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的漕粮少得可怜啊。”汴水之畔,一群衣着华丽的士人正在踏青,看见稀稀拉拉的漕船时,纷纷说道。

    领头士人有三,分别是新蔡王司马确、东海王司马毗以及一番折腾后终于当上范阳王的司马黎。

    这三个人其实是堂兄弟来着。

    司马确是司马腾之子,司马毗是司马越之子,司马黎是司马模之子,而越、腾、模都是故高密王司马泰的儿子。

    三个人地位看起来差不多,都是郡王,但那只是面上,就里子而言,司马确要比他们好上那么一星半点。

    司马确原本是许昌都督,后来在裴妃的劝说下投降,出任兖州幕府监军。

    说起来可能有点离谱,但司马确这个幕府监军居然比司马毗这個幕府名义上的主人要强,更有权力,因为司马确真的可以监察各营,而司马毗只能监察自己那百十个护兵。

    至于司马黎,那就更差了。他就是一个富家翁,靠流华院的田地、庄客们过日子。

    “琅琊王得江东士人支持一分,送来洛阳的粮食就少一分。”司马确说了一句不太中听但又直中核心的话。

    司马毗、司马黎听了,各自叹气。

    呃,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叹气,可能有些触景伤情吧。

    但怎么说呢,在历史上,司马确已死四年(被石勒杀于南顿)、司马毗死四年(被石勒杀于宁洧仓)、司马黎死四年(被刘粲杀于长安),现在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如果说司马确还是靠许昌“和平解放”之功活下来的话,后面两位能活到现在就靠他们的娘亲委身于陈公了。

    正叹气间,邓攸、糜直二人走了过来,对着三人行礼。

    邓攸原为兖州幕府右司马,后被免官,给安排了一个关中的职位,他没去,留在司马毗身边当门客。

    “大王,此为东海来信。”幕府督护糜直将一封信交到了司马毗手中。

    司马毗先是一愣,才想起这是东海内史糜晃写给他的信,立刻接过,一边拆封,一边问道:“东海如何了?”

    东海国本有四郡,被祖逖攻取了一部分,现在只剩东海、兰陵二郡了,还不怎么全。

    “陈公所调之兵已至兰陵,先锋刘贺度部进了东海。”糜直回道。

    “彭城呢?没能进?”司马毗问道。

    “荀使君紧闭城门。”糜直说道。

    司马毗抬起头来,有些惊讶,又低下头去继续看信。

    “紧闭城门”就是中立的意思,随你们打,我不参与,也不帮任何人。

    邓攸在一旁默默看着。

    司马确、司马黎对视一眼,走远了一些,不想掺和这些事情。

    有些东西,知道了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很可能是杀身之祸,真以为邵勋是什么好人呢?他眼里敬畏过司马家么?

    “糜子恢!”司马毗看完信件后,立刻脸红脖子粗,气道:“枉我父那么信任他,一直说他忠勇。事到如今,就这么报答我家的?”

    邓攸咳嗽了下,提醒司马毗控制情绪。

    糜直则有些恼火。

    他爹糜晃确实对故东海王比较忠诚,但他可没那份忠心。他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来自陈公,因此就没法忍了。

    “大王,家父也是为你好。”糜直面无表情地说道:“之国之事,休要再提。”

    司马毗被糜直的态度吓了一跳,原本想要说出口的话也生生咽下去了。

    “镇军大将军不让做便罢了,东海王也做不得么?”司马毗嘟囔道。

    “宗王不之国,居京管束乃成例。”糜直说道:“便是故东海王在时也是如此。北伐邺城之战,宗王随军;出镇外藩之时,宗王随行。”

    说白了,作为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尽可能把所有宗王都抓在手里。

    荡阴之战,他就把天子、宗王都带在身边,最后多为司马颖俘虏。

    出镇豫州、兖州时,他也把宗王带在身边,哪怕白养着也不让他们之国。

    糜直搬出了司马越的做法,一时间让司马毗噎住了。

    愣了半晌之后,只能问道:“母妃怎么说?”

    “太妃让大王跟着邓伯道读书便是。若实在厌烦,可游山玩水,但不许服散。”糜直说道。

    司马毗闻言冷哼一声,嘟囔道:“偌大的王府,竟无一个好人。糜子恢忘恩负义,母妃有了新儿,便不念旧子了。邵勋更不是好人!”

    邓攸脸色大变,连连扯司马毗的衣袖。

    糜直却不会惯着他,斥道:“大王好不晓事!满朝宗王,都在洛阳当笼中鸟,大王却可悠游林泉,饱览山河,还不满足么?”

    “大王每隔旬日,便应邀赴宴,会见诸色人等,可有人禁止?”

    “大王府上那么多东海王氏部曲、门客,可有人驱逐?”

    “大王用度不缺,只道是东海王租赋所出,可洛阳的宗王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兵荒马乱,道路阻隔,租赋能运来洛阳?若运不来,朝廷能有钱粮发放下来?更有那陷贼的王国,租赋全无,而今却已靠卖家当甚至卖女儿度日,他们过的什么日子?”

    “大王举办宴会,恩养门客,一应所出,皆是太妃从幕府调拨之粮帛。若无陈公许可,大王可能得到一斛粮、一匹绢?”

