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73章 陈登拜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登根本不知道这次扩军,原本就是将他排除在外的。

    若是没有陈登这次所请,就算陈登后来知道了,也不过些许小事,无伤大雅。

    可现在陈登主动开口,刘备就不能不慎重对待,否则是有可能会导致自己这位重要心腹离心离德的,这是刘备绝对不愿意看见的。

    哪怕概率只是百分之一,刘备也接受不了。

    刘备迅速做出决断,面带笑意,拉着陈登坐在自己身边:“元龙,此次请你回来,就是情况有变。”

    陈登面容一整,能让刘备说出这话的状况,显然不可小觑。

    刘备继续说了起来,将广陵攻防战,孙策偷袭丹徒得手,横扫吴郡,江东发生巨变,刘繇和刘表先后派来了使节,寻求结盟,以及自己在豫州援救陈逸,义释郭贡等一系列的事情叙说了一遍。

    最后才说道:“因此,广陵那边希望能够扩军至两万,否则他们恐怕只有自保之力,而无力援助刘正礼了。”

    巨大的信息量一下子让陈登有些蒙圈,他在琅琊只是听说了徐州军成功收复了广陵,而且还只用了一半的兵力,剩下的主力去了豫州,和豫州刺史郭贡打了一场。

    就连郭贡表奏臧霸接任任城国国相,刘备想要安排田豫、牵招分别去鲁国、沛国担任国都尉的事情,都是刘备刚刚所说。

    “原来如此。”

    陈登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着精芒,赞叹道:“明公果真乃当世英雄,救援鲁国,义释郭贡,真乃王道也。”

    刘备老脸微红,他接到鲁相陈逸的求援时,心里可委实没下定决心,只是隐约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遇。况且如果不是好大儿给力,能够以偏师拿下广陵,自己这会儿说不定都还在广陵城下顿兵,如何有余力去救援陈逸?

    可陈登不知道这些,他的赞叹语出真心,目含钦慕,是真以为刘备是算无遗策了。

    刘备有些心虚的话归正题道:“因此,今年扩军压力实在太大,故而暂时不曾考虑过琅琊军和琅琊郡兵。这一点,还请元龙多多包涵。”

    陈登闻言,顿时微带不满道:“明公何出此言,登乃明公下属,为明公分忧解难,乃是登之职责所在。”

    刘备吃陈登怼了一通,却是丝毫不介意,反而还有些开心。

    陈登思索了片刻,抬头道:“明公,武水河谷位置确实极为重要,眼下兖州曹吕相争,顾不上我等,又有陶公遗泽以及宣高人脉,故而有争取的机会。”

    别看臧霸是在徐州发家的,可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兖州人。而且他的家乡,正是武水河谷往琅琊郡方向的出口华县。

    臧霸家在华县世代为长吏,他父亲更是有恩泽于华县人,当时被泰山郡守下狱,华县许多人曾为臧家抱不平,直到现在都有遗恩。

    陶谦主政的时候,也曾经成功拿下过费国县和华县,也留有不小的亲徐势力。

    正如陈登所言,此时若是动手,大有可能轻易得手,占为己有。

    可错过了这个时间点,等曹吕一旦决出胜负,那时候动手的难度倍增,还要面对曹操和兖州的压力。

    陈登慷慨陈词,不惜承诺道:“明公,登可自筹两千人的口粮军械,只求明公给我琅琊两千新增编制,登必得费国、华县而献明公。”

    “元龙,何须如此。”

    刘备连连摇头:“你我君臣,肝胆相照,何须如此?你此番所请,也是为我徐州考虑,备岂能不知?”

