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四零三章 军屯成果
“好主意啊!”胡泉闻言赞叹道:“王爷总是可以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解决问题!”
“哈哈,其实本王也就是一般人。”朱桢大笑起来。
“王爷真是过分谦虚了。”胡泉自然是不信的。
其实朱桢还真不是过分谦虚,他之所以总能出人意表的想出办法,而且最后总能漂亮的解决难题,是因为他能以史为鉴。
只不过别人知道的历史都是过去史,他掌握的是‘未来史’……
现在别人都为东川远超前朝的铜产量而欢呼,但朱桢却知道,明朝的滇铜产量跟后来的清朝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清代矿业最为兴盛的乾隆时期,滇铜占全国铜产量的八成以上,当时全国的铜材基本都由云南供给。而东川铜矿的产量,又占滇铜产量的七成以上。所以眼下东川这点产量,还不到极盛期的零头。
那么为什么会在开采冶炼技术没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差别这么大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雍正五年,在东川府的群山中设立了会泽县,将所有的铜矿冶炼转移到了县城里,改变了原先就近开场,分散冶炼的状况。
集中冶炼的好处实在太多了,譬如便于生产、运输,当然也更安全。让矿主可以放心的进行长期投资,可以建造更大规模的矿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存环境安全了,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来东川谋生。东川铜业发展的最大桎梏——人手短缺,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从那之后,东川的铜业发展,才正式进入快车道,到了乾隆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铜都’,支撑起清廷财政的‘半币江山’。
甚至有人说,清朝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有一半功劳要记在滇铜身上。
所以朱老板要是知道这事儿,打死也不会把云南给沐英的。估计老六都得给撵到外云南去,休想靠近他的聚宝盆。
可惜这事儿朱桢不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
朱桢要在云南建的那座城,正是会泽。不过他在资金上并不紧缺,所以也不着急催生出个铜都来。就那么顺其自然,让它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就好了。
眼下能解决东川的治安问题,就足够了。
三人便沿着金池湖边的青石路,走在依依垂柳之下,丝毫感觉不到盛夏的酷暑。
“再说说军屯的情况吧。”朱桢又对他大舅道。
今天其实是胡泉作为云南都指挥使在汇报工作,胡泉自然早就成竹在胸,如数家珍道:
“王爷当初离开云南时,是洪武十七年底。当时云南共有二十三卫八御十八所,这几年间朝廷又陆续调入了二十卫,共十万八千军队驻屯。”
“不算贵州和外云南,如今整个云南都司完整建制四十三卫八御二十八所,下辖二百五十一个千户所,两千五百五十一個百户所,三十二万大军。其中二十五万驻屯军,分布驻屯在城镇、坝区、驿道沿线,以及渡口、关隘、要冲等战略要地,这样既防盗贼又防土司反叛;既便于集结打仗又便于分散屯种,对整个云南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
“那田粮牲口方面呢?”朱桢又问道。
“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云南都司共拥有马二十四万三千匹,其中战马五万两千匹,其余都是用来拉车拉犁的滇马;屯牛十八万头;屯田两百五十七万亩地,卫所积粮两百三十三万石!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足够支持大军远征作战了!”
“好,发展十分迅速啊。”朱桢满意的点点头。
当然这并不得益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来自朱老板强力的移民垦屯政策。前番为了攻打麓川国,调集的二十万大军,虽然没捞着打仗,但大半留在了云南,就地屯戍。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这些人也安顿下来,大都把家眷接到了云南永居,如今云南的军户及家属,达到一百五十万人之多。
而整个云南也不过只有两百多万汉人而已,军户数量超过了总人数的七成。
云南的汉人大都是军户,好处就是特别能战斗,服从性又好,所以朱桢才能迅速的打开局面,在云南站稳脚跟。所以说云南初期的移民开拓,主要靠的就是朱老板的军屯政策。
朱老板之所以对云南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一个是云南本身的重要性,让他决心消化掉这块‘蛮荒之地’,一个是他对朱桢的偏爱,让他总是不知不觉给太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机正合适。天下已经没有战事,朱老板的两百多万大军,没了用武之地。在内地垦屯,会跟老百姓争地,还会惹是生非,还不如尽量发配到边陲,让他们祸祸蛮夷去。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云南的军屯自然呈爆发式增长。
朱桢又对胡泉透露道:“这次回京前,父皇和大哥跟我说,还会在未来五年内,再拨四十个卫所到云南屯田。我是来者不拒的,我舅舅就该头大了。”
“呵呵……”胡泉额头冒汗道:“这个确实头大。主要是之前那十万八千人安顿下来之后,剩的好地方就不算多了。再来四十个卫所的话,把他们全安顿下来,肯定要跟土司们起冲突的。”
“哎,舅舅不是刚说了要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吗?”朱桢笑道。
“王爷是说……”胡泉愣一下。
“爹,王爷是说,不是还有外云南吗?”胡显提醒老子道。
“对啊,还是年轻人脑子快。”胡泉一拍脑袋道:“外云南不是云南啊!”
“没错,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该转到外云南了。”朱桢道:“光吃下来不赶紧消化,回头就又拉出去了,等于白忙一场。”
“王爷话糙理不糙……”胡家父子这个汗啊,心说王爷果然跟当兵的混久了,说话越来越牙碜了。
“总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到外云南上了。争取在十年之内,让云南没有内外之分!全都变成一个样。”朱桢斩钉截铁道。
这时候他看到邓铎带着潘原明和道同从远处走过来,便笑道:“他们来了,咱们一起议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