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袁氏
第471章袁氏
共和三年,二月。汝南郡汝阳城。
这里是汝南袁氏的族望所在,百四十年的经营下,其地贤士大夫皆出袁氏门下。县内一应大繇役及丧,皆由袁氏主办。
袁氏自袁安时代以降,这汝阳城四万生民之生活就与袁氏紧密联系在一起。上至豪右、下至黎庶都知道,这里的权力中心从来不是县寺里的流官,而是城东的袁宅。
而且袁氏自袁安时期之后,就长期担任着汝阳城的大部分职位。上至功曹、下至各曹长皆是出自袁氏的族人或者门客。
所以县寺也是袁氏的。
在汝阳城的老百姓们,并不直呼袁氏,而是叫他们“仲氏”,也就是仅次于刘氏的意思。这个称呼里既包含着尊敬,也透露着畏惧。
但袁氏和汝阳人的关系却并不是简单的那种欺压和被欺压的关系。实际上,袁氏一直为汝阳人提供着社会福利和仕宦的机会。
一个生活在汝阳的年轻人,只要是认识字的,在他刚成年后就会被他的父亲带着去拜访城东的袁宅。
袁宅的大门是从不关闭的,任何想拜见袁氏族长的汝阳人都能入内。
袁氏也乐于帮助这些汝阳的年轻人,凡是来拜访的年轻人皆会受到他们的帮助。
你认识字,那你就能得到一份县里书佐的职位。你会算术,那就能去仓曹谋生;甚至伱什么也不会,只有一份气力。那也可以当袁氏的庄园谋生。
寻常豪强和佃户是四主六佃。而袁氏却是三十税一。这种低程度的税收只有田土遍及汝阳的袁氏才能做到。
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恩惠,汝阳百姓皆能为袁氏效死,袁氏就是他们的父亲。
不过一个家族仅靠恩惠是维系不了这样的恩德的,它总会需要暴力来让人畏惧。
遍布在县寺的袁氏门生是一种,那藏在乡间被以兵法相部勒的部曲们也是一种。
这就是袁氏,天下仲姓的袁氏。
无论那京都的天如何变,这里始终如一。
……
此时在城东的袁宅内,袁绍正抚摸着面前的案几。
案几是檀香木做的,即便已经是百年前的古物,但因为其木特有的油性,整个案面依旧是光滑如新。
案几没有任何多余的雕饰,就和袁家的家风一样,朴素干净。
袁绍手上摩挲着案几,脑海里浮现的却是父亲袁逢的影子。
那时候,父亲袁逢就是坐在这案几前接待袁氏的门徒和宾客的。而彼时袁绍还是垂髫幼子,正帮着父亲给那些竹简信上着封泥。
袁绍至今还记得,他把竹简捆好后,糊上脏兮兮的泥团,然后再盖上父亲的私印,最后再放到火盆上烤。
整个夏天,袁绍就做这么一件事。不断封泥,不断火烤。
在弟弟袁术可以和县里的子弟们一起骑芒弄仗的时候,他却在火盆边忍着炙热做苦事。
那时候袁绍不怨,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庶出,天然就比弟弟要低贱。
所以他知道这是自己要干的。
而现在,袁绍不仅不怨,内心中更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因为他知道父亲到底是留给了他什么样的一种财富。
因为他知道那每一封竹简的背后就是一份关系,一份交易。这里面可能就关涉到某个名门,又可能关涉着遥远京都的某次政斗。
正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袁绍对于权力斗争的认识早早的走在了同龄人之前。
是啊,我那愚蠢的弟弟现在还在玩竹马打仗的儿戏呢。
而且不仅如此。因为总是袁绍在漆竹简,那些来拜访袁逢的人总能看见袁绍。久而久之,袁绍很自然就被当成了袁逢的代表。
一些乡里人如果找不到袁逢,甚至会直接找袁绍,让他代为传达。
就这样,袁绍的名气和威望就这样一点一滴增长起来了。他的手腕也越来越强,他知道了如何邀名,如何施恩,如何拉拢,以及更重要的何时消灭。
越来越娴熟的政治手艺使得他在汉室这个权力的游戏中,如鱼得水。
直到那一天,兄长袁基大婚,他们袁氏血撒金殿。
