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450章 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0章决心

    成大事不拘小节,这句话朱慎锥很早就知道了,但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是今日。

    朱慎锥不是什么天赋异禀之人,出生时更没什么异像横生,至于史书上吹嘘的那些帝王所描述的传说,朱慎锥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他老妈当年怀胎一年多才把他生下那么离奇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朱慎锥就不是人了,那是哪吒才对。

    朱慎锥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所拥有的只是比寻常人对历史走向的了解罢了。至于其他的,说句实话,也就是个人武力略强些罢了,要论智谋和其他,整个大明比他强的人多了去了,就算是自傲的武力而言,朱慎锥也只是勉强算是一流而已。

    既然是普通人,就有着普通人的思想。所以一时间朱慎锥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有出手的想法也是正常。可这股冲动很快就被他的理智给压了下来,因为朱慎锥马上就想到,就算是自己出手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麻烦。

    王嘉胤起事别看闹的声势浩大,可在朱慎锥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其他的不说,光是攻打河曲死伤百人就撤兵的举动就能看出,王嘉胤的义军是一群彻头彻尾的乌合之众,对付这样的义军,朱慎锥根本不需要出动主力,只要从草原拉几百蒙古骑兵就能把他们彻底灭掉。

    可这样做又能改变什么呢?一个王嘉胤倒下了,可他的倒下不代表没有更多甚至千千万万的王嘉胤会站起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明末义军是那么好解决的,那么大明王朝也不会最终走到那种地步了。

    处理掉现在的麻烦,接下来还有不断的麻烦出现。不解决掉根本原因问题是不会解决的,而根本的缘故不是因为王嘉胤一人,是在大明的本身。

    大明早就是一条破船了,前几任皇帝勉强撑着这条破船不让它沉下去,在这破船上努力修补,意图挽回最终沉船的结局。

    当年的张居正新政就是如此,张居正雄才大略推行新政,让大明这条破船焕发新生,从而有了中兴的气象。可惜的是张居正死的太早也太突然了,在张居正时候,当时的万历皇帝又因为太过年轻和性格缺陷再加上文官集团的挑唆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从而导致张居正的新政无疾而终。

    等到再之后万历皇帝醒悟过来已经迟了,他已经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只能眼睁睁看着皇权旁落,自己老师费尽心血推行的新政成了过眼云烟。

    懊悔和失望的万历皇帝也意图改变过,却发现无力反抗,对抱成一团实力强大的文官集团,他哪怕就是皇帝也没任何办法。所以最终万历皇帝直接摆烂,还创造出了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不上朝时间。

    万历皇帝死后,泰昌皇帝登基,可这位泰昌皇帝仅仅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莫名其妙的驾崩了。

    等到天启皇帝上台后,起初朝政把持在东林党手里,年少的天启皇帝外无强援,内无帮手,就如一个被东林党摆在皇帝宝座上的木偶一般。可东林党万万没想到天启皇帝远比他们想象的聪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启皇帝还能用手中唯一可用的魏忠贤实现了大翻盘,差一点就成功了。

    可惜的是就在天启皇帝眼看着即将真正大权在握,改变政局的时候,和当年的武宗朱厚照一样奇异落水最终不治而亡。

    如果天启皇帝没死这么早,大明之后的情况还真是两说,以天启皇帝的智慧、手段再加上魏忠贤对士绅阶级和传统文官集团的穷追猛打,说不定大明在解决掉辽东问题后就能中兴。

    可惜啊,天启皇帝死的太早了。天启皇帝一死,崇祯皇帝上台,现在的崇祯皇帝靠着扳倒魏忠贤的手段被文官们称为大明百年不出的明君,更誉为中兴之主。

    可这短短一年多来,崇祯皇帝所干的事根本就没半点明君的气象,他的政治眼光和手段根本不能和他哥哥天启皇帝能比,再加上他的性格缺陷所至,大明王朝正以不可挽回的趋势朝着深渊滑去。

    在这种情况下,力挽狂澜已没了丝毫意义,只要崇祯皇帝在位,大明王朝延命越久,所导致的后果也就越严重。这条大船已是注定要沉没了,朱慎锥现在出手非但救不了大明,反而会暴露自己,让自己之前所有谋划瞬间化为乌有。

    现在朱慎锥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耐心等待,等待最终变化的那一刻。在机会来临之前,朱慎锥绝对不能显露出来,更不能轻举妄动,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这个旧大明,把摇摇欲坠的大厦彻底推到,等到大厦倒下后再在这个废墟上重建,这才是唯一的办法。

    虽然朱慎锥的理智告诉他这是最正确的做法,可朱慎锥的情感还是让他很难接受。毕竟他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无法面对神州浩劫无动于衷。

    可不这么做,他又无法确保自己能完成大厦的重建,自己失败也就罢了,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呢?更重要的是辽东建奴虎视眈眈,一旦他们入主中原,汉人衣冠传承即灭,今后几百年的屈辱难道还要再经历一次么?

