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章、满洲一族的死路
“大清只要关外之地和西域,日后便是北清南明,大清可以大明为兄”
刘墉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那位大明天子的脸色。
至少从脸色上来看,大明天子没有任何反应。
不过刘墉也是老油条了,也没有露怯,说完之后,再大礼一拜:“如此一来,大明尽取汉地,大清只留关外之地,皇上也算是恢复了汉家天下,武功之盛可比唐太宗了。”
“只是取个汉地就可比唐太宗了?”朱道桦微微一笑,摆摆手示意刘墉坐回到座位上。
此时已经有人搬着椅子到了刘墉和纪昀两人跟前了。
在私底下,乾隆也不会让大臣总是跪着回话,通常也是会有座位的。
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大臣们要么是站着要么是跪着,一般情况是没有座位的。
倒是在这大明朝的天子行在。
大明天子看起来是十分的随和。
他麾下的文武大臣分列左右,都是有座位的。
而且也不是坐了半拉屁股那般拘谨,而是大喇喇的坐了个满臀。
这大明朝的规矩看起来要比大清朝轻松太多了。
刘墉习惯性的坐了半个屁股,本来刘墉在皇帝面前低眉顺眼的功夫是很深的,差不多一米九的山东大汉,站在乾隆面前的时候愣是能比乾隆还要低一头——也许这就是他刘罗锅外号的来源。
但现在刘墉却怎么也感觉到一些不自在。
似乎这坐半拉屁股毕恭毕敬还成了错事一样。
“刘崇如,我大明的规矩没有清鞑那边森严,你大可不必拘束。”朱道桦说着,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盯着刘墉说道:“不过什么明取汉地,清得关外之事,未免也想的太好了,这世界上哪里会有这等好事!”
刘墉急忙道:“不知大明天子有何条件?”
“条件?”
朱道桦想了想,说道:“条件倒是有!”
“请天子明示。”
朱道桦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清廷向大明称藩,以后也不能叫什么大清了,就封个金国,以黑龙江城为中心,国土范围只限莫河到黑龙江城沿江两岸!乾隆要改称金国王。”
这第一个条件,就让刘墉张大了嘴巴,眼珠子瞪得大大的。
莫河到黑龙江城这一段,大概就是一两个府的范围。
“第二、金王国封地不得限制汉人屯垦,也不得限制其国民前往汉地。”
“第三、改汉姓,习汉文,沐浴王化,接受朝廷派遣之教习、教材。”
“第四、金王世子以及八旗都统以上的官属、贵族子嗣6岁之后,成年之前都要在中都大明公学接受教育。”
“第五、蒙古和金国脱离关系,乾隆要把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两名活佛送到朕这里来,日后这活佛转世之事,朕一言而决。”
五个条件一出。
刘墉简直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这和把大清灭了也没什么区别了。
称藩,改国名,甚至改汉姓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其他条件几乎都是要把金国.不,是大清国往死路上逼啊。
封地只是狭小的一两个府的地盘,还是在黑龙江流域那种苦寒之地。
另外还不得限制迁徙,那怕是没多久,这八旗子弟就得全部跑光了。
改个汉姓。
这些八旗一个个也会说汉语,到了汉地把辫子一剪,谁能知道他的身份啊。
满洲八旗拢共也就只有一百来万人。
汉人可有好几个亿。
这些满人改了汉姓,如果又迁到了汉地。
怕是后代基本上都会忘记自己的满人身份了。
到那时候,满洲一族也就不存在了。
还有金国高层的子嗣都要去当质子,长期以往,金王也就和大明普通藩王一样了吧。
“天子,大清现在在汉地还有两个半省,还有内外蒙古和西域.您可不要逼迫太甚啊。”
刘墉苦笑一声,说道。
“逼迫太甚又如何?”
朱道桦冷笑。
“刘崇如,回去告诉乾隆,想要满洲全族得以保全,这就是朕的条件,他要是不答应,那就回去准备作战吧!”
“满洲全族之下场,可有准噶尔前车之鉴。”
朱老板把准噶尔抬出来吓唬刘墉了。
果然。
刘墉听到准噶尔三个字脸色一变。
灭准噶尔是乾隆“十全武功”之中最被他吹嘘的武功之一了。
准噶尔和清朝的战争断断续续绵延了将近一百年了。
准噶尔部在乾隆十年爆发了瘟疫,导致实力大减。
乾隆趁机发动了对准噶尔的战争。
并命令兆惠将准噶尔部落尽行剿灭,“永绝根株”。
准格尔部因此遭遇了灭族之祸。
据魏源记载:“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编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
昭梿的描写更加夸张:“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为我兵杀者十之五,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刘墉当然是知道准噶尔的下场的。
现在被朱道桦用准噶尔一吓唬,脸色也顿时发白了起来。
朱道桦摆摆手,刘墉和纪昀两人也只好神色惶恐的行礼后退出。
“如今看来,大明天子是铁了心的要灭绝满洲了.”
