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六十四章 百姓归心
这信中所描绘的一切,的确是与此时的黑山城状况截然相反,也正因如此,他才必须让百姓们看见!
“你只管拿去就是,本宫保证,在三年之内,定让它变成能让你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申青在恍惚着离开之后,皇甫青又安排了银狼小队一行人出城,在城门口,立下一块长木,一旁竖起木牌,上言,将此物抬过城门者,得白银十两。
对普通百姓而言,一两银子便已经够他们一家四口好好活一个月,而这边境之地,资源匮乏,一两银子便更加珍贵!
可这群人却告诉他们,只要是将这不过十尺之长,两尺之宽的长木抬过城门,便可得十两银子,这简直难以置信!
何况银狼小队众人看起来气势十足,那强大气场更是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背着包袱想要离开此处的百姓们,好奇又忐忑。
终于有个穿着破败衣裳,脚步微微有些跛的少年走上前,小心翼翼询问。
“这上面说的可是真的?倘若我将这长木搬过城门,当真就可以拿到十两银子?”
他满心期待,面前这银狼小队众人听着这话,点头连连。
等了这么久,总算是有人愿意来了!
“你若是想试试,我们随时欢迎!童叟无欺!”
听到这话,少年咽下一口唾沫,点点头,扛着这长木走过了城门,而后便站在原地,忐忑的望着众人。
银狼小队一众便呼啦一声上前,十两银子直接往他手里一塞,转头高喝一声。
“还有谁想来试试!”
这话一出,众人看着那少年,捏银子,激动的脸色发红的模样,很快便又有了第二个人上前。
城门口顿时一阵骚动,原本背上了包袱的人,都听得这片动静,停下了脚步。
而后,又听得有人说在广场处,黑山城的新任太守拿了城中新规说于他们听。
申青在原本是忐忑。
七皇子殿下所言不过三条,但每一样都让他不可思议。
其一,从今往后,整整三年之间,不会有半点赋税摇役。
其二,此处军马绝不会强行征军,一切全凭百姓自愿与否?
其三,一年之内,会在这边境之城开设学堂,供此处孩童上学。
且不说那一二,就说这第三点,申青在都觉得难如登天!
这偏远之地本就是资源匮乏,那些书生学子,寒窗十多年,变就是为了逃离这等贫瘠之地。
想让他们重新回到此处,怕是只能靠绑的!
然而,他却不知,这三点说下去,此处百姓们却并没有掉头就走,反而是满心欢喜,上前询问。
申青在并向他们解释为何,如此一来,百姓们纷纷响应,在城门之事便是给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信任的种子。
眼看前两日还死气沉沉之地,这般便重新焕发了生机,申青在心中便是长舒一口气,只觉这块大石头落地了。
然而,百姓愿意留在此处之后,难题便接踵而至。
黑山城军马离开此城之时,一阵烧杀抢掠,依然是将这城中破坏不堪。
如今,哪怕是有皇甫青在此处坐镇,可若是没有粮食,百姓们又该如何生存?
倘若是开山垦荒,要想这草木长成也是要三月之久。
皇甫青才得赏赐,知道此事后,便是准备将那黄金白银拿出,先让百姓们渡过此难。
百姓们知晓这般,心中感激涕零,有人干脆是上了黑青山,试图在这山上找食,也能给七皇子殿下免些压力。
可没成想,就是这般上山,等他们回来之时,便是浑身瘙痒。
这上山之人不少,一时间百姓们便有传言,不知是上山碰了什么花草,竟是弄得浑身红疹!
此事报告给了苏家军,皇甫青安排军中医者替他们看过,才知这些人是上山碰到了山上的虫草,才是这般模样。
皇甫青看过他们的症状,忽而是觉得眼熟。
“你们是在何处碰上了草叶,可是见过一种如同芦苇草一般的灌木丛?”
百姓们听到这话,连连点头。
皇甫青心中了然,带上刘晗岳一行人上山寻找,果然是在一处背光之地,找到了他们所说的东西。
没想到他们运气不错,竟然是在这山上碰到了野棉花!
这棉花可不比寻常,如今,百姓们家中所用的棉被都只经过简单处理,十分厚重,有时里头一不小心落下的草籽更是会在阴雨天时悄悄冒头。
而这山中的野棉花,虽然看似无用,但在机器处理过后,便不会再让人触之浑身瘙痒,还能免了普通棉花里头生虫长草!
经过这般处理过后,效果可是非同凡响!
皇甫青已然是在心中默默计划好,让人将这处的棉花摘了。
刘晗岳一行人心中不解,上千人在此处忙碌,也是花了整整一日之久。
回去后,皇甫青给老马一行人画了图纸,让他们做出弹棉花的器具。
这般怪模怪样的东西,也是让老马一行人看得疑惑不已。
“此物莫不成是用来织布的?”
他直觉此物与之十分相似,却又大有不同。
皇甫青只说让他们先行照做,等做过了,自然就明白。
三日后东西做成,皇甫青又安排了城中的一群百姓一行人在此处学过。
若是能做出棉被,将其送去江南等南方水乡之处售卖,他定有机会让此物大受欢迎!
这般好物,该让他们好好看看。
百姓们将信将疑,按照皇甫青所言,做出棉被之后,却一改先前的那般质疑,惊讶不已。
“没想到看起来破烂的棉花,用这个机器弹出来的被子,竟可以变得如此软棉暖和!”
“我家那几床被子,全然就是棉花堆起来的,若是能让我也有一床这样的被子,那真真是太美了。”
“眼看着冬日将至,咱们不如多做几床,如何?”
他们便是拿着这被子就爱不释手,见他们这般表现,皇甫青便知道此事能成!
他安排了上百名百姓,做出上千条配子之后,再将它们一起送去江南水乡之地。
眼看冬日将至,他们定是需要此物,这上千条棉被售卖出去,这过冬的粮食,便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