    此时此刻,朱慎锥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会成功,因为他们早就心硬如铁,把利益放到第一位,而不会因为个人的感情影响到自己的判断。之前朱慎锥以为自己也是如此,在蒙古草原,为了腾格尔部,朱慎锥从未有手软过,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

    再早些,当朱慎锥带着王家村的人贩卖私盐的时候,为了生存同样杀人不眨眼,原本以为自己的心早就硬了,面对生命根本无动于衷,可当想到明末天下大乱带来的浩劫时,朱慎锥才发现自己远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心硬。

    苦笑着摇摇头,朱慎锥也不知怎么说才好,理智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情感,让他之前的那份冲动平息了下来。

    正在此时,书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接着就响起了妻子徐静秋的问讯声。

    应了一句,徐静秋推门走了进来,她的手中托着一个木盘,里面放着一碗汤,汤正冒着热气,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百合鸡汤,趁热喝,这大冬天的正是补身子的时候,这汤从一清早就开始熬了,你尝尝。”

    “辛苦你了。”朱慎锥笑着点头,起身接过放在桌上,拿起那碗汤用调羹勺着喝了一口。

    汤熬的不错,味道很是鲜美,而且百合的清香不仅掩盖了鸡汤的油腻,却又没有破坏鸡汤的美味,让朱慎锥喝的很是畅快。

    几口喝完,把碗放到一旁,见徐静秋正要收拾,他直接拉住了徐静秋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说说话。

    “都老夫老妻了,大白天的别动手动脚,这要是给孩子们瞧见……。”徐静秋有些害羞的红了脸,别看她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却依旧美丽,尤其是因为生了孩子后,身子更比以前多了几分丰韵,让朱慎锥看着心动。

    “孩子看见又怎么样?我们是他们的爹娘,人伦之乐天经地义,要没这,他们从哪里来的?再说了,哪里有你想的那种念头,我只是想和伱安静地说说话罢了。”朱慎锥笑呵呵地说了一句,接着问刚才的汤她喝了没有,徐静秋笑着摇摇头,说第一碗汤自然是让他来喝,自己不急,晚点再用就是了。

    朱慎锥正色说这可不行,都是一家人,没必要这样。而且自己家不像其他人家,徐静秋嫁来也好几年了,应该知道自己不讲究这些。这几年自己经常在外操练,家里多亏了她打理,实在是辛苦了,所以更要比自己需要补一补。

    听着朱慎锥的话,徐静秋心里甜滋滋的,带着笑把脑袋轻轻放到了朱慎锥的肩膀上,夫妻两人难得这么坐着说话,你一句我一言,聊的很是高兴。

    聊了片刻,朱慎锥突然问徐静秋想不想回平顺一趟,去娘家小住些日子。徐静秋起初不以为然,摇头说来回路程不近,也不方便,再加上两个孩子还小,还是算了吧。

    虽然她也想念父母,可和家里经常有书信来往,知道父母在平顺过的不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那边是自己娘家,但作为朱慎锥的妻子现在她已经是朱家媳妇了,如没必要出嫁的女儿还是不回娘家住的好些。

    “真的不想去?”

    “怎么?夫君打算让我回娘家住些日子?是出什么事了么?”徐静秋抬头望着朱慎锥,似乎对他这话有些不解。

    “倒也不是,只是觉得平阳府这边恐怕以后会有些不太平,所以我在琢磨着是不是让你离开平阳一段日子,不仅是你,还有孩子们和嫂嫂。”

    “为什么突然要搬离平阳府?夫君,你可别忘了我们家可是宗室,按例宗室不得无故离开驻地啊!”徐静秋更不解反问。

    朱慎锥点点头道:“话虽这么说,但办法总是有的,而且你们搬离只要我名义上还在这,就不算违背朝廷规矩。你还不知道吧,今日我刚接到消息,陕西那边出了件大事,前些日子有股乱民由陕西过黄河入了山西,差一点就把河曲县给打了下来……。”

    “什么!”徐静秋顿时一惊,这件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连忙追问是什么情况。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