    很多人怀疑刘备是个腹黑小人,可其实这位特别容易上头,而且一上头就有些不管不顾。

    当年鞭挞督邮是如此,平原会刺客还是如此,收留吕布是如此,拒绝刘表让贤荆州依旧是如此。

    这会儿刘备豪气上头,直接夸口道:“四千人而已,何须元龙再费心筹措,备全答应了,元龙此番回去,便可召集人手,粮食可自今年夏收、秋收中截留部分,军械衣物,备从郯城州府中给你调拨。”

    陈登顿时大喜,可欢喜过后,还是犹豫的劝谏了一句:“明公对登之爱护,登感恩怀德,只是四千人可不是小数目……。”

    四千人的编制确实不是什么小数目,光是口粮就需要十二万石一年。

    这可不是农民,农闲时可以缩减口粮。

    相反,在战时士卒反而会吃的更多,而且不但要增加餐次,还要增加蛋白质的供应。

    这还仅仅只是口粮部分,还要供应四千人的被服,军械,营地等等开销,

    以被服为例,一个士卒至少需要布衣(200文),裤子(500文),麻鞋(30文),麻袜(10文),算上换洗,最少要两套。

    即便如此,这样一套行头下来,哪怕以成本价格计算,一个士卒光是被服这一项,就需要一千五百文。

    这还没有提被褥和冬日衣服,这两样可是更贵。

    东汉时代没有棉花,只能靠布帛绢丝层层堆迭,富人会在绢丝之间填充蚕丝以及蚕丝丝絮以此保暖,而穷人就只能填充稻草保暖了。

    被褥一条就要四百文,冬服更是需要六百文。

    如果再算上六百文的东汉制式军刀以及六千八百文的铁甲,这四千士卒就需要差不多四千万钱。

    即便不配盔甲,也需要一千两百万钱。

    养兵之靡费,可见一斑。

    “不用再说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可刘备却还是大手一摆,直接敲定了下来:“元龙也不必有什么压力,费国县和华县能取就取,不能取也无须硬上。”

    陈登此时也只能心情激动的拜谢刘备。

    刘备拉着陈登商议政务,又挽留陈登在州府用饭,直到天色已黑之后,才放陈登归家。

    陈登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间戌时了。

    “父亲可曾休息了?”

    陈珪来到郯城的事情,陈登早就知晓,就在刚才,他还在州府中同刘备商谈扶持陈珪重回相县,执掌沛国的事情。

    陈珪到了郯城之后,直接入住了陈登留下的府邸,

    因此,陈登回到自己家后,他最先问起来的就是自己老爹的情况。

    仆役赶忙回答道:“家主还未休息,正在书房中等您。”

    “何不早言。”

    陈登挥退了仆役,直接冲着自己书房而去。

    等陈登来到书房时,发现书房中灯火通明,而自己的父亲陈珪正站在门口冲他招手。

    “父亲!”

    陈登赶忙上前行礼:“孩儿不孝,有劳父亲久等,请父亲责罚。”

    “我儿何错之有。”

    陈珪笑眯眯的上前把陈登扶起,对于自家这个嫡长子,他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陈珪先选中了陶谦,不但自己被陶谦表举成了沛国相,更是为陈登争取到了屯田的表现机会。

    陈登也不负众望,一鸣惊人,成功屯田,使得徐州粮库充盈,也让他成为了徐州重臣。

    等到陶谦病逝前,陈登选中了刘备。

    平心而论,陈珪对陈登的选择是不但支持,而且还很赞同。

    因为他也很看好刘备。

    可再看好,也没想到刘备能崛起的这么快,以至于陈家都没来得及在最好的时机追加投资。

    好在无论如何,只要有陈登在,就有原始股在。

    整个徐州,除了陶谦的两个儿子外,也就只有陈登和糜竺有原始股了。

    看着儿子精神健硕的模样,陈珪笑眯眯道:“在方伯那用过餐了?”

    陈登爽朗一笑:“方伯特地为登备下了鲜鲫,厨工刀法过人,切出来的鱼脍薄如蝉翼,当真是鲜美之极。”

    说到这里,陈登还忍不住啧了啧嘴,显然是在回味佳肴。

    《膳夫经》中把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个等级:列入头等的只有鲫鱼一种,二等、三等则各有四五种。

    刘备特地为陈登提前备下鲫鱼,可谓是无微不至。

    陈珪在陈登的搀扶下走入书房,父子俩面对面的坐了下来。

    落座后,陈珪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道:“方伯对你很是倚重,隐有出将入相之望,汝当谨慎谦逊,不可骄矜自傲。”

    陈登郑重答道:“谨遵父亲之命,登必不敢忘。”

    “嗯,如此甚好。”

    陈珪满意的点点头,转而问起了今日的行程:“今日回来,与方伯说了些什么?”

