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500.第496章 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6章税

    “但是这笔钱只是特殊情况,不是日后的例制。”

    苏令看向众人,关于要重新厘定府库和内库的事情,永乐城的这些老爷们已经嚷嚷很久了。

    在他看来,这些老爷就是觊觎郡公府的钱!

    也不看郡公为了打仗,自己从内库贴进去多少钱,多少政务堂不肯开支的经费,都是郡公府在承担的。

    而且苏郡公收的钱,没有一分用在自己的享乐上,就连百丈楼,也都让了一部分给皇帝元诩居住,没有大兴土木建造新楼。

    也亏着郡公高瞻远瞩,早就将郡公府的内库和户部的府库分下来。

    所以郡公府面对政务堂的“讨饭”,才能有这样的底气。

    支援府库的金银是郡公恩典拨给的,不是府库应该拿的!

    这笔钱就是一笔的买卖!日后要钱,政务堂还要继续向郡公府内库来讨要!

    苏令是在重申和政务堂的协议,已经划给内库的钱,都是郡公的钱,政务堂不能染指!

    听到这里,苏绰也明白了苏令的意思。

    苏绰其实也有些惭愧,郡公将政务堂交给自己,为了控制开支,苏绰也建立了严格的财政纪律,可是依然无法阻止日益增长的预算。

    没办法,其实就算是不打仗,这几年来关中的官府和军队开支也在飞快的膨胀。

    打仗只是将这个问题提前了几年罢了。

    苏令想到了郡公曾经和自己说过的话,“任何官僚机构的终极目标就只有两个,管理更多的人员和控制更多的金钱。”

    关中的政务系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苏令也进行过调查,就在永乐城附近的几个县,就在刚刚解决了官员温饱问题后,官府就开始的大规模的增加人手。

    那个县的县长,甚至专门雇佣了四个衙役,给他出行抬轿子,还给县衙雇佣了几名老乡,专门给他烧菜。

    如果说这些私人的开支,顶多算是改善生活,实际上支出的金额并不算大。

    那么一些县长县令为了政绩,大规模兴修的工程就是无底洞了。

    同样是那个县,县官上任后,就组织县里开始兴修水渠。

    按理说,修建水渠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这个县官根本不懂水利,也没有统一的规划,他兴修水利的唯一目的就是自己的政绩。

    为了兴修水利,这个县官强行征用了县里的大部分男丁,可是修建的水渠却没有经过多少可供耕种的农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这些水渠的实际灌溉效果也很有限。

    苏令之所以知道这件事,也是因为这个县官盘剥当地的行商,被郡公府商队的商人投诉到了自己这边,然后由苏令上报给了苏泽,苏泽命令了检校郎去调查,这才发现了这些问题。

    不出意外,这个县长已经被革职,交给有司法办了。

    但是这样的现象,恐怕在关中也是普遍现象,要不然各级官府日益膨胀的开支是怎么来的?

    只不过这个县长撞到了枪口上,被发现了而已。

    用陈留公主的说法,再多的钱给这些官儿,他们都能全部完。

    这也是为什么郡公要设立内库的原因。

    苏令不禁感慨,郡公也是高瞻远瞩,知道有今天这么一出。

    苏令环视了一圈,他继续说道:

    “坐商和行商分别交税,这其实对于商人也是不公平,再者很多商人也难以界定是坐商还是行商,征税起来也很不方便,也有重复征收的问题。”

    苏令说的没错,众人也点点头。

    如今这个时代,除了苏泽允许永乐城的商铺开在沿街外,其他商人都是在市场交易的。

    很多商铺其实都是不是固定的店铺,更类似于后世农村的大集,商人会在一座城镇停留这一段时间,在这里将商品贩卖完毕后,再购买本地的特产去其他市镇贩卖。

    这种商人到底是坐商还是行商,其实也很难界定清楚,所以这些商人往往也会被征收两道税。

    苏令说道:

    “郡公以为,应该取消坐商和行商的分别,统一对商人征税。”

    苏绰思考了一下,苏令说的确实有道理。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政官员,苏绰其实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一个反直觉的经验,和税收有关的律法,越简单明了越对普通百姓有利,越复杂则越对权贵有利。

    越是复杂的律法,普通百姓更是难以理解,中间的官员豪强就有了欺上瞒下的机会。

    但是对于那些本来就有知识有空闲的富人来说,他们就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律法中的漏洞,而越是复杂的法律就漏洞越大。

