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93章 大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3章大棋

    温润的沐水河谷地,早春三月,草长莺飞,但围绕在莒县附近却似进入了冬天,一片萧瑟枯败。

    在距离城外十里外的沐水河畔,关羽与黑夫的三万大军就驻扎在这一片。

    此时,他们已经将南面的莒县围的水泄不通,但不知道何故,关羽却并没有对莒县城内的臧霸发起进攻。

    相反,在这一段时间内关羽不断带着牙兵们四处狩猎,游弋,一副无心战事的样子。

    这让军中不少人都弄不明白了,不知道自家关帅的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今日,关羽照样带着五百突骑在沐水河谷附近游荡,在这片草长莺飞的猎场中,肆意宣泄着他充沛的武力。

    其实关羽表面在狩猎,其实内心在苦苦思索破局之路。

    从始至终,关羽都没有将莒县城内的臧霸当成对手,在他看来那些琅琊贼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他一直关注的是曹操的动静。

    上月,曹操南下北海,关羽曾一度想着和他在北海高密一带决战的。

    但最后关羽想了一下放弃了。

    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于关羽来说,他率部插入北海除了是截断了曹操的退路,实际上也是主动跳入青徐联军的包围圈。

    虽然关羽自信于和曹操决战,但如果这个过程中,一直逡巡在琅琊的徐州军东进了,那他就危险了。

    此前,他也派遣过精干的游奕北上济水北岸,去和那边的董访、丁盛取得联系。

    但其间都要穿越青州军的严密区,其困难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一直到丁盛、董访大破曹军济水防线终于南下到临淄一带,两边才终于恢复了联系。

    但这一联系,关羽和丁、董二人对战事的想法就发生了冲突。

    彼时丁、董二人已经围困住齐国临淄,并在野外又先后击溃了两支从乐安赶来的援军,士气大盛。

    所以当时丁、董二人的想法是,让关羽率部继续在北海一带牵制住曹军,不要让他回援,而他们这边就可以从容收拾临淄城。

    但关羽却不同意这个计划,在他看来临淄不过是死城,真正重要的是曹操。

    即便丁、董二人成功拿下临淄,但要是放跑了曹操,那也是失败的。

    所以关羽让丁、董二人只留部分军队继续围困临淄,其余大部南下北海,与他一道围击曹操。

    只要成功将曹操和他的三万大军消灭在北海,青州的大局就决定了。

    如果从对曹操的了解程度,丁盛其实是不亚于关羽的,但他却不太乐意配合关羽南下。

    重点还是那“配合”两个字,本质就在军功上。

    丁盛他们南下,肯定是要全取青州之功的,现在关羽他们从北海突入已经算是抢了他一份功劳了。

    现在还要他南下去配合关羽,他属实不乐意。

    可丁盛不乐意没用,董访是识得大局的,而且他们二人都知道,即便他们两人和关羽都是一个级别的方面帅,但实际上还是以关羽为首。

    所以丁盛无奈之下只能妥协,在和董访商议后,决定派出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沿着沂蒙山的外线运动到北海。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关羽决定利用这个窗口期,先行击破盘踞在莒县一带的臧霸部。

    一旦将这个战场外的不利因素给消灭,关羽就能更有把握的全歼曹操于北海。

    但关羽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丁盛、董访要分出的援兵刚要出发前,从蛇丘行营发来的军报也送到了临淄城下的大营。

    原来行营那边在得知丁、董二部已经成功突破济水防线,并围困住了临淄后,就决定让他们分出部分兵力来执行行营规划的最新计划。

    此时在蛇丘坐镇的张冲虽然一直没有亲临一线,但对于整个战场全局都了如指掌,也更加能从全盘去考虑战事。

    当他得知驻守在琅琊的臧霸部从开阳前出到了莒县后,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战机。

    此前开阳是哪里?

