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第28章()
张毕玄授意下为软公司和苹果公司谈判,付出一千万美圆的代价得到了图形操作系统的一系列专利授权.到时候微软就不会windows系列软件使用了苹果公司的专利而和苹果公司打矿日持久的官司了。
接着,张毕玄和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见了,面对提出过“我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一格言,我不惜冒偏执之名,整天疑虑事情会出岔”。这样观点的狂人,张毕玄照样能从容不迫。因为自己也是拥有英特尔公司8%股份的大股东!安迪葛洛夫后备来称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25名商业领袖之一,1998年1月5日,是葛洛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绵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新一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葛洛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
安迪葛洛夫是最严厉的老板他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员工付出更大的精力投身到工作中。正如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宜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安迪正好擅长这一手。”一次他对一位女员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会打断你的腿”。1979年,葛洛夫出任公司英特尔公司总裁。
1982年,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得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上班的人都得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葛洛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他。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词不清,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似乎被一共同的命运所吸引,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葛洛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道尔在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葛洛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性,没有答错的机会。”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不满。而且葛洛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生产出的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深重。好在葛洛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而且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1985年的一天,葛洛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洛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据说现在ibm已经在研究比英特尔386更好的cpu!您听说过了吗?”张毕玄一见面就信口说道。
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8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时代的蓝色巨人提出pc概念,引领了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ibm的对手王安公司认为电脑给个人使用的可笑的,所以没有研究个人计算机。当王安公司发现整个市场充斥这个人电脑的时候,王安公司决心生产个人计算机,但是王安公司要自己制订一套标准,拒绝生产pc机器。这时候整个市场已经被ibm的pc机以及其他的兼容pc机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完全包围了。发现大势不秒的王安公司地位已经一落千丈。这时候pc机阵营的领袖开始和其他兼容机展开血腥搏斗。不过当1985年英特尔热情的向他们推荐新产品英特386微处理器的时候,ibm却断然拒绝继续采用286cpu生产pc机,另一方面,ibm也不无想甩开英特尔自己研究cpu芯片的意思。这给了其他兼容机生产商在pc机领域超越ibm的机会,也造成ibm的后来的连连亏损的衰落。
