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章 王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还有奏……”

    李适之心中很不舒服,明显皇帝更信任李林甫一点。

    是李林甫阴谋诡计在前,却让皇帝对他产生怀疑。

    “讲!”

    李隆基语气重了一分。

    “臣得知在上洛郡洛南县的龙沙河中,出现大量金粒,按照地志,那里必有一处金矿,采之可以富国。”

    李适之平静地说出李瑄告诉他的金矿位置。

    一众大臣,嘀咕几句后,面面相觑。

    看李适之言辞凿凿,连县河之名都报出来,一定是提前勘探过,绝非无的放矢。

    李林甫都没有怀疑李适之话语的真实性。

    欺君之罪,可是不小。

    他只能在心里,暗骂李适之这个后生阴险。

    他被昨天李适之的爽快欺骗。

    但此时此刻,也无法做出反驳。

    “左相,洛南县龙沙河金矿由你全权负责,若真如此,卿为大功。”

    李隆基摸了摸胡须,怒气平息,转为笑颜,自宰相宇文融被贬后,虽国库收入与支出,一直平衡。

    在李隆基看来,这就是拮据。

    哪怕是这几年李林甫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也只是解决长安粮荒,和减轻江淮漕运负担,并没有使国库增加多少。

    他贵为天子,不该只有这些!

    若能得到一些黄金,以后就不必那么精打细算。

    此时的李隆基,勤奋节俭已经不在,只想快快乐乐,安享晚年。

    盛世之下,极尽奢华,赏赐无度。

    上行下效,使整个长安,都是一片奢靡之风。

    “遵旨!”

    李适之作礼领命。皇帝命他全权处理此事,李林甫也无法干预。

    “退朝……”

    当朝会落幕后,李林甫看着李适之的背影,眉头久久无法舒开,心想是低估了这家伙?

    洛南如果有金矿,那李适之定会被皇帝信赖,严重打击他的朝堂威势。

    他必须再想对策。

    不论如何,这次朝会,让大臣们对左相李适之刮目相看。

    一旦洛南传出金矿的信息,必然有大臣向李适之靠拢。

    不满李林甫专权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的官吏,满朝皆是。

    ……

    长安,朱雀街。

    李瑄带着罗兴,去东市取好宣纸后,来到长安各坊曲巷游览。

    可惜天公不作美,刚来到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就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长安的繁华,不会因为一场春雨偃旗息鼓。

    宽五十余丈的朱雀街道上,杨柳如烟。

    路上行人步伐渐快,小贩们搭起简易棚子。

    来往商人依旧,戴着胡帽的胡人屡见不鲜。

    车道上的车马,川流不息。

    游街的青年男女,举伞享受者春雨的惬意。

    那些“肩挑春色”的卖花者,穿梭春雨中,更显朱雀大街上的繁华。

    “七郎,下雨了,请先回避!”

    罗兴抱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宣纸,向李瑄提醒。

    他们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

    李瑄不急不慢,雨水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看到旁边的里巷口有一个古香古色的茶肆,遂带着罗兴进入。

    “博士,上茶……”

    一进茶肆,罗兴便吆喝道。

    “郎君请上座!”

    茶肆的管店看李瑄穿着、气质,立刻应和。

    李瑄身边有青衣僮仆跟随,明显是王公贵族。

    他亲自引着李瑄,来到二楼。

    李瑄听到罗兴称呼管店为“博士”,不禁一笑。

    这個在后世高大上的词汇,在唐朝只是对某种行业精通者的称呼。

    以至于演化为一种口头俗称。

    类似于后世的“师傅”。

    假如唐代看到后世到处的“师傅”,也会和李瑄一样。

    “郎君,此座在窗前,为上座,可见天街的一切。”

    管店指着一个靠着窗的矮桌,向李瑄请道。

    李瑄点头,席地而坐。

    罗兴在一旁吩咐管店,上最好的茶。

    管店不敢怠慢,立刻离开去安排。

    “咯吱!”

    “哗哗……”

    李瑄推开窗户,听到雨声的同时,能看到开化坊前,大街上的全景,一切形形色色,芸芸众生。

    在不知不觉中,整个茶肆二楼上,落座不少人。

    此茶肆经营特色,在朱雀大街上颇有名气,来者皆非平民。

    有的互相认识,各自攀谈。

    “此为峡州的明月茶,芳香沁人,请郎君品尝。”

    茶煮好后,面容姣好的侍女,为李瑄奉上,并向李瑄介绍。

    “峡州,去年已经改州为郡,名夷陵郡!”

    李瑄下意识的向茶肆侍女纠正。

    “妾知诸州大改,却不知具体,还请郎君不要见怪。”茶肆侍女很有礼貌,颔首向李瑄赔礼。

    “不必如此,是我多事!”

    李瑄最近接受时政太多,有些钻牛角尖,他也意识到向一名茶肆女子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见李瑄风度翩然,倒是让茶肆女子更不适应,手忙脚乱的为李瑄摆好茶具,含羞离开。

    李瑄还不待品茶,就听到楼下一阵嘈杂。

    他让罗兴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回禀七郎,是大诗人王摩诘来茶肆避雨,长安推崇王摩诘者,比比皆是,连圣人、王公,都对其备受青睐。故而如此!”

