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248.第247章 长子出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长子出生

    击败王艾后,李献发现整个镇远城的气氛变了。

    每个人的眼中仿佛都多了光。

    山顶上的镇远城在渐渐成型,山谷中,端献族的人甚至开始询问自己的孩子能否进学堂。

    “能!”

    李献很肯定的对梁沫说道:“只要认可镇远城,都能入学。”

    每个人都知晓,读书对自己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哪怕是在大宋,不是你想读书就能读的。

    第一个困难是钱粮,你得有钱,先生的束脩,衣裳,书籍,文房四宝的损耗……这些都不是小数目。

    有了钱,你还得找到门路读书。官学不是谁都能进的。

    官学进不去,还有私塾。私塾的收费就不提了,最大的问题是数量太少。若是普通人也去求学,门槛都能被踩破了。

    最关键的是,伱还得寻到一个好先生。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就是个难于上青天的事儿。

    但镇远城不同。

    束脩不用交,仁慈的巨子会自掏腰包养着那些先生。

    学生在学里每日还能混一顿吃的,也不用交钱。

    文房四宝也是学里免费提供的。

    也就是说,你把娃送去,巨子会还你一个学业有成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堪称是的不可思议。

    “巨子便是万家生佛啊!”

    李献走过一处端献族的聚集地,十余人跪地磕头,虔诚的就如同是膜拜神灵。

    “不用交钱便能读书,端献族越发心向巨子了。”文彦博笑道,心想梁沫倒是聪明,如今也很少召集人议事。

    “不过巨子不担心这些人以后成为大宋之敌吗?”韩琦却有些不同看法,他担心这些异族此后学业有成会为异族效力。

    “稚圭,你可知晓有多少大宋士子在为李氏和北辽效力?”李献问道。

    韩琦一怔,这个他还真不知道,“不知。”

    李献想到了后来参与了谋划好水川之战的张元。击败韩琦后,张元还题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多不胜数。”李献摇头,“以后会不会出现墨学弟子为异族效力?我看会。既然如此,何必遮掩?”

    文彦博笑道:“不过我墨学最犀利的不是学问,而是学以致用。唯有在镇远城方能一展手脚。去了李氏或是去了北辽,满肚子学识却只能望洋兴叹。”

    工坊建立起来后,李献几番指点,令出铁量和品质大幅上升。随即,李献再度出手,指点工坊出产了些铁器,比如说铁锅……

    李献令人接掌了哈维的商道,那些铁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各处,据闻最远已经贩卖到了兴州,兴许李德明的厨房里用的都是镇远城出产的铁锅和锅铲。

    核心圈子的人都知晓,镇远城最核心的不是墨学,而是巨子。没有巨子的几番指点,镇远城也无法走到今日。

    文彦博才华出众,年轻时曾意气风发说此生再无自己这等人,意思是无人能让他仰望。可自从拜入李献门下后,却成了著名的李吹。

    “大宋立国时,为何定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迫不得已。”李献带着两个弟子站在山顶工地旁,仰头看着城池,心中涌起了一股终于有了立足之地的感慨。

    恍若后世历尽无数艰难,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一般。

    “士大夫们为何能令帝王低头?”李献拍拍城墙,满意的点点头,按照他的吩咐,镇远城以后会成为墨学的一个象征,而不是某座坚城。

    “在于学识。”韩琦说道。在他看来,唯有学识才是士大夫们让帝王不得不合作的基础。

    “不。”李献看了若有所思的文彦博一眼,“在于垄断!”

    文彦博眼中闪过异彩,“是了,他们垄断了读书的途径,把普通人隔绝在外,就确保了自己能垄断权力……”

    老子的大弟子啊!不,是二弟子!

    李献欣慰之极,“要想从根子上破除这等局面,唯一的法子便是,普及教育!”