葛洛夫怒道:“不!ibm不可能成功的,大型机的芯片和个人计算机的芯片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ibm的那些官僚早就在后悔没有采用我们的386了!难道你是在嘲笑我以前的失败吗?是的,ibm没有采用386但是他们已经付出代价了!”拥有计算机方面的专利比其他所有著名的计算机公司加起来还多的ibm要说研究不出pc机的cpu,说出去给别人听,也不会让人相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相信你已经早就不满ibm的霸道了吧?你看,贪婪的ibm总是想把利润自己一个人赚,现在他们不但在研究pc机的cpu还在和比尔.盖茨合作研究os/2操作系统,想要强占属于微软公司的市场。今天他们想要抢占操作系统市场,明天他们又要抢占cpu市场。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总有一天,整个市场就剩下ibm一家计算机的巨无霸了!今天我来是想谈谈把微软和英特尔结合成一个同盟,你们有计算机最中要的cpu技术,我们有普通用户必须要使用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结成winter联盟,相信整个世界的it行业没有任何势力能阻挡我们扩张的脚步!”张毕玄笑道。
葛洛夫想到和微软结盟也不是坏的主义,于是就同意了。
张毕玄在美国时间很短,许多有潜力的公司也并没有收购。比如思科、甲骨文、美国在线之类的公司,虽然他想早点把这些金矿揽到怀里,可是这些企业还没有定型。如果自己收购了那些本来前途会很辉煌的企业,把这些幼苗引到另外一条成长路途,自己又放任不管反而会断送了那些企业的前途。现在最好是放养,等这些企业度过了婴儿、幼儿阶段,那些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人物都上台,企业成长到了少年阶段自己才下手。还有个戴尔公司,88年上市后开始几年股票价格涨的并不猛,而从上市开始400万原始股中就有350万在市场流通,只要花几千万美圆在股市中就能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比收购微软容易多了。
张毕玄知道见好就收闷声发大财才好,光自己已经没买下的股票就能让自己在20年内带来上百倍的投资收益,其中给自己带来的声誉和影响力更是大的惊人。
要低调!不能把美国企业都买光是吧?现在他还不敢像倭国人那么嚣张,看到美国企业有潜力就要收购,本来倭国人的各种产品拼命朝美国倾销,就搞的美国企业主们非常不爽。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企业在商业上竞争不过,于是,山姆大叔就卸掉了自由的面纱,用政治的力量把它按倒然后用金融领域的软刀子捅倭国的命脉。这是国际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对自己民主,对别人法西斯的手段。
这也怪这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光短浅,或者没有意识到发达国家的真面目。亚洲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搞许多美圆外汇存到国库,而不是把相等价值的外汇换成黄金等硬通贵金属,所以像日本这样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堪一击。
虽然,现在看来倭国经济蒸蒸日上,但是等到90年代金融领域的定时炸弹引爆后就知道美国为什么会被叫做世界超级大国了!美国在90年代初期除了在海湾战争中显示强大武力外,还用金融手段让政治和军事上的劲敌苏联解体了,以及击溃了商业上的对手日本。张毕玄只是一小商人,还不敢惹的白宫里面的人物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头上。
微软公司的发展已经上了轨道,张毕玄相信巴尔默的管理水平,所以自己欣然的坐着自己的豪华游艇回香港了。除了游艇外,张毕玄还用买废钢铁的价格买下三艘美国海军退役的巡洋舰护航,虽然武器系统要比美国现役海军落后20年,连个导弹系统都没装。可是张毕玄还是非常高兴,毕竟是自己是私人舰队嘛,军舰上的士兵和军官岁数大多超过了40岁,不过开动几条古董军舰还是行的。张毕玄不是想嚣张,而是不放心坐飞机,2007年还听说有美国战斗机在天空解体了呢,而在海上一艘连舰炮都没有的游艇是很不安全的,毕竟海上有海盗这种职业的人。
这几艘军舰至少退役10多年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被拆毁。最大的一艘排水量10000吨,算是旗舰,被张毕玄命名为“微软号”,其他两艘都有6000吨的排水量,分别是“貂禅号”、“西施号”,张毕玄让两艘船上的美国大兵们了解到貂禅和西施是超级大美女,比好莱坞当红明星还漂亮的美女,这些大兵都陷入幻想和意淫中去了。
没有导弹是船也很嚣张,几十门大口径的舰泡威力就不见得比导弹差,只是射程和精确度差许多而已,几十年前大炮还是人类国家用来“校正”国家边界的主要仪器呢。
当张毕玄的舰队杀气腾腾像要打仗似的驶向亚洲,一路上各国海军如临大敌的“欢送”,路遇印泥、倭国、越南的鱼船时候,张毕玄的船队由于水手都是新嫩驾驶经验很成问题,经管很注意交通安全了,可是还是很不小心的撞翻了几艘鱼船。不过,船上水手都是美国人,这些山姆大叔的仆从国敢怒不敢言,只是低调处理了。后来,网络时代有人在网上发出张毕玄舰队销帐撞翻几小丑国的鱼船,顿时让他成了几亿青年人的偶像。
张毕玄心情大爽,不过他可不敢开军舰“经过”台湾海峡,一不小心准被人大炮、导弹走火给轰到了。
要说今年世界上谁最露脸?十个人有九个都知道是张毕玄!
