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过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太公不吝夸奖孙儿,刘盈却是没有这么乐观。

    “大父,秦朝一统六国,整个中原,只是山河分隔,风俗各异。但归根到底,还都是农耕为主,讲究的是男耕女织,春种秋收。更何况还有大周八百年的教化,周公制定礼乐,深入人心。诸子百家,百年争论,最终才有了始皇帝一统天下。结果秦国还不免二世而亡,想要真正实现大一统,何其困难!”

    “更何况大汉和匈奴,语言风俗,各不相同,农耕放牧,更是天差地远。想要谋一个长治久安的策略,更是不容易。”

    刘盈涛涛不断,跟老太公念叨。

    老人家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刘盈也把修史以来,所思所想,都说了出来。哪怕到了后世,主要的大国,也很难跨越不同的气候带。

    比如是温带就是温带,是热带季风就是热带季风……因为一旦跨越气候带,就有不同的风俗,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彼此风俗迥异,很难强行捏合。

    像中华这种,能跨越温带和亚热带……境内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全都齐备的大国,只有唯一的一個。

    “大父,治国真的很难,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有一群庞大的官吏,要他们熟悉情况,又听从号令。还要认真研究地方的状况,制定合适的策略。还要把这些策略交给朝廷,朝廷又要通过多年的执行,摸清楚状况,从而找到控制地方的最合适办法。”

    刘太公咧嘴笑笑,“我虽然听不大懂,但也知道,属实不容易。大父还更知道,你这个竖子,志向不小!始皇帝一统六国,尚且难以维持,你却想连匈奴也纳入其中……你说说你,人不大,胃口可不小!”

    刘盈终于笑了,“没想到让大父看出来了,实不相瞒,我是打算以这一部秦史教导天下官吏,探索治国之道。”

    刘太公笑道:“好啊,大父也想瞧瞧,我虽然眼睛花了,但有人给大父读!”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女孩声音清脆,不紧不慢,向太上皇读着文章。

    刘太公眯缝着双眼,神色安享,颇为享受。

    我这孙儿的文采就是了得。

    窦家女继续往下读,“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读到这里,她都情不自禁停了下来。

    “太上皇,太子写的酣畅淋漓,好生痛快。”

    刘太公欣然笑道:“没错,盈这孩子,还真是会写文章……上一次为救皇后和我,他写了一篇,把项羽都打动了。如今这一篇,只怕还要超过吧?”

    窦家女道:“不是一篇,是足足三篇!”

    “三篇?”刘太公惊讶道:“盈写了那么多?”

    “嗯!”窦家女道:“太子一共写了三篇,放在了秦史前面,纵论秦朝兴衰,你不知道,刚写出来,长安西市纸都贵了好多。”

    “纸贵什么?”老太公好奇道。

    “都要买纸,抄写太子的文章呗!”

    “这么热闹?”

    老太公不由得翻身坐起,“你没有骗我吧?”

    “我怎么会骗您呢!就连我们女学也要背诵太子文章。”

    “真的吗?”

    “那可不,背不下来的,还要罚抄写,不准回家。”

    刘太公笑道:“那伱呢?有没有被罚?”

    “没有,我要是被罚,就没人给您老人家读文章了。”

    刘太公欣然大笑,“你能陪着我出去逛逛不?”

    “出去?去太子给您建的集市?”

    “不是!”刘太公摇头,“我想去西市。”

    窦家女笑道:“您想瞧瞧,长安纸贵是吧?”

    刘太公含笑点头,“我这一辈子,平平无奇……却没有料到,有了个当儿子的皇帝,更没有料到,我这孙儿更加厉害,小小年纪,文采过人。我汉室江山,后继有人。你个女娃娃说说,我能不去亲眼瞧瞧吗?”

    窦家女点头,她转身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带来了一驾马车,为了乘坐方便,给加了七层垫子,又找来了四个精悍的侍卫。

    “我一个老废物,谁又不会把我怎么样。”

    刘太公虽然这么说,但也没有拒绝。

    而是上了马车,带着窦家女,从长乐宫出来,绕了个圈,直奔长安西市。

    此时的长安城,还只是修了宫殿,划定了大致的范围,至于城墙,还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修建。

    因此西市这边,比想象宽敞,放眼望去,从城里一直延伸到城外,店铺摊位,鳞次栉比。往来的商贾,摩肩接踵,一望无垠。

    原来这就是大汉的繁华!

