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四十四章 虚假
更多的粮食会养育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会带来经济繁荣,以及更多的人才,同时也能巩固新占领的地区。
大秦帝国的一切都建立在粮食上,而粮食建立在耕田上。
无论开战十年规划和百年大计,首先要知道自己手上的资源。
距离上一次编户齐民已经过去了八年。
这八年里,大秦先是吞并了吴国,后拿下辽东,再吞下南疆,整合西域,吞下大宛、康居、河中。
新一轮的编户齐民迫在眉睫。
此次不仅要查清多少人口,还要查清多少土地。
耕田和牧场都是有限的,而均田制不是万能的,一旦人口膨胀到临界值,均田制就会成为还害民之法。
历史上,李二大帝刚刚统一天下,开启贞观之治,便有府兵逃亡的现象发生。
到了李治、武曌时期,大规模的逃田已经屡见不鲜。
文学馆清算各州各郡送上来的数据,大秦的耕田加上牧场竟然高达九十三亿亩,人口多达四千七百万……
杨峥看着这些数据心中一喜,证明这些年治国颇有成效。
但转念一想,觉得有些不对。
后世总在说保留十八亿亩底线……
在科技发达的后世,耕地的规模也仅在十八亿亩左右,一千七百年前的魏晋耕田加牧场能到九十三亿亩?
要知道,很多地区还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耕田和牧场怎么可能到达九十三亿亩的数字?
而文学馆清查两汉的耕田数据,最多时,也就汉宣帝时期的五亿亩……
就算大秦打压士族豪强,清算前朝余孽,也不可能翻了几十倍……
仔细清查送上来的数据,问题还是集中在关东地区。
关东很多县的耕田居然比关中一个郡的都多……
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肯定是地方上弄虚作假!”杨旭颇为气愤。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些人是投陛下所好……”卫瓘拱手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一个官员的升迁和地方政绩挂钩之后,自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没想到只是开了一个头,问题就来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陛下任重道远。”鲁芝叹气道。
杨峥也有了种挫败感,封建时代,古今中外,朝廷和地方的斗法是贯穿帝国命运的一条暗线。
朝廷大老有自己的利益,地方官吏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历史上洪武大帝拨皮萱草,仍然不能制止官员的腐坏。
其实想想也是,大秦继承曹魏,吞并司马家的中原,攻陷邺城之后,中原各地便投降了,以前把目光集中在士族豪强,却忽视了地方官吏是由九品官人法选出来的。
有他们在,大秦的官场气氛就好不到哪去。
或者说关东出了问题。
而这个问题是自曹魏时期便已经存在的,经过司马家的转手,遗毒更甚。
军官、地方官都可以明码标价。
杨峥经历过那个时期,知道其中的门道。
大秦杜绝了军官的买卖,断了他们的一条财路,但地方官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只需换个旗号,蛰伏一阵,便可继续只手遮天。
还有辅左官员的吏,他们才是真正掌控地方的群体。
能当吏的,必定是当地的豪强。
背后没有势力,也根本坐不上那个位子。
这些千头万绪若不清理,关东百姓便不会真正的归心,而关东与大秦则会貌合神离。
就像大唐一样,朝廷强盛的时候,看不出来,一旦朝廷虚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全都来了。
“饭一口一口吃,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杨峥清理了一番思路,“首先要确认关中、蜀中是否如中原一般。”
“唯!”鲁芝、卫瓘、索靖等帝国重臣同时拱手。
文学馆、宣义司、镇抚司再度忙碌起来,每日可见快马从长安进进出出。
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雍凉没有弄虚作假。
人口、田地都跟汇报上来的相差无几。
毕竟天子脚下,监管比较严厉。
三个月后,蜀中清查出来的数据却出了问题,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将百姓的住宅也当成耕田算……
不过蜀中的问题不大,只有少数郡县这么干。
每个里多报一些,县里再加一笔,郡里添油加醋,州里面一开形势大好,也跟着凑一笔,重重累积,重重加码,造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大部分地方还是正常的,当年蜀国算是三国里面的一股清理,官吏还没腐朽透顶。
关中没问题,蜀中问题不大,杨峥也就有了彻底清查关东和江东的底气。
关东受司马家遗毒,江东承东吴几十年的积弊,大秦一统天下之后,杨峥又马不停蹄的攻打辽东、林邑,西进中亚,对内部有所忽视了。
也不是故意忽视,而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别人都归降大秦了,总不能一刀砍了,逼地方暴乱,然后秦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杀下去?
真若如此,恐怕中原的人口还要锐减。
杨峥再次扩招了文学馆,招收大量算学生,组成清查队伍,每队有一千中军护卫,开始对关东的清查。
“朕要看到最真实的大秦,尔等只管清查,无论结果如何。”杨峥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大秦安稳也不过六七年,问题就出现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历史上一再上演。
隋朝的耕田高达五十五亿亩,远超汉唐明清……
地方上盛行浮夸之风,西域使者入京,朝廷为了脸面,以绸缎装扮都城的树木……
隋朝号称五大粮仓,但粮仓周围饿殍遍地。
可以说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并非完全是个人性格,而是被地方兴起的浮夸之风吹晕了,没认清大隋帝国真实情况。
果然,清查队一出潼关,关东立即沸腾起来。
居然有公然袭击清查队的事情发生。
在中军面前,再多的“山贼马匪”都是乌合之众。
很多地方在清查队进驻之后,不少官吏上吊自尽,煞有介事的留下一封请罪书,将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然而经过镇抚司的深究,发现每个自尽的官吏并非真的是自尽……
六七年的时间足够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为了减少地方上的反抗情绪,杨峥下了一道诏令,在今年年底自首者,可从宽处理。
不过效果不大。