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91章 争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争抢

    张淑珍在儿子的劝说下,吃了半块儿点心,剩下的半块儿,都掰开喂给了小孙子。

    娘俩一边说话,盛希平一边从包裹里往外倒腾东西。

    给别人家买的,早都寄了回来,自己家的,盛希平没往回寄,自己背回来的。

    沪市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时髦的商品很多。

    难得去一趟,捎点儿衣裳、鞋子、手表等东西,在正常不过了。

    娘俩把东西都分类整理好了,放起来,时候也就不早了。于是张淑珍让盛希平看着俩孩子,她去做饭。

    这个时节,林场正忙着呢,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盛连成也不得闲,跟着上山去了。

    前川中小学除了低年级还有今年要高考的学生之外,其余的也都去山上植树造林了。

    所以中午就只有张淑珍和盛希平、盛希康在家吃饭,简单做点儿就行了。

    吃过午饭,盛希平也没歇着,先去了那些让他帮忙捎东西的人家。

    东西已经提前寄回来了,盛希平得过去跟人家对对账,剩余的钱,或者他垫付的钱,每一笔都在账本上。

    不管谁家,也不管平日里相处的如何,感情是感情,账目归账目,这个不能混为一谈。

    能托盛希平买东西的,多数都是相处关系很不错的人家。

    关系差的,张淑珍根本不会给儿子揽这些活,免得麻烦。

    盛希平大老远的给买了东西,还给寄回来,人家都感激的很,剩余的钱都说不要了。

    盛希平哪能占这样的便宜啊?账目算清楚,剩余的钱分毫不差的给人家,这才告辞离开。

    傍晚时分,上山干活的都回来了,盛连成一进家门,见到大儿子,十分高兴,忙拽着儿子,打听老家的事。

    “爸,老家那边都挺好的,我爷我奶体格都不错,他们都挺惦记你,说是让你有空了回去看看。”

    两边一直通信有联系,大事儿都知道,盛希平就简单说了几句。

    “唉,说的轻巧啊,这一大家子,咋回去?回去一趟得不老少钱呢,可舍不得。”

    盛连成听了,叹口气,他倒是想呢,客观条件不允许啊。

    这边盛希平陪着父亲唠嗑,那头盛希泰几个瞧见了盛希康手腕上的表,知道那是大哥买给三哥的。

    几个孩子都眼巴巴瞅着大哥,想知道大哥给他们带啥了。

    盛希平一看这样,忍不住就笑,于是跟张淑珍说了声儿,把柜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那,这是给你们的。”

    盛云芳盛云菲姐妹,是两双凉鞋,一件粉色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

    俩丫头都十六了,正是爱美的年纪,见着漂亮裙子,眼睛都直了。

    “两条裙子颜色和款式都不太一样,伱俩换着穿,鞋子各自穿各自的。”

    盛希平特地买了两条不一样的裙子,俩女孩个头身材一样,正好换着穿,等于多了件衣裳。

    “谢谢大哥。”

    可把俩女孩高兴坏了,盛云菲选了淡黄的裙子,盛云芳选了粉色的,俩人抱着裙子和鞋去了北炕,稀罕的不得了。

    “老六,这是你的,一双新球鞋。”盛希平把一双白色镶红蓝条的球鞋,放到了盛希泰面前。

    “哇,这鞋好看,大哥,你太懂我了,我就想要这样的鞋呢。”

    对于男生来说,一双漂亮的球鞋,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盛希泰抱着鞋,乐得直蹦。

    “也就是你大哥宠你,还给你买白色儿的球鞋,就你穿鞋那个废东西劲儿,再好的鞋到了你脚上,也穿不了多长时间。

    我可告诉你啊,穿鞋在意点儿,别成天胡作,球鞋穿埋汰了自己刷,我可不管你。”

    张淑珍正好端饭菜进屋,见着小儿子那高兴劲儿,就忍不住要打击他。

    盛希泰正美呢,才不管老妈怎么说,“知道了,妈。”盛希泰答应一声儿,抱着球鞋就去一边儿美了。

    “爸,我给你买了两件衣裳,还带了一条凤凰烟回来。

    那烟说是沪市最好的了,我也不太懂,反正买了几条。”

    盛希平给弟弟妹妹们都分完了东西,转回头对父亲说道。

    “唉,给我买干啥?我成天干活,穿上不都一样么?

    那烟啊,留一盒给我尝尝啥味儿就行,其余的,你留着走人情啥的吧。”盛连成摆摆手,笑呵呵的说道。

    儿子心里有他,每回出门都给他带东西,盛连成能不高兴么?

