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百一十五章:张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雪越下越大,小五台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声音在这里消失,天地间万籁俱寂。

    突然,从官道上开出一支军队,绛红色的军衣,昂扬的士气,一下子将这片白静渲染的火热。

    他们正是从石岭关开出的军队,准备去支援前方隘口。

    此时,在队伍的中间,王允一身戎装,坐在根车上,神情淡然。

    但在他身旁,郭琳却看出了王允的紧张,于是讥讽道:

    “谒者,这大雪纷飞,你应该留在阳曲的,那里暖和。”

    此言一出,空气中更加紧张,谁都听出了这话里的歪酸。

    荀成也在这里,此时的他心头暗淡,只觉得这仗还没打帅将就已经不和了。

    但王允却并不在乎郭琳的小脾气,而是认真问荀成:

    “此番我军倾巢出动,大事可期。但我担心沂口隘会不会支撑不到我军到来呢?”

    荀成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保证道:

    “谒者放心,关内皆有我布置,只要弟兄们按照我之前的做,关隘固若金汤。”

    说着,荀成还要和王允介绍他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但王允挥手打断了,且笑着道:

    “荀君,你为我主将,军略机宜你自为之。我有你刚才那句话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你放心去做。”

    荀成内心感动,没有再说。

    孰不知刚刚这一幕落在郭琳眼里更是气愤,真的是一点都不将他放在眼里。

    此时一阵冷风吹过,王允紧了紧身上的大氅,笑着对郭琳道:

    “老郭,你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就是随郭师一起猎狐,我记得有一回我看见的白狐,然后你们都不信。”

    郭琳脸色难看,对王允道:

    “子师,你如今位高权重,早就今非昔比,如何再介乎当年的无知事。再且说了,叔优都已经为国节义了,你还抓着这个不放?”

    王允哼了一句,冷漠道: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当年郭师门下最寒微的王子师如今也有一番际遇,而当年人人奉迎的王柔王叔优却死在了匈奴人手里。你说的没错,人都死了,我再嫉恨倒显得我气度小,但我依旧忘不了一句话。”

    郭琳叹了一口气,自顾自说了一句:

    “大家当年都年轻,你又得郭师钟爱,所以大家有些话确实说得过分了一点。”

    但王允压根不接这个话,而是怀念道:

    “当时我将白狐现的消息告诉你们。那王叔优是怎么说的?说我寒微子就是寒微子,最爱做的就是幸进走捷径,以为遇到了个祥瑞就能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有些人啊,他注定就只能在泥地打滚,一辈子都登不上台面。”

    王允这话说完还笑了一下,但在场之人包括荀成在内的都笑不出,他们能感受到王允当年的愤怒。

    没错,王允的确愤怒,但过去有多愤怒他现在就有多惆怅。

    毕竟人都死了,他再如何显贵又能如何呢?相反这一刻,王允对过去有些释然了,反开始看重了一件事。

    建功立业,位列三公。

    于是,王允将心思回转到眼前,对郭琳道:

    “老郭,你觉得我说这一番话是为了报复晋阳王氏?那你就将我王允想得太小了,我说这个正是告诉你,我王允出身寒微,但却不自弃,屡立功勋有了现在这一步。这一仗咱们打赢了,回去我就是司徒。但你呢?”

    郭琳脸色难看,感觉在被羞辱。

    但王允却画风一转:

    “老郭你家世比我好,能力也不弱于我,但却一直蹉跎在并州内部,耽误了自己。你呀要想好,这并州说到底也是大汉的并州,那丁原也不过是大汉的刺史,你要知道跟谁走。”

    说完,王允拜向东南,敬道:

    “这一次陛下让我出藩,就让我多吸纳有识之士,为国分忧。所以老郭,你的舞台不在这小小的并州,等战后你随我一道回京,我提举你为西园校尉,到时候你在外朝,我在中朝,我们联手匡扶汉室,再济山河?此不比庸碌于这里好?”

    此时的郭琳脸上看不出变化,只是硬邦邦的回了句:

    “那咱老郭可要谢谢王司徒了。”

    队伍还在行进着,风雪越来越大。

    王允看了一眼道路右侧的崇山峻岭,担忧道:

    “荀君,你说泰山贼会不会在这里设伏?”

