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54章 朕就逆天又如何?潜意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朕就逆天又如何?潜意识

    后怕?

    朱标想过许多可能,却没有想过皇帝会说出怕字?

    朱元璋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淡淡道:“朕是庆幸,这南北榜一事,张异提前告诉朕!

    以前朕决定推动南北榜的时候,尚且看不清这件事的重要性。

    朕想要当那千古一帝,想要弥合南北,但朕从来不觉得这件事很迫切。

    朕估摸着,就算多几年少几年其实也行。

    只是听说了寒冷期的事,才真正让朕感觉到,这老天爷的可怕。

    沧海桑田,时局变化,原来老天爷终究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操弄一切。

    朕在想,如果寒冷期的事情是真的,那么迁都北地是必然的结果,可是如果迁都北地,却有一个隐患必须解决。”

    “父皇,是什么?”

    “权和钱。”

    朱元璋道:“寒冷期引发的游牧民族入侵,咱们大明需要长期陈兵北境,抵御外敌。然,如果君王离军队太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边军尾大不掉的局面。

    若是想控制这个局面,将都城安置在北方,国都在北方,可以节制边军。”

    朱标点头,张异刚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自己明明也听了,为什么却没有听出别的什么事?

    老朱知道他没想明白,继续说:“可张异也说过,随着寒冷期的到来,华夏的龙气在南方。南方才是天下的经济重心。

    这北和南,分别代表兵权和财权。

    如果大明定都北方,天下是稳住了,但又远离财富。

    南方那些人,对朕的恨意可是不低。朕从登基以来,一直也注意平衡朝廷中的局势。

    你真以为,刘伯温和李善长的争斗,朕是看不见?

    帝王心术啊,重的就是平衡。

    可朕失策在于,朕看到了党争的平衡,也看到了功臣和南方士子之间的平衡!

    可这些人,都是来自南方!

    朕唯独忘了南北之间的平衡!可这恰恰是未来最需要的东西!

    朝廷远离南方,如果还任由朝中南人做大,没有制衡……

    未来发展起来,这局势恐怕就是朕来处理,都要难上加难!

    所以朕刚才思索了许久,这南北榜之策,其实就是为朕将这个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在张异提起南北弥合之前,朱元璋也许本能尝试做这件事,可是他做得并不好,所以才会有原来的南北榜案。

    只是张异提点之后,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他推演出这些隐患会造成多大的麻烦,其实不难。

    朱标听得半懂不懂,老朱也没有为难他。

    身为太子,他已经做得足够好,却还是不算成熟。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张异一般!

    “父皇,您真想迁都大都了吗?”

    朱元璋摇摇头:

    “还没定,朕准备回头,去北方走一走!

    今年本来想再去开封看一看,却被各种事耽搁了,如今想来,已经不用去了!

    不过既然张异说大都,那朕就去大都看一看!”

    “父皇,万金之躯,岂可涉险!”

    朱标闻言大吃一惊,想要阻止朱元璋。

    皇帝前往开封没事,因为那早就是大明军队打下并控制的地方。

    可是大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就算拿下大都,元军依然拥有很强大的军力,随时可以反扑。

    这是以身涉险。

    “放心吧,朕好歹也领了这么多年的兵,不是鲁莽之人……

    朕只想想去看看,这大明的处境是否真如张异所言之难!

    如果难……这老天非要给朕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朕也要用手里的剑,给你们这些后辈砍出一条康庄大道!

    这天不庇佑大明,朕逆天而行又如何?”

    朱元璋说到此处,一腔豪情壮志,再不掩饰。

    朱标眼中全是崇拜紫色,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战场上厮杀,浑身浴血,却将他高高举起的父亲。

    “儿臣愿随父皇前往,用脚丈量我大明的河山!”

    老朱闻言笑,他正想说些什么,此时张异已经从外边跑回来。

    “叔叔,我让邓师兄去陈记买点烧鹅,再配点酒水,您看可行?”

    朱元璋父子对视一眼,直觉停止了正在聊天的内容。

    老朱哈哈大笑:

    “可行,可行,你坐下吧!”

    “对了,我听说伱这《算学十二册》如今已经在各州府刊印,我在外地也能看到学子们去抢着买教材的消息!

    易先生,如今你张异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但就是可惜,皇帝不公布你的名字!”

    张异嘿嘿笑:

    “不公布名字才好,这种虚名要他作甚!

    若那些读书人知道《算学十二册》出自龙虎山,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能把事情推下去就行,

    修道人当虚怀若谷,深藏功名……”

    见张异自吹自擂,朱家父子露出鄙夷的表情。

    张异自己吹不下去,自己捧着肚子笑,朱家父子莞尔,跟着笑起来。

    “其实吧,赚钱才是王道!

