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8章 隐约看到的未来
吕北错愕的神色,让徐大江瞬间明白了什么,于是立刻笑眯眯的说道:“哈哈,没事的。建高去开会了,没人关注这种事情很正常。老白不是也去开会了嘛?他肯定会解决的。
再说了,专家团是来考察的。又不是来吃饭的。哪位专家还会在乎一顿饭?没人管,也能去学校食堂或者外面去吃,这年头谁还缺那顿饭钱?自己去吃点想吃的,说不定人家更满意。咱们西林特色菜多嘛。”
徐大江其实很双标。
如果是数学院发生这种事情,他大概会怒不可遏。但如果是物理学院的事情……谁还不能犯点小错了?谁要是为这种小事情生气,那一定是小肚鸡肠。
不过乔泽也并不认为徐大江说的有什么不对。这年头谁在乎一顿饭啊,比如他出门就不太喜欢人家邀请他吃饭。
想到这个事情,无非是在他有限的出门拜访经历里,大家都挺热衷于这种接待,想拒绝都挺难那种。
而且相比于这种正式接待,他还真更喜欢自己想吃点啥就去吃点啥。既节省时间,又不需要跟许多人打交道,听大家在饭桌上废话。尤其是那种有酒的饭局。
根据乔泽观察到的规律,酒局上绝大多数人在喝过酒之后,话会明显变多,非常聒噪。
于是乔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应了句:“也对。”
“嗯,不过吧,我琢磨着现在数研所还是缺了个管事的。小喻在招生办呆的时间也够长了,该换换地方了。不如干脆你去跟张校长说说,把小喻的关系转到数研所,这样以后有类似的事情,也有个人拿主意。”徐大江给了建议。
虽然说徐大江不介意这次来的专家考察团吃点鳖,反正是帮搞物理的。事情成不成那也是老白需要操心的事情。但西林数研所主业毕竟是搞数学的。未来跟数学这块搭上线的事情肯定更多。
他跟李建高又不可能实时呆在学校里,乔泽对迎来送往的事情肯定不会太上心,所以还是得有個足够放心的人能在发挥作用才好。喻成功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乔泽肯定能信任,做事也滴水不漏,让人放心。
只是换了一年前,他可能还会选择自己去吹吹风,想想办法。但现在乔泽说的话肯定比他管用了,尤其是换了校长之后。
“嗯,什么职位比较适合喻叔呢?”乔泽认真的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咱们西林所是厅级单位了,这不是副所长还有缺口吗?现在喻主任是正处级,调过来当个负责行政工作的副所长,正好也算是升了一级。你尽快打声招呼,早点把这个事落实了。回头数研所升研究院了,到时候还有麻烦。”
徐大江毫不犹豫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这一点说,当初还在位置上的陈校长说这家伙应该去组织部任职是负责任的。
毕竟在人事安排这块,老徐拿捏的很稳。
“懂了。”乔泽应了下来,他打算等会晚上就给张校长打个电话。
毕竟张校长来学校第一天就跟他说过,他这次选择调来就是为了支持数研所工作的。让乔泽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乔泽之前都还没打过,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放心吧,乔教授,你开口了肯定没问题的。对了,你这是打算干嘛去?”
“散步。”
“正好我没什么事,陪你走走?”