    这一次,没等荀成说话,郭琳就主动搭腔:

    “谒者,此地的确是上好的设伏处,但且不说泰山军攻砦日久,都没听说舍沂口隘南下的,更不说如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那泰山军又不是铁人,如何熬得住?”

    郭琳说完,王允不置可否,而荀成也回道:

    “谒者,郭将军此言极对。我军临出发前,先以哨骑来回哨探,其中并无敌踪。之后大雪突至,我又专门延迟了两个时辰出发。当时连谒者您都以为出行取消了,更不用说那些泰山贼了。所以纵然真有伏兵,也应该撤了。”

    却在荀成说完这话的时候,前面一班精干的骑士纵马而来。

    这些人带来消息,说在附近的一些岭坡看见一些草偃的痕迹,他们推测此前应该有一支军队埋伏在这里,后面可能是因为暴雪就撤了。

    王允此时倒真有点欣赏荀成了。本来重用他就是因为此人是孤臣,自绝于并州军。现在看,此人有勇有谋,真是难得的将才啊。

    但王允没想到这泰山军还真的来埋伏了,他皱眉说道:

    “这泰山贼果然小狡,竟然来伏击咱们了。”

    说到这个,他又有点不放心,对二将问道:

    “泰山军既然出现在附近,是不是意味关门已失?还有泰山军会不会没走远?我们要不要严阵以待?”

    此时的王允颇有点风声鹤唳的样子。看来他也知道自己嘴里旦夕可破的泰山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此时荀成出来安王允心,他分析道:

    “谒者无需担心,卑职此前和泰山军交过战。的确,彼辈斗具精良世所罕见,但在这个天气,这些斗具甲胄却成了他们的缺点。这一轮大雪来得突然,想来那些泰山贼是缺乏冬衣的。这种天气下,铁甲冰寒,肢体不得舒张,纵然真在附近,那也不是我军的对手。”

    王允看了一眼郭琳,见他没有反对,想来也是认同这句话的。

    于是,王允稳住心神,随大军在风雪中继续向北。

    从这个程度来看,王允能在这样的天气随军,可见其人也确实是不同寻常的。

    ……

    雪越下越厚,大军踩着积雪缓慢行军。

    此时的军气要比一开始低落不少,纵然他们都裹着东衣,但那戈矛铁槊却还是那么冰凉,吏士们皆用袖子裹着,低头赶路。

    而跟车上的王允也有点咳嗽,但到底是从沙场中崛起的帅臣,身体还是非常健硕的。

    但风寒这事来了,再强健也要头疼脑热。此时的王允头脑昏昏沉沉的,隐隐约约间听到了外间一阵吵闹。

    王允强支撑着,努声道:

    “发生了何事?”

    外面争吵的正是郭琳和荀成二人。

    此时听得车内王允的声音,荀成忙回道:

    “谒者,前军来了消息,在咱们的前方出现了贼军二十多骑!末将打算驱赶,但郭将军过于持重了,怎么都不愿意。”

    王允头昏,他下意识说了一句:

    “你是主将,一切皆你定夺。”

    荀成有了王允的支持后,忙让中军附近的并州骑兵出动。

    出动的骑将叫杨密,是并州军的猛将,在得了中军令后,连忙带着三百名骑兵前去驱赶泰山军的游骑。

    三百多骑在开辟出的雪道上奔行,搅和的队伍一团乱,不少军吏议论纷纷,都在讨论是不是前线接敌了。

    王允总有点担心,此时的他鼻子塞住,声音沙哑道:

    “荀君,事情没问题吧。”

    荀成赶忙走到根车旁,贴着车厢道:

    “谒者,没问题的。前军探查过了,是一股在风雪中迷了路的贼军哨骑,不过说明泰山军的部队正在前方。”

    王允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就昏昏睡去。

    荀成也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怀疑,因为这样的风雪中,迷路太正常了。

    此时的大地是白茫茫的一片,原先的直道已经被完全覆盖了,和周边的环境混成一团。

    这在这样的环境下,迷路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荀成不是没有烦忧,他忧愁的就是这场大雪。