    可惜叔叔不干书行的买卖,小子我只能去找别人谈生意……”

    张异并不拿老朱当外人,他将自己跟孔讷和陈珂合作的事情说出去。

    朱标父子虽然知道,却也暗自咋舌。

    这小家伙的套路是一套一套的,孔讷那点城府被张异卖了都不知道。

    不过对于张异执着于出书卖钱,老朱也有点兴趣。

    他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

    书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生意,因为天下识字的人终究是少数的缘故,

    其实它的消费群体是有限的。

    加上书籍的定价太贵,老朱很怀疑张异是不是会空欢喜一场!

    不过见他如此兴致勃勃,他们也不会去泼冷水。

    “买教辅,卖卷子,这可是个刚需市场,叔叔你别不信,我今年靠这个起码能赚几千两银子!五千两应该有……”

    几千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明初粮食很贵,按照市价一两银子目前可以购买二石粮食。

    也就是说,张异有信心今年可以赚到将近一万石粮食?

    “我不信……”

    朱元璋打击了张异一下,问:

    “赚钱的路子这么多,你怎么就热心去做这件事?说起赚钱,靠写书能赚到的钱,终究是少数……”

    “因为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

    “什么梦想?”

    “考哭天下考生……”

    朱标和朱元璋一愣,旋即才明白张异是在开玩笑,登时哭笑不得。

    “叔叔说这不是一门好生意,其实我觉得这门生意可不得了……

    要不是我不能直接出来做买卖,我肯定要当书商。叔叔莫小看书商的能量!

    如果运作得好,这些家伙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清名,可让人名留青史,也可以让人遗臭万年!”

    朱元璋本想转开这个话题,一听他直接来劲了。

    “细说!”

    张异想了一下,说:

    “笔杆子是能杀人的,那些读书人报复起人来,也是阴狠无比!

    他们报复人最常用的手段,自然是利用自己垄断文化传播的权力,用笔杆子杀人……

    而这些家伙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自己的书造谣……

    譬如憎恨皇帝的,等皇帝走了出本书,故意给皇帝编造点段子,这很正常吧?

    或者,如果我对某个大家闺秀爱而不得,用她的名字写本话本小说,将她写成人尽可夫的荡妇,又如何?”

    张异举的例子,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

    也是某些读书人经常干的勾当,武大郎和潘金莲,明明是非常正派的人物,却因为一本《金瓶梅》成为绿帽王和人尽皆知的荡妇……

    类似的例子,其实不是个例。

    只不过有机缘能让后人知道的书籍,毕竟只是少数。

    “就跟说皇帝鞋拔子脸的人一样吗?”

    每当张异说出其类似的事情,皇帝就过不去鞋拔子脸这个门槛?

    “嘿嘿,谁知道呢,也许皇帝真是……”

    张异话没说完,就感受到朱元璋快要杀人的眼神,赶紧闭嘴!

    算了,还是不要在这个事上刺激黄叔叔了。

    朱元璋也主动询问:

    “你说的这个,似乎和你上次提倡的水军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并不相同!水军的方法,是利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加入自己想要植入的讯息,以完成操控舆论的目的!

    这种方法很高级,但严格来说在这个时代缺乏足够的平台!

    可儒家那些人读书人的操作手法,就正常多了,他们本来就垄断信息的传播权,也不缺平台!”

    “平台?”

    朱元璋早就习惯了张异时不时会蹦出一个个奇怪的词语,什么信息,传播这些不说,

    平台朱元璋相信这绝不是字面上他理解的含义。

    “大概就是,能让他们施展的舞台……譬如,书商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些读书人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

    读书人手中掌握文化的垄断权,可是传播这种事,有时候非常玄学……

    你呕心沥血写的书,谁也不敢保证能流传下去!

    而书商就能帮助你完成这件事!

    尤其是元末开始,元曲逐渐趋向于被改编成话本小说,这种有趣的传播方式,更容夹带私货……

    举个例子,假如我写一本书,隐约以当今陛下为原型,然后暗示陛下是玄武转世,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弥合南北,让天下汉人归心……

    只要故事写得有趣,皇帝是玄武转世的形象级深入人心!

    这可比什么朝廷的官方宣传有用多了!

    如果再找几个说书人,在天下酒楼都说这本书,

    您说,这效果如何?”

