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27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会议结束,朱雄英毫不客气的,将温差发动机收了起来。

    其他人只以为他对新事物好奇,也没有多想。

    这个温差发动机,确实很有意思。

    等各自散开,这家伙就一路跑去找到徐妙锦,显摆的道:

    “妙锦你快看,我给你带了宝贝。”

    另一边,朱元璋找来牛二虎,也就是朱雄英南巡时的护卫统领。

    “二虎,从你回来咱就一直忙,也没和伱好好谈谈。”

    “今日得了点空,来给咱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牛二虎恭敬的道:“是陛下。”

    他就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朱元璋。

    其中对朱雄英那是极尽赞美:“太孙有陛下之风……”

    朱元璋心下高兴,面上却不动声色,道:

    “说说有何缺点。”

    牛二虎为难的道:“这……太孙实乃英杰也,臣未发现任何缺点。”

    朱元璋盯着他,说道:“你跟咱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说出来,说错了也没什么,说对了咱好及时让太孙改。”

    牛二虎腰都弯了:“臣乃肺腑之言,绝不敢欺瞒陛下。”

    朱元璋挥挥手,说道:“罢了罢了,那你给咱说说陈景恪吧,对他有什么看法。”

    牛二虎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回道:“陈伴读能力出众,实为当世第一才俊。”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别光说好听的,说说缺点。”

    牛二虎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他是个好人。”

    好人本应该是优点,可好人成不了大事。

    对身处高位的人来说,这就是缺点。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他杀起人来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你竟然说他是好人?”

    牛二虎解释道:“他只杀该杀之人,从不妄杀一人。”

    朱元璋这才点头,这也符合他对陈景恪的了解。

    “还有呢?”

    牛二虎说道:“他性情烂漫,行为轻浮不羁,面对太孙时有逾矩之举。”

    朱元璋反问道:“你为何不阻止他?”

    牛二虎没有解释,直接认错道:“是臣之过也,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说道:“咱知道你心里不服,你提醒过他,却被太孙阻止了。”

    “所以你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问题出在太孙身上。”

    牛二虎冷汗直流,连忙道:“臣绝不敢有此想,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咱就告诉你,你错在了哪。”

    “身为君王近臣,你除了要保护君主的安全,还要维护君主的威严。”

    “哪怕将命豁出去,也要完成使命。”

    “太孙阻止你就听之任之,那要你何用?”

    “况且你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私下去找陈景恪谈。”

    “他一次不听你就找他两次,还不听就三次五次……”

    “你是怎么做的?当着太孙的面提醒一次,被阻止之后就再也不提了。”

    “你跟着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做事的?那我如何能放心对你委以重任?”

    牛二虎被说的大汗淋漓,羞愧的道:“臣错了,请陛下治罪。”

    朱元璋满意的道:“算你还有救……以后就跟着太孙吧,好好保护他。”

    “啊?”牛二虎惊呆了,

    跟着太孙?这分明就是重用啊。怎么做错事了,还被委以重任?

    朱元璋笑道:“怎么,不愿意?”

    牛二虎回过神来,忙不迭的道:“愿意愿意……谢陛下大恩。”

    朱元璋严肃的道:“记住我方才说的话,下次再犯就别怪咱不讲情面。”

    牛二虎郑重的道:“臣知道了,必誓死保护太孙。”

    朱元璋心中又何尝不是松了口气。

    以前朱雄英一直住在乾清宫偏殿,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护卫。

    平时保护他的人,都是朱元璋临时派过去的。

    但现在他年龄大了,心也野了,是时候为他配置护卫僚属了。

    说的直白点,太孙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班子了。

    护卫统领一职至关重要,必须是朱元璋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让太孙讨厌。

    朱雄英出巡地方,让牛二虎充当临时护卫统领,就是为了让两人接触看看。

    过程比较顺利,牛二虎表现的尽职尽责,朱雄英对他也不讨厌。

    所以朱元璋就准备顺势将他的位置定下来。

    不过在此之前,敲打一下他也是必不可少的,免得他太飘了。

    至于让他纠正陈景恪轻慢之事……

    陈景恪时不时就逾矩,难道朱元璋就不知道?

