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8章 局面失控
张良所献的三虎竞食之计,的确不那么好化解。
纵然项庄已经猜到了刘邦的意图,可急切间也是无计可施,因为当时的楚国跟淮南、梁国都还处于敌对状态,英布虽然谴使送来了刘邦的诏书,而且扬言要跟楚国结盟,可项庄还得掂量掂量,英布到底有几分诚心?谁知道诏书是真是假?
同样的,项庄纵然谴使前往定陶,也未必就能取信于彭越。
再加上受到当时落后的交通、通讯手段的限制,项庄无法跟英布、彭越当面沟通,及时亮明各自的战略红线,结果九江郡的局势很快失控.
只是连项庄也没有想到,首先出兵九江郡的却是梁国。
因为刘邦下给英布的诏书是公开的,诏书里虽然没有提及被英布强占的薛郡、洒水、东海三郡,可九江郡却是真真正正地划给了淮南国,作为淮南王英布的封地,靳歙、李左车闻讯大急,当即谴使向彭越求援。
彭越好面子,既然已经接纳了靳歙、李左车的归降,自然不会坐视不顾。
尽管国相张说、军师赵炎都坚决反对,不过彭越却仍以上将军刘寇为将,率领三万精锐梁军自杨郡南下,数日后进驻九江郡北的曲阳县。
据守九江的周殷顿感压力大增,也谴使向项庄求援。
九江郡是江东的北部门户,一旦九江失守,楚国的战略环境就将极大恶化,当下项庄也起兵两万渡江北上,进驻合肥。
项庄不是没有考虑过增兵九江的后果,一旦楚军增兵九江,很容易就会跟梁军产生磨擦进而爆发混战,一旦楚军跟梁军正式开战,最终结果很可能就会两败俱伤,这一来英布绝对会从中渔利,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英布虽说派了密使前往吴中,也扬言要跟楚国结盟,可是当梁军大举进兵曲阳的消息传开之后英布派来的密使立刻就得了“重病。”项庄派了几拨御医前往诊冶,甚至还请来了姬神医,结果密使的“重病”仍不见好,签立盟约的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不管密使的重病是不是英布让他得的,这至少说明淮南国并不可靠。
项庄非常清楚增兵九江的后果,不过他别无选择,因为九江郡关乎大楚的核心利益这不是简单的争或者不争的两可选项,项庄绝对不可能做出有失“国格”的事情来,否则,他作为楚王的王威何在?还有,大楚国的国威何在?楚军的军威又何在?
项庄进军合肥之后九江的局势陡然变得紧张起来,与此同时,英布也开始在盱眙附近集结兵马虽然动作很隐蔽,可上万人马的集结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到人不知鬼不晓?没等英布集结齐人马项庄、刘寇就都已经得到消息了。
九江郡的局势正向着张良所预料的方向发展,尽管张良对九江局面的判断有误差,可他所设的三虎竞食之计却还是奏效了,梁军跟楚军已经形成对峙之势,淮南军也随时可能卷入其中,此时只要任何一方有所动作,立刻就会引发一场大混战!.....................。
深夜时分,一身轻衣的李左车飘然进了靳歙的行辕。
自从刘寇大军进驻曲阳之后,靳歙就将他的将军行辕迁到了阴陵,值得庆幸的是,刘寇并未剥夺靳歙等人的兵权,不过,三万梁军的粮草供应却全落在了靳歙、李左车身上,九江郡东北诸县的压力骤然大增。
这会,靳歙正在为梁军的军粮发愁呢。
九江郡久经战乱,人口锐减,东北诸县在以前那都是物产丰饶的大县,可是现在,人口全加起来也已经不足十万人了,不到十万百姓,现在却要供养六万多大军,压力太大,纵然靳歙、李左车推行军屯积攒了些粮食,也还是支应不过来。
靳歙正在长吁短叹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回头看时,只见李左车身着灰色轻衣,已经施施然地走了进来,当下靳歙微微一愣,说道:“李将军?楚军大兵压境,你不在东城督师,跑阴陵干吗来了?”
李左车不答,只是从衣袖里取出一封帛书递给了靳歙。
靳歙伸手接过帛书,匆匆看罢不禁变了脸色,凝声道:“这密信是真的?”
李左车拂然不悦道:“靳将军,本将军跟你现在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作,跑不了你也走不了我,你说这消息是真是假?”