    可是这过日子,就得俭省着点儿,大手大脚钱容易,挣钱却难,所以盛连成多少还得嘱咐儿子两句。

    “爸,我买了好几条呢,这条就是留给你抽的。不要紧,钱了咱再挣呗。”

    钱是啥啊?在盛希平眼里,钱特么就是王八蛋,完了再赚呗。

    上辈子攒那么多钱,还没等他好好享受呢,两腿一伸嘎了。

    这辈子,有钱该就,真不用那么省。

    “行了行了,你们爷们儿唠完没?唠完了赶紧吃饭啊。

    等会儿听广播的又来了,我估摸着维国建设他们也得过来,咱赶紧吃饭吧。”

    张淑珍做好了饭菜,招呼大家伙儿洗手吃饭。

    果然,就像张淑珍说的那样,这边还没等吃完饭呢,王建设、陈维国、高海宁几个就全都来了。

    一进院子,高海宁那大嗓门儿就开喊,“希平,希平,在家没?”

    以前,高海宁管盛希平叫哥,自打俩人都娶了媳妇之后,这就成连桥了。

    唐凤英比周青岚大,按理,盛希平就得管高海宁叫姐夫。

    可俩人都嫌别扭,小时候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儿,叫啥姐夫妹夫啊,干脆直接喊名儿算了。

    “在家呢,饭还没吃完,你们咋这么快就过来了,吃饭了没?要不然一起吃点儿?”

    盛希平一手拿着块儿饼子,从屋里出来,跟众人说道。

    “吃完了,吃完了,进家门就吃饭,听说你回来了,吃完饭就往这头跑。”

    王建设笑笑,一边说,一边迈步往屋里走。

    众人就进屋,跟盛连成和张淑珍打了招呼后,坐在北炕上。

    这头盛希平赶紧吃了饭,也过来跟众人唠嗑。

    这群人都没怎么出过门,顶多也就是回过老家,他们对沪市都特别好奇,围着盛希平就各种打听。

    陈维国不光好奇沪市啥样,他最关心的是弟弟的腿什么情况,大概啥时候能回来。

    “我走之前,陪着民子和叔去假肢厂,试了样品,感觉还行,挺合适的。

    假肢厂的师傅说了,他们会尽快给做出来。要是加上训练的话,我估计还得一个月左右能回来吧?”

    盛希平大致估算了一下,感觉差不多还得一个月。

    “别管一个月还是俩月了,只要能安上假肢就行。

    往后民子就不用成天一条腿蹦了,走路方便,形象也好看,这是好事儿。多等点儿时间也行,值。”王建设他们都说。

    说话间,盛家人也都吃完饭了,赶紧收拾下去。

    没多会儿,左邻右舍不老少人,都来盛家听广播了。盛希平瞅了瞅,好像没有往常的人多。

    “哦,对了,永平家,也买了台收音机。

    他不是订婚了么?秋天结婚,人家姑娘要求得有收音机,正好赶上前些天攒够了票,赶紧就去买了台回来。

    不少人都去他家听广播了,所以来这边的少。”

    王建设看了眼盛希平,猜出来他想什么,于是解释了句。

    盛希平点点头,收音机不贵,以林场各家来说,其实买的起,就是票不好淘登。

    等以后放开了不要票,家家户户都能买收音机,也就不用成天去别人家听广播了。

    今天来盛家的人,可不光是听收音机,最主要的是跟盛希平打听沪市啥样儿。

    对于这些成年在山窝窝里劳作的人们来说,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捞不着去沪市,就只能跟盛希平打听打听,从盛希平口中,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了。

    五月初,正是林场造林和防火的关键时期,所以盛希平回来第二天,就直接上班去了。

    盛希平依旧是负责保卫植树造林学生们的安全,正好他背着枪在周围巡逻,遇见什么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顺便,也可以打点儿猎物啥的,开春没菜吃,正好打打牙祭。

    植树造林有时间限制,每年就忙那十几天,忙过之后,孩子们继续回学校上课。

    职工和家属们稍微休息几天,又要进山薅牛毛广了。

    今年盛希安出去念书不在家,盛希康要备战高考不能耽误时间,所以就只有盛希平和盛连成爷俩进山薅牛毛广。

    盛连成爷俩上山薅菜,张淑珍在家要照看俩孩子,还要揉牛毛广、洗衣服做饭。

    没办法,就只能把俩孩子都放在外面照看。

    盛云芳盛云菲俩丫头早起去河边洗衣服,上午课间操的时候回来搭把手揉牛毛广、哄孩子,中午放学了赶紧回家来做饭。

    好歹一家人齐心,忙忙碌碌的这一季牛毛广算是过去。

    等牛毛广都干了,林场商店代理收购,大家伙儿都把干菜送去卖掉。

    今年价钱又涨了点儿,不过盛家却只卖了一千刚出头,毕竟是少了俩劳力干活嘛,少卖钱也正常。

    正好这个时候,陈世良和陈维民父子俩,从沪市回来了。

    爷俩下小火车往家走的路上,好多人都看见了,谁瞅着陈维民,都惊呼出声儿。

    “哎呀,你看看维民,这么一收拾,多俊的小伙子啊。

    还别说啊,这假肢一安上,看起来就跟正常人一样,没区别。”

