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512章 511铺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2章511铺垫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别人家的冬至其乐融融,颜雄飞家的冬至鸡飞狗跳。

    自从王慧茹去农村蹲点以后,颜雄飞的苦难行军就开始了。

    每天早上给小的穿衣、洗脸,然后伺候俩孩子吃饭,颜宁宁自己去上学,颜雄飞送小的去育红班后,再自己去上班。

    下班后又得去把小的接回来,最难的是晚上,小的吵着闹着要妈妈,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哄着。

    今天冬至,别家都吃水饺,闻着邻居家传来的香味,俩孩子闹腾的更厉害了。

    好在邻里之间平日里相处融洽,邻居感念王慧茹的恩情,也都知道王大夫最近没在家,所以家家户户都给颜家送来了水饺。

    馅儿都差不多,每家送的也不多,但积少成多,足够两个孩子饱餐一顿。

    把孩子哄睡后,颜雄飞才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每当此时还要洗衣、扫地等等,无论干什么,他都会想起王慧茹,深感媳妇的不容易。

    王慧茹每个周末都回来住一宿,给爷仨做点饭,每当此时,颜雄飞都是陪着小心,不复往日撒手掌柜的模样。

    颜雄飞吸着烟,看着日历,盘算着媳妇结束蹲点的日子,再坚持坚持,坚持个十来天,这种度日如年的日子就结束了。

    颜雄飞在心里发狠,这种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他过的够够的,以后再也不想经历了。

    12月23日,星期三。

    唐植桐下午来到押运处的时候,被方圆给喊了过去:“老贺那边刚给了个通知,元旦前后会有次演练,你到时候一块参加吧。”

    “行。临时加的?”唐植桐答应的爽快,但也有些纳闷。

    押运员受双重管理,一年两次打靶,但大多安排在春秋时节,不冷不热,穿得也不多的时候,打完回来洗个澡就干净了,像这种冬天临时性的,还是演练,就不多见了。

    “嗯,项目跟以前不一样,这回有生化三防。”方圆说完,起身从旁边的柜子里找出一本书,递给唐植桐:“喏,你没有从头到尾参加过正规的训练,先拿这本书看看吧,省的到时候抓瞎。”

    “谢谢圆哥,我明天路过新华书店自己买本得了。”唐植桐接过来一看,嚯,大名鼎鼎的《民兵军事训练手册》,59年3月版,定价两毛。

    “那个钱干嘛?这个是单位发的,我留着也没啥用,你拿着看就行。”方圆摇头,他工资涨了,但还是感觉不够,抽烟档次都低了。

    “那也行,我看完再还回来。”唐植桐没坚持,不过倒是盘算着回头再买一本,凑齐穿越者三大必备宝典。

    《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已经都出版了,《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还得等二十来年才面世,时间稍微长了点。

    回到办公室,唐植桐先把手头的工作处理了一下,忙完才给自己倒上杯水,打开《民兵军事训练手册》看了起来。

    这本书不厚,108页,印刷数量却足足有20万册,而且后面还会增补、加印。

    唐植桐看的津津有味,这是他的短板,以前没有接触过。

    这本书虽然页数不多,但内容很详实,包括战斗准备、战斗动作、战斗勤务、夜间教育、行军住宿、歼灭空降特务、射击原理及及原子、化学武器防护等内容。

    这要是放在非洲那地方,妥妥的宝典,就是放在国内也是增加武德的存在,有力的助长了起风后彰显武德的气焰。

    一说到原子、化学武器防护,不少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没那么远。

    按照时间顺序,最开始是小本子的731,也最让人恨之入骨的,然后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光头和丑国都对我军使用过化学武器,再后来嘛,据说是各种肺炎及埃博拉。