靳歙点了点头,狞声道:“正好,本将军的军粮快要接济不上了,那就趁此机会向淮南国借点军粮吧,嘿嘿。”
李左车道:“明天一大早,你我各率两千精兵,从阴陵、东城同时出发,不过沿途一定要注意隐匿行踪,以免被淮南军过早发觉。”
靳歙点头道:“李将军放心,本将军知道厉害。”
“如此,在下告辞了。”李左车揖了一揖,转身去了。
目送李左车的身影远去,靳歙忽然扭头喝道:“来人!”
早有亲兵应声进入大厅,拱手作揖道:“将军有何吩咐?”
靳歙大手一挥,厉声道:“传我背令,亲兵营……,即刻集结!”
...................
肝鼎,淮南军大营。
英布正与蒯彻叙话,门下遏者马业忽然进帐禀报道:“大王,肥秣将军押运的八千石军粮已经到了徐县,很快就能到肝胎了。”
英布皱了皱眉头,道:“怎么只有八千石?”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军粮供应永远都是首要大事,既便是不可一世的刘邦,不也因为军粮不济被生生困在了关中?还有项庄,以楚国的国力,征召十万壮丁绝没问题,可项庄却只带了两万人北上,不也是因为粮草不济?
英布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薛郡、洒水、东海虽然都曾是富庶的大郡,可是楚汉五年混战,这三郡都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人口十去其六,田地大量荒芜,既便是富户豪强,家中也是没有多少余粮了,淮南军要筹集军粮其实并不容易。
就说这次,英布想要两万石军粮,可肥袜却只筹集了八千石,还不足半数。
蒯彻叹了口气,说道:“大王,淮南久经战乱,百姓离乱,民已无粮可征哪,这八千石军粮,只怕还是肥铢将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向洒水郡的富户豪强征收的,这样下去,只怕整个洒水郡的富户豪强都要怨声载道了。”
英布闻言不禁微微色变,时至今日,薛郡、东海、洒水三郡的故楚世族都对英布抱有很大的敌意,英布之所以能够掌控三郡局面,完全是因为得到了广大富户豪强的鼎力支持,一旦这些富户豪强不再支持英布,那英布可就麻烦了。
蒯彻又道:“大王,齐王韩信正在锐意变革、奋发图强,眼见得国力是一天天强大,国势也是蒸蒸蒸日上,汉王刘邦也在关中养精蓄锐、整军备战,而我淮南国却为了区区一个九江郡而兴师动众,徒耗钱粮,智者所不为呀。”
英布略略有些不耐烦道:“寡人不是已经答应变法了么,亚相朱建的变法十策,不也已经在薛郡诸县试着推行了?”
蒯彻还是想在淮南国干一番大事的,先是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项佗放弃鲁县,帮助英布兵不血刃拿下了薛郡,接着又精心设计,帮助英布袭取了东海、洒水二郡,接着又极力鼓动英布跟项庄结盟,以谋求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然后变法图强。
只不过,英布并没有完全采纳蒯彻的建议,这让蒯彻很是无奈。
蒯彻道:“大王,变法可不是件小事,需要倾举国之力全力以赴,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臣以为,此时委实不宜卷入九江郡的纷争之中,区区一个九江郡的得失,跟整个淮南国的前途相比,委实不值一提呀,大王。”
“行了行了,国相你就别说了,再说寡人的耳朵都起茧了。”英布摆了摆手,又道,“寡人早就跟你说了,变法的事,你跟亚相商量着办,只要你们觉得可行,寡人无不照办,可这九江郡寡人是要定了,有便宜不捡,那不成傻子了?”
蒯彻苦劝道:“大王,贪小便宜可是要吃大亏的呀!”
在蒯彻看来,区区一个九江郡不过七八万编户二十余万丁口,得之何益,失之何惜?可淮南国要是错失了眼下这个极佳的变法契机,一旦齐王的励精图治告一段落,淮南国就再没有机会变法图强了,这可不就是捡了小便宜却吃了大亏?
英布大为光火,正要忍不住训斥蒯彻几句时,亲兵校尉利几忽然大步走进了大帐,拱手作揖道:“大王,探马回报,一支大约两千人的汉军自阴陵出发,直奔徐县去了,看样子汉军多半是得到消息,准备下手截夺肥秣将军押运的军粮。”
“嗯?!”英布闻言顿时脸色微变,这八千石军粮可是肥秣费尽心机才征集来的,如果让汉军给抢了去,那集结在吁胎的三万淮南大军吃什么?当下英布长身而起,朗声道,“传令,中军、前军即刻集结,随寡人前往徐县接应肥铢将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