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9.第355章 公社来人
第355章公社来人
在开去入库的路上,下班的工人,看见这么多鸡,都惊了。
很快这件事情,惊动到厂里的领导,丁主任更是亲自过来查看。
丁主任带着一群科长来到入库的地方,看见车上这么多只鸡,非常高兴。看来周益民提的办法很有用,才过去一天,就带来这样大成果。
“站在一旁的是谁?”
王为民立马回答:“那个人叫周大忠,是益民的侄子!”
在场的人听到是,周益民的侄子,顿时就不觉得奇怪。
“原来是益民的侄子,不错!”丁主任意味深长的说道。
反正他只要结果,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你们的人,也要跟别人学习一下!”
在场的人,也都不是傻子,也连忙应下。
丁主任看到效果已经超过预期,也是十分的满意,转身就去饭堂。
由于周家庄养的鸡,每一只都养的十分好,每一只基本上都在六七斤,最后敲定收购价一只三块钱。
这个价格周益民也在其中周旋,不然顶多就是两块多而已,厂里的领导也没有什么意义,再加上现在物资的确是难弄,所以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了。
周大忠一共从周家庄抓了五百只鸡,一只三块钱,那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周大忠拿到这笔巨款,手都是抖,然后找到周益民。
“十六叔,你看什么时候回去,顺便将这些钱带回去吧!”
要是这些钱在他的手里不见,把他卖了都还不起,这么多钱。
看着周大忠整个人都十分的紧张,周益民有点无奈:“好吧!”
周大忠宛如听到天籁一样,急忙将钱递给了周益民。
将钱给了周益民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一下子就活过来的样子。
周家庄卖鸡的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而且还得到了一个“天价”一只鸡卖了三块钱,要直到现在一只鸡大概就是一块多的样子,要是母鸡的话,可能就会贵一点,可能要两块或者是两块多。
母鸡被称为“鸡蛋银行”的原因主要源于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和母鸡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性。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以大集体和农业生产集体制为主,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民家庭的经济来源有限。除了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外,养鸡下蛋成为了许多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农民形象地将母鸡下蛋的经济来源比作“鸡蛋银行”,因为母鸡下蛋就像银行储蓄一样,源源不断地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一只生蛋母鸡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甚至不亚于一个男劳动力,因为其下蛋的收入几乎可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
这种称呼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状况的艰难,也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养鸡来弥补家庭经济的不足。
这件事情还是上水村的村民看见,然后说出去。
王村长得知之后,他也想去周家庄取取经,看能不能将村里的鸡,养的好一点,到时候也能卖出一个好的假钱。
跟村民们也算是有一个交代,不然费这么多,但是收入并不多,到时候村民们会有意见,到时候再想启动这么大的项目,可就困难重重。毕竟村里的钱,是属于村民们,要使用这一笔钱,肯定是要经过村民们同意才行。
随着时期的发酵,周围越来越多人知道,很快这件事情还惊动了公社。
公社黄主任得知这件事情后,就准备派人过去,看能不能学习一下,要是能学到的话,就能教给下面的村庄,到时候,所有的村能养出这么好的鸡,对于公社也是一件功劳。
“小林进来一下。”
林国怀,听到主任的话后,连忙走进办公室去。
“舅舅,有什么事情找我?”
虽然有点奇怪,不过领导叫到,肯定有领导的道理。
“说过多少次,在公社要叫我主任。”黄主任有点心累。
“主任,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
黄主任也没有过多计较:“你有听说,周家庄养出来的鸡,特别的好,而且比正常还要大上不少,所以我想派你过去学习一下。”
他这样做也是有私心,要是真的被林国怀学到,到时候推广开启,肯定也是功劳一件。
有功劳,到时候提拔起来,才不会有阻碍。
林国怀在公社待了这么久,也不是一个傻子,也明白舅舅的苦心。
“主任,你就放心,这件事情我绝对会办的漂漂亮亮。”
说完,他就准备出发去周家庄。
“证明你都还没有拿,你去哪里啊!”黄主任有点不太想看到这个外甥,做什么事情都是这么着急,都还没有听完就要出发。
林国怀听到后,有点不好意思,只能停下来,等黄主任开好证明,并且盖好公社的印章,然后递给林国怀。
接过证明之后,林国怀当然不会委屈自己,直接骑走黄主任自行车,要是单靠走,都不知道要走多久。
就算是骑自行车,起码也要一个小时。
幸好去周家庄的路还算平整,并没有很颠簸的路,要不然骑自行车,就是受罪,颠到怀疑人生。
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林国怀终于来到周家庄。
等他还没有靠近,周家庄的治安队老远就大声问道:“同志,你是?”
林国怀也知道事情严重性:“同志,我是公社的,这个是我的证明。”
要知道畜牧技术员在公社,他们不仅是生产队的畜牧排副排长,还承担着禽畜防病防疫、技术推广及品种改良的重任。尽管他们在队伍中的地位看似普通,实则掌握着不容忽视的权力。
周家庄的治安队听到是公社人员,立马就等到林国怀来到跟前,查看了林国怀的证明,发现没有问题,这才说道:“同志,公社是不是有什么命令要传达?”
不然一般公社人员,也不会来到村落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