    此地为当时沂蒙山区进入徐州的要道,也就是尼蒙通道的要道口。

    可以说此前臧霸的任务就是在开阳堵住这条要道以防备泰山军从这个位置进入徐州。

    但现在臧霸部竟然前出到了莒县,直接就将这条通道给让了出来,也许臧霸等人看到之前一直驻守在奉高的关羽出现在了北海。

    就因为尼蒙通道的对面已经没有泰山军了。

    也确实是这样,关羽从沂蒙山走了山路进入到北海境内后,奉高一带的确没有了多余的兵力了。

    但战局的变化就是这么有意思。

    此前还停留在平原、济南一带的丁、董大军成功突破济水防线长驱直入到了临淄。

    而临淄这个地方恰恰是有通道进入奉高这片山谷地的。

    所以如此,丁、董大军与关羽大军的位置一下子就发生了调换。

    而张冲在意识到战局的这一变化后,立即抓住了这个战机。

    他命丁、董二部选精锐突骑从临淄山口进入沂蒙山地区,然后转道莱芜,再从徂徕山进入尼蒙通道。

    而这支精骑的任务是什么呢?

    就是直接进入琅琊,深入东海郡,然后直接在徐州境内破坏徐州军的粮站和补给道。

    其实打这一战,军中很多人都觉得王上过分谨慎了。

    不论是让乐进围攻悬瓠还是让徐晃进攻寿春都是这样,甚至打一个青州,竟然让关羽、丁盛、董访三支军团,合兵六万去打。

    曹操固然善战,但会不会也过分谨慎了?

    而做了这么多,彭城这边正面战场不过才打下了个沛县,是真的才开张。

    但张冲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考量。

    作为最后一场决战,他深刻明白背后的意义。

    可以这么讲,你可以赢无数次,但在争霸的最后关头,你只要输一次,那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样,他此前也有赢有输,但就因为在赤壁这个关键节点上输了,天下一统就成了泡影。

    日后曹操又先后发起了几次南下统一战,甚至几次战事的规模也远远比赤壁都要庞大,但最后都以败仗而告终。

    天下一统从来都不是应然的,实际上,即便两汉四百年的一统局面形成了天下这个共同体,但对于所有人来说,地方孤立主义永远是主导的。

    如果张冲这一次决战输了,那日后就算再卷土重来,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大了。

    毕竟人心都这样,第一次的时候还慌一下,可要是让他赢了一次,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这就是信心。其实人呀,不就是靠着信心二字吗?

    而抛开人心向背来说,只是现在的局势,张冲这边输了让局面也是大坏的。

    别看他现在席卷兖豫,但实际上泰山军在这些地方都不稳固。

    一旦决战中败北,泰山军在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只能退往京都地区,到时候再出中原,还会有现在的夹道箪壶相迎吗?

    那时候人心怕也是散了。

    所以张冲这边纵然优势再大,也不敢浪战。

    也正因为如此,张冲让徐晃去攻打寿春,就是堵住中原的防御漏洞;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劳师动众派遣三大帅合攻曹操,就是要先解决青州这个外围因素。

    张冲看得很明白,他要想在彭城这片地区围歼徐、扬联军,他就必须先得解决青州的曹操。

    曹操所在的临淄太过于重要了,他完全可以从这里进入沂蒙山,然后杀入莱芜地区,尔后直接对泰山军的后方进行袭击。

    而现在呢,张冲直接断了这个可能。

    他让丁、董二人围住临淄,然后分他们的骑兵回转莱芜,继而深入徐州腹地,直接断了彭城这边的补给。

    张冲他从来不怕和陈登、孙坚野战。

    他怕就怕陈登固守彭城死战,更怕孙坚不战而退直接返回扬州。

    是的,对于后一个情况,张冲是最担心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张冲他做了这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调动孙坚的扬州军北上彭城参战。

    张冲要的就是在这一次决战中完全歼灭掉扬州军及其它的水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旦让扬州军返回扬州,张冲没有信心能渡江南下。

    和所有人认识的不同,此时的长江江面远要比张冲后世的要宽太多了。

    历史上曹丕试图从广陵南下渡江。

    可一看到那浩渺的江面直接就退缩了,然后无奈仓促返回了。

    其原因是,此时的海岸线要比今日还要靠西数十公里。

    当时的广陵就是长江的入海口,而这个入海口呈喇叭状,宽度足有四十里,从广陵望向对岸的丹徒,那汹涌澎湃的海水倒灌江口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而这个问题之所以是问题,那就是泰山军目前完全没有足够的战船来渡江。