“好。”
“那走,正好我也好好逛逛校园。说实话,搬到新校区来了之后,我都还没在这边好好转转……”
看着热情的徐大江带着乔泽热情的聊上了,吕北跟李承泽同时松了口气。
这天聊的,压力太大了。
……
美国,西雅图,雷德蒙德。
华夏夜幕降临的时候,对于萨蒂亚·纳德拉来说又是新的一天开始。
昨天在凯文·斯科特跟他谈过之后,晚上回家他还专门打了好几个电话,详细咨询了几位美国颇有名气的从事生物计算研究的科学家。
包括南加州大学的莱昂纳德·阿德尔曼,华盛顿大学的埃里克·克拉文斯,自然也包括了本就在微软研究院任职的安德鲁·菲利普斯。
巧的是,在跟安德鲁·菲利普斯视频的时候,这位自家的科学家已经从凯文·斯科特那里拿到了一些资料。
收获还是有的。
起码让萨蒂亚·纳德拉大概了解了目前美国关于开发生物计算这一方向的进度。其中也包括了自家的研究进度。很遗憾,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没有可以信赖的商业化模型。
用安德鲁·菲利普斯的说法就是,他本以为包括生物学跟细胞计算模型,以及工程化生物系统,生物计算应用等等这些层面,他们的研究是领先全世界的。
但凯文·斯科特提供的一系列数据让他开始对这个判断产生了怀疑。如果罗列的实验数据没有造假的话,那么华夏的确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上走得更远。
尤其是关于rna电路的构想,创新程度拉满。相当于走了一个很偏门的赛道。毕竟rna在稳定性,合成跟操控难度,可编程性以及可预测性等等层面,都远不如现在主流研究的dna电力。
而且dna技术跟蛋白质工具,都已经相对成熟。比如crispr/cas系统、合成生物学的标准模块等。至于rna相关的工具跟技术都需要自己去研究,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体系。
换言之,如果他们拿到的资料是真的话,又有着完整的商业应用计划,那么对方将拥有完整的产权,几乎不会被任何前置专利、标准限制。
最关键的是,起码他暂时看不出对方提供的一系列证据有造假的痕迹。
其实萨蒂亚·纳德拉还很希望知道能否凭借对方提供的这些资料是否能推导出一些技术性的秘密,不过安德鲁·菲利普斯觉得仅凭这些数据,大概率力有未逮。
而且绝大部分都可能会在未来发表的论文中看到。
人都是偏向于相信自家人的,萨蒂亚·纳德拉自然也不会例外。
虽然说其他专家对于rna电路是否真的研究成功,大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一方面这些人并没有接触到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这些人可不算微软人。
再加上西林数研所的鼎鼎大名,还有他们目前最需要的人工智能技术,这已经让萨蒂亚·纳德拉开始认真思考双方合作的可行性。
微软当然还没到不合作就会破产的境地。
但如果再次错过一个时代,就真不好说了。
虽然从目前来看,个人pc端系统windows依然是绝对的主流,数量庞大的开发者依然依托于windows生存,但谁能保证几十年后人们还会使用现在的个人电脑?
万一云端系统真的能替代个人pc设备呢?
又或者个人pc被完全淘汰了呢?
真的,这些都是说不好的,就好像世纪初大概没人会想到当时还极为笨重的移动电话未来某一天不但能打电话,发短信,还能集合网聊、购物、钱包、视频、小说阅读、游戏机等等功能。
甚至在手机上逛超市比现实逛超市更便宜,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有人把做好的饭菜直接送上门。
巧的是,微软完美的错过了这一切。
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pc还没有完全被替代。但谁说得好未来的手机能否完全替代pc功能呢?
现在也就是硬件还会限制软件的发挥,如果万物云时代真的到来了,借助更为发达的投影功能,甚至更具科技感的全息显示功能,个人pc说不定真成了历史产物。到时候微软咋办?
