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
第138章欲要北征
“三万六千多石,运到吉林城后你们说还能剩下多少?”
东宫之中,在朱元璋示意武官离去的时候,朱允炆面对面前众人朗声询问。
只是半年的时间,原本只有齐泰、黄子澄二人能入殿的东宫,眼下却有十余名正五品以上六部官员林立两班。
望着眼前的局面,朱允炆很是高兴,而这都是他扳倒了自家那好三叔的结果。
如今的他早已不把朱高煦放在眼里,因此在得知朱高煦名下商人杨彬买了三万六千石粮食北运的时候,他并没有露出什么担忧之色,反而有些想要嘲笑朱高煦。
“任你当初多么得宠,如今还不是为了几万粮食四处奔波,而孤……”
朱允炆扫视殿内群臣,眼下的他已然是挥笔便能调拨数百万石粮草的储君了,并且他的位置比任何人都要牢固。
“三万六千石,先走海运再转入辽河,继而从三万卫走陆路,能送抵吉林城的,恐怕不足六成。”
一名兵部主事开口,这让朱允炆脸上笑意更甚。
只是他的笑容还未收敛,穿着正三品补服的齐泰却忧虑着脸站出道:“渤海王入吉林不过数月,便能驱使商贾为其购入如此多的粮食,放任下去恐生乱子。”
“呵呵……”听到齐泰的话,许多官员忍不住露出嘲笑的表情。
“齐主事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据在下所知,岁初时那吉林城还被西阳哈所掠,千户官战死……”
“如今这几万石粮食即便北运吉林,可吉林无人的局面又如何来破?”
站出来调侃齐泰的人身穿正二品官服,哪怕齐泰年初得到升迁,当下已经是兵部正三品的左侍郎,但这人却还要比齐泰高二阶。
“暴左都御史所言甚是……”齐泰没有认为对方在羞辱自己,而是认同道:
“缺人是当下渤海王的痛脚,如果不出在下预料,不出三年,吉林城便可自给自足,那渤海王必然会请陛下、请太孙移民实边,补充卫所。”
齐泰的话让众人收声,毕竟面对他这种实事求是的人,笑他反而是贬低自己了。
“齐先生说的是……”
朱允炆虽然不喜欢齐泰,但毕竟齐泰是伴随他一路走来的老人,因此也不喜欢旁人嘲笑他。
况且他别的建议暂且不提,这次的建议还是很有建树的,朱允炆也觉得朱高煦不会那么老实的在吉林卫待着,当下自家爷爷还在位,只要他哭诉,那说不定自家爷爷真的会迁移军户去填充吉林卫。
“这事情,孤会紧盯的,当下还是说说朝政吧……”
朱允炆虽然认可,但也没有深聊,而是改变话题,反而说起了朝政的事情。
见状,齐泰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强调,而是随大流的加入到了接下来的朝政之中。
比较这人才济济的春和殿,朱高煦那边就略微寒酸了。
“殿下,东西都放这里了,亦掌印说这些明日就要用,连累您遭罪了……”
承运殿里,朱高煦此刻坐在书桌背后,手里拿着笔,面前摆着写到一半的书,前面还有一个脸上充满歉意的吏目。
只是他虽然脸上歉意,手上却毫不客气,五本厚厚的文册摆在朱高煦面前,还夹带了记账用作画图的纸与尺子。
“都要用?”
朱高煦倍感头痛的放下笔,将几本文册翻开查看,那吏目也借机解释道:
“松江的渡口布置,城内下水道冲突的改道,还有王府的火墙火道,这些都得您来才行……”
吏目这般说着,朱高煦也是倍感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示意吏目可以出去了。
手上没有几个人的他,确实恨不得把一个人分成十个人来用,哪怕他自己都得承担好几个人的工作。
没办法,吉林城里能办事的就二十几个吏目和朱高煦、亦失哈、张纯、傅让这几个人。
其中二十二个吏目还得去书院教学,因此吉林城近八千人的事情都压到了朱高煦他们几人身上,只有时不时从书院抽调吏目来帮忙,才能解决眼下的棘手事情。
“希望杨彬能带五十名吏目回来吧……”
揉着眉心,朱高煦停下了自己手上所写的书,转而开始对火道、下水道开始绘图。
从正午忙碌到黄昏,他终于解决各种事务,简单吃了顿晚饭后,又继续趁着太阳还没落下工作。
等到太阳即将落下,一盏油灯也被人抬了进来。
朱高煦抬头看去,却是消失了一天的亦失哈,而此刻的他满脸疲惫。
“辛苦了……”望着亦失哈,朱高煦虽然也很累,但还是脸上挂起了笑意。
面对他的笑意,亦失哈也不得不感叹自家这位殿下的精力充沛。
加入渤海王府以来,亦失哈几乎很少看到朱高煦黑脸的时候,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问题,哪怕所有人都觉得棘手而焦虑时,他却总能带着笑意积极面对。
这样的处事态度影响了许多人,因此即便再怎么疲惫,亦失哈却还是挤出笑容:
“奴婢是殿下的家奴,为殿下做事,又何来辛苦之说呢?”