    罗兴打听好后,跑上来告诉李瑄。

    他所说的“圣人”,为李隆基。按照大唐礼制,在朝堂上,百官称皇帝为“陛下”,皇帝自称“朕”。

    但在私下,官吏、百姓,多以圣人、至尊称呼李隆基。而李隆基一般以“我”自称。

    王摩诘!王维!

    李瑄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如雷贯耳。

    结合这一世的记忆,李瑄知道此时天下最出名的诗人,不是“谪仙人”李白,而是二十一岁就状元及第的王维。

    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才子,是自宰相张说、宰相张九龄之后的“一代文宗”。

    他弹奏的诗篇,是真正的“盛唐正音”,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

    他名满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子心中的楷模。

    李瑄早就想一睹王维的风采。

    梦回千年,与李杜、王维这样的大诗人畅饮,是后世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愿望。

    也是李瑄今生重要的计划。

    因为李瑄需要“文人”“大诗人”“才子”这样的称号。

    李隆基启用张说、张九龄,除了张说的能力,还有就是张说、张九龄的才华,能装扮盛世,粉饰太平。

    一个名动天下的才子如果犯下“罪责”,会有无数人为其求情。

    安史之乱时的李白、王维,就因此逃过一劫。

    王维现在任左补阙,虽是一个从七品的谏官,但李林甫定不敢明目张胆去动他。

    另外,李瑄觉得“文人才子”的称号,可以让一个人由内到外的升华,变得更有魅力。

    还能让天下人通过诗,更了解其主人,哪怕其主人的真正想法,与诗中的描述迥异。

    期待感和憧憬,文人们从来都不会缺少。

    比如三国时的曹操,如果他不是文人,他没有写下《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诗篇,没有开创建安文学,后世对他的评价,不会比司马懿好到哪去。

    李瑄没有比肩李杜的才华,但他来自未来,知道不少诗词佳作,他可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场景,演绎出来。

    当然,李瑄不会抄袭同时代的诗人。

    如果记错创作时间,将名声扫地。

    李瑄也敬佩这些创造盛唐气象的诗人,这是他们的时代。

    当李瑄决心改变历史,可不单单是蝴蝶效应那么简单,那将是改天换地,自李瑄以后的诗人、文人,会受李瑄影响,不一定诞生。

    他们的万丈光芒,将由李瑄继承。

    在得知是王维后,李瑄立刻起身下楼。

    茶肆一楼的大堂内,一名青衣男子被众星捧月般的围着。

    此人就是王维。

    年轻时的王维,容貌洁白,风姿郁美。现在依然是魅力四射,那些茶肆的女子,看着王维,顾盼含笑,双眸放光。

    在历经大起大落,丧妻丧子,政治失落之后,虽然心灰,但他依然幽默诙谐,平易近人。

    并非李瑄想象中的隐士诗佛,安安静静的儒雅君子。

    周围的文人都想邀请王维同座饮茶,但都被王维婉拒。

    “让开,我家郎君要见王摩诘。”

    见一众人挡住李瑄的去路,罗兴吆喝一声。

    罗兴是奴仆,一切以主人为主,许多奴仆的劣性他也存在。

    虽然这两个月李瑄一直批评他,但他依旧难以改正。

    李瑄准备在从军的时候,带上罗兴,磨掉他“恶劣”品性。

    被罗兴一喝,一些文人看罗兴穿青衣,知道他的身份,立刻让开。

    因为像罗兴这样的身份,在长安被称为“青衣恶奴”,人们敬而远之。

    王维见这一幕,眉头微皱,他也有仆人,但对仆人的约束严格。

    对于李瑄这样的王公子弟,他一向不见。

    “在下李瑄,为当朝左相第七子。对王补阙仰慕已久。”

    李瑄见王维后,向他揖手一礼,不卑不亢,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王维在得知李瑄是李适之的儿子后,眉头舒开。

    左补阙归于门下省,门下省的长官为左相,李适之是王维的直属上司。

    今日在朝会上,李适之能向权倾朝野的李林甫发难,让王维看到一些希望。

    日常朝参,在京五品官吏方可“见言陈事”。

    但王维是谏官,有资格参加早朝。

    拾遗补阙,甚至可以在朝会后,参加宰相与皇帝的秘密会议,位卑而职重。

    然王维这个补阙,当得十分憋屈。

    张九龄被李林甫扳倒后,李林甫曾将所有谏官召集在一起,警告道:天子圣明在上,文武百官顺从圣意都来不及,还需要劝谏吗?看看那“立仗马”,它们只要一声不吭,就能得到三品的饲料。但那些马如果乱嘶鸣,就会被踢出仪仗。以后就算想不乱叫,也不会再被任用。

    当时有一名叫杜琎的右补阙,不信李林甫能一手遮天,立刻上奏弹劾李林甫。

    果不其然,第二日,杜琎就被贬到下邽这个穷乡僻壤当县令。

    从此,大唐朝堂,成为李林甫一个人的舞台,尽情表演。

    所以,王维被召为补阙,心里是抗拒的,他早已有归隐田园的想法,但皇帝需要才华横溢的王维为官,以点缀盛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