生物超算搭配人工智能,万一真成了未来个人应用的主流,微软也能彻底打个翻身仗了。
哪怕是云计算时代,也是需要应用支持的。能掌握新时代的操作系统,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
现在萨蒂亚·纳德拉唯一没想要的就是合作方式。
从之前的经验,以及凯文·斯科特汇报时的态度来看,想要跟西林数研所合作,需要付出的东西还是蛮多的。
对方在讨价还价这件事上,从来都很强势。
这也是苹果跟openai眉来眼去,短时间内便一拍即合的原因。对方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确带给了苹果太大的压力。当初苹果也想过第一时间找乔泽合作来着,但据说最后捐了一笔钱,就只跟对方见了一面……
除此之外,萨蒂亚·纳德拉还听说连兰利都吃了憋。毕竟到了他这个地位,很多事情本就是瞒不住的。更别提1900号里进行的那次会议,他也是现场嘉宾之一,无非是位置没那么靠前。
这就让萨蒂亚·纳德拉感觉很头疼。
如果真要合作,得争取到足够的好处,但对方显然并不是那种熟悉正常商业规则的人,如何有效沟通,才能把利益最大化,一时间竟没什么头绪。
他甚至有些后悔把这个事太早揽到自己身上。
毕竟如果由其他人去谈,即便谈崩了,他还能出面重新把对方拉到谈判桌上。如果他谈崩了,再想谈出更好的结果就很难了。除非全盘答应对方的要求。
昨晚他就希望凯文·斯科特没那么急切的促成合作,把他的意思传递出去,但显然太晚了。
事实上这些搞技术的比他更沉不住气,尤其是在面对有可能是颠覆性技术的时候。当然这也怪他最初没把这个事情太放在心上。
不过转念一想,对方没有直接找他,而是先跟凯文·斯科特联系上,会不会也是抱着跟他同样的想法,又让他感觉稍微笃定了些。
不说别的,起码在研究操作系统这块,微软不但有底蕴更有底气。不说别的,微软全球养着数以万计经验丰富的系统工程师跟相关研发人员,这些人都是他的底气。
现在就看对面怎么说了。
等他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登陆了软件之后,便看到弹出了一封陌生地址发来的邮件。
看标题便让萨蒂亚·纳德拉认真起来。
“你好,萨蒂亚·纳德拉先生。关于生物超算系统跟人工智能的合作。”
这并没有让他感觉意外,因为外界早就盛传乔泽这个人极为强调效率。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效率高才是正常的。
点开邮件,果然是关于合作事宜的。
跟昨天发给凯文·斯科特的邮件不同,内容要简单许多,没有任何涉及到技术细节方面的讨论,只是在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以及相互互补的优势。
用邮件里的说法,现在西林数研所主持的rna超级计算机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已经完成了rna集成电路的第一阶段工作,接下来无非就是继续对硬件进行优化。
现在西林数研所向全球征集生物超算系统解决方案,对于微软来说,如果愿意加入合作的话,未来将拥有部分生物超算系统的专利,以及西林数研所帮助优化windows自带应用的智能化体验。
虽然没提钱,但重点提及了针对未来的构想,比如无基础硬件移动设备。
好吧,这意味着对方似乎真打算革新下一代的个人计算设备用品,从个人pc到移动智能手机,剥离传统的cpu、硬盘等等硬件,只保留内存跟网络通讯硬件。
对于微软来说,好处就是现阶段能够让自家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从软硬件层面弥补包括surface系列产品目前的不足。如果未来真能实现对方描绘的场景,那么微软依然在操作系统这一领域有着一席之地。
甚至可能更进一步,触手能更深入的伸进移动互联领域。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如果rna超算真能普及,这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方面这东西节能,同样的计算量,能源消耗大概只有传统电子超算的千分之二左右。这就意味着只要能成功降低成本,实现量产,就能快速再铺开。
想想看吧,未来这东西如果能跟基站甚至跟基站一样普及,甚至每栋楼都有一个生物超算服务器的话,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似乎真没必要花大价钱去购买cpu、硬盘这些东西,隔热板算力就跟流量一样,直接租用就够了。
要知道手机跟电脑这些东西更新换代极快。但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实用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同时少了诸多耗电的硬件,发热量大幅度减少,也将会给设计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无数曾经只能存在想象中的设计说不定就能变成现实。
再加上,根据邮件里的描述,生物超算还能根据任务不同,自动进行硬件层面的调整,来保证最快的响应速度,是真让这位科技界大佬隐约看到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