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4.第350章 361【国内崛起交给时间,李艺书加入百人会】
第350章361【国内崛起交给时间,李艺书加入百人会】
纽约。
贝氏合伙制建筑师事务所。
贝津铭的办公室内。
来自百人会的两名重要成员,纷纷到场。
尽管早在去年,百人会就已经有了固定聚会的场所,不过在重大时候,两名创始人都会来到贝津铭的办公室。
这算是当初遗留下来的习惯。
“李导,总算是见到你了。”
贝津铭笑盈盈的伸手道:“我对李导可是久仰大名,欧洲三金大满贯导演,亚洲电影教父,首部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席卷四亿美元票房,迄今为止全球华人导演票房记录第一。”
“贝大师客气了。”
李艺书礼貌的伸出手:“我对贝大师才是耳熟能详,我去过香山饭店,设计的实在是太美了,您将中國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绝对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80年代,贝津铭受内地邀请,返回燕京,参与涉外宾馆的建造,而这座酒店便是大名鼎鼎的香山饭店,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李艺书上一世的时候,去过这家饭店。
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遥相呼应。
绝对是中國传统建筑,与现代西方建筑的完美结合。
“香山饭店的确是我认为中西结合最满意的一个作品。”
贝津铭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最骄傲的不是在美国设计过多座有名气的大厦,而是受内地官方邀请,返回国内设计香山饭店。
要知道那时候改革刚刚开放没多久,他一个建筑师能得到邀请,回国内设计一座涉外大饭店,足以看得出官方对他的认可。
这种感觉,是很难在美国体验到的,纵然贝津铭如今在美国建筑设计行业,早已是大师的存在,随便一座建筑的设计,都能赚取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可在获得了足够多的金钱后,人都会开始追名,贝津铭也不例外,有了受邀回国设计的经历,在名望这一块基本是拉满了。
二人寒暄一番,贝津铭便为他介绍起了百人会的另外几名创始人,马友友跟现任百人会的会长杨雪兰。
除了杨雪兰有点陌生,马友友自是耳熟能详的名人。
几人寒暄认识一番,等落座后,由贝津铭起头聊起了李艺书最近上映的《芝加哥》。
马友友从音乐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杨雪兰不懂音乐,却因为从小算是在美国长大,她年轻时候,正好是好莱坞歌舞片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却还没完全消失的时代。
几人有说有笑的聊着电影,又从电影聊到了人文,再从人文聊到了旅美华人群体。
几个不同职业的人,一番天南海北的闲聊,老中青三代皆有,聊得到是不亦乐乎。
杨雪兰看着李艺书,忍不住说道:“李导,你跟我印象中的内地人不太一样。”
“杨会长眼中的内地人什么样?”
李艺书不奇怪杨雪兰会这么问,她从小在美国生活,尽管外表是华人,但是思维方式早就跟美国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来自父辈的教导,让她拥有了三代华人所没有的对祖国的复杂情感。
“你给人的感觉很自信,但这不是成功后的自信,而是发自骨子里的自信。”
杨雪兰想了想,认真的说道:
“我见过很多从内地来的中國人,当聊起美国的社会与制度,他们往往都带着一丝憧憬,特别是我前几年认识的一名演员陈沖,我跟她在一场聚会中认识,当跟她聊天的时候,能感受到她对美国的向往与渴望,然后没两年,她就跟一名华裔彼德许结婚,来了美国生活。”
“所以,在跟李导你聊天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你似乎对来美国生活不是很感兴趣。”
闻言,李艺书笑了笑,他大概明白了杨雪兰想要问的问题,无外乎就是怎么没有跟那些来了美国不想走的国人一样,不说要跪舔美利坚,最起码也得表露出向往与憧憬。
“我的自信是来自于对祖国与中华文化认可。”
李艺书耸了耸肩,说道:“我知道如今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特别是前苏解体以后,很多人,不单单是华人,欧洲、亚洲,很多国家都对美国产生了向往,但那是他们没有底蕴。中國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纵然是这百年来略有沉沦,但我们厚积薄发,迟早会在经济领域赶超上的。”
此言一出,杨雪兰眉头一皱,贝津铭跟马友友笑笑不语。
他们仨常年生活在美国,也都受邀或者去大陆考察过,对国内的环境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这点不可否认,可李艺书说出经济赶超,在他们看来就是有点愤青了。
“李导很自信?”
杨雪兰道:“可李导清楚现在两国之间的差距吗?”
李艺书很少跟人说这些,但是今天聊的很不错,也看出杨雪兰并不是故意说坏话,便主动说道:“大概知道一点,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关键,经济上的差距,并不是无法消磨的,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五十年。”
杨雪兰又问一句:“可是美国的经济也在增长,两边一同增长的情况下,国内要如何才能超越?”
“这个就得看中國人民的力量了。”
李艺书笑了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结,因为两人的信息认知是不对等的。
杨雪兰看来,两边差距这么大,再给一百年也追不上,因为美国经济不是停滞不前。
而李艺书是从几十年后重生回来的人,不说50年后的事情,就单单15年后,2010年的时候,中國就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仅仅15年而已啊!
一代人都还未成年,中國就从全球经济第八名,超越了二十多年保持第二的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今,东亚一直都在流传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还有韩国的汉江奇迹。
他们却不知道,中國的改革开放,同样是一个经济的奇迹。他转移话题道:“不说这些了杨会长,我们都不是经济学家,未来的事,交给时间来回答。”
“是,交给时间来回答。”
杨雪兰点点头,想起一件事来,说道:“李导认识陈沖?”
