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233.第233章 232烘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232烘烤

    煎饼是一种百搭的主食,不仅限于大葱或者菜,卷上一溜白、红同样是人间美味。

    唐植桐在煎饼中撒上一溜白,卷起来,一气卷了三个,小王同学、凤珍、凤芝,每人一个。

    “尝尝,卷白挺好吃的。吃的时候一只手捏住下边,小心别漏了。”唐植桐将三个卷好的煎饼依次递给三人,凤珍小时候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只能看着自己吃。

    掺了小米的煎饼软硬适度,本身就带一点甜头,现在有了白的加成,更使人口舌生津,三人撕咬下一块,嚼了几下就被征服了……

    ,是一种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能量食物,并深深地刻在人类的基因中,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这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食品。

    有些地域为了缓解矛盾、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在销售的食品、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果葡浆,致使消费者发胖。

    嗯,有个小规律,肥胖比较显著的地方基尼系数都比较高,但矛盾不好说,因为这玩意不会消散,只会转移……

    “好吃!我中午还卷吃!”凤芝率先开口道。

    凤珍没说话,但从流露出的享受表情上来看,并不反感这种吃法。

    “行,省下我做菜了。”难买,但孩子高兴也很重要,张桂芳笑呵呵的答应下来。

    唐植桐看着吃的香甜的三人,自己卷了两根香椿芽,刚摊好的煎饼,卷什么都好吃。

    凤芝吃得慢、饭量小,一个煎饼就饱了,凤珍则又自己动手卷了个煎饼,而小王同学跟着唐植桐学,又卷了香椿咸菜,尝试了不同的吃法。

    现下吃煎饼的地方并不多,但几十年后的早餐会有一个“杂粮煎饼”的选项,经营这项早餐买卖的绝大多数来自同一个地方——齐鲁某革命老区,借此勤劳致富的不在少数。

    大多杂粮煎饼卷薄脆或者馓子,刷以酱料,撒上香葱末、香菜末、榨菜末,再配上一碗糁汤,那滋味,绝了!

    早点中与杂粮煎饼并列的还有个“煎饼果子”的食物,两者名字里都带着煎饼二字,但风格差异迥异。

    煎饼果子据说是起源于津门,正儿八经的津门煎饼果子主料是绿豆面,但传到其他地方后主料就成了面粉。甭管什么粮食做的,都得在烙好后卷油条,还得是软踏踏的那种小油条,辅以咸豆腐脑或胡辣汤,非常下饭。

    再说句题外话,普通人认知中的津门著名的小吃有三样,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和津门大麻。

    实际上呢,津门人不吃狗不理包子,说那都是糊弄外地人的,津门大麻也根本就不是津门产的,而是产自徽省阜阳颍上黄坝,意不意外?

    吃完早饭,唐植桐来到单位的时候,高立德已经采购好绿豆,半袋子,足足有二十多斤,一锅水中放两把绿豆的话,能用很长时间了。

    “唐师傅,绿豆不大好买,我买的可能多一些,多退少补吧。”高立德卡着工期,打出了富余量,将绿豆交给唐植桐时说道。

    “好嘞,谢谢高师傅。一会我把南瓜摘好送食堂。”唐植桐接过来,抄了一把捻了捻,质量不错,没有石子啥的压秤。

    “成,那麻烦唐师傅了。”高立德点点头,转身回食堂准备食材。

    高立德心里有数,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插手过南瓜的事,贸然去摘可能会带来非议。

    唐植桐麻溜的将炉灶点燃,在锅里倒入一桶水,抓上两把绿豆,盖上锅盖,趁烧水的工夫去南瓜地溜达一圈,摘南瓜。

    南瓜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打,押运科的地不肥,一颗南瓜秧上坐三四个南瓜为宜,再多就供不起来了。

    现在正值期,每颗南瓜秧上摘一颗,后面打的时候再留一个就补回来了,对收成影响不大。

    一上午的时间,唐植桐在炉灶、南瓜地和食堂之间来回奔波。

    他一次摘了一百多颗南瓜,这玩意即便还很嫩,但只要不磕碰,放个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

    一百多颗南瓜足矣抵消这二十多斤绿豆,剩下的让它们慢慢长吧。

    唐植桐忙着,大师傅和临时工们也没闲着,在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又一个棚子,有点像蒙古包,棚子里摞满了解好的木板。

    “乔师傅,这是干啥?”唐植桐的活告一段落,歇息的间隙,请教乔师傅道。

    “烘一下,要不打好的架子容易走样。”乔师傅回道。

    “这木头不是干透了吗?还需要烘?”唐植桐有些懵,当时专挑干透的原木,解开还需要烘?这是他没预料到的。

    “感情你不知道?”乔师傅意外道。

    “嗐,我不专业,当时也没顾上问。烘干费时吗?工期够不够?”唐植桐坦然承认道,预算在那摆着,如果延期的话不好跟方圆交差。

    “工期差不多吧,我们加把劲。这木头挺好,不用烘很长时间。”乔师傅哑然,耐心回道,他也是限于工期才采用这种办法,否则自然风干效果更好。

    “那就好,您费费心。”唐植桐放下心来,委托道。

    “放心吧,我们心里有数。”乔师傅乐呵呵的答应下来。

    各种物资到位,唐植桐今天比昨天轻快一点,烧着灶,看着临时工在乔师傅的指挥下烘木板。

    在摞好的木板中间用碎砖搭起一个简易的灶台,然后放入树皮等碎木块,点燃,将棚子的门帘夹好,防止热量外溢,任其在里面阴燃,时不时的有临时工打开进去添上一把柴。

    看着忙碌的临时工,唐植桐瞬间感觉自己烧灶的活貌似也没那么热了……

    随着一锅锅的绿豆汤出锅,唐植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绿豆明明是绿色的,熬出来的汤却是红色的!

    是锅绿了水,还是绿豆经过高温改变了初心?

    下午,乔师傅挑了几块模板,开始做桌凳。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木板在乔师傅手里一点点被肢解,然后重新组装,很快,一张桌子就做成了。

    也就唐植桐手里没有录像机,否则将这个过程录下来剪辑一下,作为男人减速带放映的话,肯定能带来一波流量。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