    所以苏泽一直都在不断推进三长制度,就是要利用三长,直接向百姓宣读朝廷的政策,避免地方官员和士族豪强,利用信息差来压榨百姓。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苏泽曾经因为蝗灾宣布了夏州几个州郡免税,但是几个县的官员并没有向百姓宣布免税的政策,也根据以往的惯例征收了百姓的税。这些钱,自然都入了当地官员的腰包。

    还是一名担任三长的退役士兵举报到苏泽这边,最后才事发,后来苏泽又向夏州派遣了检校郎,最终发现有五个县都中饱私囊。

    苏泽随之大怒,罢免了这些县官。

    坐商和行商的区分模糊,自然也有商人在要被征收市税的时候宣称自己是行商,而在关卡交行商税的时候又辩称自己是坐商,从而在两边都逃避征税。

    苏令说道:

    “本官以为,还是在户部曹下设立一个部门,专司对商人征税。”

    这下子众人都看向苏令,没想这“貔犰”竟然转性子了?竟然大方的将权力让出来?

    苏令心中冷笑,其实郡公府也早就不想要给行商征税了。

    同样还是成本。

    为了给行商征税,郡公府还要设置官吏,在各个官卡驻守,同时这些税收还要汇总运送到永乐城,这都是巨大的消耗。

    实际上郡公府从行商手里抽到的税,基本上都用来养税吏和在运输中消耗掉了。

    郡公府真正赚钱的,还是那些新建造的工坊,以及对西域和南梁的贸易。

    苏令早就不想要了。

    但是对于政务堂的大臣们来说,这也算是一项好消息。

    这也算是他们在争夺税权的一次“胜利”。

    而且原本地方上就有征税的系统,原本对于郡公府额外承担的成本,对于行政系统并不是额外的负担。

    苏令掰开手指说道:

    “但是按照去年,行商和坐商的上交的商税来看,去岁行商所缴纳的商税占到了所有商税的五成,郡公府应该从中抽取五成的商税。”

    听到这里,苏绰明白了苏令的想法,合着你是来白嫖来着?

    征税的骂名由政务堂和户曹担,好处你内库来吃?

    苏绰立刻表示了反对,他立刻说道:

    “帐可不能这么算!税吏税卡的开支,均输的费用,这些钱怎么能不算?户部曹也是有成本的!”

    苏算也说道:

    “商税繁杂,天下税卡众多,这都是一大笔的开支!”

    有了人撑腰,苏绰立刻说道:

    “七三开,郡公府拿走三成商税的,剩余的归户部曹!”

    就这样,关中的重臣们,就和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小贩,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

    最后还是苏令“双拳难敌四手”,最后“败下阵来”,最终接受了七三开的分配比例。

    不过苏令也争取到了郡公府麾下商队免税的特权,总算是完成了这一次的税制改革。

    一个新时代建立,往往是从这些争吵中开始的,任何制度都是从一步步争吵中完善,最后又随着吏治败坏而走向腐化,最后又到了新的时代重新推倒重建。

    当关中的抽税机制开始全力抽取产出,并且将这一切运输到前线的时候,尔朱荣终于领兵返回到了晋阳。

    毕竟是自己起家的地方,回到了晋阳,尔朱荣觉得心情舒坦了不少。

    他再次动了迁都晋阳的想法。

    可是一想到苏泽就在雁门关,他又熄灭了这个想法。

    听到苏泽只是吞兵雁门关,并没有进攻秀荣,尔朱荣更是放心了一些,看来苏泽也没有准备好,没有和自己决战的打算。

    只是丢了雁门关,晋阳也不再安全,以后需要留守兵马来防护了。

    尔朱荣心里很郁闷,原本久攻不下玉璧城,就已经很挫败士气了,现在丢了雁门关,让自己腹背受敌,又增加了分兵驻守的压力。

    当年北宋就是丢了雁门关后,太原府成了北防中心,从此整个山西防线都不稳固,多次被辽国突入,甚至有时候能打到河南,最终承担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供养了百万禁军拖垮了财政。

    从此后并州不再是后方,要分兵驻守,尔朱荣感觉到了苏泽日渐缩紧的套索。

    偏偏自己还没有破局的方法。

    还是先应付眼前的麻烦吧。

    尔朱荣开始接见晋阳的官员,又忙着和秀荣的父老见面。

    可没想到这一次见到了秀荣的父老乡亲,尔朱荣听完了他们的哭诉,拳头又硬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