这几艘岁数大的能当张毕玄爷爷的军舰一路发挥夕阳余辉,到了香港连港督都率当局官员如同英国国王来了般一样的在码头上迎接张毕玄的驾到,更是大增张毕玄脸面的光彩。
维多利亚码头上,港督卫奕信、香港华商代表李嘉诚、李兆基、包玉刚、霍英东、荣鸿庆,以及英商中的巨头西门西泽克、亨利西泽克兄弟等等重量级人物。这么多人物中,张毕玄只熟悉亨利西泽克和包玉刚两人。不过,现在自己身份不同了,在场所有富豪的财富全加在一起都没自己多,香港这块地方自己还真算超级大人物了!香港87年gdp才只有3000多亿港币,更准确的说张毕玄全部财富加在一起几乎达到香港gdp的3倍,当然他不会把实际上的财富数据公布,是怕吓着香港市民了。
卫奕信作为第二十七任香港总督,自然排在前列。卫奕信1935年出生,苏格兰人。原来译名魏德巍,有人说这个名字的读音不吉利,遂改名为卫奕信。他的夫人中文名字颜丽珊,后改为黎丹霞。卫奕信的出生日期,很充满罗曼蒂克,他正好出生在1935年的情人节那一天。
卫奕信到任前曾先后在英国驻华代办处任职,从三秘逐次升为一秘。1965年调回英国外交部,任职远东司。1968年辞职,改作教学及编辑。1974年再回外交界。1977年出任香港总督政治顾问。1981年调回外交部任南欧司长,后升助理次官,主管亚太地区事务,并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首席代表,参与完成《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直到被任命为香港总督为止。
1967年,卫奕信与比他小8岁的颜丽珊女士结婚。婚后二年,连得两子——彼得和安德鲁。卫奕信夫人1943年出生于牛津,来港前,在伦敦开办了幼儿园,有自己的事业。
卫奕信在从事三年外交工作以后,1968年辞职,入伦敦大学。曾任《中国季刊》执行编辑一职,其间对中国事务及中国对外关系非常关注。1973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辞去《中国季刊》编辑工作后,卫奕信于1974年重返外交部工作,1977年出任第二十五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的政治顾问。1981年底返回英国外交部任南欧司司长。他对香港及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有相当的了解。1984年,卫奕信升任英国外交部助理次官,负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事务。
早在1980年初,中英谈判香港前途问题时,卫奕信已经是英方代表团成员之一,1985年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成立,出任第一位英方首席代表。
1987年9月和12月,卫奕信上任以后不久便两度访京,讨论有关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由于与中方意见分歧,访京返港后宣布,1988年暂时不在立法局内进行直选,并决定1991年只有少量直选议席,而1997年前则增至25%。为此,被人指责∶为维护中、英、港良好的关系,而漠视香港五百多万市民的意愿。
1987年10月,全球股灾,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停市4天,港府宣布以20亿外汇贮备来挽救期货市场。当时卫奕信正在美国访问,有的议员事后批评他没有即时返港“助阵”,解决股市问题。还批评他平时疏于监管股票市场,临时用20亿元救市是为豪赌中输过了头的投机者提供免费赌注。
无疑,卫奕信和前任尤德爵士十分相似,用中国人的话形容:“他是个好官。”可惜的是,卫奕信书生气太重,而且他多次用人不当,他批准过数千亿港币的大工程本来是想增强香港市民的信心中国政府又认为他在耍花样,是在掏空香港的家底。89年中国政治上波动让外国势力蠢蠢欲动,卫奕信却异常冷静,坚持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决反对由英国单方面放弃《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内的鹰派**势力看他十分不顺眼,一致认为卫奕信对中国政府过于软弱,所以到92年就被赶下台了。
李嘉诚、李兆基、包玉刚、霍英东自然不用说,这四人是香港华人商界最著名的富豪,跺一跺脚,香港经济都要抖三抖。而西门西泽克、亨利西泽克兄弟则是英商中的代表人物,虽然英商在香港的势力日见萎缩,不过百年积累的实力根基深厚他们和香港的日渐强盛华商势力共同把持着香港经济。
荣鸿庆身份更是不容忽视,*曾说过:“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1957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出任国家副主席,荣氏家族在政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时代人物周报》上也曾写到:“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
这些牛人迎接,倒让张毕玄受宠若惊。唯一遗憾的是,张毕玄的新嫩舰队在还没靠近港口就被几艘强悍的英**舰给包围住了,一些英国海军粗暴的上了张毕玄的几艘爱舰,而美国大兵们只抗议了几下就投降了。要反抗,反抗啊,美国大兵们!
等到船靠近港口,舰炮全被拆卸掉了,这群英国暴民才神气的离开张毕玄的三艘爱舰。
“喂,通融一下啊。我的军舰明显没有杀伤力啊.......”张毕玄弱弱的反对。说出去谁信啊,一路威风八面,都差点产生国际纠纷的舰队没有杀伤力?
郁闷啊,山姆大叔被约翰牛小弟收拾的没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