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小夏圭
毕竟准备不是非常充分,而且是徐杨重生后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画水墨山水画,所以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他的全部实力。
没办法,绘画跟投篮一样非常依赖手感,而手感是需要培养的,重生前和重生后他在手腕力量方面有很大差别,这手感自然也会有差别,哪怕他经验丰富,也很难发挥出全部实力。
但就算如此,收笔之后还是博得了周会长的啧啧称赞:“小徐啊,你这水平让我无地自容,刚才谁满屯城找不到第二个你,现在看,别说屯城,在咱们潞州府也是数一数二的,这皴笔用的真俊,这用墨风格,像极了夏圭,墨色很重,但留白又极广,视觉冲击力很强,真厉害!”
徐杨被周会长这么一夸,也颇为得意。
好听的话,人人爱听。
何况他重生前确实是师法夏圭。
夏圭是南宋人,是与马远起名的著名画家,早年画人物,但以山水著称,绘画技巧方面喜欢用秃笔重墨,风格苍劲有力,从而营造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再加上大片的留白,让画面空间感和层次感更加鲜明。
所谓师法夏圭,就是学习夏圭的画法和风格。
重生前,他在潞州府乃至于晋省一带的书画圈里有“小夏圭”的绰号。
不过潞州府数一数二的水平,他可不敢当,不说其他,就说他一直拿来当幌子的虚假师父就是他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那位老爷子早些年间还是某大学的美术教授来着,只是在那十年里遭了不少罪,以至于精神有些错乱,但水平那真是杠杠的,如果不是精神有问题而且一直隐居在这个小县城里,肯定也是当今画坛里有名号的存在。
除此之外,他还知道好几位潞州府籍贯的美术高数,虽然风格流派各不相同,但水平是真的不低。
何况他画画是真的爱好,就算用心专研了那也是爱好,跟那些个科班出身的职业高手相比,还是要差些意思。
换句话说,这位周会长的眼力其实一般,把他夸的太过分了。
不过他没纠正,也没解释,笑眯眯的接受了周会长的夸赞,然后扭头问自个儿的小姑父:“姑父,现在放心了吧?”
他小姑父连连点头,“放心了放心了,这样我也能坦坦荡荡的说服你爸妈,不然我心虚。”
他班主任也跟着点头,“年轻人容易被眼前的安逸诱惑,我知道的几个艺术生就是不愿意努力学习文化课,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转艺术科只是觉得艺术科录取分比较低,想走捷径上大学,你姑父这么做,是为你的未来负责。”
“我理解,我理解,以前不懂事儿,也就是这些天才想明白,”他自然是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能理解就好,”他班主任笑着对他姑父道:“说起来,徐杨这几天的变化还真挺大,跟变了个人一样,说话做事儿有条有理,有想法也能付诸行动,很有魄力,一改之前的模样,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了,真好。”
“确实是,跟半个月前见他的模样比,完全不一样,说话做事儿变了,连穿做打扮也精神了许多,不过这变化是好的,男孩子越早懂事儿,就越容易成材,”他小姑父眼里带笑面容严肃的告诫道:“但是啊徐杨,千万别骄傲,现在的你在同龄人中是挺出色,但等你进入社会之后,跟你比较的就不只是同龄人,而是所有人,明白吧?”
“嗯嗯,我知道的姑父,所以我想的很清楚,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一定要在学校里待足七年,把本事学足了再出来,要是条件允许,再考个博士,不管用不用得上,学到的都是自己的,人生那么长,花三十年时间学习,一点也不吃亏。”
“这话说的好,”三个中年人齐声夸赞。
这可是熬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鸡汤,当然好。
对付刚刚从旧世纪走过来的中年男人,没有比心灵鸡汤更有效的了。
何况他这番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可以站得住脚,只是注定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在高等学府里考研究生乃至于博士。
……
一个晚上,徐杨给三个老男人狠狠的灌了一顿鸡汤,他也顺理成章的获得了三个老男人的认可。
他的班主任放心的给他开绿灯。
他的姑父也答应帮他说服他父母。
而周会长则有点忸怩的问:“小徐,这画,卖不?”
“嗯?”徐杨挑眉,“周叔叔感兴趣?”