“你可不是我家奴……”朱高煦摇摇头,接过油灯放好后对亦失哈笑道:“我身边不需要家奴,你是我的同袍和吉林城的功臣。”
他这话说的亦失哈心头一暖,确实朱高煦从未将他视作奴仆,许多事情都交给他做。
在朱高煦身边,他很少感受到在宫廷中的那种规矩和冷漠,在这吉林城,他也不是那个旁人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亦失哈,而是渤海王府的亦掌印。
可以说,在宫廷中他享受不到的尊重和尊敬,他都在吉林城享受到了,这就是他想要追求的东西。
“先坐下吧”朱高煦看着亦失哈一直站着,便招呼他坐下。
亦失哈闻言也坐到了一旁的一个椅子上,并对朱高煦汇报起了今日的许多事情。
“今日又开垦了三百多亩耕地,把人力和畜力集中起来后,开垦荒地的速度确实快了许多。”
“城内的下水道已经全部掘好,现在只等石匠带人垒砌下水道,然后用水泥和碎石铺设道路了。”
“您的那两亩稻田,奴婢去看过了,长势不错,照顾的很好。”
“下游的渡口也铺设到阿木寨了,估计再过一个月就能铺设到撒叉河口。”
“另外……”
他将所有事情如数家珍般说给朱高煦,朱高煦也坐在一旁静静听着,时不时拿起一本文册,记录下亦失哈所说的各种工程进度。
期间亦失哈想自己动手,但被朱高煦笑着安慰他尽管说便是。
如此过了一刻钟,亦失哈说完了,朱高煦也记完了。
“这么算起来,现在我们有一万三千九百多亩新地,加上老地就一万七千多亩了。”
朱高煦合上文册,笑着转过身来:“现在是七月十九,算起日子来,除去收割三千亩老地要半天时间,在入冬前我们还有五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五十天按照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可以开一万五千多亩,到入冬前,今年开的新地能有接近三万亩新地,这速度比我之前预估的还快……”
吉林城的开垦速度比朱高煦想象中还要快,当然这还是得归功于他们从六城之地买来的牲畜。
“如今城里有耕牛三百七十二头,挽马八百多匹,开垦速度想慢也很难。”亦失哈笑着:
“入冬前,再深翻一下地,从四周山上收集干草焚毁作肥,估计来年能产出一万六七千石粮食。”
“加上老地的粮食,估计能养活六千多口人了,再辛苦一年,我们就可以自给自足。”
亦失哈这么说着,但朱高煦却缓缓收起笑容,因为他知道今年开荒快是因为王府提供口粮,并且承诺了均分田地。
放到明年,还能不能有这样的速度就得打个问号了。
“之前答应了百姓干完今年就均分田地,如今要均分也可以,城里算上新出生的娃娃,一共七千九百多人,每个人能分四亩多地。”
“这四亩多地,也就能产出不到三石的粮食,顶多能养一个人四五个月。”
“况且到时候均分了土地,城里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要忙着照顾自己的土地,恐怕没有时间来帮卫所开垦荒地,即便开垦,恐怕也会有偷奸耍滑的人。”
朱高煦没有低估人性,因为他前世从父辈口中听过当年开荒时的情况,偷奸耍滑的人始终都存在,任何地方都会有。
因此,他对亦失哈交代道:
“等打完了西阳哈,你和张纯一起召集每家的户主,咱们开诚布公的谈一下。”
“田地可以均分,但种什么东西,怎么种,都得由所里来安排。”
“另外明年不缴田赋,粮食留给百姓们自己过冬吃,但王府也就不再管冬季的口粮了。”
“明年的王府提供的口粮到秋收结束后停止,在此之前的口粮依旧是每个月六斗,入冬后均分田地。”
“等到了后年,王府从开荒开始提供口粮,每人每月六斗,持续到入冬前停止,入冬均分田地。”
朱高煦改了改开荒的规矩,今年到明年不管是不是开荒,每个月每个人基本都给六斗粮食。
这些粮食从实际角度来说是吃不完的,因为城中孩童已经一千口了,这些孩童一个月吃四斗粮都算比较多的,正常都是三斗半。
因此,许多人家都在家中存了些存粮,这些事情朱高煦是知道的。
他没有管是因为王府府库还算充裕,没有必要节省那么一点,百姓有点存粮也是好事。
不过从明年秋收结束开始他就得停止在冬期供粮了,因为百姓们每年可以从秋收得到的粮食会越来越多,直到他们再也种不下为止。
以当下的速度,朱高煦预计明年洪武二十九年入冬前,吉林城的耕地起码能增加到七万亩,洪武三十年吉林城能收获不少于四万石粮食。
