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四九章 收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br>秋凉之后,工作队的工作效率陡然提升。一是白天没那么炎热了,工作时长大大拉长。

    二是经过时长过半年的练习,工作队上上下下已经进化成了合格的熟练工,知道如何事半功倍。

    三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燕王殿下返昌时,给他们带来了皇上的……画饼。

    只要不涉及金钱,朱老板的赏赐还是很慷慨的。

    朱老板郑重承诺,只要今年能顺利完工,工作队所有官员一律官升一级,有大功者另行奖掖。白身者送入国子监上学。

    这年月的国子监,可不是后世的国子监,那是正经的天子门生,一毕业就可以授官那种。很多表现优异的国子生,都是直接除授知县甚至御史。某种程度讲,比后世的进士还生猛。

    毕竟后世皇帝,再没有朱老板动不动就把官场格式化的魄力了。大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进步空间了。

    而且工作队的官员寥寥,大部分都是胥吏和平头百姓,能得到阶级跃迁的机会,比给他们万贯宝钞还高兴。

    但要是万贯铜钱,就另当别论了。

    而且跟着楚王殿下这位财神爷,他们在钱上也吃不了亏。

    工作队在每个月在工钱外,还有绩效加奖金,都是平时的好几倍……投资考察团离开南昌之前,还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慰劳工作队。

    各方面的刺激全都拉满,工作队上上下下迸发出了史无前例的积极高效,居然在十一月就完成了全省十三府七十八县的清丈与里甲工作。

    各府工作队又加班加点,将各县的鱼鳞图册和黄册汇总整理。最后送到南昌,进行全省汇总。

    最终在小年这天,将所有的文书工作完成!

    ~~

    江西布政司衙门架阁库内。

    看着面前架阁上,码放整齐的那一摞摞鱼鳞图册和黄册簿子,朱棣朱桢两兄弟,都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紧赶慢赶,可算在过年前完工了。”朱棣两眼满是血丝。他自觉请假太久,对不起老六,所以回来之后,就开始没白没黑的工作。

    燕王殿下虽然不懂账目,但他会管人,没有他在后面持续不断的鞭策,工作队的效率也不会这么高。

    “真不容易啊。”朱桢也叹息道:“这还是师兄给我们打好了基础,没想到还是人人扒层皮啊。”

    “是啊,殿下也清减了太多。此番回京娘娘肯定会心疼的。”王弼赶忙接茬道。既吹捧了楚王殿下,又向燕王殿下表功。

    “殿下这不是累的吧,这是减肥成功。”曾泰也不知是二还是高兴过头了,居然杠到两位殿下面前了。

    “一半一半吧。”朱桢撇了曾杠精一眼,懒得跟他计较,淡淡吩咐道:“装箱吧。”

    “是,装箱!”曾泰一挥手,早就候在一旁的书吏,便鱼贯上前,手脚麻利的将那些册簿从架阁库上取下,按照上头的千字文序号,整齐有序的码放装箱。

    工作队在制作所有图册与黄册时,每一级都是一式两份。即是说在县里做两份,一份上交府里,一份由县里留底。

    府里汇总制作全府册簿后时,也要做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省里。

    省里汇总出全省的鱼鳞图册与黄册后,也是同样一份自留,一份交朝廷。

    而这份交给朝廷的册簿,就是哥俩这一年的成绩单了。两人不想有任何闪失,一直在架阁库中盯着所有的册簿装箱完毕,上锁贴封条之后,才率众退出了架阁库。

    “你亲自带人守在这里,”朱棣沉声吩咐自己的卫队长邱福。“今晚整个布政司衙门都要戒严,不能有半点闪失!”

    “殿下放心,有半点闪失,末将提头来见!”邱福一抱拳,朗声应道。

    “你的脑袋可没有这些黄册值钱。”朱棣淡淡道:“所以留在自己脖子上,好好看守他们!”

    “明白!”邱福神情一凛。

    “殿下放心。”王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忙主动道:“末将也会亲率本部兵马,在布政司外戒备的。”

    ~~

    哥俩又去章江门外,视察了明日运送黄册的官船。

    按说走陆路更加保险,但为了能赶在年前向上天献礼,朱元璋特旨命他们走水路。

    为确保万无一失,太子还调了市舶船队来执行这次运输任务。

    韩宜可和廖定国也都跟船前来,在码头恭迎二位殿下。

    “准备的怎么样了?”燕王沉声问道。

    “回殿下。”韩宜可忙回禀道:“整支护送船队都是年初新下水的,船况最好的十条船。”

    “所有的水手和官兵,也全都是最可靠、最精干的老兵。”廖定国接茬道:“而且到时候十条船都会上箱子,除了我们,没有人知道哪一条船上是真的黄册。”

    “嗯。”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走水路最大的隐患,就是水。”

    “殿下放心。”廖定国道:“所有的船都有水密舱,就算进水,也不会沉没。至少绝对能撑到靠岸。”

    “而且所有的箱子,都会做好防潮防水处理,然后存放在艉楼顶层的舱室中。”韩宜可这个海上贸易的大管家,拥有丰富的防水手段。上万匹绸缎都能远涉重洋,完好无损的一船送去海外。

    把几十口箱子保持干燥送到南京,完全是小菜一碟。

    “好。”燕王点点头,又亲自登船巡视了一番,看到用来存放册簿的顶楼舱室中,都已经准备好了吸水的木炭,并贴上了防火的瓦片。

    总之自己能想到的,人家都想到了,自己没想到的,人家也想到了。实在无可挑剔了,这才结束了视察,跟老六返回行辕。

    韩宜可跟廖定国,恭送两位殿下离开码头。

    “哪个不开眼的敢打咱们的主意?”廖定国终于忍不住嘟囔一声:“有必要搞这么大阵仗吗?快赶上皇上出行了。”

    “你当两位殿下只是因为小心吗?”韩宜可却摇摇头,给这粗汉扫盲道:“不是,这是为了表示郑重。”

    “郑重?那些黄册那么重要吗?”廖定国不解问道。

    “重要?在大明朝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韩宜可正色道:

    “黄册,载大明家家户籍田产。有了它,朝廷才能准确掌握全国的赋税徭役,知道自己可以动用多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这些人力物力由何处而来。由此,九州万方才真正置于国家的掌控之下,实乃亿万载无疆之根本也!”

    “原来如此。”廖定国虽然听不太懂,但大受震撼。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