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五三章江南第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浦江县向八位失踪者的家属,下达了到县衙商量后续事宜的传票。

    为了表示对江南第一家的尊重,王贤决定亲自去一趟郑宅镇。

    话说他来浦江县也有些日子了,对这个江南第一家自然如雷贯耳,但除了身边人大半姓郑之外,对郑家的厉害,并没什么切身的感受。他只知道,浦江县的赋税,向来由郑家按期收解,无需官府下乡催缴,多少年来从无差池;浦江县百姓有了纠纷,向来到郑宅镇找郑家老爷裁决,而且一经裁决,不论输赢,都不会再去找官府重判;他还听说,浦江县所有征发劳役、兴修水利、修桥铺路……都是由郑家来主持,官府只需布置任务,到时验收即可……

    总之给他的感觉是——浦江就是郑家,郑家就是浦江!

    这样的家族,按说应该雄霸乡里、威震金华,甚至辐射浙江……然而恰恰相反,这样强大的一个巨人,却是那样的低调安静,低调到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安静到从来听不到它的一点消息。

    今天,王贤就要亲自造访郑宅镇,去一睹这大名鼎鼎却又悄无声息的江南第一家!

    一行人离开县城,骑马往东二十里,便到了郑家本家所居的郑宅镇。顾名思义,整个镇就是郑家的宅子,郑家的宅子就是郑宅镇!

    远远望去只见青山掩映着古镇,古镇周围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里,农夫在忙碌的秋收,田间地头,还有打下手的农妇声音婉转的歌唱道: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王贤几个闻歌惊讶,这江南第一家真是名不虚传,连地里干活的农妇,竟也如此清雅。素来与好奇绝缘的闲云,也忍不住问道:“此歌何人所作?”

    “这是潜溪先生的歌。”诗词上,王贤比闲云要强些,至少知道这首诗是宋濂所作。不禁轻叹道:“说起来,这里也是开国文臣之首的故乡。”

    宋濂号潜溪,曾是太祖皇帝夺天下的主要谋士,当年太祖北伐讨元的檄文,就是出自他手。大明定鼎后,宋濂被太祖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只是太祖朝的文武,想得善终实在太难,哪怕智慧恬退如刘伯温、宋潜溪,早早就急流勇退,仍旧难逃被牵连的厄运……宋濂的孙子宋慎牵连进胡惟庸案,全家流放茂州,宋濂便病死在途中。

    想到宋濂的命运,几人不胜唏嘘,直到近了镇口,霍然抬头,只见大街上矗立着一道道牌坊,逶迤成群,极为壮观

    那最先一道牌坊,也是最高最大最精美的,雕梁画栋、典雅厚重,上书五个道劲的金色大字‘江南第一家’,落款赫然是朱元璋!

    其下还有一副对联日:‘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家’!

    众人连忙下马冇行礼,然后方敢步行入内,只见第二座牌坊上写着‘孝义满门’,再往内,第三座牌坊上书‘三朝旌表’,第四座牌坊上书‘有序’。‘有序’牌坊后,依次是’恩德‘牌坊、’麟风‘牌坊’、‘九世同居’牌坊……最后一座牌坊,叫作‘取义成仁’!

    九座牌坊静静矗立在那里,无声的诉说着江南第一家的高贵和荣耀,令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待从九座牌坊下经过,一行人就像走过一趟朝圣之旅,变得沉默而肃穆,就连最活泼的灵霄也不例外。

    王贤心里闪过一丝念头,被九道牌坊压着,镇上的人该是何等压抑?但当他穿过牌坊群,便见一条宽丈余的小溪蜿蜒而来,水流潺潺、晶莹明澈,将沉肃的气氛一扫而空。溯流而上,只见溪上有石桥十座,构架南北,溪旁夹种榴柳,时值九月,正是石榴成熟,鲜红亮丽的石榴果挂满枝头,与绿柳相映成辉……

    镇上的的民居便傍河而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酒旗店面、市井俨然、鸡犬相闻、炊烟袅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又不禁会心一笑,自己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因为随行的差役,穿着青红色的号服,镇上百姓都知道是官府来人,非但不像寻常乡下人那般畏惧,反而有个穿葛布长袍的中年人上前,执礼甚恭道:“小人郑宅镇七里里长郑汛,恭迎二老爷?”