“不认识,不过看过她拍的几部电影。”
李艺书摇摇头,他对陈沖唯一的认知,就是《末代皇帝》中的婉容皇后,之后对方去美国拍的影片,没有看过,倒是对方晚年回国为了捞金拍的电影,倒是看过几部。
闻言,杨雪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前些日子,百人会举办过一次在美华人华裔的活动,陈沖也来参加了,聊天的时候,多有提起李艺书。
说话隐约感觉好像跟李艺书很熟的样子,杨雪兰当时还差点让她帮忙引荐一下李艺书的,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攀关系罢了。
毕竟李艺书如今在美国的名气日渐高涨,还在洛杉矶好莱坞有一家电影公司。
同是从国内大陆来美国发展的行业人员,陈沖自是要拉虎皮扯大旗,反正李艺书常年不在美国,又跟在美华人团体接触不多,自然没有人会跑去验证真伪。
眼看聊的差不多了,贝津铭笑眯眯的说道:“李导,这次邀请你来,相信你也知道我们的意思,我们想邀请李导加入百人会这个华人在美组织……”
“我知道李导常年不在美国,但是你在美国毕竟是有一家电影公司的,我们百人会的宗旨不仅是促进中美交流,同时还会想办法提高在美华人的社会地位与利益保障,无论是在美华人,还是旅美华人我们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加入外国籍,相当于旅游)”
听着贝津铭的话,李艺书沉吟了片刻,笑道:“贝大师邀请,我自然是答应的。”
“欢迎你的加入李导!”贝津铭脸色一喜,起身伸出手。
“谢谢,对于加入百人会,李某不胜荣幸!”
李艺书笑着与对方握了握手,随后又跟马友友还有杨美兰握了握手,对他而言,加入一个在美华人的组织,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更何况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贝津铭就不说了,马友友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家,杨雪兰更是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她的父亲是民国外交官,还有一个很牛的继父,民国第一外交家顾唯钧!
杨雪兰绝对是家世显赫的代名词。
加入这样的组织,对于李艺书日后在北美的利益,绝对是能起到一定保障作用的。
“李导最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我想以百人会的名义,为李导举办一场欢迎派对。”
杨雪兰身为百人会的现任会长,李艺书这样在国际上打出名声的大导演加入百人会,自是要为其好好举办一场入会派对,顺便邀请在纽约的华人精英来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百人会的含金量。
“抱歉杨会长,我后天就得返回国内。”
李艺书说道:“这是我首次执导5亿人民币的大制作电影,剧组六月份就要开机了,我这是请假来参加《芝加哥》的首映礼,时间已经是非常赶了。”
“5亿人民币?”贝津铭吃惊道:“李导准备拍的是什么电影,居然要投资5亿人民币?”
他在燕京设计过香山饭店,对于人民币的购买力有所了解,尽管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但5亿人民币的价值,绝对不能以6000万美元来单纯的进行换算。
“拍摄的是赤壁之战,战争戏很多,而且我还在内地修建了一座仿古的汉代古城。”
“原来如此。”
一听是古代战争大片,贝津铭微微点头,算是知道了这5亿人民币在哪儿了。
虽然不是电影人,但身为建筑师的贝津铭,还是能推测出这样战争片有多钱的。
李艺书忽然想起一个重要的事情,转头看向了马友友,笑道:“马老师有机会的话,希望能邀请你来剧组,电影配乐方面,我希望能有点不一样的改变,马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望不吝赐教。”
“好!”
马友友爽快的答应道:“李导,可认识谭盾?他是我的好朋友,一位很厉害的作曲家,要是李导需要,我可以邀请他一起去李导的剧组参观。”
“当然没问题,谭盾我也是有所耳闻。”
李艺书笑了笑,谭盾他了解不多,只记得给《卧虎藏龙》配乐过。
“不如这样杨会长!”
贝津铭此时开口道:“我们百人会自成立以来,貌似还没有带成员一同去国内考察过,要不就借着李导这次邀请友友去大陆的机会,我们一起组织一个考察团,去那边考察考察大陆市场,看看有没有推动中美合作的机会,顺便去李导的剧组看看,一起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欢迎派对?”
杨美兰眼前一亮,笑着点头:“我看可以!回头我来组织,挑选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
说到这,她看向李艺书:“李导,不知道你们剧组要拍摄多久?”
李艺书道:“那可长了,最快也得一年的时间,赤壁之战可是一场大戏,不仅有赵子龙七进七出,还有江上大战,前后我会动用超过十万群众演员!”
“十万群众演员!”
三人惊到了,他们不懂拍电影,可却明白十万人参演一部电影,那剧组得多么的庞大!
“是啊,群演很多,所以拍摄的周期很长,为此我不得不组建了一个导演团,都是国内最优秀的大导演。”
李艺书简单的说了一下导演名单,除了谢进导演外,其他几人在国外并不是很出名。
“这么一说,我更要去现场看看了。”贝津铭忍不住问道:“李导,不知道这大规模的群演拍摄,大概是什么时候?”
“应该是在八月份左右。”
李艺书想了想,按照之前定下的拍摄规划流程,八月份谢进那边会拍摄赤壁之战,那会天热,在水面拍戏不遭罪,否则指望群演在大冬天的在水面拍戏,还要拍摄数千人落水的画面,那基本不现实。
“没问题,那考察团的时间就定在八月份!”
贝津铭定下这个时间,不单单是为了去看赤壁之战,同时也是准备跟大使馆那边交流交流,考察团去国内考察,肯定要提前汇报汇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