    韩琦身体一震,“先生,那需要许多钱财。”

    “耗费的钱财,有士大夫这个群体从大宋身上攫取的多吗?”李献含笑启发着这个弟子。

    韩琦本是官宦世家出身,虽然是婢生子,见识却也不俗,他摇头,“远远比不过。”

    “那么,还犹豫什么呢?”李献笑道。

    “巨子,可官员会结党。”文彦博的视野被李献打开后,思维之敏锐,令韩琦往往自叹弗如。

    “官员结党永远都无法避免,这不是道德问题,只关乎人心人性。”李献说道。

    到了大明,朱元璋敏锐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把教育下沉,让更多平民子弟能参与其中。可明末时,官员结党成了帝王最头痛的事儿。

    “这需要帝王制衡。”韩琦看了文彦博一眼,挑眉,示意自己扳回一城。

    李献没注意二人之间的眉来眼去,“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好诗。”韩琦赞道。

    “少拍马屁。”李献摇摇头,“天下读书人也会抱团,他们会索取特权,比如说不交税。”

    “那还了得?”韩琦说道:“若是让读书人都不交税,天下人便会效仿。地方豪族也会不交税……此辈掌控大量田地,他们不交税,便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到时依旧是烽烟四起。”

    “所以你等觉着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李献回身问道。

    文彦博思忖了一会儿,“十年寒窗无人问,可科举每次只能收纳那么些人。其他人怎么办?若是没有一条出路,弟子以为,这些读书人便会联手为自己寻一条路,与当下士大夫们殊途同归的路。”

    “其实根子在于付出后觉着没有收获。”韩琦以自己为例子,“若弟子当初没过科举,便会觉着那些年的苦读都白费了。心中一旦生出怨怼之心,便会寻求出路……”

    张元也是这个想法,不过,他选择去投靠西夏李氏。

    “这个问题先搁着。”李献心中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巨子!”一个护卫急匆匆跑来,“夫人发动了。”

    李献撒腿就跑。

    文彦博笑道:“希望是个男孩。”

    “是啊!”韩琦点头,二人相对一视,都知晓对方心中在想什么。

    击败王艾后,镇远城就算是立足成功了。当下发展日新月异,可以预见的将来,镇远城将会成为一方势力。

    这个势力以及墨家都需要一个继承人。

    李献还不知晓两个弟子已经想的那么远,急匆匆跑到家中,苏唯已经被送进了产房。

    “娘子。”李献不好进去,就在外面踮脚喊道。

    苏唯面色苍白躺在床上,应了一声,产婆笑道:“巨子可是担心娘子呢!若是生下个男娃,啧!”

    李献压根就没想过孩子的以后,只有即将做父亲的激动和忐忑。

    而苏唯却不同,她知晓如今镇远城需要什么。

    若这一胎是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只要能平安长大,此后必然成为一方势力的首领。

    李献没和她说过自己的目标,但苏唯看着渐渐扩张的镇远城,想到了一个词。

    ——身不由己。

    “娘子,用力!”

    不知过了多久,昏沉中,苏唯听到产婆在喊。

    她下意识的用力。

    觉得什么东西顺着冲了出去。

    身体里一空……

    “哇!”

    “恭喜巨子,是个男娃!”

    苏唯努力睁开眼睛,透过被汗水模糊的视线,看到了门外的李献。

    李献接过襁褓,第一句话问:“娘子如何?”

    女人还能要求什么呢?

    苏唯闭上眼,嘴角含笑,就此睡去。

    巨子的长子出生了,镇远城上下欢呼雀跃。

    山顶,郝雄已经成了镇远军中的一员,却不忘老兄弟,来看看那些修建城池的俘虏。

    他看到一个小吏在前方嘟囔,隐约听到什么……只知晓巨子,不知天子。

    旁边的同伴和他并肩站着,不满道:“你念叨半晌了。”

    “你难道不觉着古怪吗?”

    “古怪什么?”

    “如今谁还会提及汴京,提及官家和太后?”

    “提他们作甚?”

    “……”

    小吏被这句话堵住了,他苦笑良久,“那以后咱们算谁的人?”

    同伴说道:“巨子的人,或是墨家的人。”

    “汴京呢?”

    “你还想回去?”

    “为何不想?”

    “回去继续混日子?”

    “不好吗?”

    “不好,我更喜欢这样的日子。虽说钱粮少一些,可每日看着镇远城多一些东西,便觉得自己在干一件大事。”

    “其实,我担心此后巨子和大宋反目成仇。”

    “怎会?巨子都说了,大宋是他的根。”

    “根,也能断的。”

    郝雄回头看着山谷。

    山谷中,有读书声郎朗,有农人耕种,有工匠在打造,有商人在准备货物出发……

    他突然发现,这里便是一个缩小版的大宋。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帝王,没有士大夫。

    但好像有个东西。

    一个孩子在田间奔跑,叫嚷着,前方便是刚修建的大道,他跑上去,跺跺脚,回身叫喊,仿佛是在赞美这条大道。

    郝雄由衷的道:“真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