    朱元璋登时汗毛倒竖,张异这个方法好像确实可行。

    只是单纯的制造谣言,在某些特殊的事件中确实可以做到,但咱们定制谣言,那就和朱元璋在他那个小酒馆的试验不谋而合。

    其实张异所用的手段并不新鲜。

    民间宗教造反的时候,往往也有过类似的手段。

    但怎么用,搞清楚背后的逻辑,那才是一些手段上升的学说的关键。

    张异的《传播学》被老朱重视,是因为他将这些东西系统整理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这小子主动讨论《传播学》,老朱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张异。

    “你说的这种传播学和那些民间宗教蛊惑人心有什么不同?”

    “手段是相似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其实未来的很多学说,你要说很新奇嘛,也算不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东西老祖宗也早就玩明白了!

    可未来的人,对于同样的现象,他们观察和总结的工具终究还是比咱们现在的人多,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或许比现在的人更加透彻!

    我举个例子吧,我那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是不是介绍过人的身体……这个知识很新奇吗,其实也算不上……一个长期揭解剖尸体的仵作,对于尸体的研究不会比后人少!

    但他不会主动去研究,哪一根神经对应人体的哪一种反应……

    去研究巨人观的出现和蛆虫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去关注蛆虫之间的不同。

    就算有人研究过,他也会当成看家本事秘而不宣,

    其实后世的学说跟咱们这个时代有什么不同,小子我研究过!

    咱们这个时代的学说呀,喜欢往大了说,开口动辄人生,闭口天道……

    而后世之人,喜欢从细节,小处入手……

    若能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往往用去十年以上的时间,但日积月累之下,这些小处的变化,会汇聚成足以改天换地的洪流!

    传播学这种东西,大概也差不多!

    他看似和您人生中见闻的东西类似,却也有着一些不同!”

    “这就是小术见大道的来历!”

    老朱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张异表示过类似的想法。

    张异并不喜欢谈论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从细微处改变世界。

    而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会在某个时间段串联起来,

    变成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

    这就是张异的“道”,老朱若有所思。

    他的行为模式,是受了梦中那本天书的影响,才让他显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其实传播学也好,你说水军战法也好,是和普通的教化完全不同的东西。

    教化走的是堂皇正道,去改变众人的思想!

    无论是儒道僧三家学说,还是以前的诸子百家,都是如此!

    但我上次玩的那些东西,改变的是人的潜意识……用有趣的方式,夹带私货!

    然后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操弄人心!”

    “什么是潜意识?”

    朱元璋不知不觉中坐直身子,从扬州一事之后,他对于传播学和“水军”的兴趣很大很大。

    这是一种好像可以跟士大夫阶层争夺“舆论控制”的权柄,对于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君王来说,拥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潜意识,怎么说呢,我们所思所想,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您馋了,想吃点好吃的,就是显意识!而其实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心思,是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的!

    比如,我说过的咱们的陛下,为什么他对官员如此警戒,对官员阶层如此仇视?

    其实你问他自己,他大概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可回溯过往,您再看陛下的人生成长经历,大概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除了教化,能造就我们行为模式,性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有关。

    不说皇帝吧,就说小子自己……”

    张异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我从小生活在龙虎山,却因为父亲说我与他八字不合,被孤立,被冷落……我说是不在乎,但如今我这偏激的性子,谁敢说不是因为这件事形成的?

    后来我跟父亲和解了,我也知道他在小心翼翼,尽力补偿我……

    但我心中的警戒真的去了吗?

    我自己都不敢肯定!”

    朱元璋彻底沉默了,确实,

    在张异那天指出他痛恨官员的原因,来源于父母死去那天的晚上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将这些事联系起来。

    痛恨贪官,警戒士大夫阶层,还有对家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渴望……

    也许都来自那个夜晚!大概自己心里有个声音一直提醒自己,但朱元璋听不到。

    这就是张异所说的潜意识……

    老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是他并不太愿意面对的往事。

    “所以,潜意识怎么改变民心?”

    “改变说不上,只能说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还是用皇帝做比喻,咱们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将皇帝的形象给立起来,官方的做法是怎么做的?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宣传洪武皇帝的威德,让百姓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引导民心!

    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当然很好,

    如果不好的话,还要礼部那些人干嘛?

    可换成用传播学的手段,怎么去影响百姓对皇帝的形象?又是不一样的方法!

    官方的手段,是将皇帝给符号化,不让他当人;而咱们要给皇帝宣传,就要将他变成一个人……”

    “变成人?”

    “没错,变成人,神秘和符号化的皇帝会让人敬畏,而变成有血有肉的皇帝,会让人觉得亲近!

    既然要塑造一个人,他必须有让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可以是外码,你写皇帝相貌堂堂估计没人记得住,但你写他天生异相,鞋拔子脸……”

    鞋拔子脸是过不去了是吧?

    朱元璋脸上乌云密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