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斗士欧阳修,人未到而奏疏先行(求追
第25章斗士欧阳修,人未到而奏疏先行(求追读)
放衙后。
包拯和苏良寻到杜衍,三人聚坐在一座茶楼的包间内。
起初,杜衍相当硬气。
声称:宁愿在大庆殿撞柱而亡也不愿认错妥协。
苏良与包拯劝说了半个时辰后,站起身来,弯腰拱手,道:“杜公,当下的中书不能没有你,就像西北不能失去范希文。”
此话,一下子打动杜衍了。
杜衍心知,当下朝堂,最适合总领中书的其实是范仲淹和富弼。
但二人外放,短期根本不可能归来。
唯有他,才能遏制贾昌朝、王拱辰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阴谋家。
翌日一大早,杜衍便去面圣了。
认错。
痛哭流涕。
承认扣压诏书有错,但绝不承认为相专权。
紧接着。
赵祯便将贾昌朝、陈执中、丁度、孙甫这四人也都叫到了垂拱殿。
令杜衍和孙甫向丁度道了个歉。
丁度也算大气,得了脸面,便也不再说什么。
很快,中书下达诏令。
杜衍处理章疏有缺失,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至于孙甫,殴打同僚在先,违规举荐宰执在后,被外放到了邓州,年后赴任。
包拯则得以高升,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苏良看到这条诏令后,心情甚是愉悦。
王拱辰、钱明逸等人则是很不开心,继续弹劾,但奏疏都被官家留中不发。
就在苏良以为接下来能平平安安地迎接新年时。
诏令下达的第二日。
韩琦一纸奏疏,突然将杜衍弹劾了。
不仅包拯、苏良等人傻眼,就连王拱辰、钱明逸都傻眼了。
要知,韩琦可是一直都在力挺杜衍。
当苏良看到韩琦的奏疏内容后,不由得哭笑不得。
“杜衍无骨,降颜屈体,乞怜求和,不堪为相,琦不愿与之为伍,请求外放!”
韩琦见杜衍服软认错,认为杜衍丢失了耿臣气节,是在与他人同流合污。
若苏良初到大宋,一定会对韩琦这种行为万分不解。
但现在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种士大夫官员为官风气。
在大宋。
大多数有志于匡扶社稷的文官,都是这个尿性。
不论得失,只分对错;做官为人,气节为上。
认死理!
天子皇权都无法与他们心中的道义相提并论。
即使那些所谓的“道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失偏颇的。
韩琦力挺杜衍。
是因杜衍刚正,扣压皇帝赵祯的内降奏疏没有过错。
韩琦弹劾杜衍。
是因为杜衍无错而认错,为相位低头,故而他感到不耻。
并且,在韩琦上奏后,还有数名官员跟风弹劾。
这些官员也都是新政遗留下来的勤政官员。
苏良一脸无奈。
韩琦根本不知杜衍是为了朝堂稳定而舍去了个人脸面。
包拯、苏良与韩琦关系一般,自是无法私下告知这种计策。
这一次,苏良和包拯已经不准备再去救韩琦了。
韩琦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离朝时,一直很萎靡,心中早就想着外放了。
此刻,心情最烦闷的还是赵祯。
今年下半年来,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蔡襄、再加上即将离朝的孙甫,已经够他糟心的了。
如今又多了一个韩琦。
他也知民间所称的“众贤离朝”对他也是一种讽刺。
但他也无可奈何。
此事闹腾了三日后,赵祯与韩琦单聊了半日,而后宣布:免去韩琦枢副使之职,外放扬州,年后赴任。
从外放的地方看,赵祯还是非常看重韩琦的。
扬州乃江南富裕之地,比孙甫所去的邓州要强多了。
……
腊月二十三,小年。
唐宛眉和小桃已开始忙着置办年货。
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买新历、置新衣……
忙得不亦乐乎。
汴京城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华的时段。
西夏、辽国、高丽、交趾、大理等国的使臣都来到了汴京。
一些江南的富奢之家也举家来到汴京过年。
各种勾栏瓦子、茶楼酒肆、通宵营业,迎来了一年最忙碌、最赚钱的时候。
苏良也终于变得清闲起来。
按照大宋历来的规矩,元日(春节)七天假,元宵七天假。
对台谏官而言,除非在元日大朝会中有临时差遣,不然在腊月二十七后,基本就能开启假期了。
不过也需要有人在衙门轮值(值班)。
周元较为积极。
在元日大朝会活动中讨了个监察班序的差事。
苏良向来都没有加班的喜好,腊月二十七一到,便开启了自己的假期。
当晚,他就拉着媳妇的手在汴京街头上吃吃喝喝买买买了。
除夕夜,苏宅,灯烛通明。
苏良、唐宛眉和小桃围坐在屋内的炉火前,天南地北地闲聊着。
面前,有果子蜜饯、茶水果酒、还有两大盘吃了大半的饺子。
按照习俗,今晚屋内的灯烛要通宵不灭,守夜至少要守到子时才能睡觉,寓意着赶走一切瘟疫病疾。
……
庆历五年,元月一日。
大朝会如期举行,声势浩大,尽显大宋富庶之风。
苏良官位低微,并未参加大庆殿朝会,而是选择陪唐宛眉逛街。
元月二日。
苏良带着唐宛眉,分别去孙甫、包拯家拜了年。
在晚间。
苏良还带了礼物去了周元、老洪、刘长耳等人的家里,喝茶饮酒,以贺新年。
后者也都纷纷回礼。
大宋的新年,最热闹的不是元日,而是元夕,即元宵节。
从正月初十,汴京街头便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各种灯百戏表演,目不暇接,精彩绝伦。
元夕当晚,皇帝赵祯将亲临宣德楼看灯,与万民同乐。
那是真正的灯山烛海,万人空巷。
一百多万人口,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堪比盛唐气象。
这个假期,苏良也感受到了士大夫官员的优越性。
有钱有地位,真的可以很舒服地享受生活。
在大宋,当你成为一名在汴京供职的士大夫官员,你便不会羡慕任何人。
……
正月十六。
御史台,察院。
苏良刚坐在红木椅上,还没来得及喝口茶,便见周元走了过来。
他将一份奏疏,放到苏良的面前。
“欧阳永叔近日将回京述职,我本以为他回来后,定会因韩副使外放而向官家求情,没想到人未到奏疏已经到了。”
苏良接过奏疏,打开一看:《论范仲淹韩琦等罢政事状》。
如果将包拯比做炮仗,欧阳修就是一记夏季暴雨夜的响雷。
一份奏疏便能让汴京城震三震。
这位笔尖上的斗士一旦回京,恐怕朝堂又要热闹了。
……
依照史实,欧阳修所呈奏疏为《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但因苏良保下了杜衍,故而更名。本书主脉络依据史实,但不会困于史实,因苏良的出现,历史会发生蝴蝶效应般的翻转。(为防喷,特此声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