    于是,陈登将州府中的谈话尽数告知了父亲,毕竟这些也都不是什么机密。

    况且陈珪此时,也已算得上是刘备的下属了,他这个沛国相不听刘备的命令,难道还去听郭贡的不成?

    听完之后,陈珪没有开口说话,而是陷入了沉默中。

    陈登看见父亲陷入沉思,也不敢打扰,就在一旁默默等候。

    过了片刻之后,陈珪睁开眼睛:“看来方伯是有意南下扬州啊。”

    陈登对父亲的话没有丝毫意外,反而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刘正礼入主扬州不过两年,真正能为他所掌控的只有小半个吴郡和半个丹阳郡,此番来我徐州求援,确实乃是天赐良机。”

    陈珪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我闻广陵太守之职尚且空缺,不知明公可有打算?”

    陈珪这是看出了刘备即将南下扬州,广陵作为前进基地,不但重要,更是立功之所。

    陈珪能够看得到,陈登自然也能看到,他摇了摇头,回答道:“儿曾询问过方伯,方伯却说暂时未定。”

    陈珪神色不定,犹豫了好一会儿,试探道:“若是如此,我儿可有转迁广陵太守的机会?”

    陈登脸色一变,身体登时直起。

    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可是老爹,于是绷直的身体又微微一松,到嘴的呵斥又给吞了回去。

    陈登虽然没骂出口,可这一系列的动作又如何能瞒得过对面的陈珪。

    陈珪心中苦笑,自己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这刚直的个性太过倔强,也幸好他跟的是刘备,若是生性多疑的主公,恐怕真难以容忍他。

    这时,陈登的声音响了起来:“父亲,孩儿先前已经备述与方伯的对话,就在今日下午,孩儿才刚刚献上夺取武水河谷之策,更求恳方伯应允扩军四千。方伯此时意在江东,却仍应允了孩儿的请求,更否决了孩子自筹一半钱粮的建议,只因为担心孩儿负担太重。”

    “明公待孩儿如国士,孩儿如何能不报以国士?”

    “孩儿刚刚提出方略,幸得明公恩准,还给与如此之大的助力。此时若是抽身而退,岂非半途而废?况且广陵之重,明公如何会不知?孩儿自废谏言,拈轻怕重,如此做事,明公当如何看孩儿?”

    陈登对着陈珪大礼拜倒,大声道:“父亲,即便您责怪孩儿,孩儿也绝不能从命。”

    被自己儿子一顿数落,陈珪却是不愠不怒。

    “好了,起来吧,为父何时说过要责怪你了。”

    陈珪温声道:“你能善始善终,重事轻功,为父只有高兴,如何会责怪于你。”

    “父亲!”

    陈登惊喜的抬起头,看见陈珪脸上淡淡的笑意,顿时喜道:“孩儿方才过于激动,言辞激烈,顶撞了父亲,还请父亲责罚。”

    “好了,伱我父子,不必如此。”

    陈珪摆了摆手,捋须片刻后,问道:“元龙,广陵处在南下江东第一线,确是建功立业之所。你有事在身,确实不能南下,殊为可惜。只是,你两位叔父俱在老家,你大从父也有历任两千石的资历,你觉得他可能竞争此位?”

    陈珪口中的陈登大从父,指的自然是陈球的儿子陈瑀。

    他被举孝廉后,曾为中枢议郎,后又为袁术表为扬州牧,也算是两千石,从资历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更重要的是,陈瑀还担任过扬州牧,在扬州有些根基,看起来似乎是相当适合的人选。即便陈登举荐,也不会给刘备留下任人唯亲的观感。

    可陈登一听,却连连摇头:“父亲,从父是什么人,您难道还不清楚吗?”

