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4章 加大出口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离得太远,咱们只论当下。
夜幕降临后,孙大财便提着一打厚厚的礼品,扣响了小舅子齐阿瞒的家门。
他本是不想跑过来的。
因为,若来的话就要搭些礼物,实在是太费钱了。
礼物方面打个折扣?
想都别想,绝对是行不通的。
就礼轻情意重这个说法,在周氏这里连根鸡毛都算不上。
只要她稍感不如意,就会从初一一直讽到十五,让你膈应地连牙齿都发麻。
所以说,能不登门就不登门,最好是像王八那样,以静观的姿态来消磨岁月的流逝。
能省则省嘛!
不过,这回却是个例外,不登门似乎有点不行了。
齐兰一个劲地在那唠叨说,自打俺家阿瞒当了官后,就一直不断地去帮助各方亲戚,而咱们孙家,也因此受益。
若不是弟弟,孙家哪来的这些万贯家私?若不是弟弟,咱们现在还有可能在永川老家贩卖干货呢!
再看现在,弟弟竟然还去操心小巧云的婚事,你说,这得多费神呀?
既然承蒙了弟弟的恩惠,那就得真情实意地表示一番。
孙大财觉得,彼此都是亲戚关系,表示地多了反而显得见外。
齐兰却驳道,老祖宗常言,礼多人不怪,没了走动,才是真的见外。
即使亲戚,也不能失了该有的礼尚往来,真若等到见外的时候,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还有就是,当初因为借钱给周氏的事,两家人多多少少都遗留了些不愉快,何不趁着时机加以改善呢?
孙大财略做权衡,采纳了自家婆娘的建议。
于是,他便拎了几斤高丽老山参以及爪哇燕窝登门拜访。
进门后却见,小舅子齐誉正在那里独斟闷酒。
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咱蹭个饭!
孙大财很不客气地给自己搬来了一张凳子,且一屁股就坐了下来。
而齐誉瞥了一眼墙角处的礼物后,立即对姐夫报以赞许的一笑。
这个老小子,终于懂得些孝顺了。
“哦对了,娘
她们人呢?怎么不来吃饭?”
“她们已经吃过了,现在正忙着给小彤收拾行李呢!”
孙大财见小舅子对此不愿多谈,便及时打住没有再问,并且,还把话题扯向了其他。
比如说,关于小巧云的婚事。
“阿瞒,这个齐青云到底怎么样,你应该不会看走眼吧?”
“哦?姐夫信不过我?”
“也不是……我只是觉得,家里头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若是嫁错了人,岂不是误了终身?”
“你放心就是,咱错不了事的!”
闲扯了几句后,孙大财便即兴发起了牢骚。
家长里短,婆婆妈妈。
齐誉没有想到的是,像姐夫这等大老粗竟然也和自己一样,不舍得让女儿出阁嫁人。
他也觉得,自己的宝贝东西被人给伸手讹去了。
于这个问题上,齐大郎显得有些双标。
对于孙家的外甥女,他是从理智方面考量,而对于自己的女儿,却是从情感方面出发。这两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纬度。
这种复杂心情,只有做父亲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说起小彤的赐婚来,孙大财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突然道:“阿瞒,我从北来的商人口中,无意间听到了一条有关于大侄女婚事的相关传闻。”
齐誉闻言一愕,忙放下酒杯问道:“快说说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传闻?”
孙大财回道:“那传言说,赐婚的男方,也就是内阁首辅梁英忠,他居然向陛下单方面提出了退婚的请求。而皇室宗正李作逸,也对此表示了支持。”
啥?
退婚?
齐誉一听,不喜反怒道:“好他个梁英忠,竟敢觉得俺闺女配不上他梁家?哼,待我北上述职时,看我怎么收拾她!”
对此,孙大财插不上言,只得诺诺称是。
冷静下来后,齐誉又问:“姐夫可知,梁家为何悔婚?”
“像这种秘辛,我又怎能知道?”孙大财连连摇头,回道。
“那……天子又是作何表态呢?”
“那传言说,陛下对此并没予理睬,貌似正在斟酌之中。”
这样呀!
齐誉挠了挠头,不禁陷入了深思。
此事,处处都透着一股子怪味,一时间难辨逻辑思维。
算了,不去想了!
等日后信息相对充分时再辨不迟,反正,女儿即将南下,即使皇帝设法阻碍,也不可能目的达成。
呵呵,有后手的感觉真好!
孙大财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事,我想和你说叨说叨。”
齐誉敬了个酒,笑道:“姐夫请讲!”
“西洋诸国不是都在咱们琼州设立了什么大使馆吗?这些个大使,最近一同联名上书至了我的商会,要求咱们琼州加大对于香烟制品的出口量……”
“哦?他们想要加大多少?”
“据他们说,最少需要十倍!”
“十倍?也不是说不可以!”
齐誉几乎不假思索,就意简言骇地作出了批复。
不过,他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附加条件。
“我要求,他们在采买香烟的同时,也必须顺带着加大对于我琼州小说的引进力度,否则,这事免谈!”
“啊?这……”
对于这个奇葩条件,孙大财百思不得其解。
他实在想不明白,香烟和小说之间存在着什么相关联系。
但是,小舅子既然这么说了,自己就得这样去做。
况且,他也乐意于此。
如果,香烟的出口呈现了倍增,那么,他的收入就可超越海家,继而坐到琼州首富的第一把交椅上。而他这个副会长,也自然而然就跟着扶正了。
在商圈里面,谁的钱多谁就是爷。
或者说是唯财是举。
对于姐夫的白日美梦,齐誉无心关注,他所在意的,乃是文化传播方面的契机。
这事若能能成,其影响力不可估量。
千万不能轻视了。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孙大财自然有商业上的运作规则,并不劳齐大郎费心。
在把正事聊完了后,二人便开始了推杯至盏、觥筹交错。
似乎在这一刻,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关系。
既没有官、也没有商,所谈论的内容,只有老家的鸡毛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