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回家
第115章回家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内阁值房外挤满了官员。
在内阁当值的六部官员都来了,都紧张地望着那扇紧闭的房门。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梅昌文也来了,满脸的茫然,默默地站在那儿。
半个时辰前,一个消息传遍了京城各部衙门,赵喜死在了绥远城,临死前写下了一份忏悔书,不出意外,检举了御使大夫裴衍,大大小小的罪名竟有三十几条,其中诛族的重罪就有三条:欺君罔上、亵渎皇权以及朋党乱政。
裴家诛不诛族与他们无关,大家担心的是皇帝的这把刀会不会砍到自己的身上,礼部尚书许茂春、户部右侍郎倪友德等裴党骨干已被下狱待罪,就连吏部钱尚书都被停止吏部尚书一职,在家听候审查。
又想到了贾家,梅昌文的眼神黯淡下来,那日他亲自带着礼物去了清虚观,见到了荣府大房的二公子贾琏,算是搭上了关系,之后登门拜访,却是贾政接待的,贾家的意思很明显了,他们不会趟这趟浑水。
这时,一旁的御史王汝林说话了:“不若去忠顺王府看看。”
梅昌文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接言。
王汝林:“忠顺王爷刚丢了步军统领衙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决不能错过!”说罢,转身挤了出去。
梅昌文沉吟了一阵,挤出人群,向皇城外走去。
乾清宫,上书房。
建武帝天不亮就起来了,这会儿正坐在御案前翻阅赵太监的密折。
贾琥竟将王子腾留在了绥远城,这打乱了建武帝的计划。
十月底,忠顺王主动上折子辞去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差使。
自此之后,义忠郡王见天的往龙首宫跑,好在太上皇没有松口。
不过前日,义忠郡王进献了一支千年老山参,太上皇服用后,气色好了很多,夸他有孝心,让他多为大周的江山社稷出力。
太上皇似乎对这件事有了松口的迹象。
所以建武帝不得不放弃在宗室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将目光放在了勋贵军方的身上,他选出了两个人,一个是保龄侯史鼐,还有一个就是王子腾。
其中建武帝更倾向于王子腾,因为他更容易控制。
史家俩兄弟的心思太重了,他们能为了利益背叛几辈子的老亲,就有可能背叛自己这个皇帝。
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管着九门,太重要了!
这时,戴权走了进来:“陛下,荣国府那边传来了消息,太夫人并没有见保龄侯。”
建武帝:“哦?史鼐人呢?”
戴权:“在荣庆堂外磕了头便回府去了。”
建武帝想了想:“盯紧了,还有忠靖侯府那边也一样,任何消息都要送进宫来。”
戴权:“是。”
“陛下,首辅来了。”殿外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禀报。
建武帝:“请进来。”
片刻,首辅宋成良捧着奏章进来了,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这是内阁拟定的关于勇卫营和三千营的封赏名单。”
建武帝对戴权说道:“给首辅搬把椅子。”
戴权:“是。”转身走进隔间,亲自搬了把椅子过来。
宋成良:“谢陛下恩典。”又对戴权点了下头,将奏章递给他,这才挨着椅子的边沿坐下了。
建武帝一边展开那份奏章,一边说道:“裴党的事,内阁议的怎么样了?”
宋成良:“回皇上,还在议,裴衍不仅是朝廷的御史大夫,更是江南文坛巨擘,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地方官员有不少都是裴衍的门生。内阁的意思是,地方不能乱,最起码现在不能乱。”
建武帝低头看着奏章,没有搭话。
看完了那份奏章,建武帝沉吟了一会,对宋成良说道:“老国公的次子被荫封为三等伯,大同总兵赵翼也功封忠勤伯,贾琥这个晋爵三等侯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样,晋爵一等侯,再追封先母诰命夫人。”
宋成良点了点头,一等侯是正常酬功,后者追赠其母,就是皇恩了。
建武帝将那份奏章合好:“三千营该怎么处置?”
宋成良吃了一惊,没想到皇帝还是没打算放过三千营。
建武帝紧紧地望着宋成良:“首辅?”
