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303.第302章 大宋和士大夫,必须要死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2章大宋和士大夫,必须要死一个

    李献回到家中,发现多了些几个仆役。

    “见过侯爷!”为首的管事开口,“小人等奉太后之命看护宅子。”

    就在李献离开汴京后,太后便令人进驻,每日洒扫,修葺宅子。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没人住的宅子坏的快。

    “辛苦了。”李献看了一圈,发现家中和自己离开时没有任何区别,可见这些人用心了。

    这些人极会伺候人,李献刚进门,厨房就冒烟了,显然是在烧水。

    沐浴时,竟然钻进来一个妙龄少女,吓了李献一跳,下意识的喝道:“出去!”

    少女啼哭出去,沐浴出来后,管事苦笑,“这是太后当初安排的女人,乃是处子。”

    “告诉太后,撤了吧!”李献觉得老太太想的太仔细了,但自己却消受不起。

    “定远侯!”

    刘从德出现了,李献再度被吓了一跳,“你是……”

    “小弟刘从德啊!”

    眼前这个胖子笑的很是感伤,仿佛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

    “你这怎地变成这个模样了?”李献讶然,记得当初的刘从德虽然谈不上玉树临风,但好歹也身材匀称啊!怎地几年不见,竟然吹气般的成了个胖子。

    “拼命吃喝弄出来的肥肉。”刘从德拍拍肚腩说道:“这几年小弟一直遵循当初你的吩咐在厮混,顺带把自己弄的纨绔些。”

    这是李献给他的保命大法。

    二人说了些彼此的近况,刘从德艳羡之余,忧心忡忡的道:“姑母身子不大好,说实话,小弟有些担心。每次去宫中总是被拦下,小弟差点就想一头撞死在宫门外,只求姑母康健。今日听闻姑母再度执掌朝政,兄长不知,小弟当时一口气就散了,瘫软在家中。”

    此刻他才感受到了危机。

    “安心。”李献觉得他想多了,“伱就是个小虾米,没人在意。”

    历史上太后驾崩后,赵元俨把赵祯生母另有其人之事告知了他,并添油加醋说了一番太后的坏话。赵祯大怒,令禁军出动封锁刘家,准备动手。但当他看到浸泡在水银中,面目栩栩如生的生母李顺荣时,就原谅了太后。

    此后,刘从德两兄弟被吓坏了,躲在家中不敢出门,但赵祯显然并非在意这两位前表兄。

    “那就好。”刘从德松了一口气,然后有些失落,“原来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吗?”

    “想做大人物?”

    “偶尔想。”

    “做大人物弄不好便会掉脑袋。”外戚许多时候会成为某些人的工具,比如说刘从德,若是有太后的心腹臣子不甘心,撺掇他们干些冒险的事儿,刘氏就可以提前除名了。

    “那我还是做我的小人物吧!”

    刘从德和他扯了一会儿,最后提及了太后的身体。

    “医官说估摸年岁大了,吃的油腻了些,加之每日操劳,不仔细休养,就怕以后……”刘从德一脸期冀,“若是定远侯能劝住姑母的话,小弟感激不尽。”

    “我尽力而为吧!”李献也没有把握说服那个倔强的老太太。

    一个人的社会定位很复杂,比如说太后,在赵祯眼中便是一个贪婪的母亲;在臣子的眼中是个离经叛道、且霸道的不像话的老太太;在刘从德的眼中却是救命稻草……

    所以,你真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解读你。

    李献走出家门,就如同当年那样,冲着街坊邻居们拱手。

    “见过侯爷!”

    “客气!”

    “侯爷几时回来的?”

    “刚到,您身子还好?”

    “好着呢!侯爷看着也不错。”

    “托福托福!”

    一路寒暄走到了蔡河边,李献看着河中的漕船,想到了自己刚到大宋时的心境,突然有些大梦一场的空虚。

    他走上第一座桥,站在中间负手而立。

    当年他站在这里,脑子里想着自己如何大展拳脚,把大宋改造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样。

    时过境迁,李献早已抛弃了那个幼稚的想法。

    改造大宋,实则便是改造士大夫。可谁能改造士大夫?

    文的,不能!

    所以李献放弃了。

    如今太后年迈,赵祯掌权势在必行。太后就算是勉强支撑,也只能延续数年罢了。

    赵祯上位,臣子们会出手试探,就如同今日那样,用各种手段压制皇权。

    赵祯扛不住!

    随后大宋必然进入历史的惯性中,一路下滑。

    李献也曾想过,李氏若是覆灭对大宋局势的影响。

    李氏覆灭,大宋能得以专注北辽。

    但说实话,直至北辽覆灭之前,大宋压根就讨不到半分便宜。

    也就是说,李氏覆灭,最多是给大宋减少一些财政支出罢了。

    对于大宋而言,多一些钱财不足以挽回国运。

    当更北边的草原上金人崛起时,历史的车轮会滚滚碾压而来。大宋糜烂的军队能挡住那支虎狼之师吗?