    “就是啊,你看看,这多精神的小伙儿,走到哪儿,人家不的说咱好模样啊?”

    “那当然了,你看看孩子现在走路,多溜到啊,这哪能看出以前一条腿蹦的模样了?”

    安上假肢的陈维民,成了前川林场的热点,好多人都围着他们爷俩,七嘴八舌的议论。

    经过这一次出门安装假肢,陈维民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要是这么多人围着他议论,指指点点,他肯定自卑又敏感的甩脸子就走。

    可是这将近三个月的大城市成活,让陈维民的心胸宽阔了不少,面对周围人,也从容镇定了许多。

    如今的他,可以坦然的面对任何人。

    到家的当天晚上,陈世良领着陈维国陈维民,拎了不少东西,来盛家谢盛希平。

    “希平啊,真得谢谢你,要不是你提醒民子去安假肢,我们是真想不到这些。

    你看,民子这假肢安上了,就跟好人一样,也看不出啥了。

    昨天我们去局里找领导签字报销费用的时候,领导还说了,要开会商议一下,先给民子一个临时工的名额。”

    陈世良一脸的不好意思,之前盛希平提这事儿的时候,他不同意,还领着陈维民去省里找了一次,也没啥结果。

    没想到这刚安上假肢回来,局里就说要给个临时工名额了。

    有这个临时工名额,以后转正就大有希望。

    “叔,我都说好多回了,不用这么外道,我跟维国、民子,我们是一小儿长起来的,自家兄弟的事儿,我能帮肯定尽量帮。

    主要是民子这一安上假肢吧,形象上好看了,人家局里头肯定也会有考量。”

    临时工的提议,周明远之前就说过,局里开会讨论没通过。

    这回,是杨局长亲自提起来的,十有八九能成。

    “我一直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民子是人才,以前就是限制在形象上了。

    现在这一收拾,多俊的小伙子啊,形象好了,再有个工作,过两年说个媳妇,好好过日子,不是挺好的么?”

    盛希平瞅着陈维民,也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欣慰。

    陈维民蹦跶了十来年,为了行动方便,裤子右腿要不就是特地做短的,要不就是正常裤子右腿系上。

    如今,总算是穿上了正常两条腿的裤子,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乍一看,哪能看出来这是个残疾人啊?

    陈维民被盛希平的话闹了个脸红脖子粗,“哥,你又笑话我了,我这样儿的,哪有人乐意跟我啊?”

    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了,啥不懂啊?心里能不想么?

    可陈维民知道自己啥情况,从来不干奢望什么。

    他就寻思着,熬几年,等着工作落实了,要是有那个缘分,找个同样身体有残疾的,或者是离婚带孩子的女人。

    只要是不嫌弃他,俩人一起过日子就行了。

    “瞧你这话说的,咋地?你比别人差啥啊?

    论才华论学识,咱林场年轻的里头有几个能赶得上你?论人品论相貌,咱也不输给旁人。

    再说了,你手巧,家里家外这些活都会干,啥都难不倒你,咋还就找不着个媳妇了?

    指不定将来啊,你能娶个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呢。”盛希平笑了起来,给陈维民加油鼓劲儿。

    陈维民形象的改变,让他整个人都自信了起来,回家第二天,他就去学校教课了。

    正好,这时候学校快要期末了,要印卷子。

    这年月的考试卷,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刻钢板,自己印刷的。

    陈维民写了一手好字儿,以前在曙光中学念书的时候,跟老师学过怎么刻钢板。

    他就教音乐和美术,空闲时间多,就去帮着刻钢板,印卷子。

    陈维民刻钢板印出来的卷子,谁见了谁夸,大家伙儿都说,这是前川林场这些年以来,最好的钢板字儿了。

    恰巧,学校一位老师的爱人,正好就是林场工会主席赵向阳。

    赵向阳听媳妇这么一说,特地去学校要了份儿卷子看,看完之后爱不释手。

    “老王,跟你商量个事儿啊,你们学校那个代课的陈维民,先借我们工会帮帮忙,写个材料啥的。”

    赵向阳直接就去找校长王俊生,跟人家商量。

    王俊生一听这话,瞪起了眼睛来,“你说啥?我们学校的老师,凭啥你就借走啊?