    鉴于实际需要,所以解放前的时候,我党就开始培养“化学兵”。

    1950年11月成立军属的化学兵学校,地址在川蜀江津县。

    1956年1月1日,在四九城正式成立军属防化学部,注意,是“防”,预防的防。

    想到这,唐植桐想起了一档子后世解密的迈瑞卡档案,他们在1956年的6月制定了一份名为《1959年原子弹研究要求》的文件,在长达800多页的文档中,对“三年后(也就是1959年)极有可能发生的核战争”进行了评估,并给出详尽的作战方案。

    在这份文件里,有数量高达1200个的核打击目标,甚至详细指明了投放核武器的具体地点,以便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先发制人。

    中国有117个城市被列为了目标,并被划分了原爆点,共870个左右。

    唐植桐觉得这两个时间并不是巧合,因为我们在那边有个姓金的前辈,让人扼腕的是在80年代被叛徒出卖,用强大的意志力靠一个黑色塑料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叛徒眼下还只是个跟凤芝差不多大的孩子,但家住史家胡同,家世显赫,属于名门望族,家族在全球内开枝散叶,非常的厉害。

    建国之初,咱们头上就一直笼罩着“核讹诈”的阴影,跟北边关系好的时候,有老大哥护着,现在谈崩了,就得有预防措施。

    不仅仅是演练三防,地铁也是此时被提上日程,第一批有四九城、沪县、沈阳三座城市。

    等到下班,唐植桐还是等马薇先走,自己用简易书签做好标记,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关掉电灯出门。

    依旧是趁着夜色往家里带玉米,到家把玉米倒进缸里,唐植桐拉着张桂芳来到门外,生怕谈话被凤芝听到。

    “妈,后天是文文生日,我寻思着,这是她嫁过来第一次过生日,要不咱这星期改善生活时间提前?”唐植桐斟酌着用语,把打算给小王同学过生日的事做了铺垫。

    之所以说斟酌,是因为时下普通百姓家极少有庆生的,唐家也不例外,最多生日当天吃碗卧荷包蛋的面条,这档子事就算过去了。

    “行啊,那我明后天的去排队买肉,多买几张肉票的。”张桂芳没有往歪了想,反而觉得给儿媳过生日是应该的,以儿媳的家庭条件来讲,在娘家的时候肯定年年过,嫁过来了不能比以前差吧?“您甭去了,我有门路,菜啊、肉啊您甭操心,这事我来办,您到时候馏馏馒头,或者蒸锅米饭,不用做别的。”唐植桐赶忙出言拦住,肉票一张才一两半,这个月也就还有四五张,下个月的明天才发,唐植桐就是生怕亲妈一次买多了,才今天提前打预防针。

    “那……行吧。”张桂芳答应下来。

    “成,那我去炒菜了。”唐植桐见亲妈答应下来,才开开心心的进屋。

    唐植桐打算后天晚上吃四个菜。

    这要是放在去年,四个菜非常容易,哪怕是今年上半年,四个菜也不算困难,甚至全是肉菜都可以凑出来,但下半年就不行了。

    不光今年下半年不行,从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四个菜都是极高的礼遇。

    吃完饭,跟凤珍学了十来分钟英语,唐植桐把厢房的炉子点上,没有立马开始俄语学习:“哎,我出去一趟,一会回来。”

    “大半夜的,去哪?”小王同学嘴上这么问着,手上却从衣柜里找出陪嫁的电筒,握把朝向唐植桐递了过去。

    “嘿嘿,我去趟玉器厂,有日子没去了。”唐植桐接过电筒,在小王脸上蹭了蹭,说道。

    “外面怪冷的,戴好帽子、围巾,快点回来。”小王同学那叫一个无奈,一些石头下脚料就那么好玩吗?比学外语还好玩吗?但她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宠着他!

    “放心吧,前后也就半小时,保准回来。”唐植桐戴上帽子,任凭小王同学给自己系上围巾,出了门。

    唐植桐来到玉器厂,敲了门,等看门大爷开门后,陪着笑脸递上颗烟。

    “你这有日子没来了,还以为你学成了呢?”这年头也没啥娱乐项目,尽管大爷觉少,但睡觉却很早,躺下也能节约一点粮食不是?