    不是陈登不孝,对叔父不敬,实在是陈瑀志大才疏,能力欠佳,野心倒是挺大。

    陈家作为徐州顶级士族,和袁家其实是很熟络的。

    正史就曾记载,陈珪、陈瑀和袁绍、袁术都是公族子弟从小便有交情。

    比起袁绍,陈家兄弟更亲近袁术,否则袁术也不可能表举陈瑀为扬州牧了。

    不得不说,袁术其实还是有些格局谋略的,他表奏陈瑀任扬州牧,一方面是可以借着陈瑀控制扬州,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拉拢下邳陈氏,为立足扬州之后,向徐州扩张做好准备。

    袁术之所以舍弃能力强的陈珪不举,而选择陈瑀,也是担心陈珪能力太强,反客为主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瑀眼高手低,能力不大,野心却是很大。

    陈瑀看见袁术兵败匡亭,被曹操追着屁股连败三场,丢盔弃甲狂奔七百里才逃得性命后,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但拒绝袁术进入寿春,甚至还发兵攻打袁术,险些把袁术给活捉了。

    袁术逃至阴陵,苟延残喘,无奈之下,只能使出缓兵之计,将陈瑀给安抚住了。随后再收拢溃兵,联合孙贲领导的孙家军,先败周家兄弟,再恐吓陈瑀,竟然吓得后者弃城而逃,跑回老家下邳了。

    这样一来,袁术本来是想拉拢下邳陈氏,就因为陈瑀的一番神操作,竟然让陈、袁就此彻底翻脸,甚至成了你死我活的死对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家才会支持陈登选择刘备,摆出一副坚定看好刘备,愿为刘备出步骑十万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能入主徐州,还真是要谢谢陈瑀这个眼高手低的庸才了。

    不过陈瑀自己却不觉得能力低下,他一直野心勃勃的想要寻找机会。

    先是送自己宝贝儿子陈琬到陈登处,想要借着陈登的东风安排自己嫡子,现在又想要通过陈珪来求取郡守之任。

    陈登本就看不上陈瑀,南下江东的行动,显然是徐州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如何能让陈瑀这样的废物来坏我主大事。

    因此,陈登毫不客气的回绝道:“广陵之任,牵动江东攻略。从父能力不足,贸然插足,若是出了差池,他吃罪不起倒是小事,坏了明公南下江东的大业如何是好?”

    陈珪知道儿子说的是对的,其实他也不想提这事,可陈瑀早就盯上了广陵太守的位置。

    倒不是陈珪和陈瑀早就看穿了刘备父子想要南下扬州的计划,而是陈瑀依旧念念不忘扬州,广陵又是距离扬州最近的,恰好还刚刚收复回徐州,更巧的是还没有正牌子府君。

    这一连串的凑巧,给了陈瑀相当大的错觉,让他觉得这位置简直是老天赐予他的。

    论能力,论谋略,论德行,陈珪甩了陈瑀十条街。

    可陈珪却放不下陈瑀,毕竟叔叔陈球对陈珪却是亲如父子。

    比起自己家两个儿子,陈球对陈珪栽培的资源更多。

    别看陈珪被陶谦扶持为了沛国相,陈瑀被袁术扶持为了扬州牧。

    这两个看似一样的事情,实则内里天差地别。

    陈珪在此之前就已经历任两千石了,而且他的履历极为漂亮,以举孝廉出道,在北海国的治所剧县当县令。

    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

    县令为六百到一千石,县长却只有三百至五百石。

    赵昱、王朗、臧洪、刘繇也都是举孝廉出身,无一不是出身名门,但都只能担任县长,起点就比陈珪低了两个档次。

    随后,陈珪还当上了济北相。

    可见陈珪的两千石履历乃是得自朝廷,堂堂正正,并非为陶谦所表。相比之下,陈瑀若非为袁术选中,何来两千石资历。

    因此,陶谦表举陈珪,是想借助陈珪的能力和名望来占据沛国。

    而陈瑀,不过是袁术竖起来替自己占坑的工具人罢了。

    更别说陈瑀此后拉胯的表现了。

    陈珪在沛国无兵无权,还依旧坚持到了曹操兵临城下才退回下邳。

    可陈瑀坐拥数千兵马,却中了袁术的缓兵之计,当真是蠢不可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