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643章 【愿夏州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州中短篇小说集(一)》!

    这是老贼中短篇小说的第一部。

    短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意义非凡的,就拿前世来举例,其实从十九世纪开始,能够留下来并且让读者们熟知的长篇小说,其实数量是远不如短篇小说的。

    短篇小说以小见大,最能体现文学性和检验作者的文学功力。

    三部中短篇小说作品,第一部是夏州的中短篇小说,第二部是九州文学,第三部是诸如《十日谈》《罗生门》这样的经典“系列”短篇。

    为什么林秋说这些短篇小说是真正的瑰宝,单单看一眼这厚厚一部短篇小说的目录就知道了!

    【目录】:

    1:【故乡】

    2:【孔乙己】

    3:【狂人日记】

    4:【朝夕拾】

    5:【阿q正传】

    6:【野草】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萧萧】

    9:【背影】

    ……

    如果给前世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上过学,有文化的人看到这一排目录,都会恍然,道一句牛逼!

    这些经典的短篇小说,都已经入了前世的教材,留在了所有学生的心中!

    这些经典的作品,同样对前世的人们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诚然,这些短篇之中有很多小说时代的印记很重,譬如《孔乙己》,就是新旧文化思想斗争的产物,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和精神面貌,是讽刺封建科举制度与守旧者的有力篇章。

    可是无论如何,这般经典的作品,都一定会留在夏州的历史之中。

    当《九州中短篇小说集(一)》的发售日到来之时,原本很多并不是很想去购买这本书的读者们,看到这本书书封上的话语之时,也都愣住了。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经典的《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愿夏州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

    “我去!”

    “这句话太有味道了!”

    “感觉能够和横渠四句的味道相提并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在犹豫什么!买啊!卧槽,我感觉老贼这把要搞大事!”

    “+1!”

    “短篇小说是最能够展现一个作者水平的了吧?”

    在小说刚刚全球发售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无数网友就已经在网络上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叫了起来!

    “我靠啊!”

    “好牛逼……”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小说……”

    “看不懂为什么牛逼,可就是感觉牛逼……”

    “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牛逼吗?我怎么看的有些懵呢?”

    “我有种预感,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小说,一定会在未来入选咱夏州的教材,不夸张!”

    ……

    朱夏华喝了口茶。

    迫不及待的拿到了这部老贼新作。

    对于夏州文坛几乎可以说是当代第一,拿到了九州文学奖的朱夏华而言,老贼的短篇,吸引力实在是太强了。

    虽然说朱夏华对于老贼比较娱乐化的作品不感冒,可是从《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开始,朱夏华就明白,这个老贼的写作功底非常之高。

    可这种非常之高,还没有到令朱夏华仰望的地步,最多算是平视。

    这个世界的九州文学奖可不是前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后者的评判标准一直是一个比较令人诟病的点,而且搀杂着政治性。

    还没有拆开书封,朱夏华就看到了书籍封面上字,当即便愣住了,喃喃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光是这段话,就让朱夏华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坐在了书房里,急匆匆的拆开了书封。

    光是这一段话,朱夏华就仿佛能够感受到“老贼”的灵魂。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受,也是顶尖文学创作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个短篇,名叫《故乡》。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

    光是从前几段的文字,朱夏华就能够感受到老贼深厚的文学功底,那些文字犹如拥有着魔力一般,不断吸引着朱夏华。

    如果单单说《故乡》,前世一些离开了学校的学生可能记不清这部小说究竟是哪一部小说,可是有一个关键人物,一说保准所有人都会恍然大悟,道噢噢噢,原来是这一篇!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闰土。

    这个角色在前世的知名度实在是太高了,而这篇《故乡》,通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说一开始所渲染的悲凉气氛,不断的在为后面的感染而做铺垫。

    文字之中,朱夏华不仅仅看出了“我”对于故乡心境的变化,更是看到了“我”在曲折经历之后,仍然在为生活而奔波的失落和悲哀。

    “这篇小说……”

    “讲述的不是现在。”朱夏华喃喃道,一眼就看出了这篇小说的背景并不是在二十一世纪,因为朱夏华从中看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困惑与迷茫。

    一篇读罢,朱夏华又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第二篇。

    这一篇同样经典!同样来自鲁迅先生!