    “唉吆,您夸奖了,我离出师还早呢。这阵子单位上的事情多,给绊住了,一直没抽出空来。”唐植桐划着火柴,给大爷点上。

    “好啊,好啊,还是得以工作为重,快进去吧。在外面待冷了,就先到我这屋来暖和暖和。”大爷抽上一口烟,催促道。

    “好嘞,谢谢大爷!您先歇着,我过去看看。”唐植桐笑着跟大爷点点头,来到了堆放碎料的墙角。

    唐植桐之所以三番五次的往这边来,是因为这年头技术有限,有些因为形状原因不好加工,不符合师傅们的构想,被人为加工处理下来的。

    料是真的好,只是块头不大。

    这也就是工具不趁手,若是将这些边角料拿到几十年后的玉石市场上,估计能抢破头。

    眼下的玉料讲良心,说是好的就是好的,以后的玉石市场嘛,高价买到手的不一定是玉,有可能是大理石、玻璃,甚至是酸洗的石头……

    正应对了那句奥德彪的名言:钱没了可以再赚,若是良心没了,可就赚的更多了!

    作为曾被压榨的对象,唐植桐知道那种苦,想着保留良心,不跟他们同流合污。

    但他自己估计也就仅此而已,很多事情啊,非人力能及。

    就像胡同里那小谁一样,前阵子埋怨自己父母搞不来粮食,自个吃不饱,估计等他长大成人、父母逝去,又得开始想念有父母给他遮风挡雨的日子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

    唐植桐挑出材质比较好的一些边角料,起身跟大爷说一声,才施施然回家,家里还有个俄语教师等着自己个呢。

    等唐植桐到家的时候,俄语老师正在伏案疾书。

    “回来了?”小王同学听到动静,转头莞尔一笑。

    “嗯,小王老师写教案呢?”唐植桐将帽子、围巾挂起来,打趣道。

    “哼,教你还用写教案吗?我肚子里的存货教你绰绰有余。”小王同学傲娇道。

    “那干嘛呢?”唐植桐好奇的凑上前去。

    “给清清写回信呢,不许偷看。”小王同学用胳膊护住信件,不让唐植桐看。

    “我这哪是偷看?我是光明正大的看,哈哈哈。要不是信任你,还以为你给谁写情书呢。”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唐植桐知趣的走到炉子旁坐了下来,往炉膛里加了几根柴。

    “讨厌~女孩子之间的一些小秘密嘛,不适合让你知道。”也许是觉得自己语气生硬了些,小王同学起身也来到了炉子旁,从后面将唐植桐搂住,温柔的说道:“你不看,好不好?”

    “好,好,不看。”唐植桐拍拍小王同学的手,问道:“那个杜晏清考上的清大来着,对吧?”

    “嗯,清大水利系,我们那一撮当中,就属她最出息了。”小王同学与有荣焉。

    “嚯,热门专门啊,这个专业能火个二十年。”尽管从前几年就开始兴修水利,但唐植桐觉得实验性质的居多,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在神州大地上将掀起火热朝天的修建水库、水渠的高潮,为后续农业的增产奠定牢牢的基础,很多这批水利工程会一直服务下去,不会因公社的解散而失去功用。

    “瞧你说的,现在哪个专业不火?你先歇一会,我再有五分钟就写完了。”小王同学用脑袋在丈夫耳边蹭蹭,噔噔噔又跑回去写信了。

    唐植桐看她的小女儿姿态,笑了,内心顿时柔软起来,烧上了一壶水。

    信很快就写完了,小王同学塞进信封,填好地址,准备教丈夫俄语。

    唐植桐好学,对学俄语也不排斥,但老师严格的话,过程就比较痛苦了,那个弹舌真的是让人欲仙欲死,多练习一会,舌根就会疼。

    最近吃得多了一点,学完俄语,还有保留项目,小两口探讨、论证了一番半球体与地心引力和通过按摩手法膨胀之间的关系,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因为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验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