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84.第183章 莆田胡寡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3章莆田胡寡妇

    欧茂仁是奉谷的大地主,幼年丧父,为了谋生放弃科举经商,几年时间挣下一份家业,娶妻胡氏。

    却没想到胡氏刚刚过门几年,年纪才二十出头的欧茂仁就病死了,留下还不满二十的胡氏和两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

    欧家亲戚欺负胡氏孤儿寡母都来夺家产,胡氏的父母也想让胡氏改嫁。

    眼看欧家的产业就要封崩离析,这时胡氏却对外表示自己要严守妇道,绝不改嫁。

    当时整个莆田没人觉得胡氏能够守得住,可是年仅十几岁的胡氏却表现的极为坚强,她作为欧家主母开始主理家业,几十年时间不光将两个孩子养大,同时抓住海贸时机,将欧家的家产也做得比欧茂仁生前还要壮大几倍。

    此时奉谷欧家已经成为当地豪富,手中握有米面粮油店铺以及田产无数,还有不少海船,甚至胡氏的政治才能在莆田都广为人知。

    《明史》记载:胡氏善断,“郡有狱久不断,人曰:‘太守可问胡寡妇。’守乃过问之,一言而决。”

    王文龙读到《明史》的这段记载不禁吃惊。

    连知府都管不了的事情,胡氏出面一句话,两边却马上和好,稍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就知道这胡氏哪里是什么善断,她明显就是在莆田一地有极大的财力,若非是一方豪强哪里有这种一言而决的实力?

    然后王文龙马上就决定跟着黄道周以及曾鲸一起去莆田。

    胡氏又是烈女又有产业,两边合作不光解决了女子纺织厂的名声问题,纺织厂在地方上还能有强力奥援——欧家是有海船的,想必出口上的关系也很容易跑通,如果能够拉拢到莆田胡氏为自己站台可比去鄞州找许元忱的遗孀要好得多。

    ……

    福州去往莆田的道路是自古就有的福莆古道,沿着海岸线一路走就行,也没什么山,平坦方便,没过几天王文龙就跟着几人来到了莆田,借住在曾鲸家中。

    次日一早起来,王文龙刚走出门曾鲸家的仆妇就来对他说已经烧好了饭菜,请王文龙去厨房用。

    王文龙叫王平保一起吃饭,又问曾家仆人道:“你们老爷呢?”

    仆人正在准备晚饭,烧开水烫鸡毛。

    他闻言抬头道:“我家老爷一早已出去了,要去给县里吴太监去画像。”

    王文龙点点头:

    今年福建和广东受了一场大灾,就是万历二十八年的南澳地震,震中在广东南澳以及福建的诏安一带,后世的计算震级至少有七级以上,而且地震接连数次,福建广东甚至江西都有震感。

    这年代的建筑完全就没有抗震等级一说,遇到地震一塌塌一片,于是三省数十府州县都报人员伤亡。最远的甚至连江西饶州鄱阳都出现房倒屋塌。

    福州的受灾算是小的,越靠近南方越严重。

    福州府马上派出人员物力前去救灾,而这时高宷也没休息——马上派人去给救灾物资收税。

    高宷的税监没有设在福州,而是设在莆田,一方面是给省府一些面子,另一方面反正所有走福州南下的物资都必须经过福莆古道,税官设在莆田和设在福州没差别。

    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场灾难,官府也全力应对,但是救灾对于税监太监却无异于一场狂欢。

    这群人不专心救灾,反而在道路上设卡正的盆满钵满,甚至有闲心搞宴会。

    昨天王文龙等人刚来到莆田就有高宷派出的吴太监下帖来请,黄道周不堪骚扰自回家去了,而曾鲸以及葛一龙、赵纯卿等人则去赴宴,没什么可批评的,人家就是吃这碗饭。

    三人都在三吴有名声,回到福建咖位自然抬高一等,昨天吃了晚间堂会,今早又都被请去做客。

    王文龙吃过早餐就给曾鲸写了封信,又跟曾鲸家仆人说自己要去奉谷,今晚无法回来吃饭。

    这地方在后世莆田的平海镇,此时的莆田县属于兴化府,地方偏远,要从州城去奉谷还需要出县城坐船渡海走上大半天。

    ……

    奉谷欧家。

    胡氏听着自家管事到州府中打听回来的消息,摇头道:“受此大灾,太监又来盘剥……”

    她思索一番吩咐家中管事说:“给太守处送粮三百石,就说是我们欧家救灾所出,至于吴太监那边也封二百两的包银过去,过两天我亲自去拜会。”

    “好的。”管事的对胡氏十分恭敬,记住吩咐连忙下去办事。

    胡氏正在思索之时,就听外面有人来报:“太太,福州府一个名叫王文龙的监生拿了个布政使司衙门的帖子来见。”

    胡氏皱皱眉,她不怎么看书,对于王文龙这名字也没什么印象,但看在徐学聚的帖子份上还是点头说:“请他进来。”

    王文龙一脸笑容的进屋,手中还提着一个大盒子,上面印着大生春的字号,此时福建的药物聚集地就是福州台江一带,大生春是其中颇有名号的店铺,所卖人参片福建有名,识货的人一看便知。

    王文龙笑道:“胡夫人好,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不知王文龙是什么来头,但见他出手就是这么重的礼,胡氏也笑着说道:“先生请坐。”

    胡氏打量着王文龙,觉得王文龙人物俊朗,一看就知是有门道的。

    而王文龙也打量着胡氏,胡氏今年五十多岁,保养的颇好,虽然像此时守寡的妇女一样只穿深色服饰,但是显然并不妨碍她头上带着珠翠,脸上也稍加打扮,胡氏眼神之中透出与此时普通妇女截然不同的精明。

    让人给王文龙看了茶之后,胡氏试探着问道:“先生是徐藩台府上的?”

    王文龙一笑,胡氏这是要表现自己只看到布政使司衙门的名帖就知是徐学聚的人,这明显是在向他显示自己对于福州官场颇为熟悉不会被轻易蒙骗。

    王文龙点头回答:“我因着去年写了一本《葡萄牙国史》被徐藩台看中,现在在他府中做个幕僚,如今做着《旬报》总编一职。”

    闻言胡氏才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对王文龙的名字有点印象,她虽然不怎么读书,但是经营海外贸易,对于《葡萄牙国史》那是看了又看,还叫自己两个儿子要好生研读。

    而《旬报》现在也是八闽有名,胡氏专门让人长期从福州给她送报纸,为的就是了解《旬报》上的商业信息。

    终于知道王文龙身份,她的态度瞬间转为热情,笑着说道:“我就说这名字怎么如此熟悉,原来是写葡萄牙使得建阳先生,先生的才学可是高着哩,我们这样的妇人也听过先生的名字,今日先生能来寒舍,真是欧家之幸。”

    王文龙连忙谦虚道:“不敢当夫人的夸奖,今天登门专为有事相求。”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