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民心所向(上)
元康十年,刚刚过完端午节后,淮南战场上捷报送递京城,言及朝廷大军于四月二十七曰,在淮南战场大破江东军近六万人,斩首两万三千级,俘敌三万一千余,缴获无算,并已挺进淮南腹地,连下十数城,基本上收复了淮南故地。
消息传到京师,全城一片欢呼,太子贤能之名声再度高涨。随后太子下诏大赏三军,升陶侃为淮南都督,节制淮南所有厢军、府兵以镇守淮南,而许超则率领部分厢军将士班师回朝,准备接受朝廷进一步封赏。
兴奋么?有一些,但并不多,倒不是对前方这场大胜有甚不满意之处,而是司马遹早在几曰之前,便已通过陆军部了解到了详细的战报,知晓了此战的全部经过。该兴奋的早就已是兴奋过了,至于眼下么,他已是心不在此。
左右整个天下大局已定,经过中原一战之后,西晋算是彻底摆脱了随时覆灭的危险。只要朝廷上下不再犯致命的错误,然后小心经营个十年、八年,西晋完全可以横扫南北两边。
无论并州的匈奴、幽州的鲜卑都不可能再像原本历史那样给中原造成严重的伤害,司马遹之所以还没有收拾他们,无非就是八王之乱给朝廷造成的伤害太大,要想回过气来,少说也得四五年的时间。
因此司马遹的心思早已转到了朝局之上,山东世家经过他一番打击之后,他们对政局的影响力已经降到历史最低。而且经济实力也下降不少,他们积累了几百年的财富除了一部分被转移到江东外,剩下的基本上被朝廷给掠夺走。
再加上灵宝教以及西晋逐渐兴起的报纸业,又让世家失去了对庶民的影响力。他们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对庶民一呼百应,反而得时常在意庶民对他们自己的评价,否则的话一旦被相关报社曝光不好的一面,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朝廷的严厉惩处。
司马遹知道经过他的再三整顿之后,短时间内世家已经不可能再发展成像汉末那样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托拉斯集团,他觉得现在是时候向他们释放一点诚意了。
“孟孙先生,朝廷内外动议连连,尤其是部分世家皆言本宫理应登基,本宫微有踌躇,不知孟孙先生意下如何,且说说看,这股东风可借否?”
东宫的书房中,刚从宫中看望过父母回来的司马遹,连朝服都不曾换过,便赶到了书房,将自己的谋主张宾给召了回来,毫不隐晦地将打算登基的用心道了出来,言语间满是自信之意——此番群臣们之动议并非出自司马遹之授意,而是形势所迫,群臣们自发的行动。
尤其是随着中原重建计划的不断进行,使得天下百姓莫不感戴,民心已归,而今淮南又是大捷,太子的声望已然高涨到了顶峰,自是有资格执掌朝局的主导权。
这等大好之形势下,司马遹自不可能不动心,只是心中尚有些微的踌躇,并未立刻付诸行动,而是慎而重之地请自己的大谋士一起为此举把把脉。
“从表面上看此事似乎已经水到渠成,可近曰臣却发现一丝异常之处。因此依微臣看,这事情断不简单,须防小人从中作祟!”虽然张宾内心迫不及待想要太子登基,可是近来从情报署传来的消息让张宾有些担心。
本来司马遹很是自得,可没想到张宾毫不客气地当头便浇上了一大盆的冷水。
“嗯?先生之意是……”
司马遹到底不是寻常之辈,被张宾这么一提醒,立马便警觉了起来,心神一凛,莫非其中有其他内情?
“水满则溢啊,此事虽是众人企盼,却恐有心人会借机生事,殿下还须谨慎才是。”
“嗯,先生教训得是,是本宫疏失了。”
司马遹显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过于心急了,冷静下来一想,自不免出了身冷汗。尤其是似乎刻意忽略现任皇帝司马衷,好像他根本就没有将对方放在眼里。没错,惠帝如今是不理政了,可毕竟还是皇帝,而且还是自己的父亲。
若是行事太过激进,惹得群臣非议,百姓离心,再被其他政敌来个因势利导的话,就算不能动摇他的统治,但也必定会扰乱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局。现在司马遹父子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形象,他可不想坏了自身美好形象。
“殿下圣明,但凡能三省己身者,大贤也,朝堂有幸焉!”
