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676章 赞誉和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大明文坛都在关注《东人平生录》,不仅仅是因为小说写的好,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写作手法上的突破。

    这本小说所使用的平实写作技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众人所见的简单矛盾塑造人物的方法是超脱时代的。

    如第二期的小说连载中,周家老二想要依靠广宁佥事的儿子成为军官,却被对方摆了一道,还被佥事公子被当成踏脚石供自己上位。

    这个仗势欺人的二代形象引得许多读者破口大骂。

    王文龙把代入感写的太足了,读者们都不自觉地带入周家老二的视角,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被桂家少爷耍弄的楞头青,而且对方在耍了自己之后还一副洋洋得意用了就丢的模样,所有读者都感到无比憋屈,接着便是想到佥事公子就咬牙切齿。

    这导致《管窥》第二期发行之后,“佥事公子”这个反派小配角几乎成为了京城中最为人痛恨的艺术形象,精神百姓骂起这个角色,甚至比骂杨家将中的潘仁美还要狠。

    佥事公子这个角色在识货的作家眼里实在写的太利害了:

    此人物所做的事情其实不过是官场之中常见的情形,全过程中不过是用了些人心计量,甚至手段都不算残忍,无非是把周家老二耍了一道——动刀动枪、杀人栽赃这些大明官场之中真正阴狠的手段都还没上呢。

    但是这人物写出来却能够让读者这么痛恨。甚至将之与潘仁美相比。

    潘仁美,那可是害了几万将士性命的卖国贼啊,佥事公子做的这点事情跟他比算得了什么?

    但是王文龙却能寥寥几笔就拉出更高的仇恨。

    喜欢王文龙的读者欣喜若狂,他们原以为王文龙的小说也就是娱乐小说的水平,难得再有突破了,却没想到《东人平生录》一出,这本小说写的既如此深刻详实,同时又如此的引人情绪,在这年头的人看起来其娱乐性丝毫不比《林之洋漂流记》差。

    而大明的小说家们都感到自己狠狠受到了教育。

    《东人平生录》写的是日常场景,但里头出现的正、反面人物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无聊,王文龙居然只适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关系就能写出如此跌宕起伏的剧情,这简直是炫技了。

    受到了《东人平生录》的启发,许多文学家突然意识到引发读者情绪的不一定要宏大背景传奇故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自己所见的恶人坏事、好人好事,只要如实反映到文字上就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不少作家都试图模仿王文龙的做法,开始写生活化的小说。

    但小说的写作方法发展也是和科研发展一样,后人不断模仿前人,并且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做出改良,才会有新风格出现。

    《东人平生录》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是他的写作手法却是王文龙在借鉴了许多后世的家族文学之后总结出来的。

    后世看多了家族文学,就会发现家族小说是有常见套路的,比如家族文学的人物模板:妯娌关系不好、不成器的大哥、外地来投靠成为儿媳妇的漂亮姑娘、头脑精明但会做错事的小儿子,这些全都是百年家族文学发展从作家一步步总结出来的。

    王文龙在写作之时也是借鉴又借鉴,抄了又抄。

    而此时人没有《闯关东》《京华烟云》《白鹿原》《人世间》这些作品打底,想要直接想出适合家族文学的套路,其难度无比之高。

    伴随着《东人平生录》的火爆,《管窥》也成功在北方文坛站稳了脚步。

    王文龙并没有想利用这份报纸做什么具体事情,因为京城这地方实在是太敏感了,没有政治团体背书,媒体的任何政治倾向都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可即使是如此谨慎,《管窥》发行量上去之后还是难免招来了非议。

    《东人平生录》第二期连载结束并取得巨大轰动,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辽东百姓这个题材天然就带有政治性,东林党开始借助此书的热度讨论朝廷的辽东政策。

    万历没有对朝议作出回复,但是却关心《东人平生录》以后的内容发展,他得知道王文龙写作此书有没有政治目的。

    《东人平生录》第二期连载刚发出来不久,王喜就亲自上门了。

    ……

    王喜穿着一身道袍,春风满面的走进王文龙在南京的宅院,笑道:“建阳先生,数月不见,又有大作出世了。”

    太监出门见客,穿衣服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想要以等级压人,那便是一身内监服装。

    别以为太监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古装剧里头一样显得低人一等,这年头带品级的内监服装那可是绯红的锦袍,满工满绣,比起高品的文官服装还要显得华贵,穿着那样的衣服光是站在人面前就有一种贵气逼人的压迫感。

    而若太监换上儒服、道袍与人,那便是特意要显示亲近了。

    王文龙打个哈哈道:“写几篇文字,小道耳,当不得公公如此夸奖。”

    “当得当得,”王喜笑道:“建阳只是几章文字便已经震撼文坛。我听幕僚念了两篇,也觉得内容精彩,真真是雅俗共赏,足见先生大才了。”

    王文龙道:“公公远来辛苦,请进屋用茶。”

    王喜跟着王文龙走进院子,一路上还看着院子中的布置东拉西扯的夸了一阵,在屋中坐下,上了茶之后,才突然道:“建阳,京中有人让我问建阳一句话。”

    王文龙道:“公公直问便是。”

    王喜稍稍思索笑道:“贵人极是喜欢建阳的《东人平生录》,是读了两遍的。”

    “不甚荣幸。”王文龙点头说。

    “但是,”王喜语气一转:“如今辽东的局势甚是敏感,蒙古炒虎视眈眈,女真人也是狼子野心,关内之人对这情形不清楚,看了这小说就怕有人对辽东的局势一知半解之下胡乱讲话,那是要耽误国家大事的。”

    王文龙满脸赞同的点点头:“这位贵人真是深谋远虑,心系百姓,定是仁德有福之人。这本小说的日后情节我也是仔细审视过的,并没有挑动情绪的内容,若是公公想听后续,我可以先与公公沟通。”

    王喜终于说出实话:“沟通不必了,照贵人的意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嘛?何必挑动百姓心绪呢……建阳这本小说非写不可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