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2章 拓土之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拓土之论

    “爷爷?”

    孝陵明楼内,朱元璋被朱高煦那坚定地眼神影响着想到了朱标,因此不由楞了数秒,直到朱高煦小心翼翼喊他,他才回到了现实来。

    “嗯……”朱元璋微微颌首,看着朱高煦眼下的样子,那古井无波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一抹笑意。

    他拔腿向着明楼外走去,朱高煦跟上的同时,他也边走边问;

    “那云南,即便发现了金银铜矿,恐怕一年也难产太多,可收回作税的宝钞数量恐怕不会太多。”

    “自然。”朱高煦跟在他身后走出明楼,同时回答:“孙儿估计,一开始恐怕也就能产出五六十万贯的金银钱,能收回来的宝钞也不过每岁五六十万贯。”

    “不过孙儿算过,只要朝廷坚持此策,并在之后不再滥发宝钞,那算上其它地区的金银铜课,宝钞应该会在十年后趋于稳定。”

    “到时候就不用回收宝钞了,反而需要增发宝钞。”

    朱高煦和朱元璋交谈时语气轻松,之前的那种小心翼翼减少了不少,这样的变化让明楼门口的徐增寿和郭英有些错愕,同时对皇帝的手段也更为畏惧。

    朱元璋带着朱高煦往宝顶走去,同时对他的回答提出问题:

    “你这话虽说不错,但眼下国朝需要销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能停止发放宝钞。”

    “这点,孙儿也想过了。”朱高煦才思灵敏,往往在朱元璋问题提出后的第一时间作出回答:

    “只要国朝每年发出的宝钞不超过五百万锭,那二十年内也能将问题解决。”

    “二十年?”朱元璋停下脚步,面无表情的转身质问。

    他那脸一旦端起来,朱高煦便有些止不住的心慌,但一想到自己计算的结果,他还是点了点头:“大约是二十年左右。”

    朱高煦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他没想到,朱元璋会突然转变话题。

    “可我记得,你说我的卫所制也就二十几年的时间了……”

    朱元璋与朱高煦四目相对的同时眯了眯眼睛,语气带着几分狠腹。

    这一瞬间,朱高煦只觉得脑中乱作一团,早早想好应对的话语话术全然忘了个干净,直到几个呼吸后他才强装镇定,作揖回答:

    “爷爷,孙儿说的是再过二十几年,卫所制便会走向下坡,随后再过二十几年便会不堪大用。”

    “您了解隋唐的府兵制,自然应该知道隋唐府兵制的问题所在。”

    “隋唐府兵制有的,国朝也有。”

    这是朱高煦难得壮着胆子,顶着朱元璋给予的压力,同时给出自己回应。

    面对朱高煦的回答,朱元璋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转过身去继续向宝顶前进:“继续说。”

    “是……”朱高煦松了一口气,跟上朱元璋背影的同时也给出自己的看法:

    “孙儿觉得,卫所制需要保留,但用的地方得是收复的地方。”

    “诸如那辽东以北,隋唐两宋时能养活数百万渤海、契丹、女真人,那为何不能养活汉人?”

    “待日后北边安定,朝廷就可以在当地设立汉人卫所,移民实边来戍守当地,隔绝朝鲜西出的可能。”

    “还有那三宣六慰之地,既然已经归降我大明朝,那自然也可以在日后西南人丁兴旺的时候趁机介入,将此地彻底郡县。”

    “除此之外,还有西……”

    朱高煦的话还没说完,朱元璋便再度停下脚步,打断他话的同时,也转头瞥了他一眼:

    “我还真是没看出,你小子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

    “额……”朱高煦略微语塞,但很快笑脸回应:“孙儿日后是边塞的郡王,自然要为大明开疆拓土。”

    “若是我与父亲他们将疆域开的远些,那内地就安全些,江南的百姓自然也就愿意前往了。”

    “话虽如此”朱元璋沉吟数秒,却又转身前进,同时背对朱高煦说出自己的见解:

    “疆域打的太大,治理起来也困难。”

    “你小子回去给我翻翻史书,着重看看汉唐。”

    “那汉唐也曾跨越西域,打到河中去。”

    “可结果呢?留下的疆域又是何种风光?”

    朱元璋的这一席话让朱高煦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因为面对这个问题,他确实回答不出来。

    汉唐虽强盛,但过后的疆域却是收缩的,这个毋庸置疑。

    相较于西汉,东汉在西域的掌控力度减弱,并且失去了河套。

    西晋较之东汉,更是连辽东、并州、陇右的掌控都极大削弱,大量胡杂混居当地,治理,困难。

    至于大唐,其后期的局势更是不必多说。

    这些强大的王朝都在辉煌时将版图极力扩张到了最大,却又在国力衰弱时不断丢失领土,到最后甚至还不如建国之初。

    显然,在朱元璋眼里,这些王朝的开拓办法是不可取的,反观他的卫所制才能极大的巩固边疆,稳定大明基础疆域。

    事实也证明,在卫所制下,不管庙堂如何内斗,大明腹地的太平光景依旧是历史王朝之最。

    明初有汉唐的景象,但走的路子却大不相同,属于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疆域再继续前进。

    大明的制度,本身就是汲取了两汉唐宋的优缺点改进而成,稳扎稳打便不会出错。

    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变后武风不振,大明的疆域恐怕还会不断扩大。

    了解清楚朱元璋的意思,朱高煦也连忙解释道:

    “孙儿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因此孙儿也不会盲目的去开疆拓土。”

    “况且有太孙在朝,即便孙儿想打,也得得到朝廷的准允才成。”

    朱高煦搬出了朱允炆,毕竟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表现的,完全就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既然是守成之君,那自然不会好大喜功的开疆拓土。

    “你这话倒是没有说错。”果然,朱元璋没有再教训朱高煦,而是十分认同他的话。

    在朱元璋看来,他实在想不出朱允炆会好大喜功的败光家业。

    单单眼下来说,他留下的家业,可不是一代人就能败光的,而且他还在积攒中。

    想到这里的同时,朱元璋也来到了宝顶的地宫门口。

    这次的他没有让朱高煦跟着进去,而是在进入地宫前,转头对朱高煦吩咐:“你且在这里候着,我进去一刻钟便出来。”

    说罢,朱元璋不给朱高煦开口的机会,抬腿便进入了宝顶地宫中,并且很快就消失不见。

    倒是朱高煦也没有进去的打算,他只想着将刚才的事情含糊过去。

    不过在朱元璋进入地宫后,朱高煦则是开始回味起了他刚才的那番话,甚至不由自主的喃喃自语:“无效的开疆拓土吗……”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