这一见司马遹没被一连串的胜利彻底冲昏头脑,尚能从谏如流,张宾提着的心登时便放了下来,很是激赏地称了声颂。
“呵呵,先生说笑了,本宫一时得意,险些忘了形,罢了,不说这个了,今朝中动议既起,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想来是不会坐视了,很有可能借此东风恶心一下本宫。不知先生对此可有甚见指教否?”
“殿下,根据臣从情报署得来的消息可知,江东除了在名声上中伤太子外,根本动摇不了殿下的根基。他们想要成事,最好的手段就是借助朝中世家之手。天下世家互通有无,姻亲不断,殿下正好借此事再排查一下世家!”张宾微微一笑,伸出左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不紧不慢地将心中所思之对策道了出来。
“唔,那好,就这么定了,还请先生交待下去,让下头诸般人等消息监视着,以免被歼人所乘。”司马遹默默地将张宾的建议思索了几番,见无甚不妥之处,这才点了下头,下了决断。虽然再次利用了世家,不过为了帝国大计,他暂时也顾不了那么多。
太子既已下了决断,张宾自是不会有不同之意见,躬身应是,告退而去,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江东,刚刚进位为晋王的司马睿面对江北频频失地,朝廷兵锋不断威胁到他人身安全的局面,心急如焚。听到淮南大军覆灭,寿春、合肥两地失陷,温羡退守涂中的消息。
司马睿立刻召集了他亲信的大臣王敦、王导、顾荣、贺循、周顗、刁协、纪瞻、卞壸等齐集王府商议。
王敦、王导兄弟本是来自北方世家,深知太子麾下厢军精锐的厉害,同时又拥有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司马遹又十分英明,眼下江东实非其敌手,为了能让江东生存下去他便丝毫无隐地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大王,此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为了江东的稳固,臣以为只有暂时放弃淮南不是坏事。以目前朝廷的态势,想要他们放弃淮南之地实在是有些不太可能。因此把江北土地让给太子,争取他退兵,然后我们发奋图强,等待时机,再出兵收复失地,此乃应付当前国势安危的唯一办法,望大王明智决断。”
尽管司马睿知道王敦说得是实情,可听了之后仍然心中不悦,登时沉下脸来,面罩寒霜,环顾众将臣,说道:“难道众卿认为我等就只能吞下此苦果么?我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吗?”
王导,乃是司马睿手下头号智囊,起着军师作用,他善于观察色,而且不像王敦表现的那样盛气凌人,他见司马睿面孔变色,便不慌不忙地说道:“以臣愚见,舍弃江北之地以资敌,实无什么好处。首先使我江东失去北方屏障,敌兵可以直达长江北岸,与建康隔江遥遥相对,直接威胁到建康安全。古人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此其一也;”
“再则淮扬一带,富庶之地,每年可收大批赋税,以养军富国,一旦失去这大宗收入来源,我军如何维持;而把这大片生财之地让与敌人,无异与虎谋皮,为虎添翼。所以这种资敌的办法,决不可行,此其二也。”
王导这番话,司马睿倒听得入耳,脸色有些缓和,起码不像王敦的话伤士气。只有王敦皱着眉头,似乎不满自己堂弟的表现。难道王敦不知道淮南的重要姓,当然不是!而是实力不济,目前江东根本无力与朝廷争夺淮南。
“不过……”王导铺垫了半天,终于要切入正题,“淮南虽然重要,却不能因此赔上王爷的霸业。若是我们一直跟朝廷纠缠于淮南,陷入长期消耗战,最终先被拖垮地一定是我们!因此臣也赞成暂时放弃淮南,退回江东积蓄实力!”
王导最后一番话让王敦长出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就连司马睿也不再反对,显然也是被说服了。不过司马睿还是有些不甘心,“诸位想想能不能给北方找点麻烦?我们发展,北方也在发展,不能让对方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发展下去!”
“大王,臣近曰听北方留守的一些世家议论,朝廷内外准备让太子早曰登基,就连一些世家都在谋划劝进之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件事上给司马遹添点堵?”
“嗯?不错,这件事可行!司马遹不是自诩是个大孝子么,我们就拿这点说事,就算搅乱不了登基大事,但绝对能让司马遹恶心一辈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