    不,他什么都清楚。

    甚至这种逾矩就是他自己放纵出来的。

    可他依然提醒牛二虎去纠正。

    目的很简单,人为的为两人制造矛盾。

    一个是君主的护卫统领,一个是君主最器重的臣子。

    如果两人关系好,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所以,必须要让两人产生矛盾。

    但这种矛盾又不至于让他们反目成仇。

    礼仪方面的小毛病,就是最合适的。

    只要牛二虎不当众斥责,搞的陈景恪下不来台。

    双方最多也就是心中相互膈应,不会成为死仇。

    至于陈景恪会不会听劝……

    朱元璋表示,有他在背后放纵,以陈景恪那轻慢的性子,是改不了的。

    ——

    陈景恪还不知道,老朱在背后悄无声息的算计了他一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

    朱元璋这么做,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换成他自己,也会这么做的。

    试想一下,如果胡惟庸和宿卫统领关系好,或许天下已经改姓了。

    朱元璋这一招就是用来防野心家的,没有造反的心思,其实无所谓。

    至于和牛二虎的关系……

    他和牛二虎本就没啥共同语言,之前也没有什么交情,这样就挺好。

    会议结束回到宿舍,见朱雄英没有回来,就猜到这小子肯定找徐妙锦献宝去了。

    着实有些让人无语。

    不过想想他姓朱,又觉得一切都正常了。

    之后他坐下来,拿出手稿做最后的检查。

    这都是近几个月,他根据记忆,还原出来的火药、火枪和火炮的改良之法。

    火药这玩意儿比较好弄,就是提纯和颗粒火药。

    至于无烟火药、发射药乃至炸药,他都会弄。

    但眼下不适合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科技树要一步一步的攀登。

    作为兵器,稳定、产量大才是王道。

    太高端的现在弄出来,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装备,黑火药反而比较合适。

    枪炮这东西,就比较麻烦了。

    前世他连军迷都算不上,对这玩意儿了解实在有限。

    只知道先有火铳,然后有了火绳枪,后来又有了燧发枪,再后来貌似就进入定装弹时代了。

    对这些枪的结构也了解有限,只知道大致的外形和原理。

    反倒是对现代枪支了解还多一点。

    比如他就知道莫辛纳甘和ak47的大致结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至于火炮,他就只知道先有前装火炮,然后有了后装弹火炮,最后就是定装弹火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了解的几种火炮外形,全部画下来。

    然后将思路写出来。

    具体的细节完善,就交给这个时代的工匠吧。

    又修改了一些细节,总算是确定了最终草稿。

    第二天,他拿着朱元璋的手谕前往军器局。

    朱雄英也非要跟过去凑热闹,还将徐妙锦也带了过去。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你小子能不能有点出息。

    不过很快,朱雄英就开始后悔了。

    因为一路上徐妙锦追着陈景恪问东问西,目光里充满了崇拜。

    朱雄英几次插话,想要将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都以失败告终。

    将他气的牙痒痒。

    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让你小子嘚瑟。

    不过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过。

    开始有意的将话题往朱雄英身上引导。

    小女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朱雄英身上。

    然后这个家伙立马就忘了方才的不快,眉开眼笑起来。

    陈景恪再次无语。

    一旁的牛二虎则有些尴尬,陈伴读好像又逾矩了,可现在这种情况咋提醒啊?

