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4章 林家进京
第364章林家进京
京城的城门在辰时初就开了,虽说有官兵把守,但对所有进出的人都是敞开的。
建武五年八月十四日的下午午时末,朝阳门的守军开始疏散进出人等,河道衙门的官吏也开始驱赶码头上的人群。
朝阳门守将亲自带着好几百官兵来了,此时的朝阳门码头被把得铁通似的。
未时初,贤良祠的驿丞带着四个驿卒和一顶绿呢大轿来了。
紧接着,一名司礼监红衣大太监领着四个小太监来了,站在码头上迎候着。
按规制,这是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进京了。
被挡住的百姓都好了奇,便都不走了,远远地聚在那里,议论纷纷,等着看。
就在这时,朝阳门内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只见一群骑兵夹护着一辆豪华大马车从城内缓缓驶出。
远远围观的人群立刻轰动起来。
有人一眼就看出了:“是北宁郡王!”
一闲汉:“嚯!今儿是哪位总督进京了?这么大的排场!”
另一个闲汉:“肯定是两江总督林如海进京了,他是贾家老太君的女婿。”
又一个闲汉:“那也不至于北宁郡王亲自来迎接啊!”
一个老北京说话了:“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两江总督林如海可不仅是贾家的女婿,还是北宁郡王的未来老丈人,这次进京是来嫁女儿的嚯,北宁郡王府来了这么多马车、骡车,看来这林家的嫁妆不少啊!”
另一边,贾琥的马车在码头上停下了。
朝阳门守将、司礼监红衣大太监和贤良祠驿丞早已恭敬地站在那里。
车厢门打开,穿着便服的贾琥走了出来。
朝阳门守将、贤良祠驿丞跪了下去:“参见王爷!”
红衣大太监躬身行礼:“王爷!”
贾琥笑着点了点头:“不要多礼。”说完,转身向河面望去。
红衣大太监凑了过来,赔着笑:“王爷,老祖宗说问王爷好,多日不见,着实想念。”
贾琥笑道:“他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中秋节,是想我的东西了。”
那大太监却不生气,反而高兴的笑了起来。
贾琥:“节礼明儿会送去兴隆街,照着去年的标准加了两成。”
大太监一喜:“谢王爷的赏。”
贾琥摆了摆手,又把目光望向朝阳门守将、贤良祠驿丞:“你们辛苦了,回去吧。”
二人对视了一眼,答道:“是。”
这时,林之孝走了过来,从袖中抽出两张银票递了过去:“这是王爷赏给你们的,拿去大家喝杯茶吧。”
二人下意识地瞟了一眼那红衣大太监,接着讪笑道:“我们做了什么,怎敢受王爷如此厚赏?”
那大太监说话了:“你们就安心的拿着吧,这是喜钱。”
二人笑着接过银票,又回过头去大声喊道:“还不谢过王爷的赏!”
四名驿卒和众军卒纷纷跪下,大声喊道:“谢王爷赏!”
贾琥笑着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你们都回去当差吧。”
众人齐声应道:“是。”
朝阳门守将和贤良祠驿丞又朝贾琥揖手行礼,然后领着驿卒和军卒退了下去。
林三手一挥,众亲兵三步一岗将码头围了起来。
那大太监凑上前,低声道:“王爷,最近龙首宫那位经常出宫看贝叶经文,听说在静室中一呆就是大半个时辰。”
贾琥:“哦?没人跟着?”
大太监:“有的。只是那静室进不去.司礼监一直有人盯着那静室,除了那位,没人进出过。”
贾琥一笑:“你们盯得了地上,地下呢?”