    糜直一连数问,司马毗听得面红耳赤。

    “大王,世道不易,且自珍惜。”糜直拱了拱手,道:“说句不中听的,你能活着,能当个富家翁,能不被禁足监视,已是太妃看在母子情分上,能为你争取到的最好条件。若让你插手幕府政务,那才是害了你啊。”

    说到这里,糜直又看向邓攸,道:“邓公乃老成持重之人,赵穆前车之鉴,不可或忘。大王趁着陈公北伐,结交幕府僚佐,实乃害人害己之举。言尽于此。”

    说完,转身走了。

    邓攸长叹一声。

    赵穆是幕府右长史,因为发赈济粮稍迟,饿死了人,于是被处死了。

    不过谁都知道,这是陈公借题发挥罢了。

    “邓师……”司马毗看向邓攸,脸色苍白。

    “雷思进等人,确已被免官。”邓攸垂首道。

    司马毗沉默良久,这事定然有人告发了,人心难测啊。

    不过,正所谓屎难吃,话难听,糜直说的都是大实话。

    真以为陈公不会杀人么?

    伱想要什么?你能得到什么?

    当官?你已是二品镇军大将军,想当实权都督?还是入朝当三公?

    之国?别开玩笑了,那是和邵勋抢地盘。

    怪自己娘亲不为自己争取利益?

    你东海王的租赋运不过来,洛阳都闹饥荒了,朝廷压根就没钱发禄米,你在汴水北岸的宅子是你娘亲花钱为你盖的。

    你养门客、护兵乃至宴饮的钱是你娘亲调拨幕府钱粮送来的。

    你还不用像其他宗王那样被强留在洛阳居住。

    这个条件还不满足?

    你还想要什么?就像暗地里结交幕府僚佐,换个狠一点的人,你和你结交的僚佐都已经死了,而不仅仅是免官。

    现在你每拉拢一个人,都是在害人家。

    幕府里有一个支持你的人,都是在害你自己。

    “邵勋不是答应过我父,不杀我的么?”良久之后,司马毗带着点哭腔说道。

    邓攸叹了口气,揽着司马毗的肩膀,叹道:“时也,命也。权力之争,最是残酷。你要耐心等机会。太妃也很难,她已经很照顾你了。现在有了孩子,能做到这份上已是极限。”

    “那就继续游山玩水?”

    “离幕府越远,你越安全。雷思进,老夫害了他。此事,我也有错。”

    “邓师你灰心丧气了?”

    邓攸也有些迷茫,只道:“若实在憋屈,或可渡江南下。琅琊王看在先王面上,定礼遇大王。”

    司马毗有些意动,遂问道:“琅琊王能北上吗?”

    邓攸苦笑了下,摇头不语。

    司马毗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有些不解:“徐州不是都要打起来了吗?糜晃在祖逖手下连吃败仗,军心离散,而今只靠自己坞堡部曲坚守,早晚落败。若琅琊王攻取徐州,则声势大震,邵勋左支右绌,或出现破绽。”

    邓攸停下了脚步,看着司马毗,问道:“大王如何知道这些?”

    司马毗有些不好意思,道:“东海王氏的人说的。前右卫将军王秉遣人捎来信,询问近况,说一旦琅琊王收取徐州,愿迎我之国。”

    邓攸大惊:“这事老夫怎不知道?”

    司马毗不语。

    邓攸看了他许久,叹了口气。

    东海王娶妻之后,不再完全依赖他们这些老人了。

    “大王真觉得,若琅琊王攻取徐州,会让你之国吗?”邓攸反问道。

    “琅琊王总要人为他看着徐州吧?”司马毗不确定道。

    邓攸摇头,只道:“祖逖必不会让大王之国。东海王氏,嘿。”

    “那就一直没法之国了吗?”司马毗问道。

    “徐州兵荒马乱之际,之国只是空谈罢了。”邓攸说道;“等,慢慢等。”

    司马毗有些泄气。

    “放心,很多人在和你一样等呢。”邓攸又道:“便是宫里那位,都在等。陈公为什么从邺城回来?不就是观望的人有点多么?琅琊王已经出手了,他们都想看看陈公能不能顶住南北夹击。他们能等,大王也应当能等。之前老夫操切了,大王也操切了,当勉之。”

    “若这样还不能让邵勋失势呢?”司马毗问道。

    “那样的话。”邓攸仰首望天,道:“大王还不如留在河南呢。在这里能做富家翁,去了建邺,一样是富家翁,顶多领个清闲职官罢了。得了河南河北,陈公势头便无法遏制了,从今往后,大王当改变态度,多往太妃那里走走。将来陈公成事之后,便不会再提防你了。或许,还能给你个官当当。”

    河南大地,人心纷乱。

    有人与邵勋绑得很紧,只能支持他。

    有人犹豫不决,只愿随大流、从众,出点钱粮,但出得多了还不乐意。

    有人冷眼旁观,决定继续观望。

    有人甚至表面顺从,暗地里与各方勾勾搭搭,多面下注。

    人心隔肚皮,你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唯一能改变他们决定的,就是胜利。

    胜利能涤荡一切,此乃煌煌大势,比什么阴谋诡计都管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