这批粮食,足够养活吉林城的普通百姓,而兵卒有军饷,这批军饷依靠王府的岁俸就能支撑。
洪武三十一年,朱高煦会在四月份支取自己的岁俸和吉林卫的军饷。
不出意外,同年五月老朱就会驾崩,同年七月朱允炆着手削藩周王,那时朱允炆就会开始对诸藩有防范,而自己能拿到俸禄的时间只能在五月前,五月后朱允炆即位就不一定会被自己发俸禄了。
哪怕洪武三十一年的俸禄发出来了,但建文元年的俸禄却有很大可能不会给。
十二月,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对朱棣加以监视,朱棣也只能装疯卖傻来求一条活路。
如果说洪武三十一年是朱允炆对周藩的报复,那建文元年就是彻底与藩王撕破脸了。
建文元年四月,朱允炆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
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六月,朱允炆再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不到一年时间,周、齐、湘、代、岷五王被削,老朱已就藩的十九个儿子被废四个,其中一个自焚而死。
一下子干掉了四分之一还多的藩王,这让所有人人人自危。
最终在岷王被废后一个月,朱棣以八百王府护卫起兵靖难,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
洪武三十一年的粮食,很有可能是朱高煦能到手的最后一笔粮食,所以从洪武三十年秋收,百姓可以自给自足后,他就要尽最大的可能开始存粮。
这其中局面里,朱高煦面对最大的阻力就是东北的气候。
从十月开始,三万卫以北就会开始大雪纷飞,一直到来年三月末才能通车。
这代表有六个月的冬期是他无法向外获得补给,所以他要存粮,只能在洪武三十年十月以前进行。
算上运粮时间,他必须得在八月前完成运粮的事情。
仔细算下来,朱高煦只有两年的时间……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而自己如果要参加,很有可能会面临大宁卜万、刘真和辽东杨文、吴高、平安五人的围剿。
大宁与辽东合起来起码有八万战兵,而在历史上,因为要防守兀良哈、女真和鞑靼本部,刘真与卜万、杨文吴高这两个方向的统帅只各自率领万余兵马包围燕山山脉,进攻永平城池,防止朱棣北逃草原。
可如今朱高煦自己身在吉林城,即便辽东东部还要防御朝鲜和建州卫女真,但能调动出来打自己的也有不少于三万兵马。
要是朱允炆集中力量对付自己,把刘真和卜万麾下的大宁兵马也调来,朱高煦很有可能要独自面对四到六万的大宁、辽东精锐。
面对这样数量的敌军,朱高煦压力不大是不可能的,何况如今的他手中只有一千多人。
想到这里,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他最理想就藩的地方是开平,但因为老朱的防备,自己还是被调到了吉林城。
凭借吉林城,他想要和辽东、大宁的四到六万机动军队作战,哪怕努尔哈赤和八旗再生也不一定打得过。
刘真、卜万、陈亨、杨文、吴高、平安这群人都是军功斩首上万乃至数万的存在,即便努尔哈赤来了,同等兵力下也不敢说能稳赢。
朱高煦如果只有一千多人,那即便他是韩信项羽在世,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这两支军队的。
他必须要在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扩编军队,而养军就需要钱,就需要粮食。
存钱、储粮……这就是朱高煦在两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
“府库的毛皮人参和各类药材,价值超过十二万贯了吧?”
朱高煦看向了亦失哈,由于只有一盏油灯,因此殿内有些昏暗,但这并不能阻挡朱高煦那灼热的目光。
与他的目光对视后,亦失哈点了点头:“获利起码能达到十二万贯,这次杨彬用来运粮的车辆,估计刚好可以将这批货物运到南边。”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颔首表示认同,随后他又盘算起了北边的情况。
“我若是击败西阳哈,你以为可以从各部召集多少男丁参军?”