“我书房里正缺这么一幅好画。”
“嗨,喜欢的话您直接带走,不谈钱不谈钱。”
“我可不好意思占你的便宜,这样吧,两千块,我写个欠条给你,回头把钱送到你姑父家,”周会长却很主动,还扭头问他小姑父:“常部长,你看这个价格合适不?”
他姑父皱起眉头:“这不合适吧,太贵了。”
“不不不,一点都不贵,小徐这画工值这个价,甚至还有些便宜,同样水准的画家,要价可比这个高多了,能两千块钱买下来,是我占了大便宜,那就这么说定了,”周会长喜滋滋的把画送到徐杨跟前,“小徐,落个款,嘿嘿,要是能写个题跋就更好了。”
这老狐狸。
徐杨哪里不知道这周会长在打什么主意。
花两千块钱买他一个高中生的花,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讨好他姑父,他姑父是武装部副部长,大小是个军职,这么点钱结个交情,很值;二,奇货可居,看好他的未来,想提前投资,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他的花,慢慢的等待这画升值,反正亏也只是两千块钱而已,虽然在这年头也是一笔大钱,但绝对在周会长的承受范围内。
不过他没拆穿,见他姑父同意,也就顺势同意,算是小小的赚了一笔。
别说,看着周会长喜滋滋的模样,他也挺有成就感。
……
下晚自习,徐杨把姑父送出校门后跟赵新艳会合,卖完十点钟这一波,又是小三百块钱入账。
不得不说刚刚返校的学生确实有钱,这两天的豪华版煎饼套餐卖的很好,以至于不得不多准备鸡蛋、肉片和火腿。
第二天早晨又卖出五百三十多。
这让赵新艳信心十足的为炸串摊做准备。
中午,徐杨和李玲玲从各自班级里招揽的小时工全到了,管了一顿饭后开始教他们串串,总共八个人,一个中午就弄了一大堆串串,肉的菜的都有,虽然种类不算多丰富,但在02年这个小吃业还很原始的时代里,这玩意儿已经相当新潮。
晚上五点半,徐杨和赵新艳带着刚刚招来的新工人兰姐蹬着两辆三轮车赶到校门口,挂起招牌,点火烧油,准备开始营业。
没等下课铃响起,他班主任宋松良就提前出来了,看到炸串摊,绕着转了一圈,“徐杨,又是你搞出来的幺蛾子?”
“老师,这可不是什么幺蛾子,是正儿八经的生财之道,嘿嘿,别看摊子不大,赚的可不比你少,”徐杨也笑着调侃到,昨晚上他用鸡汤把三个老男人灌的晕晕乎乎,关系拉近了不少,交流的时候比之前更加随意,要不是怕影响不好,他都打算给老宋同志散一颗烟抽抽。
老宋同志笑着对着他的屁股虚踢两脚,“来,给我炸点尝尝,五串猪肉,两根茄子,两个辣椒,这是鸡柳吧,也来五根,还有这蘑菇,炸上十串吧,再来两套煎饼,老样子。”
“好嘞,稍等片刻。”
徐杨立刻指挥赵新艳和兰姐动手。
现在的他能不动手尽量不动手,反正一个半月后,摊位就归赵新艳所有了,让赵新艳提前适应一下这样的节奏是很有必要的。
他才不会承认他在偷懒。
确实有点犯懒,刚开始出摊的时候,确实动力十足,那时候穷啊,不好好干就啥都没有。
但这活儿确实辛苦,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差不多的动作,很是煎熬,重生前的他哪里吃过这样的苦,早就快忍不住了,只是实在不愿意在沙雕老婆面前丢人,这才忍了下来。
现在有机会解放,自然不会犹豫。
他可以吃苦,但真吃不了这种不断重复的机械性的苦头,而且这种苦头对人没什么好处,只会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消耗掉一个人的勇气、理想、斗志,时间一长,人也就废的差不多了,因为从精神到肉身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时间越长,就越难以从这样的节奏中脱身。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非常能吃苦,但就是赚不了大钱的原因。
所以吃苦可以,但千万不要沉迷于吃苦,更不要单纯的认为吃苦就能致富。
当然,这种事情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等下课铃响之后,他又忙到像一只陀螺,有煎饼摊珠玉在前,这些学生很快就接受了炸串的出现,不需要托儿的烘托,很快也排起了长队。
李玲玲和李晶琳俩人一人守着一个摊子收钱,他本人则左顾右盼居中策应,哪儿忙就帮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