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山陵卫3
而有资格,有能力能够取代这位兰大人成为这次中京督师的人选,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选出来。
而且就算是选出来,也还要一路从京师上京赶到中京去。这要是路上再出一点什么事,这乐子可就大了!
总之,这件事情一出,顿时就让朝廷那边焦头烂额,中京这边更不用说,那更是心急混乱。
原本魔灾就在中京一带蔓延,不过距离中京还远。但是现在中京城一百里以内,已经开始出现魔物痕迹了。
无数百姓拖家带口,逃到最近的城池当中。
中京城在短短十多天时间,多出了十几万人口,让后勤粮食压力变大。
原本应该由督师赶到,军政一把抓,发出政令,平息粮价,打击囤积。甚至必要时候还要军管等等。
但是这时候文官督师不到,不管是郑小明这个主将,还是吴春城这个监军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恶化。
随着人口大量离开乡村,恐慌蔓延,怨气沸腾。越来越多的魔物开始出现,就连中京周围一二十里之处的村庄当中,都开始出现魔物。
按照大楚朝廷几百年来应对魔灾的经验,镇压魔灾第一步就是防止出现这样的事情。
不给怨气恐慌蔓延的机会,就不会有更多的魔物泛滥。
一旦魔物数量越来越多,连成一片,成了气候,到时候再想要镇压魔灾可就不容易了!
朝廷无奈,只能一边又命令郑小明带领部分山陵卫主动出击,四面清扫魔物,减少魔物数量,拖延魔灾形成的时间,给新督师到任拖延时间。
郑小明也只能领军出征,三日之间大小数十战,剿杀魔物数万。将中京城周围五十里内的魔物几乎一扫而空。
但是距离中京城五十里外的魔物却是越来越多。
就连新任督师薛向光赶来中京的途中,也被魔灾围困于一座终高县中。
那新任督师薛向光是在南京致仕养老的一位老臣,功勋卓着,很有声名。
南京距离中京要比上京可近了太多,一路上更是便利水道,快船一般两天就可以到达。
但是不想这位薛督师运气也不好,走到半路上被围了,并且据说终高县的局势及及可危。
这要是连续死两个督师,这可就闹大笑话了。
朝廷无奈,只能出动山陵卫去救人。
然而朝廷内阁却是调不动调不动山陵卫的。这命令只有当今皇帝能够发出。
可惜这个时候皇帝犹豫了起来,因为山陵卫可以算是皇家私军,和外朝无涉。
以前也没有这种因为外朝的事情而出动山陵卫的先例,所以皇帝为之犹豫起来。
不要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很多事情就怕有个开头。
不是有个什么破窗效应么?
所有窗户都完好无损的时候,大家都会保护爱惜。但是只要第一次窗户破掉,并且无人修理,很快整栋大楼的所有窗户都会破掉。
而这种事情也是一样,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以后朝廷内阁方面就有可能一步步侵蚀过去,一点点地将山陵卫的掌控权从皇帝手中挖走。
这种事情在大楚历史上不是一次两次了!
大楚演变成如今现在的政治格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当初太祖时候,皇帝还是乾纲独断,雷霆恣肆,杀文官如同杀鸡一般。
但是文官集团和皇帝一代代的斗争当中,皇帝的权柄一点点地被文官集团给撬走。
所以皇帝才会设置司礼监为“内朝”对朝廷内阁这个“外朝”制衡。
现在山陵卫已经是皇帝手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力量之一。不可能让文官染指的……
虽然说大楚用宦官和勋贵来制衡庞大的文官集团。但是老实说,只能勉强抗衡。
人家文官集团数十万人,从朝廷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朝廷中枢各机构,乃至于地方州府县哪里不是文官做主?
就连地方上的士绅,也都是文官集团的同盟和后备军。
这般强大的力量,哪怕是皇权抱着宦官勋贵,也只一步步地后退,勉强稳定阵脚罢了。
总之,如果再被文官们夺走山陵卫,哪怕只是开一条可能的细缝,皇帝也是不远的。
但是皇帝哪怕不愿意,也没有办法,这天下毕竟还是大楚的天下,皇帝的天下。他不能眼睁睁的坐视大局崩坏,更不能坐视第二任督师薛向光战死,中京局势彻底糜烂。
所以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也在内阁几位大学士的数次请求之下,皇帝也只能答应山陵卫出动,前往终高县解救薛向光。
于是,数天之后,当皇帝诏令送到郑小明的手中之后。让郑小明亲自带领山陵卫出去救人。
这就有些出乎朝廷内阁的预料了,原本他们只是想要请皇帝出动山陵卫而已,根本就没有想过让郑小明亲自带兵过去。
无他,郑小明好歹也是中京总兵官,这场战争的主帅好吧?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也不能直接把主帅派出去干活啊!
但是皇帝为了保证山陵卫的掌控权,不至于出动一次,就被那些文官给控制住,只有让郑小明亲自出马了。
而且皇帝还给郑小明发了一道密诏,允许郑小明便宜行事。
说白了,就是如果那些文官居心不良,想要施展什么手段掌控山陵卫,造成既定事实的时候,郑小明可以直接掀桌子。
当然了,这道密诏可有可无。首先文官集团不一定会这么做……其次真要这么做了,郑小明这个下阳侯会不会听命行事都不一定。
不是每一个勋贵都有勇气直接和文官集团掀桌子作对的!
谁知道皇帝这个时候让你干活,事情办完之后,让你背黑锅的?
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太多了。在朝廷当中也不少……
最有名的当然是汉代七国之乱,景帝杀晁错了。明明是帮皇帝削藩,然而七国一威胁,就把晁错杀了来背锅!
所以,真有这么大勇气,跟文官集团彻底翻脸的勋贵公侯还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