    绝对不能!

    至于有人说是赵佶的责任,李献觉得不全是。

    赵祯有了儿子,那么赵佶那个蠢货自然没了上位的机会。

    可仔细想来,赵佶真的蠢吗?

    面对当时的局面,他就算是有心,可却无力回天。

    如此,不如躺平享受。至于国祚就交给儿孙们去操心……只是没想到,最终在他的任上大宋彻底崩盘。

    无论是谁在位,都挡不住历史大势。除非有外力……

    蒙元人为何能一统中原,除去武德充沛之外,屠刀犀利才是王道。

    听话,吃香喝辣,不听话,杀了。

    什么士大夫,在他们眼中就是臭狗屎。

    忽必烈有礼贤下士的美誉,但在他的眼中,那些所谓的大才,大概率也只是自己养的狗罢了。

    狗若是敢和主人争权夺利,唯一的下场便是做成火锅。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士大夫们终于学乖了,低头跪舔……

    此辈跪舔还跪舔出了优越感,以至于朱元璋横扫中原时,竟不肯为他效力。

    在他们的眼中,把他们当狗的蒙元人才是正统,而出身卑贱的朱元璋不过是草头王罢了,羞于为他效力。

    也就是说,此辈不服软,却害怕屠刀。

    不服,杀到你服。

    唐末时,黄巢就是用这一招,把所谓的世家门阀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中,算是为后来者打扫了一次卫生。

    但没多久,大宋重新成为垃圾场。

    新政,变法,在大宋就是死路一条。

    李献从未如此清醒过。

    他透过历史的迷雾,仿佛看到了王安石当时的绝望。

    拗相公也扛不住这伙人,还有谁?

    士大夫早已把自己的根系和大宋国运绑在一起,要想改变大宋,除非能把他们连根拔起。可连带着,大宋国运也会倒霉。

    外敌才是关键。

    外敌的存在,让大宋任何伤筋动骨的革新都无法延续下去。

    清理干净周边……

    李献突然叹息,“何苦来哉!”

    “巨子,王曾来了。”王贺轻声道。

    王曾站在桥下,李献站在桥上,二人相对一笑。

    仿佛从未离开过。

    “你在西北的捷报传来,老夫回家痛饮,击节叫好啊!”王曾也老了,兴奋起来老脸通红,“西贼节节败退,大宋便少了一桩麻烦。此后边患不足为虑,此皆你之功也!”

    “我对封赏没兴趣。”李献堵住了王曾接下来的话,老王叹息,“当下局面很麻烦。太后老了,官家撑不住。一旦……你知晓的,必然是沉沦。老夫老了,不在乎,可大宋呢?”

    李献默然看着蔡河。

    “让你回来是强人所难,且你若是归来,李氏若是暴起,局面又会回到当初。”王曾说道:“老夫的意思,只要你点头,老夫拼出这条老命也要把你推到枢密使之位上。”

    “枢密使?”李献想到了狄青。

    后来仁宗也是不顾劝阻把狄青安排在了枢密院,为枢密使。但由此给狄青种下了杀身之祸。当倒狄活动越演越烈时,仁宗的老毛病就犯了,扛不住,于是选择放弃。

    他一放弃倒好,狄青却成了牺牲品。

    “我做了枢密使又能如何?”李献说道:“王公,大宋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要想改变大宋……”

    李献指着河水说道:“就如同这蔡河,你可短暂把它截留,但上游的水会源源不断汇集而来,水涨船高……再高的堤坝也拦不住水。明白吗?”

    “你是说……从源头掐灭?”王曾面色一变。

    “看,你一听到这话就变色,可见你心中也有数,大宋要想从下滑态势中跳出来,唯有从源头遏制住这股势头。”

    “可……”王曾面色百变,“莫非就没了别的法子?”

    “温和些的?”

    “是。”王曾说道:“慢慢来,一步步来,总能把国祚给拉回来。”

    “王公,你在心存幻想。那些人不会轻易就范。三司革新触动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群起而攻之。天下士大夫们联起手来,谁能敌?”

    李献觉得王曾有些老了,少了当年的杀伐果断。

    “不是老夫犹豫不决,而是……那会引发天下动荡。且老夫敢断言,定然会处处烽烟。”

    王曾的信誓旦旦让李献不禁冷笑,“当年黄巢横扫世家门阀!”

    什么处处烽烟,屠刀举起来,谁特么的不听话就弄死谁!

    “大宋和士大夫,必须要死一个!”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