    这个问题也是张冲造成的。

    他当时对天下局势的判断是打天下快不得,治天下慢不得。

    所以他一开始还试图打一地治一地的方式来打天下,直到后面局势的发展逼得泰山军不得不尽快行动了,才有了后面一系列决定天下的战事。

    从代北战事到太原战事,再到河内战事、京都战事,以及决定中原未来的伊洛战事,可以说泰山军短短一年多就完成了从河北到半个天下的飞跃。

    这个过程中,泰山军的资源储备耗费是巨大的,即便当时张冲已经命令邺城那边择大木修建水师,但还是来不及了。

    所以现在这个局面是什么呢?

    就是他张冲必须要让彭城那边和他决战,还不能死守在城内。

    因为陈登、孙坚那边的兵力也不少的,据说加起来不少于五万人。这等兵力其实已经不弱于他的主力部队了。

    所以一旦陈登选择死守彭城,以泰山军的兵力怕是短时间内啃不下彭城。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场守城战持续个数年都是很正常的。

    但泰山军是没有这么长时间和徐州军一直耗的,要知道现在凉州的董氏残军、益州的李傕、荆州的刘表,甚至只有一城的袁尚。

    他们都等着这个机会呢。

    一旦张冲将大部分主力都放在彭城,那其他地方肯定空虚,到时候这些敌人抓住这个机会,那就是天下有变了。

    而不让彭城死守的最简单办法,那就是断了彭城的粮道,而现在就是这样的机会。

    同时,这支骑兵还可以在徐州腹地作为张冲的第二道保险。

    一旦扬州军真的从战场中撤退了,到时候就需要这支骑兵去拦截扬州军的归路了。

    总而言之,张冲只要一个结果,那就是不让扬州军有片板回江东。

    为了完成这样艰巨任务,张冲专门点了太史慈为主将。

    太史慈不仅善于机动战,本身也多次随关羽走过尼蒙通道,对于淮北一带的徐州有着足够的了解,是这一次特种战的最合适主将。

    于是,张冲从行营中又分了五千禁军,让他们随太史慈抵达莱芜地区。

    之后太史慈在莱芜这里等待从丁、董大军分过来的突骑军团,然后五千禁军继续守在莱芜,负责莱芜这处枢纽。

    最后太史慈就将带着大概有四千左右的突骑南下徐州,彻底将徐州的腹心搅得天翻地覆。

    而为了彻底达成突入尼蒙通道的突然性,张冲还命令北海一带的关羽寻找机会进入琅琊。

    无论是彻底歼灭莒县的臧霸,还是只牵制,反正张冲要的就是让臧霸不能回兵。

    当这些最新的作战方案陆续传到三帅那边,自然就成了一切决策的指导性战略。

    很快丁盛和董访就确定好了去莱芜的骑兵力量,丁盛拿出了他的幽州突骑,董访也拿出了老本,代北骑军。

    两支军团计四千骑将赶赴莱芜。

    而关羽在得知这军令后,也只能无奈推迟了对曹操的决战,将主攻目标放在了莒县的臧霸。

    如此情况,可能被困在莒县的臧霸都不清楚,自己竟然会这般重要,需要让那位张王这般兴师动众。

    但对于这个情况,关羽是有担忧的,因为他不确定此时的曹操会做什么。

    不论怎么说,王上从青州战场抽调走了四千突骑,这肯定是青州战局变得不确定起来了。

    因为泰山军对于青州军最具压倒性的优势实际就是突骑力量。

    而现在张冲这么一调走,此刻曹操的骑兵力量已经和关羽的相差不多了。

    但关羽又知道王上的决策肯定是高瞻远瞩的。

    正是这种纠结的心态,让关羽颇为烦心,才在战事之余游猎起来。

    此时,关羽看着麾下牙兵追逐着猎物,只能感叹了一句:

    “王上啊,你真是下了一盘好大的棋啊!”

    但真的一切都能如您所料吗?

    转眼间,晴朗的天空就阴霾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