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45章 《武将忠勇论》与《武将死战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章《武将忠勇论》与《武将死战论》

    又一日。

    御史台,察院。

    书写人老洪拿着一份文书来到苏良与周元的屋内,高声道:“二位,出大事了,石元孙活了,石元孙活了!”

    周元一愣。

    “石元孙?开国大将石守信的孙子,曾经的鄜延副都部署,他……他不是五年前在三川口之战中殉国了吗?”

    老洪微微摇头,将文书放在周元面前。

    苏良对这位抗击西夏的将领也有印象,当即也起身,走到周元旁边。

    文书内。

    有一份西夏释放人质的名单。

    其中,便有鄜延副都总管石元孙。

    还有一人,是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

    他也未殉国,而是成了俘虏,不过却在两年前病死在了西夏。

    周元喃喃道:“这不是闹呢,朝廷都追封过了啊!”

    刘平和石元孙还有一个身份。

    一个是三川口之战的统帅,一个是三川口之战的副统帅。

    三川口之战发生在康定元年(1040年)。

    是西夏的立国之战。

    也是大宋尤为耻辱的一战。

    大宋一万多名士兵在三川口全军覆没。

    当时,参与战斗的主将除了刘平和石元孙外,还有一人,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

    黄德和临战脱逃,是导致宋军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其逃走后,还诬陷刘平与石元孙叛变。

    当时的殿中侍御史文彦博亲审此案,最终为刘平和石元孙平反。

    赵祯大怒,对黄德和施行了罕见的腰斩之刑。

    而后。

    赵祯追封刘平为朔方节度使,谥号“壮武”。

    追封石元孙为忠正军节度使兼太傅,并特旨恩准他的子孙为官。

    当时还有很多百姓泪洒街头,纷纷悼念这两位为国捐躯的英勇将领。

    但现在,突然来了反转。

    两位殉国的大英雄竟成了西夏的俘虏。

    刘平已死,不用处置,但石元孙归来,可就尬尴了。

    怎么处置他,成了一个大问题。

    ……

    翌日,朝会。

    因石元孙的“死而复生”,朝堂上直接吵的炸开了锅。

    众朝臣竟出现了三种不一样的意见。

    其一。

    副相陈执中、枢密副使丁度、殿中侍御史刘湜、右正言钱明逸认为:

    武将战败被俘,理应以死殉国。

    石元孙贪生怕死,成为西夏俘虏,苟活五载,有损朝廷颜面,理应在边境斩首,剥夺所有敕封,家人亦应获罪。

    其二。

    首相杜衍、三司使张方平、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谏院包拯、监察御史李定认为:

    石元孙战败敌国,辜负朝廷,但罪不致死,可剥夺敕封,不再许以军职。若处死,则易伤天下武将之心。

    其三。

    枢密使贾昌朝、副相吴育、枢密副使庞籍认为:

    石元孙乃是战败被俘,而非投降,战役失败的主责亦不在他,不应加罪。

    贾昌朝还拿出一本《魏书·于禁传》,称自古以来,前方将领打仗全军覆没后归来,都不应该加罪。

    并且石元孙作为名将之后,军事能力卓著,深受边境士兵爱戴,理应恢复他的职位,否则将寒了许多边境士兵的心。

    贾昌朝作为枢密使,心中还是偏向于武将的。

    ……

    赵祯听得脑子都快要炸开了。

    当即散朝,称改日再议。

    从这三方意见的支持者可以看出,宋朝的臣子还是较为坚持自我的。

    比如,枢密使贾昌朝和副相吴育。

    那是见面就吵架的政敌,但如今却是意见一致。

    而谏院右正言钱明逸和监察御史李定,关系好的都快要穿一条裤子了。

    二人的意见却完全不同。

    这也是赵祯无法在朝堂上分出孰忠孰奸的主要原因。

    苏良思索了一番后,也上呈奏疏。

    支持杜衍、欧阳修、包拯等人的意见。

    石元孙浴血奋战,是战败被俘,而非投降被俘,其战败有罪,但主因不在他,绝对罪不致死。

    而此刻,朝廷三衙的武将们,无一人开口说话。

    武将地位较低。

    说对说错都易被喷,故而无人敢开言。

    但……这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想法。

    ……

    与此同时。

    石元孙不曾殉国而是被俘的消息也传到了民间。

    民间百姓的反应也很不同,众说纷纭。

    有人主张斩首示众,有人认为不应加罪但应收回敕封的荣誉……

    闹得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

    翌日朝会。

    此事依旧没有讨论出一个答案。

    同日。

    创作欲望甚是旺盛的欧阳修,写下了一篇文章。

    名为:《武将忠勇论》。

    此文论述的核心为:武将者,忠于国而勇于伍,败之俘之,朝廷宜应轻罪矣。”

    欧阳修认为,一名武将,只要在忠君爱国与勇敢杀敌上没有问题,即使被俘,打了败仗,朝廷也应该轻罚。

    很快,此文章便传到了民间。

    大多数汴京百姓们都认为甚有道理。

    赵祯也较为赞成。

    但是在殿中侍御史刘湜和右正言钱明逸的极力反驳下,还是未能形成定论。

    ……

    深夜,一座宅院的书房中。

    刘湜奋笔疾书,钱明逸则是在一旁为之磨墨。

    片刻后。

    刘湜面色兴奋地吹干一张宣纸上的墨痕,道:“钱老弟,速来看看我这篇文章如何,是否能压得住欧阳修那篇《武将忠勇论》?”

    刘湜所写文章,名为《武将死战论》。

    此文论述的核心为:

    “武将死战,自古已然,兵败被缚,岂能贪生,兵败亦当自杀谢罪,不死即为大奸,身死方为忠勇!”

    刘湜文采斐然,字字如刀。

    将石元孙描述成了一个贪生怕死、奴颜媚骨的降将。

    文章里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

    “我大宋兵丁若为战而死,死得其所。若因败偷生,不若狗彘。”

    钱明逸借着灯光,读完后,不由得赞叹道:“好文章,好文章啊!”

    “刘兄此文,微言大义,有家国情怀。文官死谏,武将死战,本应如此。”

    “此文一出,必定能让百官信服,将那欧阳修反驳的一无是处!”

    刘湜捋了捋胡须,甚是兴奋。

    他对自己的文采相当自信。

    若此次能压欧阳修一头,没准儿此文便可流传千古,而他也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

    还有一章,零点前发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