    老太公贪婪看着,脸上的笑容没有停下来过。

    瞧瞧啊,这就是自家老三打下来的天下!

    简直比他自己打下来的还要欣慰。

    马车缓慢前行,到了纸店。

    离着老远,就走不动了,前面都是排队的人群。

    和别处不同,这里几乎都是读书人。

    大家伙兴奋讨论着。

    “太子文章,气贯山河,读之如饮琼浆。真是了不起!”

    “那是!也不想想,几年前,太子就能写出陈情表,如今文采更胜以往。我大汉有此等储君,何愁天下不兴!”

    另一个也说道:“谁说不是……咱们陛下轻慢士人,还往儒士的帽子里撒尿,当真有辱斯文。”

    “要是太子登基就好了,天下贤士,必定能大展拳脚,我大汉盛世可期啊!”

    ……

    老太公默默听着,听人家夸孙儿,他很高兴,有人时不时讽刺刘邦,他也不生气,反正都是老三自己找的,能干得出来,也就别怕人说。

    老太公在这里看了大半个时辰,发现果然如窦家女所讲,长安西市,不光是纸涨价了,其余笔墨也都贵了好多。

    孙儿文章,还真是厉害。

    刘太公心满意足,还有什么比看到子孙出息,更让老人家安慰的事情吗?

    刘盈这边修好秦史,可不是一件小事。

    在明发天下之前,朝廷衙署都已经看过了。

    丞相府萧何忙里偷闲,把御史大夫周昌请来,另外还有叔孙通、张苍等人,齐集一堂。

    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份刘盈的文章。

    “我读了数遍,每一遍都颇有心得……秦国数代人,励精图治,才有天下。始皇帝穷尽手段,巩固大秦基业。结果却不敌陈胜吴广,二人举义,天下响应……打江山用了数百年,败光基业,只用了几年而已。如此教训,我等不可不察。”

    萧何开了个头,定下调子。

    叔孙通立刻道:“丞相,太子撰写此文,曾经和臣讨论过,始皇帝不施仁义,攻守易势。属实教训惨重。我大汉立国以来,用丞相建议,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厚待百姓,大兴教化……这都是在纠正前朝的错误。”

    周昌也说道:“不只是秦朝,项羽何尝不是?他动辄屠城,杀戮百姓,丝毫没有仁义之心。烹杀士人老妇,凶残暴虐。纵然有盖世之勇,力能拔山,又有什么用处?丞相!”

    他转头对萧何道:“丞相,太子的这三篇文章,当尽快刊行天下,让所有官吏都读到,体悟其中道理,怀有敬畏之心,勤于政务,善待百姓。”

    萧何点头,“那就以相府的名义,刊发天下。凡是各地官吏,都要仔细研读,将心得体会,上奏朝廷。”

    丞相府下令,自然没人敢怠慢。

    从上到下,很快就动了起来。

    连军前也都接到了文章。

    首先拿到的是陈平。

    每逢战事,他都跟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从来不例外。

    这一次也是一样,整个汉军,进展非常顺利。

    冒顿自以为得计,将主力都放在了刘濞城,准备来一场围点打援。

    为了引诱刘邦上钩,他竟然故意安排一些老病的牲畜,散布道路之上,迷惑汉军斥候。

    “冒顿这个蠢子,还想用这点手段,骗乃公上当,真是痴人说梦!”刘邦不屑说道。

    在他旁边,韩信低垂着眼皮,一言不发,陛下高兴就好。

    要不是他笃定判断,刘邦还真怕冒顿声东击西,打算加速北上,生怕冒顿跑了。

    不过有韩信在这里,情况就不同了。

    这位牢牢把握着战争的节奏。

    冒顿摊上了这么一位对手,也只说他倒霉。

    “陛下,臣计算过了,以彭越的本事,他应该已经冲入草原,匈奴左贤王部多半溃散……陛下可下旨斥候,多留心……如果见匈奴收回老牛病马,换上精兵强将,就要果断出击!”

    刘邦用力颔首,“好,全都听太尉的,这一次你我君臣,再打一个大胜仗,比晋阳大捷还大的……让那个竖子眼馋去吧!”

    刘邦刚说完,陈平就进来,将一篇文章递到了刘邦面前。

    “陛下请过目!”

    刘邦怔了怔,展开一看,突然眉头紧皱,等看完之后,怒目圆睁,破口大骂,“竖子,敢抢乃公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