直到那个时候,袁绍才醒悟,原来手里的兵马才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真正的武器。
但袁绍醒悟的并不晚。
当他和弟弟袁术带着心腹家将们南奔的时候。
在尹阙关下,他和袁术面临着选择,到底是选择去南阳还是回汝阳。
当时的形势是,豫州刺史王允为人刚硬,一旦回汝阳势必要被其压制。而南阳却不同,当时南阳混乱,名义上的荆州牧刘表甚至不敢到州治汉寿,可谓黯弱无力。
弟弟袁术还是和之前那样简单。
他当先就说要去南阳,在他看来,南阳民口百万,据此郡能抵一州,远远比汝阳那几万人来得更有潜力。
甚至,袁术还难得尊称他为兄长,说兄在家,弟在外,正和礼。
对此袁绍没有拒绝,因为他就是想要回家乡。
幼时的记忆告诉他,汝阳到底有多重要。
于是,兄弟二人从尹阙关而别,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刚回汝阳,袁绍确实料中了。
即便京都的血杀已经传到了汝阳,却完全不能削弱袁氏在汝阳的威望。而且,袁氏一门众的惨死,更是激起了汝阳人的愤怒和团结。
他们团结在袁绍的身边,势必要血债血偿。
但很快,袁绍就陷入了困境。
他手里没兵。
汝阳到底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四万的县城,而且大量的人口还集中在县内各豪强手里。
他袁绍根本没有法子在汝阳城内招募到足够的军队。到目前为止,他手上就是一支袁氏的部曲千人。
当然,如果袁绍硬是让县内的豪强们交出人口,这些豪强们也是会做的。
但袁绍并不打算如此。因为他要维系团体内的利益。袁氏已经不是过去的袁氏了,现在这些人的忠诚本来就靠往日恩义来维系。
只能让大伙受损的恩义,它就长不了。
所以袁绍得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兵。
就在袁绍继续深思的时候,外面一个英武的部曲将小声在静室的门外道:
“主公,自称是县里张氏的求见。”
袁绍回了神,对外面那英武小将笑道:
“你让他进来吧。还有外面天寒,你多披件氅。”
说完,袁绍就让人将自己的皮氅送给了外面的部曲将。
这名部曲将竟然是我们的老熟人,颍阴郡的豪强子弟李典。
他自去年入京以角觝为第一后,就被袁绍给延揽了。彼时的袁绍名满天下,虚怀若谷,袁氏也如日中天,任谁都恨不得投袁绍门下。
但这些人在袁氏遭难后大多如鸟雀般飞走,只有李典却随着袁绍南奔了。
那边李典弯腰谢赐,然后就继续执守在门外。
很快,一个顸肥的中年人在侍者的带领下,轻车熟路的来到了这个静室。
几代袁氏家主都是在这里接见门徒宾客的。
二月的天实际还有点冷,但这个顸肥的中年人明明披着一层薄纱,却满脑门的汗,他没等袁绍说话,就要脱鞋上去。
然后李典的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时候顸肥者才惶恐对里面的袁绍道:
“袁公,救救我。”
里面传来袁绍的声音:
“进来吧。”
此言一出,李典才放行。
顸肥者进来的时候,看到的第一眼就是案几前的一个七尺多的中年汉子,容貌英俊,风度翩翩。一双眼眸,威严中带着亲切。
果不愧是袁氏人,就是生得好看。
就在顸肥者准备将自己的大难告诉袁绍时,却看到室内的一角还有一个少年。
他不想自己的事还有外人得知,忙问了句:
“不知道能否和袁公单独说几句。”
袁绍的眼神很冷酷,他淡淡道:
“他是我的长子,注定是要继承我家业的人。不仅是你,你以后的儿子,你的孙子,也都是需要面见他的。你懂了吗?”
顸肥者感受到了袁绍语气的变化,用香帕擦了一下额头的汗,谄媚道:
“少主必然是天纵之杰的。”
机灵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那就是自己的称呼称错了,他不能喊袁绍为袁公,因为袁绍是他的主公,这种庇护关系已经延续了三代。
所以他赶紧挽回了自己的错误。
果然,见这人还算聪明,袁绍便问:
“你有什么事找我?”