    维民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别管是不是代课的,那也是老师。

    人家教课教的挺好,我还打算秋天让他带班当班主任呢,你借走了算怎么回事儿?”

    “你看,你这人咋这么小气呢?

    你们学校还有几天就放假了,他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去工会帮帮忙咋地?

    等着开学了,再让他回来教课呗。”赵向阳也不恼,笑呵呵的跟王俊生掰扯。

    “听听,听听你这话,当初是谁说,维民不是工人,进不了工会的?哦,现在又来借人了?不借。”

    王俊生才不上当呢,借人?就怕是刘备借荆州,一去不还了。

    他可不傻,好不容易找着个教课好的老师,坚决不能放。

    “哎,你别光说我啊,当初王书记说,要把维民安排到学校当代课老师的时候,你也不同意来着。”

    揭老底儿嘛,谁不会似的,赵向阳也提起了当初王俊生不肯要陈维民的事。

    这俩人都四十来岁了,为了争个人,竟然像小孩吵架似的,互相揭老底儿,那情形,别提多好玩儿了。

    俩人各自一琢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得,我跟维民商议一下,看看他的意思吧。要是他乐意的话,就去工会帮一阵子。

    咱可说好了啊,他只是借过去帮忙的,等着我们秋天开学了,你还得还回来。”

    最终,王校长妥协了。

    就这样,王校长和赵主席去找了陈维民,跟他说去工会帮忙的事。

    陈维民不在乎干啥,他只想要一个认同,有一个让他发挥的平台。

    所以得知赵主席让他去工会帮忙,他就点头同意了。

    那时候林场的宣传工作还是很多的,陈维民到了工会,帮忙写材料、刻钢板、印刊物,每天都忙碌的很充实。

    经他之手写的材料送上去,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夸赞,而他刻板印出来的刊物,也是受到了工会和林场领导的一致好评。

    同时,林场新任的团总支书记,也不断的找陈维民谈心,开导和鼓励他,并且引荐陈维民进入团组织。

    有这么多人的鼓励和肯定,让陈维民的人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向上,对未来也充满了期许。

    工作之余,陈维民开始动笔,创作文字。

    陈维民的变化,全林场的人都有目共睹,盛希平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对此,他还是挺欣慰的。

    当然,此时的盛家,还有更要紧的事情,那就是,盛希康要去参加考试了。

    七八年的高考,恢复到了七月份,七号八号两天,要是考外语相关专业,九号加试外语。

    盛希康比盛希安多复习了大半年的时间,而且,周青岚和盛希安在各自的大学里,都淘登了不少的复习资料。

    尤其是周青岚,她本身在东北师大,接触这些更多,特地给盛希安抄了不少复习材料和习题。

    有大嫂和二哥帮忙,加上盛希康肯下苦功夫,接连几次局里举行的模拟考,盛希康都名列前茅,成绩非常好。

    学校老师,对盛希康寄予厚望,时常鼓励他安抚他,让他一定稳住了心思,好好考试。

    盛希康参加高考,这也算是盛家的大事了,家里人商议了一下,还是由盛希平陪着盛希康一起去松江河,参加考试。

    五号这天上午,林场安排车,送参加高考的考生去松江河。

    今年林场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少,除了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去年参加高考落榜的知青。

    不少人落榜了不死心,复习一年,继续报考,这其中,就有王家川家的大儿子王天庆。

    去年王天庆复习的时间短,没考上,他不死心,就跟知青队请了假,安心在家里复习,今年再次参加。

    参加考试的人多,林场用了通勤车,载着满满一车人赶赴考场,奔向未知的人生旅途。

    考生到了松江河,多数都投亲靠友,少数就住在旅店里。

    周明远早就说了,让盛希康住在周家,盛希平也没矫情,领着弟弟去丈人家住着。

    王春秀特地请了假,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给盛希康接风。

    六号看考场,七号考试开始。

    盛希平别的做不了,送盛希康进了考场之后,他就背着东西,去镇上收购站,把这一阵子攒的皮张和药材等都去卖了。

    盛希康没报考外语专业,所以不需要加试外语,只考了两天就结束。

    等着最后一科考完,盛希平和周明远这才敢问考的咋样。

    “应该是还行,那些题我感觉都做过,有不少题型都是嫂子给寄来的资料里面的,就是稍微变一变,很简单,都能做上。

    那作文也还行,我都会,写的也挺顺。”盛希康自己感觉着还行,挺有把握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