大太监:“正是这话。可大相国寺不是普通寺庙,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太上皇和陛下先后为寺院题额或制赞,陛下登基之初封赏的圣旨还摆在圣旨坊里呢。
没有圣旨,哪个敢去大张旗鼓的搜查,更别说掘地三尺了。陛下最近身上也欠安,老祖宗不想因为这些事烦劳陛下正为这事发愁呢。”
顿了顿,“王爷,不是杂家斗胆敢说陛下的不是。陛下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心太软.事事都要在乎天下人的看法,关了放,放了关照着杂家的意思,封了龙首宫,铜水灌死门锁,一了百了。”
贾琥笑了笑。
大太监:“老祖宗的话,请王爷为陛下分忧。”
贾琥摇了摇头:“本王就不掺和皇家的事了。不过,本王倒是有个主意”
大太监:“请王爷赐教!”
贾琥一笑:“昨儿本王夜观天象,算到过了中秋,十六子夜会起大风。这个时候若是有孔明灯落入了大相国寺”
大太监惊得一跳:“天爷!这可是佛祖的道场,这,这”
贾琥:“你们司礼监还怕这个?”
大太监:“可是,这么多僧人呢”
一声冷笑,贾琥:“他们的善心还没有你们老祖宗的大呢。”
大太监先是一怔,然后咂了下嘴:“确实。老祖宗要么不收钱,只要收了钱,那叫一个靠谱啊!那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呀!”
贾琥望着他:“本王可什么话都没说。”
大太监一笑:“杂家还想伺候下一任主子呢!”
贾琥淡淡一笑。
“来了。”林三低呼了一声。
护城河上出现了一条偌大的官船,巨高的桅杆上赫然挂着几面大旗,船头那根桅杆的一面大旗上绣着“两江总督”,船尾那根桅杆的两面大旗上分别绣着“兵部”、“都察院”,正中桅杆的一面大旗上只绣着一个偌大的“林”字!
大船的后面还跟着浩浩荡荡的船队!
贾琥:“走。”说着走下了码头,迎了过去。
大太监和林三等人连忙跟了过去。
官船上,穿着便服的林如海站在船头上默默地望着巍峨的北京城。
他的身后,牛二手把着刀柄一动不动,四周十几名亲兵也如巨石般挺立一动不动。
林管家捧着披风走过来,对牛二点了点头,走上前替林如海系上披风:“风大,老爷还是进去吧。”
林如海淡淡一笑:“一转眼玉儿就要出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林管家:“是啊。在老奴的印象里,姑娘还是那个爱哭鼻子的小丫头.呵呵,几年不见就要嫁人了,嫁的还是夫人的本家侄子,当朝异姓王。
最难得的是,王爷对咱家姑娘真心的好以后老爷荣退了,可以来京城居住,享受天伦之乐。”
林如海哈哈一笑:“就这么着。”
林管家:“过了节,老奴就去打听房产去。”
说话间船儿已经驶近朝阳门码头。
林管家眼尖:“老爷,姑爷亲自来迎接您了。”
望着站在码头船坞边上的贾琥,林如海也有些激动了,知道贾琥还是那个贾琥,没变!
这一刻他也彻底放下心来,相信了林黛玉信中的话,自家女儿确实能拿捏住他。
很快,船队靠向了码头,林如海的官船在船坞停住了。
河道衙门的人立刻将跳板架好,一队亲兵走了过去,在岸边分两列站好。
贾琥整理了袍服,快步走了上去。
林如海领着牛二和林管家走了下来。
贾琥:“小婿拜见岳父大人!”说着,将袍角一撩,就要跪下。
林如海连忙伸手拦住,笑着说道:“这里不是行礼的地方,回家再磕。”
贾琥笑道:“是。”又对一旁的林管家拱手一礼,“林伯。”
林管家一脸的激动:“哎哎!”
这时,牛二走了过来,单膝跪下行礼:“末将参见大帅!”