此言一出,顸肥者就开始声泪俱下,向着袁绍哭诉自己的遭遇。
原来他是一名布匹商人,得知太守为郡卒发夏衣,就找人托关系拿下了这门生意。为此,他还找袁氏的其他门客借了一大笔钱。
但布匹在路上的时候却被盗贼给劫掠了。虽然并没有人员伤亡,但所有布匹却被人抢了。
当时顸肥者万念俱灰,但却有友人告诉他,袁公可能知道这个事。顸肥者还要继续问,那人却怎么也不再多说了。
没办法,为了保命的他,只能来袁府求救袁绍。
听了顸肥者的哭诉,袁绍不为所动,只是摩挲着案几。
而呆在静室一角的袁谭却好奇的看着这名袁家的宾客。他怎么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胖子,在额头出了那么多汗的情况下,还能流那么多泪?
难道这个人是个大水囊?
顸肥者的惨遇并不能让袁绍动容,他冷冷说了句:
“你为何给徐璆做夏衣?”
此言一出,顸肥者整个人都呆住了。
随即他的脸猛然就涨红,接着他额头上的汗涔涔往外冒,这一次他不敢再擦。
他不敢再看袁绍,只是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呢喃道:
“我,我就是想做生意。真不知道,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我是个蠢货,那批货我不要了。呜呜呜。”
顸肥者哭得更大声了。
因为他真的怕了。
袁绍笑了,但声音却冷酷道:
“不,那批布帛我会给你找回来。但你不用卖给郡里了,就卖给我。不仅如此,以后你就作为我的府吏,为我保障军需。”
顸肥者当然明白袁绍说的是什么,更明白袁绍要做什么。
他那批布帛数量可以给三千人换装,而据他所知袁氏的部曲远远没有这个数量。很显然,袁氏应该在其他地方募了兵。
更不用说让他担任府吏这个事了,这已经明显要起事了。
顸肥者知道这些,但他能拒绝吗?他能去告密吗?
他都做不到。
自一百年前,他的祖先衣衫褴褛跪在袁氏宅邸前要饿死的时候,袁氏给了他祖先食,给了衣,收他祖先做了徒隶。
到了他家祖时,因为机灵能干,被袁氏赐予了自由身,让他在汝阳落了户。之后他们家三代从商,依靠袁氏、服务袁氏。
这就是恩德的羁绊。
解决完这事后,顸肥者也不需要再留下了。
最后,他先给袁绍叩了三个头,又给一角的袁谭叩了一个。
做完这些,他才面退而去。
等顸肥者走后,少年袁谭疑惑地问着他的父亲:
“大人,这名门客明明不忠,为何还要让他做府吏呢?”
袁绍看着袁谭,慈爱道:
“何为忠?”
袁谭思考了一会,认真答道:
“思我家之所思,急我家之所急。凡我家所遣,无不用命用心。这就是忠吧。”
袁绍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他只是对袁谭讲了这个道理:
“刚刚那人,一家四代皆为我袁氏门客。他祖先当年要饿死,无我袁氏,岂能有命?哪还有他一门四代?这是不是大恩。之后此人家祖有点禀赋,也是我袁氏放他出去独门立业,使他成为体面人家。这是不是大恩。之后,凡他家有求,我袁氏无不应允。这才有了他家这么大的布匹生意。你说这是不是大恩?”
袁谭颔首:
“有这四世大恩在,即便是子子孙孙无穷代,都还不完。”
袁绍点头,继续教诲:
“但这人呢?可能真的是做生意做久了。真觉得自己是个生意人了,和谁都做,和谁都能做朋友?甚至连我袁氏的恩,他也想在这一代偿还。你可知他为何要和太守做生意?因为他想用挣得的钱,还完咱袁氏的恩。他呀,唯恐怕欠了咱的债,不想让子子孙孙来偿啊。”
袁绍的话大出袁谭的认知,他不懂,但知道这时候要听话记住。
说到这里,袁绍的眼神已经有了森寒:
“这就是人心。你荣耀时,别人会用一族十几代来攀附你。而一旦你没落了,人人都不愿意再与你有瓜葛。从这点看,刚刚那人还是个忠的,至少他明白,这恩是要还的。”
袁谭有点明白了,继续听着父亲的话:
“但越是这样,我就越不能让他还。这人越是忠心,这恩债就越不能停。这就是上下之道,谭儿可懂?”
袁谭不敢骗父亲,老实摇头。
袁绍眼神稍稍一暗,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时候,门外的李典再次传来声音:
“主公,汝南各县的人都回来了。事办成了!”
片刻后,净室内才传来袁绍的声音:
“来人,着甲。”
家人们看明白这前后吗?没有的话,我在下一章讲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