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2.第231章 牧神:真说不过他们两人
第231章牧神:真说不过他们两人
魔族小公主生得玉雪可爱,断灭阐提与净无幻议定后,取名楼净云。
没有带灵狩大人的姓氏,断灭便与父亲一起前往中阴界报喜,兼说明情况,不料竟在中途救下冰楼公主。
质辛与霜旒玥珂有过一面之缘。
此刻见她惊惶奔逃,不由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霜旒玥珂认出了质辛,立即抓住他的袖子求救:“冰楼被烟都大宗师占领了,我们战死了好多人,请你帮帮冰楼,帮帮吾!”
父子两人对视一眼,是四奇观内部的事情。
关于四奇观,武君说过只要他们没主动招惹天都,不用过多理会。
“魔父,烟都的人很快便会追至,不如你带公主前往中阴界,我回天都向武君禀报。”
“公主,中阴界地理特殊,可隐匿你的行踪,你意下如何?”
“本公主随你去,现在大宗师和妖界的人都想抓吾,吾不能成为他们威胁皇兄的人质。”
霜旒玥珂从头上拔下一支白玉珠钗,交给断灭:“皇兄前往驭风岛未归,请你沿东而行,如能遇见皇兄,告之他冰楼发生的一切,拜托了!”
“吾会找到冰王。”
三人分道而行。
片刻之后,古陵逝烟和西宫吊影赶至这里,巨魔神从云层冲下,嘶嘶吼叫,一时朝东,一时朝西。
“师尊,巨魔神的意思是?”
“有人插手,分为两个方向逃了。”
“我们追向哪边?”
“无须了,希望你师弟不要再令为师失望。”
玄冥氏踏上驭风岛,见到了一剑风徽·杜舞雩。
可惜,杜舞雩并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不仅拒绝出手对付古陵逝烟,还藏匿着战云界的一只巨魔神。
玄冥氏失望离开,却在中途遭遇宫无后拦路。
“冰王,古陵逝烟让吾告诉你,冰楼无了。”
“什么?皇妹!”
“你们都要死。”
一场大战拉开,为生为死,为仇为恨。
长风呼啸,红剑泣血。
冰雪纷扬,白骨蚀元。
等断灭阐提找到这里,战斗已经结束,玄冥氏利用吸收了元生造化球能量的玲珑骨,打败宫无后,自己功体尽损。
见到皇妹珠钗,又听到冰楼沦陷,玄冥氏心神巨震,晕了过去。
断灭只好一手一个,将宫无后和玄冥氏拎回了天都。
黄泉啧啧称奇:“走亲戚还能捡两个人回来,天都捡人的传统后继有人。”
罗喉凝视着宫无后的血泪之眼,如一颗水滴状血钻,果然妖异凄美。
宫无后周身穴道被玄冥氏锁住,无法运用元功,见到传说中的武君,同感好奇。
“你是罗喉?”
“然也。”
“你能打败古陵逝烟吗?”
“没打过。”
如此回答让宫无后失去兴致,他闭上眼不再说话了。
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还给他的父母。
罗喉吩咐断灭将宫无后送去漠留黄昏,交给一名叫别黄昏的人。
玄冥氏悠悠醒转。
几句道谢寒暄之后,玄冥氏明白了现在的状况。
“武君,吾功体已废,复仇无望,吾愿将四奇观至宝原生造化球送给你,换取天都出手,帮吾除掉古陵逝烟。”
“抱歉,天都不是杀手组织。”
“古陵逝烟杀吾弟、吾友,灭吾冰楼,坏事做尽,难道天底下没有制裁他的人吗?”
“如同你所说,他坏事做尽,自然有他的因果报应。”
玄冥氏再次失望:“为何你们都不愿帮助吾?”
