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8章 聚首
第418章聚首
甘州邀请了行业协会和业界专家对两份方案做着进一步评估,俨然这不是二选一的事,而是非此即彼。无论产业园还是中亚竞标,都不应出现内耗,况且资源的集中才更有希望脱颖而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胡殊同离开了甘州。
与此同时,同兴正式走进十三港的竞标轨道。
一周之后,各地的标书正式下达,这里面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情况。原本按照业界的预估,这十三陆港的竞标流程全部走完恐要大半年的时间,各地都有不小的差异,一个接一个山头啃下来,需要给企业留足准备的时间。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十三港的竞标流程被压缩在一个月内,集中在整个七月,距离当下最近的一场只有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更惊人的是,有些相隔千里的两个港区,竞标日期只隔了一夜。
细想来,原因也不复杂,此十三港没有统一的招标方,而是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是由城市牵头。如果招标方之间不愿时间精力沟通时间事宜,那么就容易出现这种集中摆擂的情况。
这无疑在一开始就打乱了同兴的计划,同兴无法按部就班通览十三港,也没有办法集中优势力量逐一攻取,当下最切实的举措,只有兵分多路。
实话说,即便是一家企业准备投标全部十三港,也没有全部吃定的信心,国内外竞争方在四十家以上。此外还有地利方面的因素,比如更靠近欧洲的陆港,一定是欧洲冷链企业角逐的重点区域。
对同兴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定下来准备投标哪些港区。
提案和执行,是两个逻辑,在这个阶段,挖掘一切资源帮助同兴先把运营权拿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愿景这些东西家家描摹得都不会差,在这许多未知面前,拿到一些公信力方面的资源显然更抓人眼球。
同兴不能把鸡蛋放在甘州这一个篮子里,国外的情况不同,国内的情况也不同,能够支撑同兴的还有大可挖掘之地。
所以,胡殊同回青岩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雷小溪。
雷小溪也没有让胡殊同失望,他不仅了解十三港的动向,还在版图中圈定了一处他所认为最合青岩发展的港区。
这座陆港叫做“霍兹港”,在塔图城西一百八十公里的地方,在雷小溪的计划中,随着港口的兴起,这里可以开设一个青甘欧的站点,蓄力打造青宁农产品的转运中心。在政策上,他已申请到包括境外合作区补助、一带一路实业投资大额贴息等多项惠利。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层面,具体的落实需要同兴根据自身汇成具备竞争力的方案。
胡运同出狱三天后便开赴云城,b轮融资的事也得到快速推进,这让杨成海终于腾出手来。
久违地,三人齐聚同兴本部。
此时此刻,一张硕大的十三港区位图出现在三人面前,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将决定哪些是同兴入手之地。
在柳知英的现有方案中,“网与网的对接”是一大亮眼之处,具象来说,如一个头向西躺着的葫芦,中间的地方就是勒山山口。
在各个港区的提案中,国内的布网应该成为一个模块性的东西,为每一份方案做背书,向中亚彰示东方的纵横大市场。而中亚的陆港之间,也不应孤立来看,他甚至大胆提出,虽然我们没有得到任何的运营权,但在提案时,凡是同兴准备下手的港区,都可以贯连起来进行阐述。
这很好理解,也可以说是这种并行式提案的一种技巧,因为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方之间都不晓得其他港区的倾向,如果同兴能在中亚铺一张网,对不同的人说相同的话,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
况且同兴不做框外之事,只言流通大格局,退一步讲,就算最终不是同兴主导,谁又知道那运营方是不是国内的合作伙伴呢。
柳知英的策略很快得到认可,接下来就是这张来自中亚的网如何编织了。
“我们在塔图港的优势很大,这几年除了基地还有技术中心,并且接下来的三年合作计划的框架也已经敲定,这座陆港我们只需把这份框架进行填充细化。”
胡殊同点头道:“塔图港和霍兹港互相比较熟悉,功能上也存在相通,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平移过去。”
旋即三人把目光向南看了看,“甘州当下的准备,集中在比什港和撒尔港,这两处市场相对活跃,更有利于大宗产品的去化。”
话到这里,杨成海忽然眯了眯眼,“既然有甘州带头也有青宁带头,我们为什么不再多伸伸手?”
柳知英皱眉道:“往哪伸?”
“别的不说,明赫可是欠我们不少,空运一把闸、两头同兴跑,都这么长时间了一点回报的意思也没有,就跟借钱一样我们不提他是从来不会提的。明赫在整个明江的话语,不比我们在青宁弱,这一次,如果它也要竞标那就得带上同兴。”
“可它要是没这个打算呢?”
“那就更好了,我们在南线的货竞争压力更小、市场消化率更高,未来中亚的货如果走南线,这里面的市场数据就是我们的一把杀器。”
胡殊同和柳知英微目以对,片刻懂了杨成海的思路,实际上在竞标之前我们就可以绑定盟友,有些资源我们攀不到,但盟友自有盟友的手段。
杨成海接着道:“实际上明赫最好不要参与,再过一周我们与它沟通,别的不说都放在吞吐量上。到那时它想操办也没时间了,明江一旦开始做事,就和当下青宁在做的一样有力。”
紧接着杨成海食指落定,直指十三港中最具南北输送规模的一个大港——
哈曼港。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