的先例多些,便是去年秋闱,也有几篇文章入京,但数月之后便解禁放出,唯有叶行远的文章从前年的县试、府试,到去年的府试,都一直未曾解禁,有心人们也都纷纷在猜测其中厉害。
能考中举人的都有些见识。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不寻常,硬要攀诬叶行远的文章水平不够,不但是把定湖省官场都骂进去了,同样也是在侮辱看过叶行远封卷的当朝几个内阁大学士的水平。
那当然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叶行远即使不亲自出手,也有人无数粉丝拥趸帮忙打脸。唐师偃参加文会有时候耳闻目睹,得意之极,回来便向叶行远学舌。
“现在京中都在说你是此次状元之选,朝廷必然要成全本朝以来第一个大四喜。”唐师偃与有荣焉,沾沾自喜。
叶行远觉得这不算什么好事。苦笑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要这么大名声干什么?会试最后博弈智斗,只怕会被人群起而攻之。”
最后的策论是众人一起进入推演空间,必然会互相竞争。叶行远要是被吹成了状元的唯一人选。那当然会被所有人当成第一目标来针对,最后甚至可能连个好名次都捞不到,这种先例屡见不鲜。
所以少年成名,心高气傲者,第一次参加会试往往会遭遇挫折,这也是验证圣人所说“玉不琢。不成器”的至理名言。
如果说之前叶行远还有些虚荣,想要一个大四喜的头衔。但自从献祥瑞进京之后,他就有了通盘的打算。
叶行远的计划,是觉得乱世将至,他得尽快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为将来做准备,至于名次倒是不介意,只要不落入同进士出身便已足够。
而有了李夫人的承诺和探寻圣人弟子陵墓的计划之后,叶行远的目标更加细化和明确。现在对他来说,状元还真不是那么重要,恨不得闷声大发财。
谁知道他深居简出,名望也能靠一群脑残粉越刷越高,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所谓“一粉顶十黑”,诚哉斯言。
唐师偃却不在意,大大咧咧道:“别人或许害怕太高调,不过贤弟你如天上谪仙人,哪里会在意这些?何况皇上对你也甚为赏识,这状元该是你的便是你的。”
叶行远摇头道:“会试皇上的影响力极小,进士虽名为天子门生,但其实都是内阁几位大学士的弟子。这几位老先生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会在意我走幸进之途,但说有什么好感,那也欠奉。若无压倒性的优势,想要状元是没什么指望。”
叶行远不敢小觑天下英才,会试之中哪个考生不是千挑万选考上来的?如果只比文章,叶行远自信自己有的是千古名篇可以占据先机略胜一筹。
但经历省试之后,叶行远也明白从现在的考试体系来看,文章只占据一小部分成绩,更重要的还是策论。
而策论在推演幻境之中进行,主要还是靠本身的能力和对天机的理解,文章辞藻,反在其次。
在这一点上,叶行远虽然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优势,但并不是那种碾压式的。至少没有一挑多的绝对把握,在博弈智斗中他并不觉得自己能稳操胜券。
叶行远有自知之明,但对他充满期待的人可不止唐师偃一个。在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突然安公公微服上门,说黄老爷约他喝茶,让他立刻便去。
安公公口中的黄老爷当然是隆平帝,叶行远不敢怠慢,换衣出门。随着安公公绕过一条街,到了闹市的一座茶楼,上了二楼雅座。
楼下有人唱戏,甚为热闹,隆平帝独占一处包厢,正自得其乐的一边享用凉茶一边听戏,倒像是个平凡的富家翁。
看到叶行远来了,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就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叶行远也没什么忌讳,就自在的在皇帝下首坐着。他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轩辕世界人,没有那么重的皇权意识,这却让隆平帝更高看他一眼。
“听闻这几日你在驿馆之中用功,连读书人之间常见的往来都不参与,吾心甚慰。”隆平帝听完了戏,这才乐呵呵向叶行远开口,口气更像是慈祥的长辈。
叶行远是怕麻烦,隆平帝却认为他是不务虚名,又不与同年预先攀交情,更有做孤臣的感觉。
叶行远恭敬答道:“学生读书未求甚解,基础还是差了些,此次前来会试,不欲空手而归,免得辜负了老爷的期望。”
隆平帝笑道:“你这小子就是谦虚,以你的灵力与文章,便是天机不合,要榜上有名都不难。何况你连郑巨的谶言都能解,对天机的理解一定不会弱,我可是等着你拿个状元回来。”
安公公凑趣道:“如今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叶公子你,不少举子都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今科状元非你莫属呢。”
叶行远苦笑,怎么连皇帝都说这种话,便摇头道:“各省举子皆有大才,我虽自忖不弱他人,但状元只有一个,殊无把握。”
隆平帝一挑眉毛,漫不经心道:“如果是我想要你得这个状元呢?”
叶行远一怔,知道皇帝此言必然不会是无的放矢,他想了一想,字斟句酌道:“若是老爷如此期许,学生自当尽力而为,但这状元确实不是那么好拿的。”
隆平帝莫名其妙来约见叶行远,说这一番话,定有深意。但是叶行远同样也清楚,国家选才大典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主持,但决定名次的却只能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就算是皇帝承诺了要给叶行远状元,那也只是空头支票。
叶行远想不透其中关节,只能小心翼翼回答。隆平帝大笑,摇头道:“再过几日,我就要举行祭天大典,向天庭昭告未来大劫之事。此事你立有大功,天机若有感应,必当赐福于你。如此一来,你觉得这状元还难么?”
要是皇帝祭天,为叶行远表功,天机因此而垂顾叶行远,那他在会试自当无往而不利。叶行远又惊又喜,但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蹙眉问道:“黄老爷这么快就举行祭天大典,不须筹备么?”
祭天大典乃是大事,急事也得筹备半年以上,隆平帝得知大劫消息是元宵,如今才方当二月,想在三月之前举行祭天大典,会不会太急促了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