    《孔乙已》。

    这一篇,甚至可以说知名度更大,足以去竞争前世现代短篇小说的总统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

    小说刚上来,介绍了地点,鲁镇,在这个酒店之中,鱼龙混杂。

    而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的人,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其实看到小说关于孔乙己的描述,仅仅两句文字,朱夏华就有些明白了,这个孔乙己,应该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的形象,因为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再往后看,这个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孔乙己只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物,一个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

    从穿着,到行事,孔乙己的身上都透露着“迂腐”二字,单从文字来看,就能够看到这幅独特的肖像。

    明明穷途末路,却依旧摆出“读书人”的臭架子,穷酸相,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当别人直截了当地揭穿了他因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的时候,孔乙己一面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边无力的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句经典的文字一出来,可以说99%的读者,都下意识的噗嗤一笑,单纯觉得这句读书人的事,那能叫偷吗有些搞笑,有些死鸭子嘴硬的味道。

    可是朱夏华并没有笑,而是更加专注,因为他确信,这些都是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关键,有多么可笑,就有多么可悲。

    看到长衫,看到对话与文字,其实读者们都知道大概描述的是什么时代,哪一年左右。

    封建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通过这幅可笑而又可悲的画面,显露无遗。

    可在这可悲的背后,却又有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灵魂。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是双面性的,复杂的,可他虽然穷酸、迂腐,满嘴之乎者也,好吃懒做,可却并非一无是处,譬如孔乙已是善良的。

    将手中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要知道,孔乙已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次都将茴香豆分光,可想而知孔乙己的性格本就是善良。

    可善良与迂腐,本就是不冲突的。

    夏州自古以来,追寻的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直到现在都一样。

    一个孩子出生,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要去操心孩子的学业了,以后能不能上个好大学,能够有个好工作。

    当这两个特质,在加上孔乙已的言行结合在一起,一个几乎出现在读者们眼前的形象就立了起来。

    这篇《孔乙己》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在短短不到2800字的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内涵丰富,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社会地位,思想认识,还有酒店之中站着与坐着,长衫与短衣,外面与里面这样的鲜明对比,一下子就栩栩如生描述了当时夏州的相貌。

    虽然描述的只是一个酒店,却是整个夏州!

    震撼!

    当朱夏华看到最后老贼所写“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结尾时候,不可谓不震撼!

    朱夏华可以肯定,这篇小说,能够看懂的读者不超过1%!

    “这篇太深刻了……”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啊……”

    朱夏华第一次感觉到了这部小说背后的灵魂,究竟是何等高大!

    最初的时候,可以说包括朱夏华在内,都没有将老贼当回事,直到《活着》的发布,朱夏华以为老贼与他是一个水平的作者!

    可是这部短篇小说集,仅仅看了两篇,朱夏华就已经开始仰望了……

    这和《三国演义》那种古代文学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语言深刻老辣,看似什么都没有写,可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

    这种感受并不人人都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毕竟文章中的时代比较遥远,可是有经验,有水平的作者,几乎一瞬间就能够感受到一股力量……

    批判的力量!

    真正经典的小说作品,拥有着艺术性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反应社会当时的黑暗。

    就包括大伙熟知的《三国演义》!包括《红楼梦》!

    都是如此。

    更别说那些经典的世界文学,文学大家,诸如鲁迅,契科夫,巴尔扎克等这些作者的小说,也都是以批判为核心,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所描绘的一切,都是为了唤醒广大的民众斗志。

    而这种内核,天生就是充满着力量的。

    为什么《活着》精彩,《许三观》精彩,《平凡的世界》精彩,而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个世界,几乎任何写现代社会的小说都没有办法达到不说是鲁迅先生,达到《活着》这样的高度,就是因为一点……

    21世纪的夏州社会,是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所谓的一些黑暗都不是面临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依旧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之下。

    这种环境下的故事,可能会温暖,可并不会批判,富有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这才是根本原因。

    当然这话并不是绝对,文学作品的种类繁多,一些文学作品可能更多地关注人性的美好、爱情的力量,或者探索生命的意义等主题,也都可以成为经典作品。

    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孔乙已》这样的短篇,就拥有着这一切,所以朱夏华才会如此的仰视。

    鲁迅先生的文字,是林秋觉得最具有特点的,与其说是文字,更可以说是灵魂,幽默,辛辣干脆,全近讽刺,思想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

    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

    这种文字的艺术性,就连《活着》的原作者余华老师都不止一次的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达不到鲁迅先生的文字水准,可想而知鲁迅先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其实根本不用过多赘述,前世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觉得鲁迅先生徒有其表。

    “这一篇一定要入选教材!”

    朱夏华与老贼不同,不像老贼那么潇洒,朱夏华拥有夏州作协主席,九州文学会荣誉成员等多个身份,从另一方面的影响力而言,是要比老贼要大的。

    如果朱夏华支持老贼的这些短篇入教材,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老贼在夏州目前的情况来看,快则一年,短则三年就能够做的到!

    而这仅仅是这短篇集的第二篇!

    后面更是篇篇经典!

    一度让朱夏华整个人都呆滞在座位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