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9章 轰动永宁
宁远卫所城,即后世的兴城古城。
刚刚考中武进士的何可纲换上一身武官袍服,精神十足的在驿站中整理弁帽。
“少爷,岳家老爷来了。”何可纲的仆人走进来说。
何可纲对着镜子反复摆弄帽子,扎好系帽子的丝带道:“请岳丈大人到客厅稍待。”
又摆弄了几下何可纲终于将帽子给戴的端正,拴上配刀走往会客室,笑着说道:“岳丈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早?”
何可纲的岳父黄惟正正在品茶,见到何可纲这副打扮,笑着说:“承渠你平日见上官都不见收拾的如此利落,今日怎么了?”
黄家的始祖黄文举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是指挥同知,黄家是第一批随着明军渡过辽海的辽东将门,黄惟正承袭祖职,十四岁就在开原兵备道标下担任千夫长,如今已经在开原任职十余年。辽东的卫所体系极讲人脉,黄惟正的官职虽然比不上女婿何可纲,但他在开原兵备道手下担任亲兵首领,在辽东卫所体系里绝对算得上显赫之职。
何可纲只不过是普通卫所兵家庭出身,当年刚刚考上武举人就被黄惟正看中,当了黄家女婿,如此何可纲才有机会混到军职。
前几年王文龙第一次来辽东时,何可纲刚刚当上金州卫镇抚,还要到找山东本部讨要粮饷而两头受气,而如今的何可纲却已经是在卫镇抚职上堪磨过一番,不光熬出了资历,更重要是在金州培养了一支自己的三十人家丁。
别小看这三十人,在辽东的卫所中有自己的家丁才算有了一刀一枪上阵搏功名的底气,何可纲靠着这三十几人材算是踏上武将之路。
何可纲笑着说:“咱们辽东卫所的上官重成绩不重相貌,是以平日我打扮的粗犷了些,今日却是要去迎接建阳先生,他是读书人,俺也需注意些样貌。”
何可纲就是宁远人,现在是刚刚结束,任期回到家乡休整,正打算下一步去谋官。
至于黄惟正,他是开原的老土地,专门从开原城请假来看女婿和女儿顺便在宁远卫里玩耍的。
这年代的辽东最繁华的城市首推广宁,接着便是宁远和辽阳,连李成梁驻扎的沈阳中卫都得往后排排。
广宁繁华是因为这里乃是辽西走廊的货运中转站,而宁远卫则靠近山海关,此地聚集了大量关内来的商贾,所谓“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宁远城的建城规模放在关内都毫不逊色,在辽东人看来绝对是一等一的贸易城市。黄惟正所住的开原和宁远比起来就是三线城市与十八线边疆小城的区别,对他来说宁远城就算是体验城市生活的繁华了。
黄惟正手中拿着一份《顺天时报》,看着上面的新闻问:“女婿,你是否觉得这辽东文人所写的报纸太邪乎,近日这是一个文章几乎将王文龙吹捧成了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建阳先生确有其能也。”何可纲笑着说道:“这乃好事,有能有才之士受到天下追捧,总比那等碌碌无为之事,反而挣得大名要来的强。”
“如此也是,女婿果然是读过书的。”黄惟正点头同意。
何可纲虽然只是个武举人,但是在黄惟正这个世袭武官眼里已经算是辽东的读书才俊了,武举人起码能通读武经七书,并且根据相关兵法内容写出策论,而黄惟正的文化也就能看点小说,什么《孙子兵法》《六韬三略》他真读不太懂,那些都是战略学的内容,是给文人写的,武官看不懂,打仗不靠这个。????后世清代人注解《绩效新书》时就吐槽这些古代的高深兵法:“其微旨奥意,往往使介胄之士见之而不能习,觚翰之士能习之而不能用。”还不如戚继光的《绩效新书》有实用性。
为啥黄惟正能看中何可纲这样的无举人,因为实际作战过的他知道,像何可纲这样能够指挥作战又熟读兵法的人万里挑一,都是大将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黄惟正对于王文龙也很敬重,不说其他,就说王文龙发明的线膛枪配发到开原城后他试用了几次便奉之为神器,现在他手下已经成立了一支线膛枪部队,专门用来和蒙古骑兵野战。
何可纲也拿起那份文人编写的报纸,边看边笑道:“莫说什么文人相轻,咱们辽东的书生对于真有本领的人还是挺尊敬的。岳丈就看文人写的文章,讲什么‘启一代考据之学,重发古书之经义’,竟是把建阳捧到程朱一般的地位了。”
黄惟正笑着摇头,他觉得这些辽东文人把王文龙吹捧的太过分,让人难免担忧有捧杀的功效。
随着王文龙杀回辽东,散发传单,败坏李成梁的名气,这些支持守边的文人报纸全都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便是跟着王文龙的舆论一起攻城掠地,在攻击李成梁的同时,将王文龙树立成了反李成梁的一杆旗帜。
船队开通了永明城航线和美洲航线的消息一传来,伴随着万历皇帝的嘉奖口谕,对这情况更是烈火烹油,辽东的中下层文人竭尽全力的吹捧王文龙。
而近日传出的万历皇帝突然撤防宽甸六堡的消息,对于辽东一直支持手边的中下层文人是极大打击,他们所煽动的舆论更是要寻找一个发泄之地,为丧事喜办,王文龙身上也得被冠上更多的溢美之词。
于是,本朝小说第一、考据学鼻祖、考古学先锋、理学大家、史学第一、经济物理大家……一大堆头衔全都对王文龙光环加身。
就算是一个幸近小人,有了万历皇帝的两道口谕,都足以让人以为他是文曲星下凡。更何况王文龙本来就有颇多成就,被辽东的报纸如此宣传,给王文龙带来的名气提升难以想象。
现在在辽东,别说大字不识的粗鄙武夫,就是连汉语都听不太懂的朝鲜人、女真人,都大概听过王文龙的名字,哪怕说不出王文龙究竟做了什么事,也会知道他是一个南方的大学者。
“建阳先生的船估计要进港了,我等要去码头上,现在便要启程了。”黄惟正望了一眼外边的太阳道。
两人连忙从何家出发,很快就骑马出了永宁城,来到城外的码头边。
永宁城正对着觉华岛,水陆补给都很通畅,城外码头日常也是一片繁华景象,不过今日码头上显然比起平时更加繁忙。
何可纲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样子,不禁惊讶:“呵,今日来迎建阳先生的人可真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