宋成良长舒一口气,斟酌着说道:“巅峰时期的三千营拥有着七万精锐骑兵,一度成为蒙古人和满清人的噩梦。贾琥在军报中说了,三千营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其中还有上千人不能再重返战场了。”
顿了顿,“他们为朝廷打了一辈子的仗,不能就这么不清不楚的被遣散。不然军心不稳,后患无穷。”
建武帝沉默了,宋成良这两句话,第一句是告诉自己三千营已经没了威胁。第二句则是在警醒自己了。
宋成良说的不错,只是赵太监和王子腾的密折都写着一句话,三千营姓贾,除了贾家人,没人可以指挥他们。
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够接受的,特别还是一支精锐骑兵。
宋成良先瞟了一眼戴权,接着说道:“阴山一战暴露了火铳兵的缺点,怕雨。这个时候就需要骑兵的保护了。勇卫营只有三千骑兵,不若将三千营残部并入勇卫营,这样一来不仅补上了勇卫营的短板,还可以防止贾家重新将手伸进京营。”
建武帝:“这样一来勇卫营就有近八万人马.”
宋成良摇了摇头:“勇卫营的掌握在朝廷不,是掌握在陛下的手里。”
建武帝:“哦?”
宋成良望向戴权:“戴总管!”
戴权:“勇卫营的弹药消耗非常的大,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消耗了军器局半个月的产量。没有弹药,勇卫营的火铳还不如长矛!”
建武帝如醍醐灌顶,不再犹豫,对戴权说道:“按照首辅的意见拟旨吧。”
戴权连忙答道:“是。”
建武帝又把目光望向了宋成良:“裴衍的案子要抓紧了,涉案四品以上官员全部下狱,该抄家的抄家!”
宋成良听后大惊:“陛下三思,这样做,会引起朝野震动的。”
建武帝摆了摆手:“先抄了再说。”
宋成良怔了一下,刚想开口。
午门当值大太监捧着一份上面粘着鸡毛的奏折急忙走了进来:“漕运衙门来的六百里加急!”
建武帝一把接过奏章,撕开封口展看,他的脸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起来,半晌,才对宋成良说道:“漕帮总舵走水,漕帮帮主和家小一个都没逃出来。”
宋成良一凛,脱口说道:“终于忍不住了。”
建武帝沉吟了好一阵子,才冷冷地说道:“朕正愁没有借口呢。”转头对戴权说道:“即刻拟一道密旨给两江总督欧阳霖,让他便宜行事!”
不到半个时辰,贾琥晋爵一等侯的消息传遍了京城,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消息传到了贾家,宁荣两府像过节一般热闹,上自贾母等人,下至仆人小厮,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最让贾母高兴的是皇帝将三千营残部并入了勇卫营,她可是非常清楚三千营的战力。
所有的人都知道,贾母高兴时出手大方,那些媳妇婆子和丫鬟们纷纷跑来给贾母道喜,讨要赏钱。
贾母高兴,便说了一个“赏”字。
鸳鸯早就预备下了赏钱,听见贾母说“赏”,忙命婆子们撒钱。
只听满院子钱响,贾母更高兴了,又命李纨和尤氏摆酒席庆贺。
听说哥哥封侯,惜春高兴坏了,又听说贾母正在撒赏钱,便带上尤氏给她的零钱,只要说上一句“恭喜姑娘了。”,立马赏钱,还是一百钱,结果所有的丫鬟都跑来讨要赏钱,还没等走出她们姊妹住的院子,惜春的零钱就没了。
好在赖升家及时送来了钱,这才保住了她宁国府大小姐的脸面。
两府上下喜气洋洋。
另一边,北静王府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北静王妃的病一直没有好,如今就连北静王水溶都病倒了。
太医说了,是急怒攻心,吃几服药,调养调养也就好了。
午后,天空渐渐的飘起了雪,京城的第一场冬雪降临了。
建武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大雪纷纷扬扬,到处白茫茫一片。
苍茫的雪幕中,居庸关那狭长的谷道被衬得更黑了。
漫天的飞雪裹着一支大军在积雪的谷道内艰难地行进。
居庸关城下,贾琥端坐在马上,他已经收到了圣旨和兵部公文,原以为皇帝会将三千营扣在大同,甚至是解散,没想到会并入勇卫营,看来自己还是高估了他的勇气。
望着密密麻麻在大雪中行进的士卒,贾琥那消瘦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原本居庸关守将已经准备好了营帐,但再大的雪也挡不住回家的渴望。
因此雪再大,勇卫营的将士们也愿意冒雪拔营。
终于,最后一辆辎重车驶出了居庸关门洞,贾琥双腿微微一夹马腹,他胯下的战马慢慢地走动了。
他身后的亲兵们紧跟着策动缰绳跟了上去。
回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