贾琥双手将他扶起,细细打量了几眼,拍着他的肩膀,“到底是江南,你小子都能养白了。”
牛二憨憨地笑了。
贾琥:“我和你嫂子记着你的情。”
牛二一拍胸脯:“这是俺应该做的。”
“哎!”一个亲兵突然发出了呵止声。
贾琥转头望去,微微一怔,姑苏林家的爷们竟然也进京了。
林如海抚须笑道:“他们都是来送嫁的。”
林管家朝码头上望了一眼,“姑爷没准备马车?姑娘的几位伯母婶娘都来了。”
不等贾琥说话,河道衙门的官员立刻说道:“下官这就去准备马车。”说完,飞也似的向码头上跑去,一边喊道:“快!把院子里的马车全部套上,一定要打扫干净了。”
一语未了,那些原本在看热闹的河道衙门官吏立刻转身向衙门跑去。
贾琥朝那个亲兵挥了下手,有些尴尬地望着林如海:“这个,可能当时由于太激动,只看到了两船嫁妆没看到其他的。”
林如海开心地笑了:“你呀,还是这么贫嘴!”
林管家也笑了:“姑爷没看错。我们也是出发时才知道此事,就没再告诉姑爷,想着给姑娘一个惊喜。”
贾琥直咧嘴,这哪里是惊喜,分明是惊吓,倘若真的是自己失误,那丫头指定会跟自己闹。
这可不是小事!
两年多没见面,本就有些生分,再加上如今贾琥的身份不同以往,林家的爷们显得有些拘谨,倒是几名贾琥没见过的年轻后生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让贾琥眼前一亮,读书人!
一阵寒暄之后,大太监走了过来,对林如海行礼:“林大人!”
林如海侧过了身子,揖手还礼。
大太监:“陛下说了,倘若没有要紧的事,可以先不用进宫,好好过个中秋节,别的事过了节再说。”
林如海:“遵旨。”答着,拱手朝皇宫拜了拜。
大太监望向贾琥:“王爷可有话要带给老祖宗?”
贾琥想了想:“我等着。”
大太监先是一怔,接着笑了,“杂家就不打扰了。”说完,领着那四名小太监走上了码头。
林如海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嘴上是问贾琥:“没事吧?”
贾琥:“没事。”
这时,那河道衙门官员满头是汗跑了过来,喘着气:“王爷,马车准备好了。那个,没有提前准备,一时找不到这么大帷幕遮挡,只能委屈诸位夫人乘坐小轿上码头换乘马车了。”
一语未了,几名兵丁抬着两顶小轿从码头上走了下来。
林管家说话了:“不用这么麻烦,太太奶奶们戴着帷帽的。”
那官员望着贾琥。
贾琥转望向林如海。
林如海手一挥:“太费事了,还危险。”
那官员依旧望着贾琥。
贾琥手一抬:“下去吧。”
“是。”
那官员拱手一揖,朝那几名兵丁使了个眼色,又走上了码头。
那几名兵丁松了口气,抬着那两顶空着的小轿跟了上去。
林家人面面相觑,这还是那个黑心的河道衙门吗?
贾琥又望向林如海:“家里已经准备好了筵席,岳父大人,请吧。”
林如海点了点头,眼睛望向林家的客船:“这么多人好安排吗?”
贾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林家的女眷下船了,不算多,但也不少,走在前面的十几名戴着帷帽的妇人应该都是林黛玉的伯母婶娘,算上后面的丫鬟婆子,乌泱泱一大片。
啧!
看来随着林如海的升迁,林家的族人又重新聚拢到了一起。
可惜,绝大多数都是出了五服的旁支,不能用。
想到这里,贾琥对林家众人说道:“贾家后街上还有几处宅院,大家就委屈几日吧。”
林家众人纷纷摇着手:“不委屈,不委屈”
贾琥一笑:“岳父大人,请吧。”说完,搀着林如海向码头走去。
林家众人连忙跟上去.