借女真人来增加军队数量,继而围剿北边不服大明的部落是朱高煦早就定下的布局,亦失哈自然也知道。
对此,亦失哈思考片刻后才说道:“当下若是殿下想,那善出堡最少能出百来人,弗提斤城最少可以派三百人听我们调遣。”
“不过这兵权虽然在我们这,但这些人的亲眷都在善出堡和弗提斤城,一旦我们势弱,说不定他们就会把人马调回去。”
“倒是剿灭西阳哈后,奴婢估计仅这两堡就能出六百人,其余四十六个寨堡能陆续出一千五百人左右。”
亦失哈先说了当下能出兵的部落,不出意外,四十八个寨堡只有两个与他们关系最近的愿意出兵。
至于其它的寨堡则是不敢下注,毕竟从七月初五开始,西阳哈一连焚毁了悬挂渤海旌旗的六个寨堡,为此许多小寨堡都将渤海旌旗撤下,朱高煦原本好不容易通过贸易建立起来的威名也遭遇滑铁卢。
不打西阳哈,他在这关外之地就成了笑话。
尽管朱高煦不在乎旁人眼光,但这一战牵扯到了他的利益。
击垮西阳哈,击破与他站在同一反明阵线的部落,是朱高煦能最快建立关外威名,并且能获得大量人力、男丁的道路。
想到这里,朱高煦缓缓起身:“去休息吧,明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是……”见朱高煦只是询问,而没有透露任何想法,亦失哈知道自家殿下恐怕在谋划着自己想不到的大事。
他没有多嘴询问,而是如朱高煦所说的一样返回了自己的屋子睡觉。
他们二人休息了,只是南边的人却没有休息。
伴随着朱允炆、朱允熥及朱高炽等世子长大,老朱也在天下勋贵文臣之中开始为自己成年的子孙们选拔妃嫔。
由于此次选拔涉及颇深,许多亲王、世子、郡王都涉及其中,因此引来了不少报名的勋贵文臣。
乾清宫里,朱元璋翻着一本本写有勋贵文臣之女的名单,旁边坐着许久未曾露面的郭英。
“这些勋贵之女适合亲王和世子们,就是不适合允炆他们几兄弟。”
朱元璋抖落着手中名单,倒是郭英开口建议道:“光禄少卿马全之女听说知书达理,又懂得持家。”
“相貌如何?”
与清朝注重血统,满蒙血统优先,汉人女子不行不同,朱元璋本人对除皇后以外的妃嫔并不忌讳血统,他只忌讳后宫干政。
因此为了谨防后宫干政,避免权臣和后妃勾结祸乱朝纲,朱元璋在朱标死后就给他的儿孙们制定了几点选妃的基本要求。
每次的选妃都由内廷的宦官被派遣开始,如今年被朱元璋本人派出的宦官就有两千余人,他们分别前往全国各地去挑选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子。
这些女子被选中后,会被宦官带着回到京城,然后从身高胖瘦中挑选,不符合规定的人就会被淘汰掉。
到了第二轮,外廷的太监们会挑选的十分仔细,不管是皮肤、五官还是头发都要被细细的查看,身材是否丰腴也在必看的行列内。
除了外表,还会让少女们报出自己的籍贯,姓名,年龄等情况,以便观察少女的嗓音。
像公鸭嗓,结巴,大舌头都在淘汰的行列。
最后还要用尺子仔细的丈量少女手足的尺寸,并且会让她们走上一段路,看看这些人的仪态。
像骨头粗壮的,大脚的,举止不优美的又被淘汰一批,只有最后达标的人才能进入下一轮选拔。
在这一轮,评委秀女的就是内廷之中有等级的宫女了。
所有秀女需要在隐秘的房间里脱光衣服,被查验是否有异味,身材是否匀称,皮肤是不是细腻,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
经过了严格的贴身检查之后,这些人才能见到内廷中被老朱选为评委的妃嫔。
当下这一流程已经到了最后一程,而这次挑选的五千秀女中,留下的只有一百七十二人。
老朱得在这一百七十二人中选出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媳妇,这让他有些难以选择。
“武官的女儿强壮能生养,只是身材太高了,容易压到身边人的的气势。”
“你说的那个马全之女在这名单上吗?身高几何?”
老朱询问郭英,郭英却不紧不慢道:“应该在,那女子我见过,大约五尺左右,正巧合适。”
“回头我看看……”老朱没有干脆应下,而是选择了再考察考察。
想着,他看向了手上的名录,对上面的一个名字感了兴趣:“这个张麒之女不错,身材和性格都很适合高炽。”
“确实不错。”郭英看了一眼名单,点头附和。
他这边说完,老朱那边就圈了红,朱高炽的世子妃就这样定下来了。
不过圈完红后,老朱忽的转过头来,对着郭英叹气道:“这些女子都不错,就是高煦生的高大,恐怕这些柔柔弱弱的他看不上。”
“陛下可以选一些有点英气的女子……”郭英还没有察觉到什么,本着好心推荐道:“吴良和吴……”
他还没介绍完,老朱却突然打断道:
“我听说你家有两个孙女都生的英气,上马能射箭,下马能刺绣,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在名单里。”
“我想,她们二人配高煦正好,你以为呢?”
“……”听着老朱的话,郭英本想生气,但最后却叹气道:“陛下,她们才十二……”
“高煦也才十六,差不多差不多,事情就这么定了,你挑一个适合高煦的,我也不要多。”
朱元璋自我满意的点头,拿着朱笔就当着郭英的面,给他两个孙女的名字填了上去,然后笑呵呵的把名单和朱笔递到他面前,老脸灿烂:
“来,你选一个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