烟都迫害冰楼不假,冰楼同样迫害过妖界,妖界又祸害过苦境。
这样的因果官司打起来没完没了,天都不是三教公法庭,武君更无意以圣裁者自居。
“先留下来养伤吧。”
“不用,请武君暂时庇护吾的皇妹,等吾处理完冰楼的事情,再来接回她。玄冥氏感激不尽!请了。”
“保重。”
玄冥氏拖着伤体离开了。
黄泉有些不忍:“大宗师不是什么好鸟,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天道自有循环,插手一件事情,带来十个变数,插手十件事情,带来的变数将是无穷。”
“你依然插手了波旬的事情。”
“是波旬、三阳同天和地府轮回三件事情,已经对苦境现有的格局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愿这三件事情的变数,能趋向好的一面。”
“三件?原来你真没有闲着。”
此时,少昊进来:“义父,有人接近牧神与一页书前辈。”
接近的人是步香尘,她使用八品神通,找到了阎达三人所在之处。
正要靠近,一条魁梧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荒漠狂沙走万里,孤寂天涯一人行。”
“嗯?御天五龙?”
“此路不通。”
步香尘望向那一片幽深的密林,心念几转,笑道:“原来是武君的安排,奴家明白了。”
见步香尘离去,漠刀绝尘跃身一颗老树杈上,坐下来继续调息。
密森深处,那栋早已破损的茅屋重新搭建了,屋中咕噜咕噜煮着一壶茶水。
三人坐而论道。
这段时间,魔与佛之争无论文斗还是武斗,皆未分出结果。
牧神有意引导两人跳出各自心魔,论起更广泛的三教:
“武林虽以儒、道、释合称三教,但此三者起源却甚有差异,若以中土为准,道教可追溯至久远前的自然崇拜,但吾概以道门称之,涵盖道教与道教混杂之学说。”
“佛教相对中土诸流,虽为外来之宗,却因积极与中土风情合流,更开枝散叶,终成一教之宗。又因开创者为释迦摩尼,在三教并论时,亦以释教称之。”
“但论思想渊源,儒门虽非宗教信仰,影响却最巨,是故三教合流当中,有儒门一席。但若以新解观点回溯,三教合流并非刻意操纵,而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如何观之?”
“不如每人细说一教理念。”
阎达率先说道:“佛门以法轮为志,宣扬八正道,但吾认为此非正法,真正代表佛门者,乃八苦也。生、死、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才是佛门真义。可惜现在的修佛者,见本不见因,吾不屑!”
牧神问道:“你认为何为佛者之修行?”
阎达对答如流:“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牧神又问:“闻听修习有十种法,是哪十种法?”
“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是谓十者。”
牧神凝神思索,不觉颔首称是。
一页书会心一笑:“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怎知一个人有没有佛性?”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牧神不断追问:“若是为了救人而杀人,是善还是不善?有还是没有佛性?”
“昔日有人为屠宰世家,某日杀猪时,听到猪之惨痛呼声,激起无限悯悲心,从此落发为僧。”
“杀猪与杀人,到底还是不同的。”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这四句偈言入耳,牧神深感震憾。
一页书叹道:“众生修行只有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八个字很寻常,连村野妇人都会讲。”
“三岁孩童会讲,但八十岁老翁未必会做。”
牧神如受雷喝,当场怔立。
阎达不耐起来:“说了太久的佛,该说你的道了。”
一页书说出自己的见解:“道教源自《道德经》,以道和德为纲宗,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亦是修行之法。”
许久以来,牧神是天疆子民的王和神,唯一的思想导师。
然而在这数天的谈论中,一页书与阎达渐渐推开了那扇被他自己紧紧关闭的思想之门。
他将自己的疑惑问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何解?”
一页书朗声回复:“道是无,生于天地之前;是有,孕育万物。是不可见,因为道是虚无;又是实用,可以看到万物的踪迹。无和有,实际同出一源,这种同一为玄。玄,乃宇宙万般奥妙的源头。”
阎达补充:“道家认为,万物从道开始,故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哈哈哈,今日所听不虚。”
阎达期待地看向牧神:“该听你的儒门见解了。”
“在下献丑,儒教开端乃是圣人之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而今天下,礼乐崩坏,虽有三纲五常,诸境却以武力相向,背离圣人之道。”
“喔?那凛牧你的看法呢?”
牧神震震有声:“以武力取得天下,强推德政、礼治、大义!”
一页书皱眉道:“不可!以武力取天下,天下将永陷兵燹烽火,昔日六祸苍龙已证明了此为取死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