刘墉在离开了大明天子行在之后,扭头看了一眼后方飘扬着日月旗的行在大营,长叹道。
“国仇家恨,依我看,这大明天子恐怕并不只是单纯想要灭绝满洲一族而已。”纪昀抽了一口烟,说道。
“那是?”
“最近我看了不少西洋人的书籍,发现这欧罗巴真的是战国乱世,君王都以扩张为荣,以战功为耀。大明天子曾在欧洲游历五年,想来也受此影响吧。”
“你是说,大明天子是打着追击大清的名义,行向北、向西扩张之实?”
“难道不是吗?”
纪昀苦笑道:“大清即便退出到草原,想要生存也只能一路向西,寻找屯垦之地,西方能有多少地方能种地啊?也就田山脚下、费尔干纳盆地,还有撒马尔罕城周围吧”
“这可就是西行万里了。”刘墉心里盘算着,“如果要退出中原,那带的人可不少,满洲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八旗汉军,团练兵也要带上一些,这可就差不多两百万了“
“若是能西行万里找到落脚的地方,有两百万国族,也未尝不能延大清国祚,就怕.”
纪昀看向了后面飘扬着的日月旗。
刘墉沉默片刻,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大清至少现在现在还牢控漠南蒙古。”
刘墉之言可不是吹嘘。
而是大清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力确实要远超过此前各朝。
漠南蒙古大多是内属蒙古。
清朝不设世袭札萨克,而是实现了直接任命官员治理。
内属蒙古各旗以副都统、散秩大臣或总管等为旗长,其下有参领、佐领、骁骑校、护军校、前锋校等官吏。旗长为副都统者,称“副都统旗“;为散秩大臣者,称“散秩大臣旗“;为总管者,称“总管旗“。各旗隶属于将军、都统、驻札大臣或行省,亦归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典属清吏司监管。
通过派遣流官,清廷对内属蒙古的控制力不下汉地。
而事实上清朝对蒙古的管理手段还并不只此。
清朝划分了一片片狭小的牧区,禁止跨区放牧,草原上的牧民通常遇到灾害后就会选择迁徙,这就给大部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清朝。
牧民禁止迁徙,遇到灾祸只能等待清廷的援救。
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形成大型部落的条件,顺便还控制了人口——遇到灾祸,要不等死,要不就只能去当喇嘛活命了。
除此之外。
清朝还控制着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这两位内外蒙古的黄教领袖。
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于思想上。
清廷对蒙古的控制都相当程度的强化。
因此清廷退往漠南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清廷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力很强,和汉地无异。
不过,漠南蒙古距离汉地太近。
而且茫茫草原,无险可守。
怕是清廷在漠南也待不了多久——大明天子都放出话来要灭绝满清了。
清廷哪里还敢在漠南等着人家来攻?
“漠南怕是也不可久持。”
刘墉和纪昀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不由得长叹一声。
这煌煌大清朝。
怎么突然之间就落到了这步下场了?
“不不不!这绝对不可能!这样的条件太苛刻了!不列颠不可能答应!”
就在刘墉和纪昀走出了大明天子宁远行在的时候。
在南亚次大陆。
加尔各答也发生了一场谈判。
谈判的一方是大明帝国外交部侍郎,负责南亚事务的外交官陈廷选、大明英国公孙士毅、大明吴侯钱大昭。
而另外一方则是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印度殖民地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以及英属印度的高阶官员。
印度洋的海军决战已经结束了。
大明朝的舰队就在孟加拉地区外海游弋。
炮舰随时可能沿着河口闯到加尔各答,舰炮轰击总督府。
当然了。
大明朝的舰队也不会如此冒险。
因为不列颠人在恒河口布置了大量的要塞。
要攻破这些要塞。
还是要靠大明印度诸侯联军的陆军。
大明印度洋舰队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在印度洋的贸易航线的,不会为了印度诸侯联军杀进恒河流域。
这恒河上走大海船也实在是过于危险了。
不过这也不妨碍孙士毅拉着大明舰队的虎皮狐假虎威。
此时提出的条件。
就让理查德觉得眼前的中国人简直是疯了。
若不是打不过,他早就想要拂袖而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