    直道作为行军道,它的路基是要高于平地的,而路基的两侧有沟壑,路基的土就是从这里挖的。

    但现在大雪将这片全覆盖了,路基根本就辨别不出来,所以军队行进中很容易就走下去。

    人踩下去还好,但辎重这些东西要是推到路基下,栽入路沟里面,那就上不来了。

    所以前军在开路的时候,就要时不时在路基两侧插旗,好给后方的大队行进指引道路。

    但这就不可避免的拖累了行军速度。

    此时风雪越来越大,要是不能在入夜前赶到前面兵站,那大军就要在风雪中露宿了,这对军队的打击是致命的。

    和这个一比,那十几个敌军游骑不过是癣疥之患。

    想着这事,他对身边的牙兵下令,让他去前方催促一下前军的行军速度。

    看着远方天地一片白茫茫,那山岭上都积雪覆盖,荀成摇了摇头。

    ……

    在距离汉军援军大概四五里的地方。

    李大目带着全军八千吏士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在大雪突至的时候,李大目就知道原定的计划要改一改了。因为雪下得越大,山上就越冷,然后就越难下山。

    于是李大目果断转移了伏击点,来到了山下直道,准备阵战。

    但实际上,过去了数个时辰了,弟兄们的手脚都冻僵了,但却依旧不见敌军的援兵出现。

    此时的李大目心里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了,最后虽然不甘,他还是对边上的典韦道:

    “咱们再等半个时辰,要是还等不来对面的汉军,咱们就回撤。”

    但话是这么说,此刻李大目脸上的失落却怎么也藏不住。

    典韦拍了拍李大目,安慰道:

    “大目,咱们尽力了。这再大的军功也顶不上咱们这些老弟兄的性命,他们不吭声在风雪里随咱们挨冻,但咱们却不能不当回事。”

    李大目明白这个,只能无奈点头。

    风雪中,时间一点点流逝,李大目的手脚也开始有些僵硬,他知道此刻弟兄们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

    正就在他准备下令撤退的时候,前方奔来数骑,正是他之前撒出去的哨骑。

    两个哨骑一身霜雪,眉毛上都雪白一片,他们一下来就道:

    “护将,哨得敌军踪迹了,就在咱们四五里的位置。”

    李大目一个机灵,他先问了句:

    “就你们两个回来?”

    两哨骑忙解释:

    “不是,弟兄们在哨得情报后,对面就派上来了数百骑。随后咱们开始分散突围,因为大雪的缘故,都有些迷路。我们本以为自己是向东的,没想到最后是我们先回来了。”

    李大目这才放下心,但这个时候他又纠结了,这个时候他们还能一战吗?

    典韦也想到了这一层,犹豫了一下,还是对李大目道:

    “大目,撤吧。”

    李大目虎目含泪,特别不甘心,但最后无奈泣道:

    “真是辜负了王上的厚望啊。”

    说完他重重一顿脚。

    之后,李大目、典韦联令,命全军撤退。

    但当军令送至各部后,军中的骨干军吏们皆涌了过来,他们纷纷向李大目请命:

    “咱们再战一次吧,弟兄们皆等这个时候呢。和大王的君恩似海,这有点风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着一群群老弟兄们风雪严相交,却依旧要为王上死战到底,李大目眼里的泪水夺目而出,他对众弟兄们跪了下来:

    “弟兄们,这一次皆是我李大目行军不周,弟兄们欲战,我也欲战。但这仗咱们不能打,王上也不会让咱们打。所以,万般皆是我李大目的错,诸弟兄们听我一次,随我一起回军吧。”

    李大目刚要跪的时候,典韦就要拦,但李大目也是不输典韦的豪杰,此刻铁了心了要跪又如何拦得住。

    而李大目一跪,对面的一众军吏也跪了下来。就这样,风雪中,上百号英武豪杰士相跪在地,其间的热血豪气直将这里化为三春。

    所有人的心都是暖的。

    虽然这仗终究不能打。

    就在这时候,风雪中传来一声苍凉的高歌:

    “爹爹你生在大桑里,秉性生来不使气!奈何春耕夏种一年忙,秋里倒要遭兵殃。忽地金雷一声起,苍天已死黄天立。黄巾裹头夹血衣,杀尽那贪官豪污吏。贼人骇我冲天将,只因亿万人心呼保义。他日又唤张王现,阎台重聚再犁这腥膻地。”

    此歌传至,众人欣喜若狂,他们齐齐看向那风雪中影绰的身影,泪目:

    “张王,来了。”

    张冲此歌为《唤张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