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五十一章原来是秦兵对决(第一更)
众人对于贺今朝略带警告的话,倒是表示认同。
纵然投降了洪承畴的那些人又如何?
待到平定秦地叛乱后,还不是被他拉出来了大大小小四百个头目,全都砍了脑袋。
在场的人若是真的投降洪承畴,脑袋能保住都是一件奢求的事。
向三边总督洪承畴投降,那指定落不下全须全尾的下场。
要是杨鹤招降还能行,可他早就成了贺今朝的阶下囚!
“投降?”张献忠呵笑了几声:“贺大帅,不管官军如何联合,我们这十三家加起来兵器不下七八万,官军的人数还能超过我们不成?”
“打仗从来不是以人数多寡来判断能否胜利的,况且我们人数众多,但是整体战斗力是打不过官军的,这得承认。”
高迎祥垫了一句,先前跟着贺今朝一起闯荡北直隶后,便让他知晓了卢象升的天雄军当真不是吹嘘出来的。
一路上避开官军的耳目,才能侥幸进了北京城。
要是再想复刻上一次的战绩,怕是难以实现。
正因为高迎祥走出去与强者交战后,才知道自己的斤两以及底蕴,远远追不上大明的。
人家败了一次两次,还可以继续征召周遭的军队前来阻拦吃掉你。
可你手里的底牌越来越少,这就是现实!
要不是贺老弟在官军围捕的空隙当中,左走右走,出其不意的跳出包围圈。
单凭高迎祥自己他真的会一头撞进官军的包围圈,那自己面对的结局只能是在京城被千刀万剐。
如今三十六营的盟主紫金梁还在河南转悠,有他在河南吸引目标,倒是能够减轻压力,且大明朝廷相比于山西更加重视河南!
元朝之后,襄阳失去了“天下腰膂”的战略地位,开封的战略地位直线上升。
大规模的战役或两军长期对阵的情况,都没有在襄阳发生过。
这个时期政治地理的基本形势仍是南北对立。
北方、南方的政治中心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从朱元章与元顺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清初顺治政权与南明弘光帝的斗争延续到后来的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连接北京、南京的主要交通干线是纵贯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运河,处于运河中段的淮南东路的战略价值大大提升,成为北伐、南下的必经之所。
我国中部的南北交通枢纽,也由襄阳东移到了靠近大运河的开封。
河南地方千余里,而梁(开封)绾毂其间,天下有事,则四战之地也!
元末红巾军曾攻占汴梁,定为国都,元军又竭力反扑,将其夺回。
朱元章灭元时,以开封为北伐、西征的基地,明末李自成大军也曾和明朝官军三次争夺开封。
可见当时军事家、政治家们对河南的重视,崇祯控制北京也是要依靠大运河的漕运,还要靠河南的赋税供养。
因为北直隶的地方都被皇亲国戚,宦官勋贵给占完了,收不上多少税来,故而他对于河南极为倚重。
在这个历史阶段里,除了元末出现过短暂的群雄割据之外,没有重演过魏晋南北朝那样的长期政治分裂。
像八王之乱那种大闹中原的地方叛乱也基本绝迹。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冲突加剧,元朝、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打过长江、统一中国的情况,在此之前是见不到的,汉唐大抵都是往边疆外打的。
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边境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都变强了。
明朝建国后在军事上首先是注重边备,防止胡骑南下,故将军队主力、粮草器械配置在北方防线。
不再像秦汉、隋唐那样,为了防止内地发生叛乱,在中原腹地设置巨大的仓群、武库,屯驻重兵,这反映出大明朝廷认为外患的危害要重于内乱。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缓和,内地割据、叛乱战争的减少,以及边境冲突的加剧,其原因主要是宋朝以来专制集权政体不断加强。
最高统治集团逐步把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大权收归中央,各地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辅之以“重文抑武”的政策,有效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使皇权日益巩固。
同时,上述变化也造成了大宋大明积贫积弱,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时处处被动的局面。
故而李自成等人进入河南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实在是山中无大王,猴子称大王了。
一旦有官军介入河南,他们便现了原形。
元朝到清中叶的内地战争里,阵地战的时间缩短,两支大军在某个地段长期城垒攻守的情况已不多见。
这个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里,势力较弱的一方往往采取流动作战、避实就虚的策略来保全自己,例如元末红巾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四处游击的战略。
如果沿袭固守城垒险要的传统战术来抗御强敌,通常是很难抵挡的。
像朱元章北伐元朝,李自成称王后进军关中、北京,清兵入关后进攻西安、江南,这些战役里守方也利用过潼关、宁武、扬州等要塞坚城来防御,但是收效甚微,阻止不了攻方势如破竹的进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的进步。
元末以来,火药、火器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应用,它们虽不能取代弓箭、刀枪等冷兵器,但是已经对军队的战术产生重大影响。
大明朝廷保河南的策略是崇祯定下来的,乱民最好就糜烂在山陕两个省内,别出去祸害。
大同府以及宣府的官军,可以让贺今朝的便宜老丈人林丹汗帮忙牵制一二。
想必贺今朝从草原上带回来大批牛羊,必然能压制草原上的蒙古人。
反正他们每年都会向大明要赏银,什么时候要不是要啊?
综合下来,起义军主要对付的还是以洪承畴为首的陕西等地的官军。
对于高闯王的分析,革里眼等人皆是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官军的规模有了咱们起义军外援的牵制,那己方真正对付的官军便更少了。
天下形势莫强于秦!
秦地山高厚,真民多情力,艰勇敢斗。
百姓尚武少文,民风彪悍,强悍刚勇,有边塞之风。
故六者(秦地六种叛乱的人群)之乱,亦始于此,而卒以亡天下!
这一次围剿,是大明官军与大明反贼之间,各自麾下秦兵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