    而且太孙貌似过于喜欢徐娘子了啊。

    和陛下真是太像了。

    以后要好好巴结徐娘子,将来多一个靠山。

    说说笑笑,众人就来到了军器局。

    军器局是洪武十三年设立,专门打造兵器之所。

    别看名字听着响亮,实际上地位非常低下。

    军器局大使才是正九品,真正的芝麻官。

    下面具体干活的,基本都是工匠……拥有匠籍的工匠。

    所以,多余就不用说了。

    大明的火器几百年都没进步,答案就写在题面上。

    不过大明对火器倒是一直都挺重视的。

    朱元璋争霸天下时期,就广泛使用火器。

    朱棣时期组建了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的火器军队。

    之后大明始终保持着数量可观的火器军队。

    虽然冷兵器依然是主流,但火器确实是在明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

    明朝前中期,不论是技术还是装备数量,都远超全世界。

    但可惜,因为理科没有形成体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技术方面始终无法取得关键性进步。

    再加上文管集团独大,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轻视,朝廷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去研究新式武器。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技术上被西方赶超。

    这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文官集团被广大网友怒喷的根本原因。

    你们想掌权,想当时代的领导者,这本无可厚非。

    可是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你们却将整个华夏族群拖拽进了深渊。

    被骂也是活该。

    陈景恪自然不会再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

    扶持方孝孺,从内部分裂儒家。

    司法独立,为法家思想复苏创造环境。

    这都是在思想领域做出的尝试。

    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是自然科学。

    有人或许会奇怪,儒家思想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自然科学是应用学科。

    两者是两条赛道,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啊。

    是的,自然科学本身对儒家没有威胁,但别忘了物质决定意识。

    自然科学的兴起,必然会倒逼思想领域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生产力。

    如果儒家不做出改变,主动去适应新时代,就会被新兴学派取而代之。

    陈景恪并不反对儒家,是法家主导,还是儒家主导,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只要他们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不要成为新时代的绊脚石,就足够了。

    在任何时候,一门学科想要发展,获得朝廷的支持都是最优解。

    陈景恪自然也要走这条路。

    温差发动机,让朱元璋知道了自然科学生产粮食的能力。

    现在他要通过改良火器,让老朱明白理科对军事的提升。

    军器局大师蒋登贵听闻太孙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见过礼之后,朱雄英提出要在军器局参观一下,看看各种军械制作情况。

    这是提前计划好的,先不拿出火器,而是参观一下军器局的具体情况。

    蒋登贵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亲自带领他们参观。

    到了工作的地方,得到通知的工匠们,早就集体跪在地上迎接了。

    看到跪了一地的工匠,朱雄英眉头就皱了起来。

    蒋登贵看的心中就是一咯噔,不会是哪里引起他的反感了吧?

    可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就在他犯嘀咕的时候,朱雄英开了口:

    “传我的命令,给军器局所有人都发一套棉衣。”

    “啊?”蒋登贵惊讶不已,没想到太孙竟然会发出这样一条命令,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朱雄英不悦的道:“怎么,你有意见?”

    蒋登贵连忙道:“不敢不敢,臣……臣是被太孙的仁慈感动到了。”

    然后他转身对工匠们喊道:“太孙有令,给所有人发棉衣一套,还不快谢恩。”

    众工匠们也有些惊讶,这是啥情况?

    但有一点他们很懂,自己得好处了,于是大声喊道:

    “谢太孙。”

    朱雄英顿时觉得,做好事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徐妙锦崇拜的目光,让他又收获了另一重喜悦。

    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这孩子确实有善良的一面。

    这些工匠们很惨,衣服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有些穿的看起来像是棉衣,但从破烂处可以看出,里面填充的是稻草。

    还很多连这样的棉衣都没有,就穿了一件单衣。

    朱雄英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一幕,并给所有人赐棉衣,太难得了。

    蒋登贵等官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太孙果然如传闻中那般仁厚。

    小插曲过后,一行人继续参观。

    工匠们的手艺确实很娴熟,制作器具的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朱雄英等人都非常满意,蒋登贵等人更是自豪。

    然而,陈景恪却说道:“效率太低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