    “你认识我?”王贤微奇道。

    “当日二老爷上任,小人在迎接的队伍里,有幸一睹二老爷的尊容。”郑汛恭声道:“前面就是寒舍,请二老爷前往稍坐,吃点茶果,待小人前去知会族长。”

    “岂敢惊扰老爷子。”王贤摇头笑道:“我这次来,一是见识下江南第一家的风采,二是给你族兄郑沿送官府的传票。因是公务,执礼不周,还是下次再专程拜会老爷子吧。

    “二老爷多礼了,区区虚名,不过是前尘旧事,莫要再提。”郑汛摇头道:“要是叔公老人家知道我不知会他,肯定要责罚的。”说着便请王贤进去家里。郑汛家是个三进的双层宅子,很紧凑,但天井植着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屋里刷得雪白的墙上,摆设简而不繁,家具布置简洁,墙上挂着几幅意趣高雅的字画,一副对联煞是引人注目: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久闻郑家耕读传家,不分男女皆识字,家家都有才学之士,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王贤装模作样的颔首欣赏道。

    弄得灵霄和闲云面面相觑,这小贤子不是最讨厌拽酸文么,怎么自己拽起来了。

    “过奖过奖。”答案是,一名鹤发童颜的魁伟老者,一手拄着龙头拐杖,一手由一名中年人扶着,颤巍巍走了进来

    王贤忙起身行礼道:“下官拜见封君老爷子,祝愿老爷子福寿连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本就是一名演员的基本修养。

    “不敢不敢,快扶二老爷起来。”老者正是郑氏族长郑棠,忙命儿子郑沿将王贤扶起,虽然这二老爷着实面嫩了些

    序座时,王贤坚持请老爷子上座,自己居于下首,惶恐道:“本不想惊扰老爷子的。”

    “二老爷哪里话,您首次莅临寒庄,老朽本当远迎。”老爷子摇头笑道:“如今这已是失礼了。”

    “老爷子面前,‘二老爷’三个字绝不敢当,还是直呼草字‘仲德’吧。”王贤谦逊道。

    “二老爷倒让老朽惶恐了……”

    两人磨磨唧唧了半天,最终以郑老爷子用‘大人’代替‘二老爷’了结。郑老爷子这才问道:“不知孽子所犯何事,竞要大人亲来送票通传?”

    “老爷子误会了。”王贤笑道:“郑老兄怎会犯法呢?下官是应分巡道审结陈年旧案之宪令,例行公事前来而已。

    “可是为了我那可怜的孙婿?”郑老爷子面色一黯道。

    “正是。”王贤点点头:“此案至今已经整一年,搁置下去不是办法,到底要如何处理,还请郑老兄和老爷子给个主意。”

    郑老爷子看看儿子,侍立在一旁的中年人便轻声道:“寒家素来遵纪守法,自然听二老爷定夺。”

    “不错。”郑老爷子颔首道:“寒家和官府找了整整一年,不仅本县,整个金华府都找冇遍了,还是没找到……”说着掏出手绢,擦擦眼角,声音低沉道:“不能再给官府添麻烦。”

    “麻烦谈不上,但这么吊着确实让生者日夜煎熬。”王贤叹气道:“依下官之见,是不是可以把此案了结。”

    “如何了结?”

    “只要失踪者家属都同意,可以以失踪人口销户。”王贤淡淡道:“销户以后,案子自然也就没有了。”

    “还有这一说?”郑沿惊奇道。“以前都没听说过。”

    “这是刑部的新规,才刚颁布数月而已。”王贤道:“你们可以和男方家商量一下,如果愿意了解,请三天后辰时,到县衙典史厅找我,我给你们出文书。”

    “是,这件事还得跟亲家商量一下。”郑沿点点头道。

    “如果同意的话,请男方父母并令爱,一同前往县衙。”王贤起身道:“谁都希望这一页赶紧揭过去,好安安生生过日子。下官告辞了,三天后敬候佳音。”

    “大人可不能走,”郑老爷子拉着王贤的手道:“第一次来我郑家,若不吃杯水酒再走,教人笑话老朽不懂事。”

    “这样啊。”王贤呲牙笑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正是此意!”郑老爷子开心道:“请大人移步寒家,应该已经备好酒席了。”

    “请。”

    “请。”

    于是一老一少相携来到郑家正房宅中。这边就气派多了,五进的大院子,轩敞的厅堂,散养的肥鸡、溪中的鲜鱼、院中的青菜、自酿的美酒,便是一桌丰盛的宴席。一老一少把酒言欢,极是融洽,直到日暮,王贤醉得呼呼大睡……把酒言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