马鞭齐挥,一辆辆装满着大小箱子的马车、骡车驶出了码头
不到半个时辰,两江总督林如海携带重礼进京嫁女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让生活在天子脚下见惯了大场面的老北京们惊掉了下巴,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还有人在怀疑林家财产的来源,一时间议论纷纷。
乾清宫
戴权捧着司礼监的急递从殿外走了进来,刚走进偏殿殿门便看见乾清宫副总管蹲在一个小火炉前,扇着扇子,在熬着汤药。
满殿的蒸气和药味。
戴权走了过去,问道:“不是让在药房煎药的吗?”
副总管扇着扇子:“陛下的意思。”
这时,建武帝的咳嗽声传了出来。
戴权捧着那份急递快步走了进去。
上书房内,建武帝正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不时咳嗽两声。
戴权走到隔间提来铜壶,走到御案前把茶沏上,然后把那份急递摆在御案上,捧起那碗茶递过去:“陛下,您喝口热茶。”
建武帝抬起头,他的脸色苍白暗淡,十分憔悴,接过茶喝了几口,望着那份急递:“哪里来的?”
戴权又拿起那份急递,答道:“司礼监从西北发来的急递,忠靖侯史鼎和忠勤伯赵翼率领的大军于七月初五攻破了迪化城,并于十一日在西山伏击了一支由罗刹人和叛匪组成的乱军,两战共斩获首级三万余。”
建武帝眉一皱:“这么多?”
戴权清了下嗓子:“其中近半是跟随叛匪从西北边疆过来的生民,手上都沾着汉民和当地百姓的血。”
建武帝点了点头。
戴权接着说道:“西北的战事今年肯定是结束不了了。”
建武帝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戴权又从袖中掏出一张名单递给建武帝:“这是武学那边按照陛下的意思挑选出来的表现优异的学员名单。”
“哦?”
建武帝接过名单一看,眉间不禁一动,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二三十号人的姓名和出身,竟大半是勋贵子弟,而且都是在最靠前的位置。
看着看着,建武帝眼光一闪,问道:“这个贾环是元妃弟弟?”
戴权:“回陛下,这个贾环是德妃娘娘的庶弟。”
建武帝想了一想,将名单往御案上一放,问道:“林如海进京了?”
戴权答道:“是。还带了两大船的嫁妆,引得满城议论。”
建武帝轻轻一叹:“朝廷养着那么多官吏,朕就没看见几个好东西。不是想往上爬,就是想往自己兜儿里抓钱。就拿林如海来说,官声和民望都极好,但他在两淮盐政任上也积了不少钱。还有王鹤堂,他从江南也带了不少钱财回来”
戴权笑了笑:“水至清则无鱼。名和利,他们总要喜好一样的。”
哼了一声,建武帝:“关外怎么样了?”
戴权:“正要启奏陛下。一切顺利,九月中下旬,各部族首领贵族就会入京。”
建武帝:“好,这件事你要盯紧了,不可出任何的差错。”
戴权:“是。”
这时乾清宫副总管捧着药从外殿进来了,“陛下,该进药了。”
戴权走上前双手接过了碗,自己先喝了一口,这才走到御案边,说道:“正好,不烫。陛下赶紧喝了吧。”
建武帝沉默了片刻,接过碗,飞快地一口将那碗药喝了。
戴权笑了,双手接过碗时又说道:“王太医说了,陛下就是换季得了咳疾,吃几剂药就好了。病好了自然就不咳嗽了,不咳嗽了,夜里也就能安歇了。”
建武帝又沉默了片刻,然后望了望他:“你呀,越老越啰嗦。”
戴权笑了笑。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接着首辅王鹤堂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举起手中的军报,气喘吁吁地:“南、南疆大捷.”
建武帝猛地站了起来。
王鹤堂缓了口气:“安南人于七月初三举兵十万猛攻临安城,七月十八日未时东城墙被火炮炸塌,城破,守军与安南人展开巷战申时三刻辽东军抵达战场.官军大胜。”
建武帝大步走了过去,抢过军报,急忙展看,接着将军报放在手心重重地拍了两下,对王鹤堂大声说道:“立刻将南疆大捷的消息明发邸报,通告各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